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5 銀行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內控管理(求中國離岸金融市場 風險控制論文)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22 11:33:31【】1人已围观

简介>項目招商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浦東發展銀行交通銀行存款余額38,42629,99633,45819,071貸款余額7,3525,75610,4257,150不良貸款余額37,5111,95100利潤305

> 項目 招商銀行 深圳發展銀行 浦東發展銀行 交通銀行

存款余額 38,426 29,996 33,458 19,071

貸款余額 7,352 5,756 10,425 7,150

不良貸款余額 37,511 1,951 0 0

利潤 305 147 50 55

結算量 368,298 122,150 91,068 51,041

數據來源:《離岸中資同業共享數據統計表2004-6》

確切地說,上述四家銀行是目前國內離岸銀行業務的“全面持牌中資銀行”。因為工商銀行深圳分行、農業銀行深圳分行、廣東發展銀行總行及其深圳分行只被許可從事離岸負債業務,即有限持有離岸業務牌照或持有“半塊牌”,它們的總體業務規模大約在15億美元。除中資銀行外,在中國大陸可為非居民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還包括外資銀行的在華分支機構和一些合資銀行(如華商銀行和廈門國際銀行)。外資銀行的國內分行大多數是以所謂“全球服務”即“國內接單,境外處理”的方式和名義,通過其內部電子系統為非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務。2004年底,國內外資金融機構的外幣存款余額近90億美元,保守估計,如果上述存款中有1/4來源于非居民,就是23億美元,再加上中資銀行的33億美元離岸存款,中國大陸的離岸存款規模就達到60億美元。這已是一個初具規模的新興金融市場,不能不引起我們尤其是監督部門的重視。

二、離岸商業運作是我們不能回避的客觀存在,它對中國經濟正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離岸金融的概念產生于離岸商業運作。后者指非居民主要是國際商業公司(IBC),在注冊地以外的國家或地區進行投資和貿易活動,取得商業利潤。IBC公司注冊簡單、稅費低廉,且能回避運作地政府和法律的監管,因此成為許多大公司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廣泛使用的商業及投資工具。逃避監管和經營上的便利及低成本運作決定了離岸商業活動存在的必然性,有市場需要就有它存在的理由。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對待“離岸現象”的態度應該是首先承認其客觀性,積極面對,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參與這種國際上普遍認同和接受的商業和金融活動,并遵守相應的游戲規則。

近20年來,中國大陸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并形成了一種 “磁鐵石”效應,吸引著全球的離岸公司從事和中國有關的貿易。日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六大貿易國(2004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1.15萬億美元)和世界第一大FDI接受國(2004年中國吸引FDI總額超500億美元)。統計數據顯示,在上述FDI來源地中,位居前列的是HK、BVI、CAYMAN等“離岸島”,來自美國、日本、歐盟的也大多數以離岸的方式操作。此外,中國的對外投資也在迅速增長,IBC必將成為最佳的運作工具。可見離岸概念以不可逆轉的勢頭進入我們的經濟生活,而且中國大陸的離岸商業活動會繼續蓬勃發展,并對中國的經濟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我們已不能回避這客觀存在,只能認真研究它、因勢利導,規避其不利影響,化外部有利條件為內部發展動力,使其為我們的經濟建設服務。

三、以我國大陸為中心的離岸金融資源是我國必爭的國家戰略資源,我們必須要培育自己的離岸金融市場和離岸金融中心。

離岸金融活動服務于離岸商業運作,離岸商業活動反過來又促進離岸金融的發展,它們構成了我們所說的離岸金融資源。

目前金融資源已成為被各國競爭的國際戰略資源。美國長期以來雖然在經常項目上顯示為巨額赤字,但經濟卻能保持高速增長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國際金融資源競爭中保持了絕對優勢的地位。大量低成本的國際游資平衡了美國國際收支的逆差,拉動了美國的經濟增長。國際金融資源不僅包括國外直接投入的金融資源,也包括其他國家和地區游離在境外的離岸金融資源。以中國大陸為實際投資目的地的離岸商業活動就屬于能而且應被我國利用的重要國際戰略資源。

在中國大陸運作的國際離岸商業機構在選擇金融服務時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國際離岸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簡稱OFC),包括國際金融中心(IFC)、地區金融中心(RFC)和簿記中心;二是中國的離岸金融機構。顯然,如果監管當局不向中資金融機構開放離岸業務,大量的離岸金融資源就會流向OFC,我們不能以任何方式阻止這些離岸商業和金融活動的運作并在中國取得巨大商業利益。

向中資金融機構開放離岸業務,將吸引到大陸的境外資金和游離在境外的國內資金納入中國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提供與國際金融市場同質的服務,可以使我們也有機會利用國際上低成本的資源發展我們的經濟,何樂而不為呢?因此培育一個公平競爭的、健康的離岸金融市場,進而構建一個離岸金融中心應該是監管當局的一個戰略選擇,不能因為存在風險等負面因素而忽視該類資源在中國經濟生活中顯現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熟悉和掌握離岸金融市場的特點和運作規律,并順應有關國際慣例是我們對離岸金融業務進行有效監管的原則和出發點。

從歐洲貨幣市場形成至今,離岸金融市場已走過了半個世紀,其間世界上各主要離岸金融市場逐漸分化,并形成四種監管模式,其各自特點詳見表二。

表二 國際離岸金融市場監管模式

模式 典型市場 特點

內外一體型 倫敦、香港 不設單獨離岸賬戶,與在岸賬戶并賬運作,資金出入無限制,居民和非居民平等。

內外分離型 美國的IBF

日本的JOM

離岸業務只能在專門賬戶(IBF)中進行,離岸交易與在岸交易分開,嚴禁離岸在岸資金滲透。

避稅型 開曼、巴哈馬百慕大、BVI 薄記型(Paper 買粉絲pany,Shell branch)英美法系,稅賦低,基本無管制。

滲透型 雅加達、曼谷

新加坡的ACU 三種情況:OUT→IN型、IN→OUT型、IN=OUT型。

現在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哪種模式更適合“今日中國”。

先看看“內外一體型”,其特點告訴我們該種監管模式對監管能力和市場成熟度要求非常之高,在這種模式下離岸賬戶和在岸賬戶沒有明顯區分,資金可以自由往來,實質上就是本國貨幣資本賬戶完全開放,與國際市場融為一體。這對仍實行外匯管制、資本項下開放尚時間表的中國顯然不合適。

再來看“內外分離型”即“隔離型”模式,該種模式嚴格區分在岸賬戶與離岸賬戶,禁止離岸與在岸資金自由往來,將離岸市場分離出來單獨監管。目前,我國對離岸銀行業務試點采用的就是這種監管模式--“離岸賬戶與在岸賬戶嚴格區分,銀行的離岸資金與在岸資金不得相互抵補”。

現在的問題是:這種“隔離型”監管是否有效?這種分切式的簡單管理是否意味著整體經濟巨大機會成本的喪失?是否還要繼續這種監管模式?

有一點我們得承認,在離岸銀行業務開辦的初期,大家都摸著石頭過河,央行進行保守的隔離型監管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無知者無畏”可能帶來的風險,對新生事物是一種必要的保護。但隨著離岸業務的不斷發展,這種“隔離型”監管的有效性和能動作用已受到置疑。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在離岸資金與在岸資金之間在運用上存在著成本和收益的差異,隔離策略的效果就是相對的和有限的。因為市場上的資金跟水一樣,需要“吸蛀管”式的平衡流動,不同領域資金的相互滲透是一種自然的需要,它是永恒的和絕對的。商務部有關課題(梅新育. 2004年)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大約300?500億美元的巨額資本外逃,打擊逃套匯仍然是我國外匯管理當局的重要任務。資本外逃就是在岸資金通過非法渠道向離岸市場轉移,大量的境外銀行、境外賬戶可讓這些資金在境外“合法”棲身。反過來看,由于資本的“逐利性”本質決定其不受任何條件的制約,只要中國大陸市場資金的價格能滿足資本跨境流動和投資收益對資本轉移的最低要求,上述外逃巨額資本就可能被吸引回中國市場。最近因人民幣升值預期,大量外逃資本又“潛逃”回國的現象就說明在實行外匯管制的中國,對離岸業務進行隔離型監管是有限的,或者說是部分失效的。

Mundell-Fleming模型認為:一國不可能同時實現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固定匯率和資本管制。我國目前人民幣匯率名義上是“有管理的浮動”,實質上實行的是與美元掛鉤的盯住匯率(Pegging)。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們執行的是一種固定匯率,所以在人民幣政策獨立性不容懷疑、執行固定匯率的情況下,資本的跨境流動在理論上不可避免。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隔離型監管對外匯管制國家的不現實性,也進一步要求在離岸業務的管理問題上,我們必須與時俱進,走松緊結合、“適度滲透”的路子。大禹治水,最終是“百堵不如疏”,在資本管制上亦然。即使在不久的將來人民幣真正實現了“彈性浮動”,資本管制的放松也是大勢所趨。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對外投資審批權”嚴重阻礙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大大削弱了中國企業在國際投資和貿易領域的競爭力。在外匯儲備不斷增長、短期資本不斷涌入的形勢下,嚴格管制短期資本流入、放松資本流出應成為當前外匯管制的政策方向。

新加坡的“ACU”賬戶的例子可以給我們點啟示:在吸引短期和中長期國際資本以國內需求為主時,可以適當放開“OUT→IN”的賬戶交易,讓國際離岸資本在規模、時間、投資期限和投資領域等方面納入監管范圍;在國內資本以走出去需求為主時,放開“IN→OUT”交易,合理引導對外投資,促進國際投資便利化。

理論分析和國外經驗都告訴我們,在現階段采取“適度滲透”的監管模式,對離岸業務采用“科學調控、嚴格監管、分步放松”的監管,是監管當局需要考慮的事情。筆者認為,“因勢利導、疏堵結合”的方法是當前管理離岸國際資本真正有效的,也是最具操作性的管理模式。

五、中國離岸金融的監管模式選擇:應考慮從“嚴格分離型”向“適度滲透型”模式的轉變。

中國的離岸金融業務本身是國際離岸金融市場的一部分,國際化是其本質和特征。而國際離岸金融市場自成體系、自有慣例地運作,從國際離岸金融市場的起源、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國際離岸金融市場有兩個最基本的特點:

一是逃避監管。離岸金融市場的形成是逃避管制的結果。逃避管制是離岸金融市場存在的前提,同時也是離岸金融市場創新和發展的最大動因。沒有管制就沒有放松,就沒有逃避于管制之外的離岸市場。只要在岸業務存在著準入管制、信貸管制、利率管制和外匯管制,就會出現一個相對應的離岸市場以逃避這些管制。因此,試圖將離岸業務納入在岸式管制和管理的政策取向違背了離岸市場逃避監管的客觀本質,是徒勞的和不切實際的。

二是經營自由化。離岸金融市場是自由得“相當充分”的市場,國際上沒有統一的監管主體和監管規則,其運作完全遵從自由的市場規則,沒有市場限制與市場準入,沒有信貸利率管制,沒有外匯管制,基本沒有稅收管制。其在提供產品和服務方面都擁有絕對自由的創新能力,只要你能在離岸市場上找到金融需要者,你就可以隨時創新出任何金融供給。比如離岸銀團貸款市場,一個Syndicated Loan除了必要的法律文件外,其金額是可以自由確定的,利率是自由協商的,甚至其貸款方式、風險保障、資金運用、還款方式和法律文本都是一事一議的,而且從頭到尾包括安排、分銷和轉讓都有約定俗成的規范。離岸金融市場是金融自由主義的最大試驗地和樣板間。

我們在制定監管政策時必須

很赞哦!(7)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湖北鄂州华容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