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6 新加坡臨近的主要海外工業區(七年級地理期末下冊考點)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3 06:30:16【】1人已围观

简介5日朝鮮半島獲得解放。蘇、美兩國軍隊以38°N為界分駐南北半島,北部成立了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南部成立了大韓民國。這是美蘇為了各自利益制造了南北分裂。但近年來朝韓兩國逐步走向統一,反映了當代國際關系和

5日朝鮮半島獲得解放。蘇、美兩國軍隊以38°N為界分駐南北半島,北部成立了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南部成立了大韓民國。這是美蘇為了各自利益制造了南北分裂。但近年來朝韓兩國逐步走向統一,反映了當代國際關系和平與發展的趨勢。共同的民族、共同的利益,將決定國家最終走向和解與合作。

(三)新加坡

1. 城市島國

馬來半島南面的城市島國,地狹人稠,華人很多,位于馬六甲海峽東口,處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運要道上,港口條件好,糧食進口、淡水靠鄰國供給。

2. 充分利用有利條件發展經濟

①、經濟發展條件分析

有利條件:A、地理位置——位于馬六甲海峽東口,處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亞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和航運要沖上;B、城市島國——位于馬來半島最南端,由新加坡島及其附近小島組成;C、港口優良,世界各國物產轉口中心;D、經濟地理位置——地處物產豐富,人口眾多的東南亞地域中心,各國貿易集散地;E、政策——對外開放,重視教育和科技。

不利條件:自然資源貧乏,領土面積狹小,糧食靠進口,水靠鄰國供應,原材料、能源、市場對外依賴嚴重,易受世界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或沖擊。

②經濟發展情況:

A利用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良港的優勢,發展對外貿易和海上航運,增加商品的出口數量和港口的吞吐量,使新加坡成為東南亞各國相互貿易的集散地和轉口中心

B新加坡通過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引進技術,進口原料,迅速發展了造船、煉油、海上鉆井平臺、電子電器等工業

C由于工業經濟的發展,銀行大量增加

D利用風光優美、交通便利、服務周到的長處,迅速發展旅游業

E重視教育和科技事業的發展

F重視保護環境,是聞名的“花園式城市”(A、熱帶雨林氣候,適宜熱帶樹木、花草的生長。B、市政規劃合理:重工業集中在西部,有污染的工業布局在遠離市區的小島上。C、環保工作做得深入、細致。)

3. 工業布局

重工業集中在西部工業區,有污染的工業布局在遠離市區的小島上;市區以商業、金融業、旅游業為主,有少量輕工業,同時合理安排綠地面積。

(四)印度

[讀圖識記](1)臨海:孟加拉灣(東)、阿拉伯海(西)、印度洋;(2)三大地形:喜馬拉雅山脈、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3)三大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為雅魯藏布江);(4)加爾各答、新德里、孟買(最大海港,棉紡織工業中心)、班加羅爾、泰姬陵

1. 世界文明古國

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次于中國,本世紀中葉可能超過中國

2. 經濟

(1)自然條件和農業

耕地面積占一半以上,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氣候多樣,地形有差異,利于多種作物種植

[評價]耕地面積大,熱量充足,土壤肥沃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但由于降水集中在雨季,干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水旱災害頻繁,因此發展水利灌溉對農業生產特別重要。

農作物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水稻、小麥、棉花、黃麻、茶葉)

(2)工業發展較快,形成完整體系

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分布在德干高原東北部—印度東北部鋼鐵、機械工業中心

傳統工業區分布

工業部門 分布 與原料產地的關系

鋼鐵工業 德干高原東北部 煤、鐵、錳豐富,礦區相互鄰近

麻紡織工業 加爾各答 地處黃麻產地

棉紡織工業 孟買 靠近最主要的棉產區

工業由集中趨向分散——由西部以孟買為中心和東北部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傳統工業區向南部以班加羅爾為中心的新興工業區(軟件業)擴展

3. 城市

4. 熱點問題:“克什米爾問題”——印巴沖突

非洲地區

(一)埃及

[讀圖識記](1)地中海、紅海、蘇伊士運河(亞非分界線);(2)尼羅河、納賽爾水庫和阿斯旺水壩(3)北回歸線;(4)金字塔、開羅(非洲第一大城市)、亞歷山大(埃及最大海港)

1. 尼羅河的贈禮——埃及

位置和領土:位于非洲東北部,亞洲境內的西奈半島(在蘇伊士運河以東),也是埃及領土

尼羅河:全長6600千米,世界第一長河,發源于東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蘇伊士運河:溝通紅海和地中海,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長173千米,比繞道好望角縮短8000千米—10000千米。先后被法國、英國控制,1956年收回(巴拿馬運河81. 3千米,美國控制,1999年收回。)

經濟:傳統出口商品長絨棉(條件適宜:A、肥沃的沙性土壤 B、便利的灌溉條件 C、夏季陽光充足,冬季溫暖無霜),現在經濟支柱是石油、運河、僑匯、旅游收入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羅河沿岸平原和入海處的河口三角洲地區,開羅在尼羅河三角洲頂端,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是埃及地中海邊的重要海港

2. 阿斯旺水壩的利和弊——阿斯旺大壩對社會、經濟、自然環境的影響:

利——尼羅河下游不再泛濫;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擴大了耕地面積,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發電;水壩以下,水流平穩,便于航運;水產養殖業;旅游業。

弊——下游河水定期泛濫帶來的肥沃淤泥減少甚至沒有;淹沒土地;河流下游水量減少,海潮上漲引起土壤鹽堿化;引起尼羅河流域生態環境的變化。

(二)熱點問題:中東問題;伊朗核問題

1. 巴以矛盾的由來:

中東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稱,原是古代希伯萊人的棲息地,后希伯萊人流散世界各地,該地區長期成為阿拉伯人居住地。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興起。在英國等國的支持下,猶太人大批遷往巴勒斯坦地區,從而引起阿、猶民族矛盾。

近幾年來,以色列在它所占領的阿拉伯領土上大量興建猶太移民定居點。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以色列已建立200個定居點,猶太人達10. 4萬。以色列的猶太移民政策是謀求通過改變其占領的阿拉伯領土上的人種結構,建立一個從約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國。

2、大國插手的原因:

美國之所以插手中東地區,因為它在中東有三大利益:維護石油生命線的安全;保證以色列的安全;扶持沙特、埃及等國以遏制恐怖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美國是實現上述三大利益的核心和基礎。

3、中東問題(含巴勒斯坦問題)有其深刻的地理背景。1、極具戰略性的地理位置導致西方列強爭相控制該地區。2、豐富的石油資源是大國爭奪、控制的主要目標之一。3、惡劣的自然環境是該地區居民宗教、民族意識強烈的原因之一。4、水資源危機是該地區新一輪矛盾和沖突的導火索。5、土地之爭是中東問題的焦點之一。從歷史看,中東問題特別是巴勒斯坦問題是猶太復國主義者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以色列國并不斷擴張,導致阿以沖突而引起的國際問題。19世紀末的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引起阿、猶民族矛盾;二戰后,聯合國不顧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通過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的決議以及以后阿以之間的多次戰爭是中東巴勒斯坦問題激化的歷史淵源。從政治上看,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等西方大國為了自身利益站在以色列的立場上促使所謂的“中東和談”,其結果使中東和平進程一波三折。此外,阿拉伯國家內部的矛盾與沖突也層出不窮,使中東和平步履維艱。

歐洲地區

(一)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

1. 西歐的島國

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的東北部。大不列顛島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三部分,其中英格蘭是政治、經濟的中心地區

2. 工業化最早的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形成了曼徹斯特的紡織和伯明翰的鋼鐵工業(煤炭產地)。二戰后,出現的汽車、飛機、電子工業分布在倫敦周圍以及英格蘭中部、蘇格蘭南部,石油加工業在北海沿岸地區,原油自給有余。

3. 農業

西部——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乳畜業發達(降雨較多,日照較少,多汁牧草生長好)

東南部——種植業(小麥、大麥)集中地區(降水較少一些,日照較多,氣溫較高,生長季節較長)

4. 首都倫敦:跨泰晤士河兩岸,最大城市和港口。曾是著名的霧都。

英國與日本地理特征之比較

日本 英國

地理位置 30°—45°N亞歐大陸東岸 50°—60°N亞歐大陸西岸

地形 多山地,平原狹小,多火山、地震 多古老山地,東南部為平原

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資源 資源比較貧乏 石油、煤、鐵

農業 水稻、茶、桑、果樹、漁業,農業現代化程度高,單產較高 乳肉畜牧業、園藝業為主,農業在經濟中不占重要地位

工業部門 機械、電子、汽車等加工工業為主,現代化程度高,新興工業發展快 鋼鐵、機械、化工等傳統工業為主,石油化工等新興工業正大力發展

工業布局 臨海型布局為主,現正向國土兩端發展 傳統的煤鐵復合體型布局為主,新興工業正向國土北端發展

(二)法國

1. 自然地理環境

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為丘陵平原、東部南部為山地高原(阿爾卑斯山、中央高原、洛林高原),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塞納河流經巴黎盆地,注入英吉利海峽,水量豐富航運便利。

2. 工業、農業都發達的經濟

世界上重要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

農業有利條件:平原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

巴黎盆地是法國最重要的工業區、農業區。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盛產葡萄。

礦產:里爾煤礦區——北部;洛林鐵礦區——東北部

煤、石油不足,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核電比重達70%

3. 重要城市

首都——巴黎;地中海沿岸——馬賽(港口、福斯的東側)、福斯;

福斯、敦刻爾克(臨海型鋼鐵工業----日本福山、意大利塔蘭托、中國寶山)

(三)德國

[讀圖識記](1)北海、波羅的海、基爾運河(2)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多瑙—萊茵運河(3)三大地形區,自南向北依次為:巴伐利亞高原、中德山地、波德平原(4)柏林、漢堡(最大海港、造船中心)、波恩、法蘭克福(最大航空港)、斯圖加特、慕尼黑(新興工業區中心)、魯爾區(德國最大的工業區)

1. 歐洲大陸上“十字路口”,本區鄰國最多的國家(9個)

2. 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異: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

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勢低平,氣溫較低,冬冷夏涼、土壤較貧瘠,主要發展畜牧業,粗放經營,人口較稀少;中部為谷地和寬廣的山地,宜于農耕和放牧;南部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脈,廣布森林和草地。

3. 發達的工業

現代化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歐洲經濟實力最強,貿易額居世界前列

分布:萊茵——魯爾區: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宇航、飛機、微電子

分布特點:工業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較為均衡,工業由北向南發展

4. 主要城市

柏林:德國首都,位于東部,是全國最大的城市

漢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蘭克福:德國最大航空港,鐵路樞紐和化學工業城市,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

<

很赞哦!(5)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云南保山腾冲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