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7 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格局分析(國貿問題,中國農產品國際分工想要發揮更大優勢,應該從哪方面做努力)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11 09:23:28【】4人已围观

简介格支持政策,但保證價格差別很大。此外,各國還采取其他措施,如美國的減少播種面積、規定休耕量,西歐的限制生產等來限制農產品的生產和進出口。1998年經合組織國家對農業的援助中,支持價格的援助占77%,絕

格支持政策,但保證價格差別很大。此外,各國還采取其他措施,如美國的減少播種面積、規定休耕量,西歐的限制生產等來限制農產品的生產和進出口。

1998年經合組織國家對農業的援助中,支持價格的援助占77%,絕對額高達1600億美元,直接援助只占13%。1999年歐盟對農業市場價格的支持為530億美元,日本為340億美元,美國為320億美元。市場補貼在農業產值中所占比重都在40%左右,日本則高達70%以上,是保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日本是農產品的凈進口國,部存在與其他國家爭奪市場問題,惟有美國和歐盟對世界農產品市場的影響最大。美國是以巨額貿易量、歐盟則以高度保護率影響國際農產品市場。

總之,各發達國家對農產品貿易采取獎出限入的保護政策,不僅使進口農產品在這些國家市場上所占比重越來越小,而且直接較少發展中國家農產品出口的外匯收入。據國際糧農組織所編制的一份研究報告估計,如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出口的部分農產品所設的貿易壁壘降低50%,將使發展中國家農產品的出口額的 1/3;而如果實行全面貿易自由化(如果可能的話)則使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出口額增加2/3。由于各國農產品貿易保護政策的實施,致使農產品貿易戰愈演愈烈,嚴重阻礙和扭曲了世界農產品貿易,特別使對發展中國家影響巨大。

二、入世給我國農產品貿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無論是從短期影響,還是從長期趨勢看,加入WTO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機遇是:

1、加入WTO后,可以改善我國農產品的國際貿易環境,可以享受50多年來關貿總協定/WTO各締約國在開放貿易,尤其是降低關稅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和成果,為我國有效利用國際農業資源和市場創造有利的環境。并通過參與多邊國際貿易體制,取得大多數成員方無條件最惠國待遇,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為我國的農業國際化創造非常有利的環境,大大改善我國農產品的對外貿易環境。

2、可以靈活運用WTO有關條款及爭端解決機制,保護國內農產品生產和農產品市場,使之免受國外農產品大量進口的沖擊。此外,加入WTO后,我國也可以以成員方的身份,全面參與國際農業多邊貿易體制安排,參與農業多邊規則的制定,維護國際農產品貿易秩序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遏制少數發達國家的單邊貿易行動和農產品貿易保護主義。

3、有利減少其他國家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非關稅限制措施等不公平待遇,促進我國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烏拉圭回合后,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取消了非關稅措施,都以關稅及關稅配額的形式來管理農產品貿易,這樣就大大改善了農產品出口環境。如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日本、韓國在各方壓力下,終于有限度地開放了其大米市場,我國大米在這兩國市場上是非常有競爭力的,但美國等大米出口國則向WTO提出,日、韓開放大米市場是烏拉圭回合談判的成果,只有WTO成員方才能有權享有。因我國不是WTO的成員方,所以我國不能向日、韓出口大米。再如,我國出口到歐洲的土豆,遭到歐盟歧視性的數量限制,這本不符合農業框架的規定,但由于我國不是WTO的成員方。因此,歐盟對我國采取的這一歧視性的措施,不能被WTO紀律約束。加入WTO后,這些問題均將不復存在。

4、有利于我國農業走國際化的路子。農業的國際化是指參與農業生產的國際分工,使農業資源在國際范圍內配置,按照國際、國內市場需求安排生產,調整農產品結構,加強農業國際合作,從國外引進優良的農作物和畜禽品種,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增強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積極引進外資,加快我國農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實行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并逐步實現農產品國際貿易的自由化,在全球糧食市場經濟條件下達到國內的糧食安全。

但加入WTO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

1、國內農產品市場面臨對外開放的壓力。加入WTO后,各締約方必然要求我們放開農產品價格,實行農產品生產商品化,經營市場化,實現農產品的國內價格和國際價格的接軌。過去,由于我國的部分農產品價格,長期低于國際市場價格,因而沒有關稅,對農產品的進口限制,主要采用如進口配額、許可證等非關稅措施,并通過國家進出口公司進行壟斷經營。加入WTO以后,我國需要進行關稅削減和相關政策改革,各種非關稅措施將被禁用,即要么轉化為世貿組織所允許的關稅,也就是關稅化,要么實行關稅配額管理,。進口方式的改變,意味著我國將按國際規則逐步開放國內市場,因此,國內農產品市場面臨著國際市場的沖擊和挑戰。

2、對農業生產結構的影響。我國農業生產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很多不利因素:(1)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我國資源結構嚴重不合理,人多地少,我國農戶生產規模,平均只有0.4公頃左右。小規模生產導致我國農產品生產效率低下,交易成本高,而入世后,我國的農產品生產不僅面臨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且還面臨著國際市場的需求,迫使我們要調整農產品生產結構。(2)我國的農產品自然生產條件較差,即使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品質問題也限制了出口。我國農產品質量、品種結構不適應市場需求的矛盾比較突出,近幾年來國內市場上結構性短缺與過剩交替出現,我國農產品由于品質問題失去國際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如果我國不能盡快地實行按市場需求和國際質量標準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品種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檔次,我國的農產品不僅難以打入和占領國際市場,即使是國內市場也必然受到國外農產品的沖擊。

3、政府對農業生產的調控空間和力度將受到影響。我國的農業管理體制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農業生產的管理權在農業部,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和農產品流通權在商務部,而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管理權又在外貿部門。這種分割的農業管理體制,造成農業生產與市場脫節、生產與消費脫節,嚴重影響了政府在農業國際化進程中對農業的宏觀調控能力。總體上說,我國現行的農業管理體制不適應加入WTO后農產品國際、國內市場一體化的需要,也不適應農業國際化后對農業進行靈活、有效的宏觀調控的要求,并且在農產品價格保護制度、生產資料價格補貼等方面的支持也將受到限制。

4、加入WTO不是農產品市場的簡單開放,它蘊涵著更深層次的改革的壓力和挑戰。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擁有占人口50—60%的農業就業人口,70%多的人生活在農村,任何一個開放的承諾都要充分考慮到這種利益格局。我國在加入WTO后承諾開放農產品市場,但決不僅僅是開放市場,還涉及在國內的農業政策上、農產品的出口競爭上、出口補貼上、有關企業的進出口經營權上、深層次的管理上等很多方面。因此,我們一定要全面考慮加入WTO以后對中國農業帶來的全面挑戰。如:《農產品協議》對國內支持有一系列的規定,我國要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就要加大國內支持,但現在國內支持空間又受到限制,包括我國的糧食政策及其他宏觀政策都要做出調整,這對我國農業來說是十分危險的,我們只有通用的“綠箱政策”可以用來扶持農業發展。再如,國民待遇會導致國內市場競爭更趨激烈,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獲得貿易權后將影響中國整個農產品營銷體系、服務體系,尤其是跨國公司的進入。

三、我國農產品貿易的比較優勢

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各國都應用自己比較成本較低的產品換取比較成本較高的產品,然而,各國產品的比較優勢并非是靜態的,而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若要對我國農產品貿易保護政策進行選擇,僅了解各種農產品的靜態比較優勢遠遠不夠,應對其動態變化趨勢加以分析。在此基礎上,才能針對不同優勢農產品的對外貿易,選擇不同的貿易保護政策。

為識別我國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和貿易競爭力,本文采用海關統計分類法。對共22類98章產品中的六大類31章農產品進行分析,進而判斷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六大類農產品包括:第一類的01~05章、第二類的06~14章、第三類的15章、第四類的16~24章、第九類的44~46章、第十一類的50~53章 。根據時間序列資料的可得性,選取1995年~1999年作為分析的時間區間。

借助于貿易競爭力指數的計算和分析,可以較為準確地考察我國農產品的比較優勢狀況和競爭力。貿易競爭力指數可以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Ci表示i類產品的出口競爭比較優勢指標,Zi與Mi分別表示i類產品的出口值與進口值。顯然-1≤Ci≤1。一般認為Ci>0表示產品具有比較優勢,Ci越接近1,表示比較優勢越大;Ci<0表示產品具有出口比較劣勢,Ci越接近-1,表示越具有比較劣勢;Ci= 0表示出口競爭力為中性。由于世界市場并不是完全競爭市場,各國存在著鼓勵出口和限制進口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尤其是在農產品國際市場,造成貿易競爭力指數不能準確反映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比較優勢及競爭力的實際情況。但是作為一種靜態的分析方法,貿易競爭力指數可以考察在一定的市場條件下和特定時間內的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運用上述公式,

測算我國1995~1999年6大類31章農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結果如表2:

總體上看,1995~1999年我國農產品貿易競爭力指數在0.17以內,年均0.127(凈出口占農產品貿易總額的12.7%),說明我國農產品貿易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微弱的比較優勢。1998~1999年的指數比1995~1996年稍高,表明我國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具有上升的趨勢。從六大類農產品看,貿易競爭力指數為正數的有第一類、第二類、第四類的部分農產品,表明這些農產品具有比較優勢;貿易競爭力指數有正有負的有第九類、第十一類,表明這兩類農產品存在比較優勢與劣勢;貿易競爭力指數為負的有第三類,表明該類農產品具有比較劣勢。

我國農產品貿易的競爭力狀況基本符合中國資源稟賦所決定的比較優勢格局,即中國勞動力密集型的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具有比較優勢和競爭能力,而土地及水資源密集型的農產品的貿易處于比較劣勢,在國際市場上不具有競爭力。

四、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政策調整的建議

根據入世后我國農產品貿易環境條件的分析,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政策的選擇應實現以下目標:第一,充分利用我國農業資源稟賦,使出口農產品生產轉移到比較優勢上來;第二,依托動態比較優勢,促進農業生產結構升級,提高我國農業和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第三,充分利用國際資源,緩解我國人均自然資源相對短缺的壓力。

入世后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政策的選擇,必須要以制度創新為前提,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農業國內支持為重點,以提高農業素質、農產品品質和農產品競爭力為中心,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主題,適度開放與有效保護相結合,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提高資源配額效率,優化農業結構,轉變農產品貿易戰略,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促進我國農產品貿易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按照《農產品協議》的規定,各成員國將逐步消除和廢除市場準入的保護,通過各國實施的關稅、進口數量限制等措施來降低保護水平,建立公平的、市場導向型的農產品貿易體制。我國在加入WTO后,已承諾對農產品進口采取約束關稅方式,實行關稅配額管理,國內市場準入程度將逐步提高,國內農產品市場國際化趨勢加快,因此,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國應加快農產品貿易政策的調整,盡快適應WTO體制的要求。

(一)積極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大力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我國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如果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原則,就應當選擇發展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并依照比較優勢原則,合理配置土地、水、資金、技術等資源。(1)從宏觀上看,要適當減少糧棉油糖等土地資源密集型農產品的生產,增加具有比較優勢農產品的生產。如

很赞哦!(8)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甘肃白银白银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