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7 中國前三大貿易伙伴排序,變了!(中國與歐盟雙邊貿易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18 14:03:38【】1人已围观

简介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歐經貿關系進入“歷史最好時期”(歐盟駐華使團團長安高勝語)。這不僅表現在中歐經貿規模的不斷擴大和質量的日益提高,而且還得到了強有力的政治支持與法律保障。1.2003年,歐盟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歐經貿關系進入“歷史最好時期”(歐盟駐華使團團長安高勝語)。這不僅表現在中歐經貿規模的不斷擴大和質量的日益提高,而且還得到了強有力的政治支持與法律保障。

1.2003年,歐盟已經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不久有望成為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也已經升為僅次于美國的歐盟第二大區外貿易伙伴。據中國海關統計,2003年中歐雙邊貿易額為1252億美元,比上年增加44.4%*,進出口總值已接近于日本(1336億美元)和美國(1263億美元),增長速度則超過日本(31.1%)和美國(30.0%)。同中國與歐共體(歐盟前身)1975年正式建交時雙邊貿易額24億美元相比,2003年已為當年的52倍。截至2003年底,歐盟對華直接投資項目16158個,實際投資377億美元;其中,2003年歐盟投資項目2074個,實際投資38億美元。歐盟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外資來源地:2003年當年列第6位。截至2003年底,在歐盟對華直接投資的16158個項目總數中,45%(即7318個)發生在1979~1996年18年間,在實際投資總額377億美元中,則只有24%(即89億美元)發生在上述時間段;相應地,有55%的項目和76%的實際投資發生在1997年至今的7年時間內。歐盟對華直接投資與貿易的關系國都相對集中在歐盟的5個成員國身上:截至2001年底,歐盟15個成員國對華直接投資占中國累計吸引外資總額的7.65%,其中7.00%集中在英國(2.48%)、德國(1.79%)、法國(1.26%*)、荷蘭(0.95%)和意大利(0.52%)5國,占歐盟對華直接投資總額的92%;在2003年中歐雙邊貿易額1252億美元中,德國(419億美元)、荷蘭(154億美元)、英國(144億美元)、法國(134億美元)和意大利(117億美元)5國合占了歐盟對華貿易的77%,即歐盟在中國外貿中所占14.7%的比重中有11.4%來自上述5國。

除了貿易投資領域之外,中歐關系的良好現狀還體現在其他許多方面。這里僅以最近二三年達成并執行的若干重要的協議項目為例。2003年10月,在北京舉行第六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時,雙方正式簽署了《伽利略衛星導航合作協議》,該協議規定了衛星導航在諸多領域,特別是科技、工業制造、服務、市場開發、標準化、頻率和認證方面的合作和日程。中國將為“伽利略計劃”投資2億歐元。協議達成后不久,中歐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技術培訓和合作中心在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落成。該中心將成為“伽利略計劃”在中國進行所有活動的重要場所,它的落成是中國加入《伽利略衛星導航合作協議》的關鍵一步。在中歐領導人第六次會晤時還草簽了《旅游目的地國地位諒解備忘錄》。2004年2月12日,歐盟與中國國家旅游局簽署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旅游協議,該協議賦予了歐盟大多數國家“旅游目的地國地位”,將為歐洲帶去數量可觀的中國游客,促進中歐雙方人民的交往。在中歐領導人第六次會晤時雙方還提出要加強環保對話,2周之后,中歐雙方就在北京達成了一個建立環保對話機制的政治性協議,旨在重點加強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和水資源等方面的合作。2004年2月1日,歐盟和中國啟動新的WTO 項目,其目標是支持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幫助中國政府履行和實現WTO 的職責、義務和權益,促進中國在更廣泛的經濟、調控、法律和行政領域的改革過程中增強自己的能力,并進一步推動貿易自由化。中國目前還參與了大約4%的“歐盟框架項目”,該項目是世界最大的研究合作平臺之一,歐盟每年為此撥款40億歐元。根據2000年生效的中歐科技協議,歐盟第六個框架項目(FP6)內的所有項目都對中國的研究人員開放,預計中國的參與率將最終增加到20%.在歐洲空間局的支持下,中國國家航天局于2003年12月29日成功發射了“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的第一顆科學探測衛星。“雙星”將緊隨歐洲空間局“星簇計劃”的腳步,密切注視太陽風暴和地球磁層空間的相互作用。中歐科學家將從“雙星計劃”中同等獲益。中國-歐盟工業職業教育培訓項目是中國與歐盟簽訂的政府合作項目,目的是通過在中國實施工業培訓項目來增強在華的中歐合資企業員工的技能和強化中國培訓中心的人力資源。該項目正在執行中,如此等等。

2.政治支持是經貿關系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中歐經貿關系長期相對穩定而又迅速地發展,本身就是這種關系“質量優良”的一個標志,它同商品、服務貿易結構改善及其產品質量提高一樣重要。然而,更值得強調的是,中歐經貿關系之所以能夠得到相對順利的發展,除了建基于各自日益強大的經濟實力和雙方彼此都有巨大的經濟利益需求之外,強有力的政治支持是推動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這里僅以建立中歐雙邊高層領導人年度會晤機制和政治與人權對話為例。中歐新的雙邊政治對話機制建立于1994年,1997年恢復了1996年中斷的人權對話。1998年4月,在倫敦舉行的歐盟-中國政治對話升級為首次歐中領導人會晤。從1998年至今,中歐會晤已經舉行了6次。2003~2004年之交中歐之間一連串的政要互訪尤其重要。這些高層領導人會晤的積極成果給中歐經貿關系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上述內容已經足以表明這一點。

3.中歐經貿關系近些年來處于“歷史最好時期”,不僅得到了強有力的政治支持,而且還有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文件做保障。1978年,中國和歐共體簽署了第一個貿易協定,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同時成立了歐中經濟貿易混合委員會。1985年,在該貿易協定的基礎上又簽訂了《歐中貿易和經濟合作協定》,雙方同意在工業、農業、科技、能源、交通運輸、環保、發展援助等領域開展合作。1989年之后的幾年,歐共體與美國等一起對中國實行制裁,使中歐經貿關系受到嚴重損害。但自1992年起大體恢復的中歐政治關系又為中歐經貿關系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1995年,歐盟委員會提出了《歐中關系長期政策》,強調要同中國全面發展政治、經濟和貿易關系,這是歐盟制定的第一個對華長期發展戰略,初步形成了歐盟對華戰略性政策框架。1996年,歐盟委員會又公布了《歐盟對華合作新戰略》,將歐盟對華長期政策進一步具體化,再次強調歐盟對華政策的全面性、獨立性和長期性,表示要進一步促進雙方在經貿、科技、發展援助等領域內的交流與合作。1998年,歐委會公布了《與中國建立全面伙伴關系》文件,要把歐中雙邊政治關系提高到與歐美、歐日關系同等的水平上,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等。2001年,歐委會在2000年報告的基礎上提出了《歐盟對華戰略:1998年文件執行情況和促進歐盟政策更為有效的未來步驟》文件,制定了具體務實的中短期目標及行動要點。2002年,歐盟發表了《國家戰略報告:中國》文件,繼續強調1998年和2001年歐盟對華文件所確定的對華政策目標,并進一步明確了對華合作的三個重點領域,即支持中國改革,協助中國可持續發展,鼓勵中國良治、法治、民權。2003年9月,歐委會又推出新的對華關系戰略文件:《一個成熟的伙伴關系——歐中的共同利益與挑戰》,主要內容包括:提高雙方政治對話的效果,尤其是就全球和區域安全問題的領導人定期會晤,深化人權對話,認同和支持中國向更開放社會的轉變;把幫助中國實現對世貿組織的承諾和完成多哈回合談判作為優先目標;繼續支持中國的改革進程;在建設信息社會、環保、能源等領域加強對話和合作;在競爭政策和人力資源開發等領域,開展新的對話與合作;推動民間接觸,盡快完成簽署《旅游目的地國協定》的談判;提升歐盟在中國的認知程度等。

上述一系列文件對歐盟來說實際上相當于法律。從這些法律文件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歐盟對華政策在廣度、深度、具體化、戰略性、嚴肅性、明確性以及認真程度等諸方面都有明顯進展。自1998年歐委會公布《與中國建立全面伙伴關系》文件以來,歐盟幾乎每年都在對自己的對華政策做出評估并提出新的具體的政策落實措施。與此相對應,中國也在為發展良好的中歐經貿關系做出自己的政策努力。2003年10月,中國首次發表《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一個對中歐經貿關系的促進與服務體系正在由制度支持、法律支持與信息支持構成一個系統。可以預期,由于國際形勢的變化和雙方利益的需要,中國和歐盟對發展雙邊關系的政策主流在可預見的將來仍將是積極的,這對拓展經貿合作有利。

(二)拓展經貿合作

拓展經貿合作不只是指做多做大中歐之間“生意”本身的問題。為此,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中歐雙方對對方重要性的認識,繼續致力于強固和開辟有效的經貿渠道以及及時準確地把握對方對一些有關重要問題的觀點認識與政策主張。

1.進一步提高中歐雙方對對方重要性的認識。根據經合組織(OECD)統計,歐盟在人口、對外貿易、資本輸出等方面均超過美國,在國內生產總值方面大體與美國相當。歐盟努力要在世界經濟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它的目標不僅是要發揮日常影響,而且要爭取主導制定世界貿易規則,還要爭取主導參與制定國際貨幣規則,歐元是謀求這個權力的起點。在國際政治領域,歐盟正在謀求并且逐步成為與美國追求世界霸權明顯不同的重要政治力量。歐盟不僅要在歐洲成為主導力量,而且要在全世界樹立自己的風范,它的國際權力需求采取了不同于美國強權政治與單邊主義的“溫和模式”,主張在國與國之間通過接觸、對話和合作來擴大共識和解決分歧,不搞硬性對抗,在處理國際事務中重視并寄望于多邊主義,強調共同利益、權利分享和遵守有約束力的共同游戲規則。九一一事件不僅更加強化了歐盟的上述信念,也更加增進了國際社會對歐洲模式的某些認同。不僅如此,歐洲還為世界提供了一種不同于美國的、可供參考的社會-經濟模式,即重視市場經濟,但不聽任市場社會,而不奉行美國式的市場經濟加市場社會。隨著歐盟成員國擴大為25國,歐盟的經濟政治力量與影響將趨向進一步加強。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實力與政治影響的迅速加強,中國的國際地位也在日益提高,而且前景樂觀。中歐雙方各自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是中歐關系發展的一個基本前提。

值得強調的是,中歐雙方對對方重要性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這是因為:首先,無論是歐洲還是中國,在外交排位中都長期突出地把對美關系放在首位(在歐洲,當然是歐洲內部事務第一);有的歐洲人甚至直截了當地說,因為歷史和文化原因,人們很難想像歐中關系會比歐美關系更近。其實,這里不存在簡單的“遠近”類比問題。歐-美-中相互間關系各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其次,在歐洲內外和中國都有人認為,歐洲聯合的政治前途不容樂觀,特別在東擴之后。誠然,隨著2004年10個新成員國入盟以及在接著的二三年后可能還有幾個國家加入歐盟,歐洲聯盟的政治氣氛會發生一些改變。例如有人認為,在今后幾年里,歐洲人的注意力將首先放在內部:“大歐洲”也許暫時比今天的歐洲“脆弱”;歐盟將需要對其新的邊界鄰國實施一項新的“東方政策”;歐盟成員國間的關系將變得更為復雜;表決機制問題尚有待解決;歐盟內部的資金分配沖突將變得更加尖銳等。但這些都決不意味著歐盟會讓外部世界聽不見它的聲音,一種變動的外部局勢本身也屬于“大歐洲”面貌;同時,歐洲在世界經濟與世界貿易中的分量會變得更大,這將喚起歐洲內外對歐盟在世界政治中所起作用有新的期待。①「①〔德〕約瑟夫·揚寧:《新的歐洲面貌》,載《Deutschland 》,2002年12月/2003年1月第1期。」最后,在歐洲內外和中國還都有人對歐洲經濟增長和競爭力提高的前景缺乏信心。誠然,在世界經濟論壇《2002~200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所列的80個國家2002年經濟增長競爭力排序中,美國位居第一,而歐洲主要國家英國排在第11位,德國第14位,法國第30位,意大利第39位。②「②〔德〕彼得·K.康納利斯、〔美〕邁克·E.波特、〔瑞士〕克勞斯·施瓦布編,方麗英、羅志先等譯:《世界經濟論壇:2002~200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摘要

很赞哦!(18999)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四川甘孜道孚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