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7 日本上半年進出口貿易額(日本對外貿易的特點)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8 09:43:29【】4人已围观

简介在這一過程中,人民幣匯率制度經歷了兩次重大的改革,并帶來了人民幣三輪大幅度貶值。第一次改革是在1973年以后,當時的國際大背景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各主要國家的匯率制度紛紛從與美元-黃金雙掛鉤的固定匯

在這一過程中,人民幣匯率制度經歷了兩次重大的改革,并帶來了人民幣三輪大幅度貶值。第一次改革是在1973年以后,當時的國際大背景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各主要國家的匯率制度紛紛從與美元-黃金雙掛鉤的固定匯率制轉向浮動匯率制。雖然與經濟發展和市場是相脫節的,但盯住英鎊和盧布的人民幣雙重匯率制也受到一些影響,人民幣匯率由盯住單一(或少量)貨幣改變為盯住一攬子貨幣。再加上尼克松訪華,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型歷史時期,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的內部因素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前所未有地實行了官方匯率與貿易內部結算匯率并存的復匯率制。1982年、1983年,經濟轉型伴隨著人民幣貶值,我國的對外貿易當即由逆差轉為順差,這兩年的貿易順差分別為30.30億美元和8.40億美元(見表1)。5年以后,1988年國內價格創關,使國內需求迅速擴大,通貨膨脹加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人民幣再次大幅度貶值。J曲線效應所描述的匯率貶值對貿易收支影響的時滯效應在此表現得十分明顯:兩年后,中國對外貿易一改持續6年的逆差轉而實現了1990—1992連續3年的貿易順差。

表1 1980-2003年中國貿易差額

單位:億美元

年 份 進出口總額 出口額 進口額 貿易差額

1980 381.4 181.2 200.2 -19.00

1981 440.2 220.1 220.2 -0.10

1982 416.1 223.2 192.9 30.30

1983 436.2 222.3 213.9 8.40

1984 535.5 261.4 274.1 -12.70

1985 696.0 273.5 422.5 -149.00

1986 738.5 309.4 429.0 -119.60

1987 826.5 394.4 432.2 -37.80

1988 1027.8 475.2 552.7 -77.50

1989 1116.8 525.4 591.4 -66.00

1990 1154.4 620.9 533.5 87.4

1991 1357.0 719.1 637.9 81.2

1992 1655.3 849.4 805.9 43.5

1993 1957.0 917.4 1039.6 -122.2

1994 2366.2 1210.1 1156.2 53.90

1995 2808.6 1487.8 1320.8 167.00

1996 2898.8 1510.5 1388.3 122.20

1997 3251.6 1827.9 1423.7 404.20

1998 3259.5 1837.1 1402.4 434.70

1999 3606.3 1949.3 1657.0 292.3

2000 4743.1 2491.1 2251.0 241.10

2001 5097.7 2661.5 2436.1 225.40

2002 6207.7 3255.7 2952.0 303.60

2003 上半年 3761.43 1903.21 1858.22 44.99

預計全年 6700-7000 3500-3600 3300-3400 150-200

資料來源:《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2002》及中國人民銀行公布資料。

另一次改革是1994年,隨著改革開放逐漸向縱深發展,全面開放迫使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市場調節匯率并軌。於是1994年起,人民幣又出現了大幅度貶值,匯率體制改革隨之發生,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的最終目標得以確立,匯率制度從固定匯率制轉變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在這次改革中,為了保證匯率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的終極目標,在繼續對資本專案實行嚴格管制的同時,首先實現經常專案有條件的可兌換。在1996年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8條款后,實現了經常專案的完全可兌換,人民幣匯率實行了名義上的有管理浮動。這次匯率改革給中國經濟體制和金融體制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一影響首先就反映在人民幣大幅度貶值上,這使得1994年當年中國的對外貿易即出現了53.9億美元的順差,且順差一直持續至今。

利用回歸分析,根據計算,人民幣匯率與貿易差額之間存在著高度相關關系,其相關系數為0.7203,匯率與貿易差額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分析表明:人民幣匯率與中國的對外貿易之間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

圖1 人民幣匯率與貿易差額

二、經常專案差額并不意味匯率一定升值

經常專案(CA)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指一國商品和服務的出口(X)與進口(M)之間的差額加上單方轉移的差額(U),即CA=(X-M)+U。經常專案的另一層含義則反應了一國儲蓄與支出之間的關系,它應該包括官方和私人兩部分,官方凈儲蓄是政府稅收(T)與支出(G)的余額,私人凈儲蓄則是私人儲蓄(S)與私人投資(I)的余額,因此經常專案也可以表示為:CA=(T-G)+(S-I)。

由此可見,經常專案不只是進出口貿易的問題(雖然大多數情況下,貿易順差確實是由激增的出口貿易引起的),從貿易層面看,出口增加超過進口說明本國商品具有一定的出口競爭力,本國貨幣幣值不高,有一定升值空間。但經常專案順差也可能是由出口的擴大或進口的減少所引起的,或者可能是政府稅收增加或私人儲蓄提高的結果。我們可以以以下兩種假設為例作一分析。

1.如果經常專案順差是因為公共部門借款減少,即(T-G)大於0。公共部門借款的減少一方面可以說明政府開支下降,另一方面也說明政府通過發行政府債券等方式進行融資的行為減少。這種緊縮性的財政政策直接導致的是貨幣政策的相應變化,利率應該上升,而較高利率貨幣的遠期匯率是趨於下降的。

2.如果經常專案順差是私人部門投資減少所造成的,即(S-I)大於0。私人部門投資減少與實際回報率相關,這說明國內投資機會少,外國資本流入不足,貨幣會趨於走弱而不是走強。

正如蒙代爾所說,人民幣應該升值與中國經常專案帳戶順差大之間不存在確定關系,就象90年代的美國,巨大的貿易逆差并不意味著美元應該貶值。

三、外匯儲備增加與人民幣匯率

人民幣升值的內部壓力來自於中國外匯儲備的連年上升。中國人民銀行2003年7月12日公布的資料顯示,截止到2003年6月底,國家外匯儲備余額再創歷史新高,達到3465億美元,而2002年底,我國的外匯儲備是2800億美元,短短半年的時間,外匯儲備就增加了600多億美元。中國目前尚未開放資本市場,人民幣國家化也未完全實現,在這樣的條件下,外匯流入的主要渠道就是貿易順差及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而2003年上半年,我國的貿易順差為44.99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303億美元。而且從中國90年代期間的實踐看,流入中國的外資每年總有30%左右要在當年被用掉,其余的才轉換為外匯儲備,也就是說真正來自于外商直接投資的實際外匯儲備只是實際利用外資數量的約30%。按照這種計算,2003年上半年貢獻於外匯儲備的外資只有210億美元。這樣,外貿與外資二者之和也不過250億美元,與外匯儲備600多億美元的增加額之間存在400多億的缺口。這些資金是從哪兒來的?合理的解釋是:由於多人民幣升值的濃重預期,這些資金是通過各種復雜渠道進入國內等待人民幣升值的套利資金。

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外匯儲備的增加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意味著貨幣供給的增加。2003年上半年,我國廣義貨幣M2的增速高達20.8%,是近5年來最高的。貨幣供給增長過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經濟高增長的貢獻,也有銀行系統追求高利息和利潤收入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為了保持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的穩定,中央銀行必須投放貨幣收購外匯,外匯占款是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之一。外匯儲備增加,外匯占款增加,如果外匯收購增加超長,自然會導致基礎貨幣供給的超常增加,而貨幣供給增長過快會構成極大的通貨膨脹的壓力,導致貨幣貶值。

也正是因為如此,蒙代爾指出,中國外匯儲備的增加并非均衡狀態所致,也并不表示人民幣匯率過高,他認為人民幣匯率是符合經濟運行平衡的。

四、有關政策選擇

為了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應該重點在貿易政策和匯率政策上進行調整。

1.貿易政策的調整以適度擴大進口、減少貿易順差為主要內容

關於人民幣升貶值的爭論,實質上是貿易問題的紛爭。中國的現行匯率政策是與美元掛鉤的浮動匯率制,由於中國對美國的貿易是連年順差,使美元貶值以刺激美國出口的政策并沒有發揮其預期的作用,為了扭轉長期以來的貿易逆差,來自美國的讓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十分巨大。因此,為了保持人民幣穩定,中國的對外貿易政策必須有所調整,而調整的重點應放在擴大進口上。

(1)擴大進口有助於實現對外貿易收支的基本平衡。自從1994年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一直呈現明顯的順差,對於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之一的美國,我國的順差額僅次於日本名列第二,而如果將臺灣和香港都包括在內,我國對美國的貿易贏余還大大超過日本。長期的貿易不平衡不僅對於中國經濟發展有一定的負面影響,而且也不符合“解決世界貿易不平衡問題”的基本原則。從理論上講,長期的貿易順差會產生對貨幣升值的壓力,而貨幣升值會由於削弱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而使本國出口下降,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都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因此,中國現階段實現貿易平衡的手段應該是在保持和擴大既有貿易規模的同時努力擴大進口,而不是控制出口。而且,擴大進口有助於緩解與主要貿易夥伴國的貿易摩擦,營造一個和諧的對外貿易環境。

(2)擴大進口有利於控制外匯儲備的增加,保持合理的貨幣供給,減少通貨膨脹因素。對外貿易順差為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從1996年到2003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順差累計達到2068.9億美元,外匯儲備增加了2479億美元。持續增加的外匯儲備加重了中央銀行外匯收購的壓力,增加了中央銀行的外匯占款額,從而導致基礎貨幣供給增加,通貨膨脹的潛在因素增加。通過適度擴大進口,可以減少外貿順差程度,減少外匯儲備,消除通貨膨脹因素,更有利於人民幣穩定。

2.匯率政策上逐步放開資本帳戶,實行一種更好地反映多變的市場狀況和經濟基礎的靈活的匯率制度

匯率政策與經濟體制密切相關,實行什麼樣的匯率政策,取決於匯率政策在經濟中的地位和國家政策的基本目標。在計劃經濟時代,國有企業在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國家的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以服務國家出口創匯為根本目標,這決定了財政政策是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手段,而貨幣政策只是

很赞哦!(2198)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河南商丘睢阳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