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facebook被盜號怎么辦(馬化騰騰訊創業史情形如何?) - 副本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4-29 13:21:34【】2人已围观

简介1暴雪怎么用一個手機的安全令綁兩個戰網的號子2知道綁定郵箱和安全問題可以盜我已經綁定安全令的號嗎1,一個戰網賬號只能對應一個郵箱,一個身份證,一個手機號。沒辦法用一個手機綁定兩個號。你說知道郵箱,那他

1暴雪怎么用一個手機的安全令綁兩個戰網的號子 2知道綁定郵箱和安全問題可以盜我已經綁定安全令的號嗎

1,一個戰網賬號只能對應一個郵箱,一個身份證,一個手機號。沒辦法用一個手機綁定兩個號。

你說知道郵箱,那他能登錄你的郵箱嗎?可以的話就可以完成盜號。

但這個盜號是暫時性的,涉及到一個號的永久歸屬,是看綁定的身份證。

你隨時可以用上傳身份證復印件以及打客服電話報身份證號的方式,重置郵箱,手機號和安全問題。

如果我死了,我的QQ和買粉絲會變成什么樣?

       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由于現在的我用QQ比較多,買粉絲比較少,我的朋友們都是在我的QQ賬號上,如果以后我不在了,那么我的QQ可能會收到很多消息,但是我的買粉絲就不會有太多,但是這并不是最終結果,最終結果是它也隨著我的離開而消失,真的是悲哀。

       有一天,我活躍的QQ突然變成了灰色,那會兒我的朋友估計會給我很多的留言,各種祝愿或者希望的話語,代表著他們對我最后的祝福,但是毫無疑問,給我發這些的肯定是我的好朋友,畢竟只有他們才會這樣懷戀我。現在我的QQ賬號和密碼我女朋友都知道,以后肯定是我比她先走,很不幸,然后她就會有時登一下我的QQ賬號,懷戀一下我們相處的過去,然后默默的傷感一會兒,給我的空間留下言,然后默默地退出這個賬號,但是不管怎么說,我的賬號在我離去的最開始這段時間,我的妻子肯定會經常登錄,也就是說長期的綠色而不是灰色,然后過一段時間就慢慢的灰色變多,當我的妻子也從傷感中走出來的時候,我的QQ就徹底變成了灰色,那會兒我的朋友們肯定也會為了吉利將我的QQ賬號從他們的賬號中刪除,那群人,我已經不想說什么了,仗著我們之間的關系好,就這樣嫌棄我,以后他們下來的時候有他們好受的,居然這樣對待我在人間的一絲留戀。當然,如果在我離去后的近段日子里,我的賬號亮了,他們肯定不會驚訝,畢竟都知道那是我妻子在線,當我妻子也不再使用這個賬號后,那么恭喜它,由于長期沒有使用,慢慢的就會被系統回收,這個賬號就會變成空號,這樣我就什么都沒有了,悲哀!!!

        QQ黑了,那么我的買粉絲呢?我初步估計,肯定比QQ更慘,因為上面全是我的普通朋友,沒幾個很好的,而且買粉絲看不到我上線還是沒有上線的,如果沒人用我的買粉絲發消息,那么就不會有人知道我在線上,所以說這個比QQ更加容易讓人接受,我死后,手機落在了我的妻子手里,我的任何秘密都會流露出來,不知道她那會兒會不會罵我,我偷拍她的那些囧照,她的那些搞笑事情,我都一一在錄,哎,估計她會罵死我,買粉絲她就登不上來了吧,因為我有圖形密碼鎖,除開我別人都不知道,這樣做是為了保險,雖然我的手機就很安全,但是有些時候還是不安全,我的買粉絲因為手機卡的注銷,我的買粉絲賬號隨著就去了,陪伴著我這么久的一員大將,就會跟著我的腳步,繼續和我在下面世界征戰。

       買粉絲和QQ是我現在經常用的聊天軟件,上面擁有著我的所有朋友,留著我和朋友們的回憶,我的空間,我的朋友圈,都是我寶貴的回憶,但是隨著我的離去,我變成一個回憶,而它們也會隨我變成回憶。

抖音如何運營?

抖音運營策略主要有:

1、賬號定位:首先要根據企業需求來做賬號定位、制定戰略。

2、賬號認證:企業抖音賬號的申請和認證。

3、高質量原創內容:持續輸出高質量原創內容才能不斷的積累粉絲。

4、多賬號運營:做抖音不止要做一個賬號,要做兩個以上的賬號,而且要彼此聯動、共同做火。

斗了快20年,阿里和騰訊為什么突然不打了?

2013年3月底,春分剛過沒幾天的杭州仍有些微涼,一個名為“華夏同學會第20次會議”的活動在阿里總部舉辦。

這不是普通的同學會,參會者都是在長江、中歐商學院學習過的商業圈大佬,無一不是手握大量頂級商界資源。

在外界看來,這是個與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泰山會、江南會 (后兩者已經關停) 并列的、頗為神秘的圈子。

那次會議,馬云、馬化騰、李彥宏、王健林、馮侖、李東生等悉數到場,大家在馬云的帶隊下參觀了阿里,見證了電商兇猛的發展勢頭后,進入到了談笑風生環節。

期間,馬化騰陷入回憶,開始述說第一次來阿里的往事:

馬云馬上接過話頭,笑著糾正道:

馬化騰沒有再糾纏破車新車的問題,話鋒一轉,說起了淘寶剛辦起來時,他本有機會投15%,但當時沒有投,現在都悔死了。

還沒等馬云接話,眾多意氣風發的大佬紛紛加入進來,一言一語,談起了各自曾經的“錯過”。

事實上,馬化騰所說的那次投資淘寶的經歷,是“二馬同槽”的唯一機會,但二馬都是梟雄,注定不可能愉快合作,他們也遠沒有那次會上所表現的那么融洽。

剛開始,阿里和騰訊像兩個獨立積攢沙子的沙漏,彼此間沒什么交集,也沒有競爭的意愿。

可后來,他們把沙子揚的到處都是,不可避免地摻雜在了一起,在電商、社交、支付、文娛、出行等各方面全面爭奪,之后更是陷入了存量搏殺。

這種情況下,讓他們合作就像拔著自己的頭發離地一樣,變得毫無可能。而要做到這一點,只有借助于外部的力量。

決定巨頭互斗的四個法則

馬化騰曾公開表示,和馬云的競爭多到了自己都困擾的地步,他還曾冥思苦想何以至此。

說是這么說,但到底怎么回事,Pony馬還是很清楚的。

從表面看,騰訊主要是圈用戶,阿里則主要圈電商,各自栽種著自己的參天大樹,井水不犯河水。

但互聯網這個行業的特殊魔力就在于,它存在于一個虛擬的無限空間里,不管是做電商、社交還是搜索,能夠做大做強的關鍵是四大法則:

規模效應、協同效應、梅特卡夫效應和雙邊市場效應。

規模效應是最基礎的,互聯網的規模效應本質上跟傳統行業沒什么大區別,只不過效率更高,在網上增加一個客戶幾乎沒有成本。

協同效應源于品種增加所帶來的的收入,以前的百貨大樓也有這種效應,大樓建成后,入駐的商家越多,大樓利潤越高。

梅特卡夫效應相對復雜,簡單來說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市場價值,與網絡節點數的平方成正比。

這個節點不單純是指用戶,而是能互動的活躍用戶。

而雙邊市場效應指的就是淘寶、美團、滴滴那種,消費者之間互動很少,但供需雙方互動強,供給者越多,產品成本越低,越能吸引消費者,從而正向循環。

四個法則運用得好,互聯網公司就發展得好,甚至指數級增長。

反之,就像ofo和摩拜那樣,沒有網絡效應,沒有什么互動,互聯網只是工具,本質上還是傳統商業模式。

這種情況下,即便再追求和氣生財的商業大佬,也會跟同行摩擦不斷。

作為行業前二的阿里和騰訊,更是首當其沖。

戰火率先在電商領域引燃

雖然Pony馬對阿里、騰訊之爭頗為疑惑,但率先點燃火藥桶的,還是他自己。

二馬最初都有全面接管中國人網絡生活的野心,都對對方的領域有想法,但迫于無法多向出擊,只能先穩固自己陣地。

2004年初,騰訊的注冊用戶突破了3億,并且在港交所完成上市,大本營壯大了的騰訊一改之前獨守社交這一隅的作風,開始采用江湖獨門絕技“吸星大法”進行多領域出擊:

推出QQ空間迎戰人人網、開心網;

用QQ 游戲 挑戰北京聯眾、網易、盛大;

用彈窗的騰訊新聞奇襲新浪、搜狐和網易。

坐擁幾億用戶的騰訊這“三大戰役”打得非常順手,讓對手無可奈何,于是騰訊開始染指電商。

開打之前,馬化騰參加了他回憶中說的“西湖論劍”,當時是2005年9月,馬云、丁磊、馬化騰、汪延 (新浪前CEO) 和張朝陽“江湖五大高手”齊聚西湖。當主持人問,除了自己公司還看好誰時,大家沉吟片刻,隨后:

馬云選了丁磊,丁磊選了馬化騰,馬化騰選了汪延,汪延選了馬化騰,張朝陽選了丁磊。

騰訊推出了拍拍網,附帶著還有功能類似支付寶的財付通,再次用“吸星大法”復制了淘寶的模式。

拍拍正式上線后,不久就有了900萬注冊用戶,這讓電商No.1阿里非常著急。

接下來,拍拍還從阿里挖人,搞出了“挖人風波”,不僅如此,當時淘寶正在嘗試向賣家收費,而拍拍宣稱3年內免費。

在阿里看來,免費這一招相當詭詐,淘寶當時就是在易趣收費時扛起了免費的大旗,然后暴打易趣,拍拍這樣不僅有一定破壞性,而且相當具有侮辱性。

兩相一對比,很多淘寶賣家開始抵制,最后竟發展成數千人的罷市。

產品經理出身的馬化騰沒有放過這個機會,在拍拍設置了賣家信用度“一鍵導入”功能,方便賣家搬遷,而且“開業送紅包”。

對此,淘寶網CEO孫彤宇判斷:

但知道有人搞鬼又如何?當時是爭奪地盤階段,一直在燒錢,但淘寶只能泣血跟上,繼續免費。

馬云還被迫寫了一封2000字的道歉信,發在淘寶論壇里。

隨后,“二馬”還親自下場,在網上展開了高階別的互懟。

互懟之后是付諸法律,騰訊告淘寶上便宜售賣QQ號和Q幣,此時深圳警方也給騰訊送上了一記助攻,打掉了一個盜號團伙,他們稱是通過淘寶銷贓。

騰訊“暗笑”,但還沒高興多久,就有律師稱,“虛擬財產交易”目前還沒明文規定。

騰訊入主電商,引起了阿里的強烈反撲,在虛擬的互聯網空間蕩起層層波瀾。

然而,阿里這個對手太強,在一輪輪的過招中,騰訊沒有找到一招制敵的方法,而且騰訊的業務線太長,無法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這上面,拍拍網逐漸陷入頹勢,在2014年轉到了京東旗下。

與此同時,騰訊占據了京東上市前普通股的15%,隱藏在幕后繼續用電商牽制著阿里。

全面升級的無線戰爭

阿里、騰訊在電商領域展開攻守戰的同時,中國正在大踏步向移動互聯網時代邁進,騰訊率先覺察到了,張小龍率領團隊在2011年1月底上線了買粉絲。

騰訊有了一把撬開“無線時代”的利器,馬化騰吃了一顆定心丸。

然而,馬云卻失眠了。

每當夜深人靜,他就想,如果消費者開始習慣用手機購物,阿里還會是電商老大嗎?

畢竟,買粉絲上線兩年就有超過3億用戶了。而阿里一直想做一個叫“來往”的社交軟件,卻像沒頭蒼蠅一樣找不到方向,一開始是PC端和移動端各有一個BBS,后來又轉型先上版Facebook。

與此同時,“電商之心不死”的騰訊還時時刺激著這頭龐然大物——

騰訊總裁劉熾平在一封內部郵件中提到,電商的移動化相對比較滯后,被顛覆的程度沒有那么高,這反而給騰訊帶來一定的機會。

言外之意,彼可取而代之。

這讓Jack馬徹底慌了,一個禮拜之后宣布All in無線戰略!

他在內部論壇上說了一段狠話:

“來往”也被拉出來重新包裝,倉促搬上戰場 (看著跟買粉絲有些像) 。

馬云還從騰訊研究院挖來了超級QQ的產品負責人鄒孟睿,為了規避同業禁止協議,鄒先去雷軍投資的YY語音當了半年產品顧問。

來往跟買粉絲相似度能達到九成,其他一成就是增加了一個類似QQ群的“扎推”功能,可以通過興趣來交友。

這是用實際行動回敬了Pony馬一次:模式都一樣,談不上誰抄襲誰。

為了推廣來往,馬云甚至發動商界好友幫忙推廣。

綠城在房地產不景氣的時候,他曾號召員工多買綠城的房子。如今阿里要推“來往”,綠城要求員工們都使用“來往”。

此外,一些天貓和淘寶的商家,為了跟阿里的“小二們”搞好關系,也要求員工必須注冊“來往”,否則不給發年終獎。

阿里還要求員工每人給來往貢獻100個注冊用戶,否則沒有年終紅包。

一頓猛虎操作下,來往一個月就有了一千萬用戶,但這跟買粉絲幾億、還源源不斷增長的用戶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其實這場仗,雙方不僅是在社交領域打局部戰爭,而是在整個移動無線領域打全面戰爭。

馬云被傳找到好友史玉柱,打算合作進軍手機 游戲 市場,在來往放上 游戲 功能,攻入騰訊大本營。

騰訊利用買粉絲又做起了電商,觸動了阿里敏感的神經。

于是,對于阿里來說,一場防御戰迫在眉睫。

阿里隨即關閉了從買粉絲跳轉到淘寶商品和店鋪的通道,買粉絲隨后反擊,將導向淘寶網站的流量渠道關閉,這就造成了之后兩家互相跳轉變得像從朝鮮去韓國一樣麻煩。

兩家也互相拉攏,所謂自由的市場變成了一個站隊 游戲 。

跟買粉絲太像的來往的結局跟拍拍差不多,最后漸漸陷入頹勢,反而是阿里為中小企業打造的釘釘在社交板塊狠狠切了一塊,到現在用戶都超過3億了。

騰訊對釘釘并非沒有展開阻擊,據說在騰訊內部的一次大會上,馬化騰發狠話稱要“像干掉來往一樣,干掉釘釘”。

但差異化明顯的釘釘卻能逆勢生長,成為阿里阻擊騰訊社交的最后一塊堡壘。

戰況激烈的支付大戰

無線大戰中,阿里騰訊戰況相當激烈的就是支付這塊。

“二馬”都對本土化相當熟絡,一個搞了“雙十一”,硬生生造了個節,而另一個則把“紅包”文化發揮到了極致。

2014年春節前夕,買粉絲財付通系統推出紅包功能。當年除夕夜,買粉絲紅包開始病毒式傳播,參與數達到482萬人次,總共搶到的金額差不多達2.4億。

這一仗打得相當漂亮,買粉絲紅包“一戰成名”,讓沉寂多年的財付通咸魚翻身,在阿里用支付寶占據的領地上豁開了一道口子。

其實當年除夕前,支付寶也推出了一個搶紅包的活動,但總金額只有不到2000萬,遠遠不及依托于6億人社交的買粉絲。

2015年春節,紅包大戰繼續。

支付寶紅包先被買粉絲封殺,后用紅包口令突破封鎖。開發商家紅包后臺,中文口令走紅品牌營銷。

不過,這一年,騰訊趁勝出擊,與央視春晚合作,買粉絲搖一搖總次數為72億,峰值8.1億次每分鐘,送出買粉絲紅包1.2億。

雖然春節過完后雙方都宣布了自己的勝利,但騰訊顯然更勝一籌。

之后,支付寶斥資2.68億拿下了2016春晚紅包合作權,2017年又拿到了一次,后面是淘寶拿下了一次,百度拿下了一次,直到近兩年,BAT流量增長見頂,才變成了快手、抖音等新興互聯網巨頭。

很多年里,春晚都是阿里、騰訊支付系統的必爭之地,用一年來備戰,決出勝負只在一夜。

其實,支付大戰背后指向的是互聯網金融入口的爭奪,而互聯網金融又是雙方構建生態圈的重要一環,兩大巨頭酣戰十年,已深知不可能把對方打趴下,只能在互搏中快速勾勒自己的生態圈,與對方維持一種均勢,才能進入下一輪競爭。

在線上的支付入口爭奪達到白熱化時,雙方在線下的爭奪也隨即展開。線下場景分散、滲透難度大,決定了這樣的爭奪是一場硬仗。

除了用鼓勵金、代金券等推動用戶在線下用自家支付系統消費,拉攏商戶用自己支付系統收錢外,爭奪線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投資。

扶植代理人的投資大戰

2014年,騰訊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789億、238億,阿里分別為525億、234億,但剛剛叩響紐交所大門的阿里,市值更高。

兩大巨頭的大戰又加上了扶植代理人戰斗這一環。

最典型的就是網約車之爭,阿里和騰訊分別扶持快的、滴滴。之前兩家打車軟件早有廝殺,但進入2014年后,被資本重新武裝起來的兩家公司,分別扯起兩個陣營的大旗,猛烈發力。

雙方你來我往搏殺,背后的巨頭也源源不斷提供彈藥,一個禮拜就能燒掉上億。

一旦燒起來,簡直停不下來,在滴滴的內部推演中,如果滴滴一個月不燒錢,而快的燒錢,那跟快的的市場份額就會變成3:7,反之也差不多。

所以補貼一定要跟得上,而且還要比對方燒的更狠。

兩家公司也分別打上了巨頭的烙印,快的能利用阿里的資源,在電商領域快速找到默契的合作伙伴,培植用戶對其品牌的忠誠度;而滴滴能夠利用強大的移動社交,形成病毒式推廣。

巨頭也給予一切可能的支援,補貼大戰斗到中盤,滴滴的40臺服務器扛不住,騰訊連夜支援滴滴1000臺服務器。

這種情況下沒有贏家,滴滴、快的以及背后的騰訊、阿里感覺不能繼續燒下去了,而且網約車也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于是雙方默契地降低了補貼,并漸漸停止了補貼。

事后滴滴、快的雙方共計燒掉24億人民幣,讓巨頭付出了極大地博弈代價,而用戶和司機的收益也是豐厚的,能達到這種程度的互聯網巨頭對決,也實屬罕見。

除了網約車之爭,巨頭的投資大戰還蔓延到了文娛、生活服務、共享單車、線下零售等各大領域。

比如,他們在摩拜、ofo之戰中不斷下注,使其演化成另一場燒錢大戰;在O2O零售領域也各有扶持,雖然騰訊稱之為“智慧零售”,阿里稱之為“新零售”;在“千團大戰”中,最初阿里支持美團,騰訊支持大眾點評,也殺得相當慘烈。

2014年是阿里、騰訊發展史上最燒錢的一年之一,阿里動用60—70億美元,投資或收購了36家公司,騰訊動用70—80億美元,投資或收購了44家公司。

但到了2018年,僅僅用了半年,阿里、騰訊就分別投出了1000億元和1200億元人民幣。

兩家巨頭在任何可能競爭的領域都掀起了一陣陣風暴,眾多實力強勁的獨角獸都被他們納入麾下。

在去年的《胡潤2020全球獨角獸》榜單中,在全球一共586家獨角獸公司中,騰訊投出了將近1/10,高達52家;而阿里系 (阿里、螞蟻、云鋒) 投資了44家。

相比之下,谷歌只投資了7家獨角獸,而亞馬遜只投資了2家,蘋果的身影更消失不見,盡管榜單上美國的獨角獸公司高達233家,超過中國的227家。

而對于脆弱的創業公司來說,幾乎逃不出AT的射程范圍,一旦踩到他們的根據地,再怎么努力和創新也不能左右自身命運。

這次只是開始的開始

開頭提到的四個法則,能讓互聯網企業有著超乎尋常的效率,但也有個負面作用,那就是壟斷。

當騰訊與阿里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規模越做越大,甚至所掌握的資本能量已能與一座大城市比肩時,曾經令人感動的開放、共享原則也幾乎被拋棄,取而代之的是利益追逐下的“封殺”“殺熟”“燒錢”等。

黃奇帆對此進行了很全面的概括:

一是拼命燒錢擴大規模,打敗對手取得壟斷。此舉形成的效果在一個領域中幾乎是零和效應,沒有資源優化配置的增值效應。

二是利用人性的弱點來設計產品,打擦邊球,擴大流量,吸引眼球。

三是利用網絡平臺壟斷地位,采取不對等的措施,采集客戶、采集老百姓的信息,甚至侵犯隱私。

四是互聯網殺熟,殺熟的過程是被殺熟的對象不知情的情況下,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價格不同。

《失控》的作者凱文·凱利曾稱:

2010年時,奇虎360與騰訊QQ引發了“3Q大戰”,騰訊曾以“二選一”要挾,裝360就自動卸載QQ,引起了 社會 對騰訊壟斷的質疑。

兩年后,馬化騰與凱文·凱利進行了一場對話,凱文·凱利說出了以上那番話,可能大大寬慰了馬化騰。

然而,凱文·凱利說這話時后面還有一句,也是個前提——那就是壟斷要有利,給用戶帶來好處,這樣人們才會耐心地等待一個更新、更有競爭力的產品或 科技 來取代。

然而,真正麻煩的問題是,當巨頭掌握了市場的入口,它們可能濫用這種力量,去高筑壁壘、拉幫結派,從而破壞競爭、損害消費者福利,這還能讓誰有耐心等著“天降奇才”來將其帶走。

而等著巨頭自己來改變,更像是讓他們拔著自己的頭發離地一樣毫無可能。

要做到這一點,就只有借助于外部的力量。

這種外力的關鍵是講究力道,反壟斷反的應該是“二選一”“封殺”等侵害用戶利益,攪擾創新的行為,而不是這種結構,因為更集中的市場意味著市場更整合,更有效率,這本身是沒問題的。

這次阿里和騰訊考慮互相開放生態系統只是開始的開始,最終還是要回到真正開放、共享的互聯網精神上來,監管也會成為一種常態,如果還保持封建領主一樣的領地意識,肯定是要吃大虧的。

互聯網發展趨勢?

互聯網的發展呈現十大發展趨勢:

趨勢1:中國互聯網用戶普及率將過半,中國互聯網網民數穩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3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6.9%,較2013年底提升了1.1個百分點。2014年上半年,隨著智能手機對功能手機的替代已經基本完成,智能手機用戶已形成龐大規模,市場占有率已趨于飽和,增速呈減緩趨勢,智能手機對網民普及率增長的拉動效果減弱。預計2015年年底,中國網民的滲透率將接近50%。2013年全球網民數為26億,2013年比2012年的增長率為9%,但盡管如此,中國網民數穩居全球第一。2013年中國的網民數是第二名美國網民數的2.9倍,但中國的網民滲透率為46%,美國為83%,從滲透率來看,中國的網民數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趨勢2:互聯網向移動端遷移,得移動互聯網得天下

全球移動互聯網使用量持續增長,占整體互聯網的25%(截止到2014年5月),去年這一數據僅為14%,一年之內使用比例翻倍,亞洲移動網民的滲透率也從去年的23%增長至37%,增長速度極快。截至2014年6月,中國移動網民規模達5.27億,較2013年底增加2699萬人,中國移動網民的普及率(網民占中國人口比例)達39.1%,即近4成中國人在使用手機上網。同時,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進一步提升,由2013年12月的81.0%提升至2014年6月的83.4%,手機網民規模首次超越傳統PC網民規模。

互聯網產品和服務也要跟著網民走。在2012年及2013年諸多大型互聯網公司其移動端的流量已經超越PC端的流量,很多大型互聯網企業PC業務用戶往移動端遷移,呈現出PC業務增長放緩,移動業務增長迅速的態勢。如果一個互聯網企業沒有在移動端的拳頭產品,將很快被移動互聯網的浪潮顛覆。在未來的兩三年內,得移動互聯網得天下。

趨勢3:全球傳統媒體嚴重衰退,中國網絡廣告收入超越電視廣告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中國主流媒介中,電視廣告和報紙廣告的收入市場份額從2009年開始出現明顯的下滑態勢,2011年,網絡廣告的收入超越報紙的收入,在2013年,網絡廣告收入則超越電視廣告收入,網絡媒體成為第一大廣告收入媒體,在2014年,網絡廣告的收入份額還將繼續增長,而電視則在繼續下降,網絡廣告的收入份額將繼續顯著領跑市場。

在美國,雖然互聯網廣告市場份額還沒有超越電視,但差距在逐漸縮小,尤其是互聯網的媒介消費時長已經顯著超越了電視的媒介消費時長,這將促進美國互聯網廣告市場的進一步繁榮,而美國市場的紙媒和廣播無論是媒介消費時長還是廣告市場份額,都在嚴重萎縮。

趨勢4:網絡廣告將是效果廣告的天下,以大數據精準廣告將成為網絡廣告的重要發展驅動力

2013年以CPC和CPA為計費方式的效果廣告,其市場份額達66.6%,2014年該比例將超過7成。在效果類廣告為主流的中國網絡廣告市場,精準廣告技術將成為網絡廣告市場的重要驅動力。我們看到360公司的點睛系統、騰訊的廣點通等新的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精準廣告勢力正在快速崛起,其市場地位已經可以跟傳統的門戶相當。游戲和電商是這些精準廣告系統的主要客戶群,隨著這些客戶群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精準廣告系統在大數據方面的進一步發力,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以大數據驅動的精準廣告勢力將成為網絡廣告市場最為重要的變革和發展的驅動力。

趨勢5: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正在崛起,大型平臺類互聯網企業將驅動市場快速發展

趨勢6:互聯網正在大力往健康領域滲透,掀起互聯網健康浪潮

越來越多的用戶在使用互聯網尋找與健康相關的解決方案,由此帶動了移動互聯網健康市場的迅速發展。最近3年時間內,無論是蘋果、谷歌、微軟等全球的高科技公司,還是BAT等國內互聯網巨頭都在覬覦移動健康市場,從移動掛號到日常健康管理服務,從健康監測到慢病預防和慢病管理,互聯網健康浪潮正在掀起。

互聯網健康市場未來發展主要有三股力量的推動:

(1)國家政策利好

2014年5月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放開網上銷售處方藥,并提出允許第三方物流配送藥品。

《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目前醫藥工業產業集中度低,企業多、小、散問題突出,造成過度競爭、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其將2015年的產業集中度目標設定為,前100位企業的銷售收入占全行業的50%以上。

(2)技術相關因素推動

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將改變現有的醫療健康服務模式——遠程預約、遠程醫療、慢病監控、大數據管理等逐步成為可能。

傳感器的發展。傳統的可穿戴式傳感器腕環、心率帶、計步計、動作傳感器、智能衣服傳感器正在快速發展;而非植入式電化學傳感器的發展,利用對眼淚、唾液、汗液以及皮膚組織液等體液的傳感器檢測,填補實時監測體內疾病及藥效的空白。

(3)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變化

老齡化。2050年,60歲及以上人口將增至近4.4億人,占中國人口總數的34%,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中國不斷加劇的老齡化趨勢成為醫療保健增長的基礎;

污染。氣候變化和污染加重人類健康隱患,為健康產業增長提供空間。有關數據表明,每年世界范圍內,約200萬人死于空氣污染。水資源和空氣的污染的后果,將會在未來10年間越來越明顯地顯現出來。一方面污染會使得人們更加注重疾病防治,增加醫療健康支出;另一方面,人們在由污染帶來的疾病治療上投入也會有所增長。

(4)大型互聯網及IT企業重視及大力參與推動

阿里巴巴的布局從醫院到藥店,從掛號到繳費幾乎已涵蓋了醫療行業的方方面面。阿里巴巴投資醫藥電商中信21世紀科技有限公司10個月之后,后者日前正式更名為“阿里健康”;支付寶公布“未來醫院”計劃,宣布將對醫療機構開放其平臺能力;阿里啟動藥品電子平臺,“阿里健康”客戶端在石家莊就首次介入醫院電子處方環節,通過“處方電子化”試點,以期實現在醫院外購買處方藥。國內藥品終端銷售收入中,處方藥占80%,這個市場潛力非常巨大。

騰訊斥資7000萬美元戰略投資醫療健康互聯網公司丁香園;騰訊領投掛號網超過1億美元;手機QQ最新版中推出了健康中心,希望基于手Q的社交用戶數據,來對產業鏈的軟硬件廠商做整合;打造微醫平臺,與買粉絲、QQ打通,讓醫院醫生接入即可為掛號網、買粉絲、QQ用戶提供便捷的就醫服務。

百度與北京市政府合作,搭建健康云平臺,整合上游的智能醫療設備商和下游的遠程醫療服務商,基于智能硬件設備來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服務。

小米投資2500萬美元戰略入股九安醫療旗下的iHealth;蘋果發布全新健康應用,該移動應用平臺被命名為“Healthkit ”,它可以整合iPhone或iPad上其它健康應用收集的數據,如血壓和體重等;三星也推出了其健康追蹤平臺SAMI;Google推出Google Fit;微軟則推出Microsoft Health健康與健身云服務平臺。

趨勢7:在線教育拐點到來,未來市場快速成長

中國經濟網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國內在線教育投資總額高達25億元,國外在線教育投資總額24億元,同時8月份不低于10億元的投資、10月份的5億元,預估2014年整年國內在線教育投資高達50-80億元左右,全球的在線教育投資總額預估上百億。

艾瑞買粉絲數據顯示,2014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998億,增長率達19%,市場仍然處于較快的速度成長。2015年,市場增長的拐點即將到來,未來三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繼續快速增長,增長率均在20%左右。學歷教育、職業在線教育是市場規模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中小學在線教育市場將比整個在線教育市場的成長速度更快,2014年中小學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增長率為34%,未來三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增長率分別為35%、39%和39%,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

目前的教育領域的變革主要是來自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原來的互聯網教育絕大多數依賴于PC端,互聯網時代已經完全進入移動互聯時代,有了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之后,在線教育從相對集中的學習轉變成碎片化學習的狀態,這需要在線教育產品形態的轉變;而由于大數據的發展也使得在線教育更加智能和科學,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建立錯誤題庫去優化老師講課的重點,或者通過大數據去輔助學生答題,科學評估學習成績,優化學習重點,如猿題庫、學習寶和優答。

趨勢8:在線旅游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市場正在醞釀變局

2014年中國在線旅游預訂市場交易規模將達2872億。受到業內持續而大規模的價格戰影響,在線旅游OTA市場營收規模2013年和2014年增速低于整體在線旅游市場。

展望2015年,以下趨勢依然持續:

(1)價格戰,企業增收不增利。四家中國赴美上市OTA企業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企業凈利潤依然加速下滑,但各方的價格戰愈加火熱。攜程網第三季度凈營業收入為21億元,同比增長38%,但凈利潤2.17億元,同比下降42%。這已是攜程連續三個季度凈利潤負增長;去哪兒公司2014年第三季度總營收為5.011億元,同比增長107.8%;但是歸屬于股東的凈虧損擴大至5.662億元。但攜程依然在2014年12月宣布將拿出10億進行大規模促銷。同程和途牛也互相公開叫板。

(2)在線機票市場集中度更高。在線機票預訂市場的價格戰持續,中小在線代理商壓力逐漸增大,利潤率降低,OTA分銷結構將逐漸集中。

(3)直銷在線酒店地位繼續提升。由于價格戰將再持續,促進直銷類酒店網站繼續崛起。目前在線酒店預定網站用戶規模來看,去哪兒、攜程、藝龍第一陣營,而直銷類網站7天酒店在2013年也進入并穩住在第一陣營;預計2015年還將會有1-2兩家直銷類酒店用戶規模進入第一陣營。

(4)在線度假市場比在線旅游整體市場增速更快。2014年在線度假市場交易規模增長率達42%,遠高于在線旅游市場的增長率(27.5%),2015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增長率將在35%以上。這主要是得益于度假休閑游的需求量逐漸增強,帶動的租車、度假公寓等業務增長。

(5)在線門票受到在線旅游企業重點關注,競爭更加白熱化。2014年是在線門票發展的元年,而2015年則進入白熱化的競爭階段。門票市場作為休閑旅游的入口,更容易交叉銷售度假產品,因此搶占門票市場有助于對于度假市場的開發。

(7)移動端的遷移和競爭更加激烈。很多大型的在線預定企業其移動端流量已經超過PC端流量,在線旅游價格戰與服務戰已經由PC端轉移向移動端,2015年移動端的競爭更加激烈,在線旅游企業將繼續加大移動端的大幅度促銷和返現。

趨勢9:房產領域O2O做閉環,加速轉型迎發展

2014年我國房地產市場步入調整期,各地商品住宅庫存量高企,對市場預期的轉變進一步影響了整體新開工節奏,房地產投資增速明顯下滑。市場觀望情緒顯著,開發企業的投資和推盤節奏都有所調整。2014年以來市場成交量整體下行,市場成交較去年大幅下降。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50個代表城市月均成交227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3.6%,與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分別高出2010年、2011年同期10.6%、24.5%。房地產行業以上的影響已經傳導至房地產網站,導致房產網站營收增長放緩。以上市公司搜房網為例,2014年其營收預計在7.3億美元,年度營收增長率為15%,比2013年的48%顯著下滑。在此背景下,房產網站積極主動變革,做銷售閉環,加速轉型。

未來一年房產領域值得關注方向包括房產O2O、家居O2O、社區O20和房產相關互聯網金融。

(1)房產O2O。房產網站積極謀求銷售閉環,不僅僅幫助線上推廣,還需落實到線下的售樓環節,實現規模成交。搜房、樂居、安居客和365房產網等均在不同程度實現房產O2O。

(2)家居O2O。主要有幾種模式:房產網站和家居網站開通線下實體店體驗,線上銷售模式;傳統家居商場自建電商平臺模式;傳統家居商城聯盟,自建聯盟網站的網絡團購模式;傳統家居企業在電商平臺銷售的模式。

(3)社區O2O。從從蔬菜、水果、物業、家政服務等社區購物和服務,均為社區O2O的服務范圍。以萬科、花樣年為代表的房地產商,阿里巴巴等電商公司,搜房及365房產網等房產網站,以及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已經在不同程度進入該領域。

(4)互聯網金融。為了更好的做閉環,很多大型房產網站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主要瞄準用戶購房和裝修過程中貸款問題。2014年,我們看到房產網站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一系列大動作:搜房網通過成立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并引入多方戰略合作模式布局互聯網金融體系。新浪和易居中國聯手成立房金所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互聯網房地產金融服務平臺“房金所”。365房產網擬成立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趨勢10:社交平臺將加速生態整合,以社交為基礎打造溝通、娛樂、生活、購物和學習一站式服務平臺

在三大類社交應用中,整體網民覆蓋率最高為即時通信,第二社交網站,最后為微博。即時通信(IM)在整體網民中的覆蓋率達到了89%。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騰訊幾乎領跑了這三類主流的社交應用市場。即時通訊領域,騰訊的QQ和買粉絲的網民滲透率分別到78%和65%,QQ空間的網民滲透率也達57%,騰訊微博為27%,僅比新浪微博低1%。最為值得關注的是買粉絲,上線后僅用四年便取得了65%的網民滲透率,發展速度極快。

未來一年,各社交平臺將加速社交相關生態的整合,以社交為基礎打造溝通、娛樂、生活、購物和學習的在線一站式服務平臺。

(2)在娛樂方面,騰訊、新浪、人人等社交平臺都積極為用戶提供PC游戲和移動游戲服務,在社交用戶的大盤上進行很好的游戲商業化,2014年這些社交平臺在移動游戲已經取得了不錯的發展,預計未來兩年將更為重視社交用戶的移動游戲方向。

(3)在生活方面,2014年初,騰訊投資入股大眾點評,占股20%,快速搶占生活O2O的入口;而在更早之前,騰訊就投資了嘀嘀打車。未來一年,在生活化方面社交平臺將繼續加速整合的速度,以投資或者收購的方式快速拓展市場。

(4)在購物方面,2014年初,騰訊以2.14億美元入股京東15%的股份,合作有利于兩者在電商領域的快速發展;而在2013年,阿里巴巴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同時兩者展開全面戰略合作,在未來,阿里還有權按事先約定的定價方式,將新浪微博的持股升至30%。在未來一年,社交平臺將繼續加大電商領域的合作力度,尤其是促進社交和移動電商的融合。

(5)在學習方面,社交平臺將發揮其天然溝通能力和用戶資源的優勢,發力在線教育。以騰訊為例,“騰訊課堂”從兩方面發力在線教育:一方面以QQ群為網絡課堂做直播教育,而另一方面以精品課為資源平臺做錄播教育。同時,騰訊和新東方在2014年7月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微學明日”,進軍移動學習市場。2014年2月YY也正式宣布進軍在線教育,分拆出獨立品牌100教育。預計2015年,社交平臺更加重視教育市場的發展和投資,競爭愈加激烈。

馬化騰騰訊創業史情形如何?

從創業之初到現在,馬化騰帶領著騰訊一步步發展壯大。馬化騰在一次分享中說,千億級公司沒落是很常見的事情。人要清醒,別人不是打不贏你,外面掌聲越熱烈就越危險。

真正的危機從來不會從外部襲來,只有我們漠視用戶體驗的時候,才會遇到真正的危機。

應該說20歲的時候我是一個非常內向的程序員,我不喜歡管人,不喜歡接受采訪,不喜歡與人打交道,獨自坐在電腦旁是我最舒服的時候。我周邊的人,我父母,包括我自己都不認為我會辦一個企業,管一個企業,因為怎么看我都不像這樣的人。

我唯一的資本是我寫過幾萬行C語言的代碼,也接過幾個項目。我很想創造一個產品,然后有很多人用,但是原來的公司沒有辦法提供這樣一個環境,似乎只有自己開公司才能滿足這個要求,所以我才被迫選擇開了一個公司。

為了不形成一種壟斷、獨裁的局面,他們的總和比我多一點。當然,如果沒有一個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時候肯定會出問題,同樣完蛋。

開始創業后,我發現和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樣,之前我看到很多美國硅谷創業的書,講創業都是非常勵志和令人向往的。但實際上,我們初期經常在想的是下一個月的工資和房租怎么解決,一年內的收入來自哪里。

這個階段,我們做了很多外包工作,幫別人開發軟件,進而賺一點微薄的錢。我的名片寫著工程師Title,不寫老板,不然給合作方看見自己親自干活,很難看。

后來QQ誕生了,因為我之前是做通訊行業的,所以QQ也和通訊有關,起初的形象是一個網絡尋呼機。那時候想要做到3萬用戶,于是去學校的BBS上一個個地拉用戶,每天只能拉幾十人。當時一想按照這個速度湊到3萬人可能要2年后,到時候公司沒準就死掉了,項目又砸在手上了。

于是我自己又去網上推廣,最后用戶上來了,因為我們的軟件寫得好,不宕機;沒人聊天我就去當陪聊,有時候還要換個頭像假扮女孩子,得顯得社區很熱鬧。

這個過程中,IDG資本和盈科數碼投資了我們,他們給了220萬美元,分別占公司20%的股份。獲得投資后,我們都很努力,因為不想讓投資人虧錢。大家都知道風險投資肯定是有很多虧錢的項目,但出于很強的榮譽感,騰訊覺得投資方在別的項目上虧錢我管不著,但一定別虧在我們頭上,不想給人當反面案例。

后面就很順利了,融資然后上市,但騰訊最初的市值并不高。后來我看到很多創業說:如果估值低,就干脆賭氣不上了。我覺得這樣很不理智,對于上市這件事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要只看一年半年。

騰訊的三大節點

在騰訊的發展中,有三個非常重要的節點,一個是MSN,一個是360,一個是買粉絲。

第一大節點,我們是和MSN打,它曾是QQ最大的對手,但最終它死掉了。現在我們來分析原因:

第一,它死掉不是我們打掉的,是沒有趕上社交化,它是給Facebook打掉的;第二,MSN的中國本土化沒做好,一改版中文字體就顯示得亂七八糟,還經常發生盜號的情況,安全和本地運營都不過關。

當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這些本地創業者身家性命都在產品里,而國際化的公司并不是。

第二大節點,是QQ和360打。自騰訊成立以來,我們從未遭到如此巨大的安全危機。這段時間,我和同事一起度過了許多個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勞累、委屈、無奈、深入骨髓的乏力感。

當時有人認為騰訊公司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危險的挑戰。那段時間來,一種同仇敵愾的情緒在公司內部發酵,很多人都把360公司認定為敵人。但如果沒有360的發難,騰訊不會有這么多的痛苦,也不會有這么多的反思,也不會有后來那么大的感悟。

中國公司和美國公司很大的不同就是,中國公司要在很惡劣的環境中競爭出來,這需要有超人的意志,還要有非常多的智慧才行。

第三大節點,是我們自己的買粉絲。世界是很殘忍的,多大的巨頭都會隨時倒下,倒下后你還能摸到它的體溫。甚至強大如Facebook,股票一度跌到700億,是因為大家擔心它向移動端轉變有問題。

做買粉絲的時候我們也很緊張,騰訊內部有三個團隊同時在做,都叫買粉絲,誰贏了就上誰。最后廣州做E-mail出身的團隊贏了,成都的團隊很失望,他們就差一個月。

其實當時還有一個對手也在做類似的應用,而且他們賭我們不會這么快。在這段最危險的時間里,所有高管都在試用,有什么問題立刻在群里反饋,立刻去改。大家天天工作到凌晨3點、凌晨5點。買粉絲出來了,騰訊獲得了一張移動互聯網的船票,而且是頭等艙。

轉型之路

創業最開始那些年,我面對競爭,往往是簡單地想,為什么要剝奪我給用戶提供更好服務的機會?

但后來,我轉而反思開放性不足的問題。現在我們真的是半條命,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另外半條命屬于合作伙伴。

我們最擅長的事情是做連接,QQ和買粉絲是最重要的兩個連接器,雖然定位不同,但承載的連接戰略將一如既往。QQ風格活潑,個性化和娛樂功能豐富,目標受眾是年輕用戶,而買粉絲主要面向白領用戶。

基于不同的定位,兩者連接的商戶、服務略有差異,但對騰訊而言,它們共同覆蓋了不同年齡、地域和喜好的用戶,并將他們與服務最大限度地連接起來。

在其他的業務上,我重新進行了梳理,改變以往全部親力親為的業務戰略——搜索整合進搜狗,電商整合進京東,團購整合進大眾點評,并布局投資了這三家公司。此外,大量做減法和加法,砍掉O2O等諸多小的業務,同時大量投資騰訊生態周邊的合作伙伴。如此一來,戰略定位更加準確,也更聚焦于我們最擅長的社交平臺和內容平臺。

現在只要非核心賽道業務,別人能做的,我們就盡量讓別人做。因為一個企業再大還是缺乏創業者的,把業務留給將所有身家性命都押在里面的人這才是最好的選擇,而不是讓自己下面的部門跟他們死磕到底。

在這個過程中,內部也有員工會說:那不是剝奪我們創新的機會?我說沒辦法,要么你想清楚放棄,要么你出去做,要么采取競爭的方式。比如,游戲開發的工作室,利潤的20%,算你的成本,招得人多,成本就大,要多少股票你自己掙,盡量營造市場競爭的氛圍。

在未來業務的拓展上,我會問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這個新的領域你是不是擅長的?

第二,如果你不做,用戶會損失什么?

第三,如果做了,在這個新的項目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

人才機制

騰訊能走到今天,這應歸功于集體的戰略智慧、執行力以及自發的危機感。一個人無法預知和操控時代,要懂得分工協作,依靠集體智慧,設定各自的分工和管理權限,群策群力,果斷執行。

我們開拓新業務的領軍人基本都用自己人。而一旦決定做了,大到框架怎么搭、小到具體如何實施都放手給選定的人。我們也曾從外面挖運營的人才來做,但忠誠度不高,最后全部走光了。而且任何一個新業務的開展,以為請個高人來就可以搞定,這不現實,你自己一定要有了解。

對于自己人也要相當注重人才梯隊的交接班,不僅是高層,中層其實也是一樣,我們非常關注這一點,不會說一個人完全決定某個業務的生死。

我們很多人做研發出身,業務和推廣不在行,逼迫他提高也不現實。因此在內部挑選,很可能選出來的人在業界比較算不上最好的,所以要在團隊上做些補償,尤其是進入到需要強力市場推廣的階段。要讓他去找很強的副手,內部找不到,就去外面挖。

每個中層干部都一定要培養副手,這是硬性的「備份機制」。你一定要培養,否則我認為你有問題,忍你半年可以,但半年后你還這樣,那我就幫你配了,你不答應也得答應。

而對于找職業經理人,我們很重視人品,我們很堅持騰訊價值觀的第一條——正直。不拉幫結派,不搞政治化,就是很坦誠,很簡單,實事求是,一直堅持這樣的做法的話,事情就會簡單很多。

危機感永遠存在

我覺得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互聯網企業能在一秒內發生一個顛覆性的變化。可能我突然間接了一個電話,我們在線的設備發生重大事故毀掉了。

這在傳統行業是不可能的,毀掉它要花很長時間,但是在互聯網企業里只需要一秒鐘。包括你用戶資料突然就流傳到外界了,這對互聯網公司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因此,千億級(人民幣)公司沒落是很常見的事情;甚至到了千億,沒落的概率可能還會更高,包袱越重沒落越快。人要清醒,外面掌聲越熱烈就越危險。

真正的危機也從來不會從外部襲來,只有當我們漠視用戶體驗時,才會遇到真正的危機。只有當某一天騰訊丟掉了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用戶服務的文化的時候,這才是真正的災難。

回顧騰訊的創業之路,我覺得機遇很重要,至少占了五成。我不覺得自己特別聰明,做的東西也都是很簡單的判斷。在這個過程中,時代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機遇是外界賦予的。這方面我自己覺得很幸運,但也意味著要時刻保持危機感,因為別人不是打不贏你。

很赞哦!(97)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湖北潜江潜江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