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1 上海外灘附近教堂有哪些(去上海旅游,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推薦?)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1 10:10:19【】1人已围观

简介上海有哪些著名的教堂?上海著名的教堂有:沐恩堂(人民廣場)、清心堂(創辦于1860年)、國際禮拜堂(上海規模最大的新教教堂)、圣三一堂(唯一的圣公會教堂、在外灘附近,目前還在大修)、景靈堂(蔣介石與宋

上海有哪些著名的教堂?

上海著名的教堂有:沐恩堂(人民廣場)、清心堂(創辦于1860年)、國際禮拜堂(上海規模最大的新教教堂)、圣三一堂(唯一的圣公會教堂、在外灘附近,目前還在大修)、景靈堂(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的教堂)等。

沐恩堂位于黃浦區西藏中路316號。原名“慕爾堂”,前身之一為“三一堂”,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美國監理會傳教士藍柏在法租界鄭家木橋(今福建中路延安東路附近)建造。光緒十三年(1887年),傳教士李德另在今云南中路漢口路建造“監理會堂”。

清心堂是美北長老會在上海建立的第一個教堂,1860年在南市陸家浜婁理仁牧師家中成立。位于黃浦區大昌街30號的清心堂,原名“上海長老會第一會堂”,成立于清咸豐十年(1860年)。 不久,美國差會開辦清心書院(原址在今陸家浜路597號),該堂做禮拜就在書院內,故又稱“清心堂”。信徒大多是書院的教職員工、家屬和學生。清心堂初創階段,堂牧由清心書院院長范約翰兼任。1919年,清心堂從清心學校遷出,擇地建造新堂(即今址),1923年落成。新堂的禮堂建筑平面呈獨特的“人”字形。清心堂曾辦有清心中學(今上海市市南中學)、清心女子中學(今上海市第八中學)、圣經學院和普益社。

國際禮拜堂位于徐家匯衡山路53號的國際禮拜堂是上海規模最大的基督教堂。建成于1925年。整幢建筑呈“L”形。近代哥德式的磚木結構。國際禮拜堂曾以優美的圣樂而斐聲滬上。禮拜堂的一大特點是這是不分教派、國家的基督教禮拜堂。

圣三一堂位于上海市黃浦區,原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區,東面臨江西路,北面臨九江路,南面隔漢口路就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廈。東側(正面)的前方有一處上海市中心過去難得一見的花園綠地。這是一座專門為英國僑民中的圣公會教徒服務的教堂,1847年先建造了一座小型教堂,1866年5月24日—1869年重新建造,外觀為哥特式,是上海早期最大最華麗的基督教堂。

景靈堂是美南監理會在上海創建的第二座教堂,起初服務于該會在此創辦的中西書院師生。20世紀初,中西書院并入東吳大學,這里就改辦東吳大學的法學院和二附中。

上海教堂具體位置如下:

黃埔區:

沐恩堂 西藏中路316號

清心堂 大昌街30號

虹口區:

景靈堂 昆山路135號

鴻德堂 多倫路59號

閘北區:

閘北堂 寶通路340號

靈泉堂 臨汾路1555號

靜安區:

懷恩堂 陜西北路375號

新恩堂 烏魯木齊北路25號

楊浦區:

滬東禮拜堂 國和路350號

安圖聚會點 延吉東路143號

盧灣區:

諸圣堂 復興中路425號

惠中堂 徐家匯路38號

長寧區:

滬西禮拜堂 長寧路1465號

新涇堂 北翟路74號

普陀區:

普安堂 鎮坪路152號

桃浦堂 桃浦鎮綠楊路259號

徐匯區:

國際禮拜堂 衡山路53號

漕河涇聚會點 龍漕路200弄23號(華光鋼家具廠內)

浦東新區:

浦東福音堂 浦電路449號

金橋鴻恩堂 紅楓路455號(明月路口)

主恩堂 東陸路552號

靈恩堂 高橋石家街69弄4號

天恩堂 川沙三灶浜路134號

鄧鎮耶穌堂 機場鎮鄧鎮二村6組(北街90號)

救恩堂 耀華路439號

三一堂 三林鎮西南 浦星路290號

張江聚會點 張江龍東大道2500號內

閔行區:

莘莊教堂 莘莊鎮莘浜路河南,氣象局東首。T:64981646

閔行福音堂 馬橋鎮友好村華寧路245號東

北橋耶穌堂 北橋鎮北吳路1500號

吳涇福音堂 吳涇龍吳路5330號

魯匯耶穌堂 魯匯鎮老街(浦江鎮魯匯光繼15隊)

召樓福音堂 杜行鎮竹園路亭子村

陳行耶穌堂 浦江鎮陳恒路

寶山區:

吳淞堂 寶楊路74號

楊行堂 楊行鎮楊泰路510弄5號

月浦堂 月浦鎮月羅路165號(臨時)

羅店耶穌堂 羅店鎮西 界涇村63號(羅溪村)

大場堂 大場鎮少年村路1號

泗塘施恩堂 泗塘一村7號

豐恩堂 長興鄉豐產村豐福路177號

==============================

嘉定區:

善牧堂 嘉定鎮清河路432號

南翔真理堂 南翔鎮翔樂路58號

江橋生命堂 江橋鎮江橋二村南首

青浦區:

青浦堂 青浦鎮青松路蒲匯塘橋南

朱家角頌恩堂 朱家角鎮西井街178號

商榻圣恩堂 商榻鎮許七村114號

松江區:

松江永恩堂 松江鎮永豐路建材市場西側

小昆山耶穌堂 小昆山鎮鶴溪街129號

泗涇福音堂 泗涇鎮開江東路48號

金山區:

臨恩堂 石化地區臨桂路2510號

張堰耶穌堂 張堰鎮安東路1號

朱涇耶穌堂 朱涇鎮西林街238號

南匯區:

惠南潔心堂 惠南鎮蕩灣橋南側(惠東村1500號)

新場耶穌堂 新場鎮向陽路37號

周浦洗心堂 周浦鎮周南公路八一車站西首

奉賢區:

南橋耶穌堂 南橋鎮曙光村新汽車站東面5組

西渡永生堂 西渡鎮滬杭公路895號

奉城耶穌堂 奉城鎮南街村451號

崇明縣:

崇主堂 城橋鎮小港村內周家弄

城東堂 城橋鎮侯南村

堡鎮堂 堡鎮鎮營房村9組

上海外灘附近有哪些適合散步閑逛的馬路?

1.圓明園路

要說去圓明園路,肯定要看的就是外灘源豐富的歷史建筑群落。

上海的建筑都很有特色,為什么一定要來這里呢?首先得說這的大樓可都是有歷史的了,大多數是建于1910年至1930年代。

再說風格也比較多樣,而且多數屬于外國風情的,比如哥特式風格、文藝復興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裝飾藝術風格等等。

外灘源豐富的建筑群也體現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包容性。真真就是“建筑可閱讀”了,都是有故事的。

如今依然在不斷升級變化,正蛻變為集藝術、商業、新技術交互的于一身的前沿社區,探索面向未來的理想生活。所以是常來常新啊,總會發現不一樣的角度。

打卡點:

原新天安堂,南蘇州路 79 號

教堂真的很出片吧。小某書平臺上太多教堂的拍照姿勢了吧,可是很多都是徐家匯教堂吧,咱們來點不一樣的唄,到這個新天安堂轉轉。

最初名為協和禮拜堂,經過1899年和1901年的兩次擴建,改名為新天安堂,又稱聯合教堂或聯合禮拜堂。

此處有故事(稍微了解一下就行,要是能和朋友們講出來當然更好啦,朋友們定然是投來羨慕的目光啊):上海開埠之時,兩名英國倫敦會的傳教士麥都思和雒魏林來到上海。后者建立了仁濟醫院,前者則在醫院周圍修建了不少教士的住宅和辦公房,山東路上的“麥家圈”由此得名。1864 年,倫敦會在麥家圈正式建造了第一座屬于該會的教堂——山東路天安堂,后來這座教堂被擴建的仁濟醫院占用。1885 年,信徒們又集資在蘇州河畔購地建造新堂,翌年建成,最初名為協和禮拜堂,經過1899年和1901年的兩次擴建,改名為新天安堂,又稱聯合教堂或聯合禮拜堂。

光陸大樓,虎丘路 142 號

當年要想看好萊塢電影,就得來這。現在也市場有燈光秀,璀璨輝煌還得是上海灘啊。

想當年光陸大戲院是放映好萊塢首輪電影的電影院,位于光路大樓的底層和二層。

光路大樓也是上海第一座將劇場放在大樓內的建筑,由英商斯文洋行投資,設計師是當時在上海灘與鄔達克齊名的匈牙利籍建筑師鴻達。

如果能夠整個在樓外轉一圈,或者有機會俯瞰會發現這棟建筑平面呈現出扇形,當然室內外也很漂亮,皆有花紋和浮雕,具有裝飾藝術風格。

夏天夜晚來這里轉轉是極好的,太陽下去了不曬了,走走沒有那么熱,又是在河岸旁,有些微風。等到燈光秀上演,坐在石階上就很舒服啦。在燈光秀中還能看到很多創意,比如海派藝術畫家、民建上海市委書畫院院長樂震文和夫人張弛以詩畫入光影,在水墨長卷中展現“東方韻、中國風”。

應該說這里充分利用了老建筑的優勢了,結合新時代的特點。上海的藝術設計總是這樣讓人驚喜。

蘭心大樓,圓明園路185號

蘭心大樓的1樓,現在是由上海史民間研究團體“城市考古”發起的“城考歷史實驗室”,已經向公眾開放很長時間了,未來還將迎來“城市考古圖書館”。

這里也是經歷了滄桑的,因為曾經被大火焚毀過。后來也就是1872 年,在原址上重建,成為上海最早的近代西洋風格劇院建筑。等到1891 年米恩劇團訪滬,首次上演“莎士比亞演出季”,引起不小的轟動。1927 年,建筑因年久失修拆除重建,而這一次,盡管新大樓仍以蘭心為名,戲院卻永久移址到了如今的茂名南路,保存至今。

所以上海的戲劇發展和大眾對于戲劇的接受程度高不是沒有原因的。如今雖然不一定要在這里看話劇音樂劇了,但是可以到這里來轉轉走走,回憶一下當年上演“莎士比亞演出季”時的輝煌吧。

眾安·美豐大樓,北京東路108號 

據說眾安·美豐大樓成為了最特別也最具話題性的建筑之一。

為什么說是具有話題性爭議性呢?可能是因為太有個性了吧。

在英國建筑師戴衛 . 奇普菲爾德基于保護更新的設計中,它呈現出了一個“縫合體”——建筑的下半部保留原有的維多利亞風格清水磚墻建筑立面,底層是開放式的藝術展示空間,二層為商業空間,三層用于辦公;建筑的上半部則是貼臨歷史磚立面向上延伸11層而成的一幢14層辦公建筑,外立面延續了原有比例,體量上在不同方向回退成退臺,體塊交錯,形態多樣,與周邊的城市歷史空間形成友好關系。

可能不能用我們通常意義的美與不美來形容這些建筑,設計師是有自己的想法與個性在建筑中的。所以欣賞它們的時候不如用獨特來得更貼切些。

上海外灘美術館,虎丘路 20 號 

今天的人們只知道外灘源有一條圓明園路,事實上它“本名”叫做“下圓明園路”,也就是說曾經還有一條叫做“上圓明園路”的姊妹路,也就是今天的虎丘路。

從“上圓明園路”到“虎丘路”,這條馬路中間還一度被稱為“博物院路”。

2010年,外灘美術館落成。這里也成為了又一打卡勝地,也是這條路上我們一定要去的地方啊。不過呢通常大家未必會很在意這里的歷史,只要拍照打卡來過了就很好。有時候游客心態也未必不好,倒是玩得輕松很多。

2.復合線路(較長)

很赞哦!(44724)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贵州六盘水六枝特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