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連續油管材料參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的公司業務)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04 23:47:03【】4人已围观

简介氣井排液采氣技術研究及應用|第一口頁巖氣井摘要:隨著衰竭式開采程度的加深,氣田壓力下降,井筒舉升液體的能力不足,低壓與攜液矛盾成為制約氣井生產的主要因素。針對積液與生產的矛盾,2010年某采油廠試驗了

氣井排液采氣技術研究及應用|第一口頁巖氣井

摘 要:隨著衰竭式開采程度的加深,氣田壓力下降,井筒舉升液體的能力不足,低壓與攜液矛盾成為制約氣井生產的主要因素。針對積液與生產的矛盾,2010年某采油廠試驗了機械排液采氣工藝技術(機抽和電泵排液采氣技術),2011年得到了大規模推廣應用,機械排液采氣技術在井口防噴、井下氣液分離、現場不停抽測試等方面試驗了多項新技術,效果良好,為采油廠停產、低效井的治理積累了經驗。

關鍵詞:氣井 排液 采氣技術

中圖分類號:TE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5(b)-0080-02隨著衰竭式開采程度的加深,氣田壓力下降,井筒舉升液體的能力不足,低壓與攜液矛盾成為制約氣井生產的主要因素。

1 研究對象存在的問題

(1)某氣田在前期開發過程中逐步實施了一些排液措施,如優選管柱、泡沫、柱塞氣舉等排液采氣措施。氣田開發中后期,弱排液技術已不能滿足生產需求,必須研究強排液措施,在此方面,缺乏成熟經驗參考;(2)目前某采油廠管轄的積液氣井井口壓力仍然較高,實施機抽排液采氣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3)機械排液采氣對井下氣液分離要求高,必須配套高效的氣液分離器;(4)某氣井產層埋深大,舉升難度高。

2 關鍵技術和創新點

2.1?資料調研

常見的排液采氣工藝包括優選管柱、泡沫排液、柱塞氣舉、連續氣舉、有桿泵、潛油電泵、水力活塞泵、射流泵等[1~2]。

泡沫排液應用于油田最早是1965年,某油田進行的泡沫驅油試驗。隨后在其他油田相繼也進行了泡沫驅油試驗。適合于不同的積液氣藏,但是它們一般適用于70℃以下的地層。隨環境溫度的升高,泡排劑的起泡能力和穩定性會大大降低,尤其在100℃以上的高溫地層,許多起泡劑產生的泡沫會在1min~2min內消失,甚至不產生泡沫。

機抽排水采氣適合中等深度的氣井,機械排水采氣成本隨著深度和設備規格的增加而提高,需要有很好的桿柱設計和操作經驗,對抽油桿和泵有很高的要求。避免地層水污染抽油桿和泵。

目前連續氣舉是被我國各大油田普遍采用的氣舉方式。連續氣舉方式主要有三種:開式氣舉、半閉式氣舉和閉式氣舉。氣舉排水采氣工藝適用于弱噴、間歇自噴和水淹氣井。

潛油電泵20世紀80年代以來開始在國外用于氣藏強排水,提高水驅氣田最終采收率。某氣田1984年開始采用潛油電泵對水驅氣田進行強排水。潛油電泵排水采氣實踐表明,該工藝的參數可調性好、設計安裝及維修方便,適用于水淹井復產和氣藏強排水。

射流泵首次用于油井抽油大約是在1970年,從此射流泵逐步得到推廣使用。某氣田1992年開始采用射流泵進行排水采氣。適用于高產砂、高含H2S和CO2、高含氯離子、高氣液比井,井深6000m以上,產液量2385m3/d以內,井溫260℃以上。

螺桿泵是一種新型采油裝置,于1929年由法國人Rene Moineau發明,國外20世紀80年代才有較大應用范圍,主要用于開采高粘、高含砂和含氣原油。我國從1986年開始引進并應用于采油。螺桿泵可用于氣井和煤層氣井排水采氣,但目前國內還沒有現場應用。

各種常見排液采氣工藝優劣性對比見表1。

2.2?排液工藝選擇

隨著開采程度的加深,各區塊壓力下降嚴重,2009年初期,下降至12.92MPa(投產初期為26.93MPa),下降了14.01MPa,下降了52%,平均地層壓力系數0.5,自噴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利用本井氣的弱排液技術(優選管柱、泡排、柱塞氣舉)已不能適應氣井排液需要。

氣舉排液技術由于需要高壓氣源,地面流程復雜,投資成本高等因素的影響,實施難度大。

螺桿泵排液采氣目前還沒有排液采氣應用。

水力-射流泵排液技術地面動力及管線要求高,某油田應用少,所以不予選擇。

所以,選擇了機抽和電潛泵排液采氣工藝用來排出某氣田氣井井底積液。

根據理論排量計算,日產液量大于25m3的井采用電潛泵排液,日產液量小于25m3的井采用機抽排液。

2.3?技術特點

2.3.1?機抽

經過2010年的機械排液采氣技術試驗,排液采氣技術基本成熟,有以下突出的特點。

(1)井口防噴。采用耐壓21MPa的抽油桿防噴器,用于生產時光桿防噴;采用新型井口密封器。兩級密封裝置,更換盤根井口不刺不漏,一人更換可完成,內部盤根材料采用目前最佳的氯化丁腈材料,螺旋形狀。(2)定壓放氣閥。耐壓差可達到10MPa,作用:防止液體倒流井筒;生產時利用定壓保證泵的沉沒度。(3)玻璃鋼抽油桿深抽工藝。采用φ25mm玻璃鋼抽油桿與φ22、φ19mm普通抽油桿三級桿柱組合,組合比例為5∶6∶5。有效降低了載荷,泵掛達到3180m。(4)現場不停抽測試。采用新型功圖、液面測試儀。測試只需卡定器測量光桿橫向變形,改變了傳統的光桿垂直拉伸變量,降低了測試難度。(5)機抽排液采氣抽油機選用彎游梁抽油機系列。ⅡCYJQ14-6-73HP。

根據日排液量25方以內,選用Φ28mm、Φ32mm、Φ38mm防砂桿式泵能滿足排液要求。

采用改裝的35/65型井口(卸去小四通),并在井口安裝抽油桿防噴器、耐高壓盤根盒和定壓放氣閥,保證安全。

2.3.2?電泵

(1)井口密封。采用專用電泵排液采氣井口KYD35/80-65Ⅱ,該井口液壓密封實驗35MPa,保證氣井生產時的井口安全。考慮氣井特殊性,井口電纜穿越采用國際標準的BIW井口穿越,該潛油電機電纜井口穿越器不僅有良好的導電性和高壓狀態下絕緣性,而且具有氣密封性好的特點。(2)井下防氣鎖。考濾到氣井排采,與油井相比氣液比偏高,選用處理氣能力最強的高效分離器和氣體處理器組合使用分離氣液。(3)動力傳送。采用三項120℃鉛包電纜,有利于防天然氣蝕。(4)套管為51/2″的,電泵機組中的電機114P系列,其它部分選101系列的。某氣井基本上都經過壓裂改造,電泵機組要求防砂,電泵機組選防砂泵。電泵機組設計排量30m3/d,揚程3000m,實際泵掛考慮到2800m。

2.4?技術改進情況

在2010年試驗并實施排液采氣工藝的基礎上,2011年不再應用電潛泵排液采氣工藝,主要原因是電泵排量較大,與某廠氣井實際產液量不配套,采用間開方法將極大縮短電泵使用壽命,所以,2011年排液采氣全部使用機抽排液采氣。

工藝技術改進如下。

(1)井下防氣鎖方面選用了自帶篩管的高效氣體分離器代替高效氣錨,氣體分離過程主要在油套環空內完成,分氣效率高,適用于高氣液比的井。(2)管柱從泵座以上加裝了油管防腐保護器,延長油管使用年限。(3)根據2010年試驗結論,選用φ38mm桿式防砂泵較為試用。(4)根據井深,某區塊抽油機選擇14型彎游梁抽油機、某某、某某區塊部分井選用了16型彎游梁抽油機。

3 實施情況及效果

截止2011年12月底,已實施機抽排液采氣21口井、電泵排液采氣1口井,生產良好,5口井實現了高油壓(最高3.0MPa)機抽生產。

抽油機為14、16彎游梁型抽油機,沖程3.6m~4.8m,沖次4.0~5.0次/min,合計日排液225.8方,合計日增氣25.4萬方,合計日增油46.7噸,泵效提高34.7%。

4 結語

機械排液采氣工程的規模推廣與應用,提高了氣井綜合利用率、有效的降低了氣層污染,對經濟快速恢復井筒積液停產井的生產、防止邊底水向氣藏縱深竄進、提高有水氣田開采水平和效益,豐富采氣工藝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盛余.氣舉閥氣舉排液技術研究[J].石油礦場機械,2011,40(7):18~21.

[2] 李文彬,劉彥龍,葉賽,等.連續油管沖砂作業參數優化[J].石油礦場機械,2011,40(11):58~61.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的公司業務

截止2011年末,中國石化是中國國內第二大油氣生產商。公司油氣勘探開發區塊位于中國東部、西部和南部地區。截至2011年12月31日,擁有297個區塊勘探許可證,探礦權總面積96.68萬平方千米,持有192個區塊開采許可證,采礦權總面積2.03萬平方千米。

2011年,公司全年共新增油氣可采儲量410.73百萬桶油當量,其中新增原油可采儲量280.92百萬桶,新增天然氣可采儲量7788.19億立方英尺。全年共生產原油321.73百萬桶、天然氣5169.4億立方英尺。勝利油田是公司最重要的原油生產基地,2011年共生產原油194.11百萬桶。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剩余油氣可采儲量為3966.21百萬桶油當量,其中原油2848.10百萬桶,天然氣67086.80億立方英尺。

2011年底,公司啟動了勝利油田、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非常規油氣增儲上產五大會戰。

2016年1月6日,中石化集團宣布,其部署在北部灣海域的“潿四井”已于1月5日順利完成兩層含油層測試,并試獲高產油氣流,日產油氣超過千噸。其中對目的 層段第一層測試,獲得日產自噴高品質原油1458立方米(約等于1264噸)、天然氣7.18萬立方米,第二層試獲日產自噴高品質原油1349立方米(約 等于1184噸)、天然氣7.6萬立方米,創中石化海域油氣勘探單井最高紀錄,也是近十年來國內罕見的高產測試探井,給北部灣海域未來的勘探突破帶來了新希望。

公司2009-2011年勘探及開采生產營運情況: 2011年2010年2009年2011年較2010年同比變動(%)原油產量(百萬桶) 321.73327.85327.62(1.9)其中:中國303.37302.18301.150.3非洲18.3625.6726.47(28.5)天然氣產量(十億立方英尺)517.07441.39299.0117.1油氣當量產量(百萬桶油當量)407.89401.42377.451.6剩余原油探明儲量(百萬桶)28482,8882,920(1.4)剩余天然氣探明儲量(十億立方英尺)67096,4476,7394.1剩余油氣探明儲量(百萬桶油當量)39663,9634,0430.12013年,公司全年新增常規油氣礦權區塊20個、面積9萬平方千米,新增列頁巖氣礦權區塊15個、面積4.9萬平方千米。新增石油經濟可采儲量4414萬噸、替代率100.8%;新增天然氣經濟可采儲量109億立方米、替代率64%。

2013年,公司全年生產原油4378萬噸,上產60萬噸;生產天然氣187億立方米(含頁巖氣1.4億立方米),上產18億立方米。新建原油產能519萬噸、天然氣產能24.4億立方米(不含頁巖氣)。 油品煉制 截止2011年末,中國石化是中國最大的石油煉制商,也是中國最大的石油產品生產商,石油煉制能力位居世界第二,主要產品有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等。三個煉化企業集群主要分布于東南沿海、長江中下游和華北等中國經濟最活躍、最發達的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便利,市場需求旺盛,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2011年底,中國石化一次加工能力達2.47億噸。

公司2009年-2011年煉油生產情況: 2011年2010年2009年2011年較2010年同比變動(%)成品油總經銷量(百萬噸)217.37 211.13 186.58 3.0 汽、柴、煤油產量(百萬噸)128.00 124.38 113.69 2.9 其中:汽油(百萬噸)37.10 35.87 34.43 3.4 柴油(百萬噸)77.17 76.09 68.86 1.4 煤油(百萬噸)13.73 12.42 10.39 10.5 化工輕油產量(百萬噸)37.38 35.00 26.87 6.8 輕質油收率(%)76.08 75.79 75.54 提高0.29個百分點 綜合商品率(%)95.09 94.83 94.53 提高0.26個百分點 2013年,公司全年累計加工原油2.34億噸,增長4.8%;生產成品油1.41億噸,增長5.2%;生產化工輕油3823萬噸,增長4.9%。

通過優化生產方案,調整工藝操作,增產汽油、航煤、瀝青等高價值產品,減產柴油、商品重油、石油焦等低附加值產品,取得顯著成效。生產汽油4594萬噸,增長11.8%,超加工量增幅7個百分點。生產航煤1743萬噸,增長16.1%,超加工量增幅11.4個百分點。生產瀝青772萬噸,增長24.0%,超加工量增幅19.1個百分點。生產柴油7748萬噸,降低0.4%,低于加工量增幅5.2個百分點。生產石油焦1380萬噸,增長1.8%,低于加工量增幅3個百分點。

2013年4月24日,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橋機場成功試飛。2014年2月12日,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式向中國石化頒發1號生物航煤技術標準規定項目批準書(CTSOA)。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煤獲得適航許可,這是中國生物航煤事業的新發展、新突破,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芬蘭之后第4個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的國家,中國石化成為國內首家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的企業。 油品銷售 中國石化油品銷售主要市場涵蓋除臺灣省外的中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

中國石化成品油銷售網絡主要由三大部分構成。一是中國石化的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及在主要市場內的下屬4個大區分公司,承擔著中國石化成品油資源的統一平衡、運輸協調和直屬銷售企業以及專項用戶的成品油供應任務;二是省級石油分公司(含香港公司)及所屬的區域(地市)公司組成的銷售網絡;三是中國石化在全國范圍內與其他成品油經營單位合資組建以及采取特許加盟方式建立的銷售網絡。

截止2011年末,公司擁有加油站30121座,其中特許經營加油站15座。

2011年,公司境內成品油銷量達到1.51億噸,同比增長7.6 %。

公司2009年-2011年營銷及分銷營運情況 2011年2010年2009年2011年較2010年同比變動(%)原油加工量(百萬噸)162.32 149.23 130.32 8.8 境內成品油總經銷量(百萬噸)151.16 140.49 124.02 7.6 其中:零售量(百萬噸)100.24 87.63 78.90 14.4 直銷量(百萬噸)33.22 32.40 25.61 2.5 批發量(百萬噸)17.70 20.47 19.52 (13.5) 單站年均加油量(噸/站)3,330 2,960 2,715 12.5 于2011年12月31日 于2010年12月31日 于2009年12月31日 本報告年末比上年度年末變動(%) 中國石化品牌加油站總數(座)30,121 30,116 29,698 0.02 其中:自營加油站數(座)30,106 29,601 29,055 1.7 特許經營加油站數(座)15 515 643 (97.1) 截止2011年底,中國石化是中國最大的石化產品生產商和經銷商,石化生產廠遍布中國東部、中部及南部等經濟、市場發達地區,生產和銷售各類石化產品,包括中間石化產品、合成樹脂、合纖原料及聚合物、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和化肥。本公司的石化產品生產與本公司的煉油業務實現上下游一體化,化工原料(如石腦油)主要由本公司各煉油生產企業提供。本公司絕大部分石化產品均在中國國內市場銷售。

截止2011年底,公司主要化工產品產能(含當年新建及擴能改造裝置)、產量、市場占有率如下:

乙烯生產企業13家,其中合資公司4家,年末生產能力942.5萬噸,實際生產乙烯989.4萬噸。合成樹脂生產企業30家,年末生產能力1298.86萬噸,當年產量1365.2萬噸,合成樹脂國內市場占有率為22.05%;合成橡膠生產企業5家,裝置生產能力93萬噸,當年生產合成橡膠99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為25.1%。合成纖維單體及聚合物生產企業15家,裝置生產能力928.64萬噸,當年生產合成纖維原料及聚合物938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為20.33%。合成纖維生產企業8家,滌綸、腈綸、錦綸、丙綸纖維裝置生產能力153.46萬噸,當年生產合成纖維共138.8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為4.76%。

公司2009年-2011年化工主要產品產量 單位:千噸 2011年2010年2009年2011年較2010年同比變動(%)乙烯9,894 9,059 6,713 9.2 合成樹脂13,652 12,948 10,287 5.4 合成橡膠990 967 884 2.4 合成纖維單體及聚合物9,380 8,864 7,798 5.8 合成纖維1,388 1,393 1,302 -0.4 2013年,公司全年生產乙烯998萬噸,乙烯高附加值產品收率增加0.24%,乙烯能耗降低3.95千克標油/噸。 天然氣 2013年,公司全年銷售天然氣168.4億立方米、增長9.4%;全年銷售車用天然氣10億立方米,增長67.5%。 成品油 2013年,公司全年實現成品油經營量1.80億噸,增長4.0%;境內成品油經營量1.65億噸,增長3.8%,其中零售量1.14億噸,自營加油站數量達到3.05萬座;境外(香港地區)成品油經營量1457萬噸,增長2.9%。

截至2013年底,公司保有中國石化品牌加油站30536座,較上年底減少300座;其中自有加油站30523座,較上年底減少300座。單站加油量提高5.97%。 非油品 2013年,公司全年非油品營業收入達133.5億元,增長21.4%。

繼續以易捷便利店為核心,常態促銷與主題營銷相結合,增強“易捷”吸引力,全年進店率達4.1%,增長1.9個百分點。精選地方特色商品;大力推廣自主品牌產品;推廣柴油車尾氣處理液,降低柴油車尾氣排放;加快洗車網點的開發和建設,新建和改造300座統一形象的洗車點。 燃料油 2013年,公司全年實現經營量2027萬噸,同比略有增長。 其他煉油產品 液化氣統一銷售順利實施,全年工業氣比率達37.4%,提高11.7個百分點。

瀝青市場占有率保持國內領先,高鐵乳化瀝青、硬質瀝青、溫拌瀝青、改性瀝青等瀝青差異化、高端產品不斷擴大。全年瀝青銷量增長21.5%。

全年潤滑油實現經營總量203.6萬噸,增長28%;基礎油第三方貿易65萬噸;工業油銷量實現24萬噸,增長12%。潤滑油市場開拓取得成效,在航天、航空、遠洋、高鐵等高端領域應用合作取得突破,新增大客戶68個,規模客戶2300多家。 化工產品 2013年,公司全年完成化工產品經營總量5823萬噸,增加388萬噸、增長7.1%。 催化劑 2013年,公司全年銷售各類催化劑14.7萬噸。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及時調整優化營銷策略,提升市場掌控能力,國內銷量再創新高,達13萬噸,增長11.1%。 境外油氣勘探開發 2013年,公司全年實現權益油氣產量3871萬噸油當量,增長33.3%。

探井、評價井成功率分別達到54.3%和80%,在巴西深海、哈薩克斯坦、安哥拉等項目勘探成果突出,阿根廷、安第斯、Addax等項目滾動勘探增儲顯著,為下步勘探部署和國際化經營油氣生產奠定儲量基礎。

2013年,公司成功收購阿帕奇埃及資產1/3權益、美國Chesapeake公司MS頁巖資產部分權益,簽署安哥拉31區塊10%權益收購協議;開展資本運作及資產處置工作,順利將俄羅斯UDM、哈薩克斯坦CIR和哥倫比亞圣湖能源等項目權益注入石化股份公司,向臺灣中油轉讓緬甸D區塊30%權益,適時退出部分資源勘探潛力有限的項目。 境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 2013年,公司全年在沙特新簽14部鉆機服務合同,合同額14.8億美元,是迄今為止中國石化中標單個合同額最大的海外鉆修井項目;成功簽署墨西哥EBANO油田綜合服務激勵型項目合同,合同期30年。全年新簽合同額46億美元,完成合同額29億美元。海外員工總數27208人,其中中方員工7298人、外籍員工19910人。 境外煉化合資合作 境外煉化投資合作項目穩步推進,沙特延布煉廠項目、阿聯酋富查伊拉和印尼巴淡島倉儲項目按計劃施工建設。俄羅斯西布爾丁腈橡膠項目完成交割。中國石化潤滑油新加坡項目竣工投產。對南非、巴西、柬埔寨等煉油項目開展聯合境外煉化合資合作可行性研究。與蒙古國政府簽署諒解備忘錄,共同研究蒙古國煤制氣項目的可行性,跟蹤天然氣富集國家的天然氣化工項目合作機會。與一些國家石油石化公司探討以中國石化自有技術為主的化工項目。 境外煉化工程技術服務 2013年,公司全年在境外執行項目共25個,其中EPC總承包項目9個,施工類項目16個,國際項目執行能力進一步提升。全年新簽合同額34.59億美元,完成合同額11.45億美元。在境外執行項目管理和作業人員13792人,其中中國石化員工1481人,國內雇傭及分包人員6526人,國外雇傭及當地分包人員5785人。 境內合資合作 2013年,公司先后成立了中韓(武漢)石化有限責任公司、茂名石化巴斯夫有限公司、茂名新金明石油有限公司、重慶愛維化工有限公司4家中外合資企業,上海高橋丁腈橡膠項目、揚子石化苯酚丙酮合資項目、揚子石化碳九樹脂合資項目、九江空分合資項目等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實質性推動了福建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的進展。

2013年,公司與國內企業的合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先后成立了南京實華油運船務有限公司、中國石化潤滑油山東有限公司等中中合資公司,境內合資合作取得積極進展。 國際貿易 全年進口原油18971萬噸,原油第三方貿易9500萬噸。全年出口成品油798萬噸,增長46.4%,成品油第三方貿易1842萬噸。

全年實現設備材料、石化產品等國際貿易額31.3億美元,增長14.7%。

全年實現化工產品進出口和第三方貿易量832萬噸,增長4.4%。

催化劑銷售方面,聚烯烴催化劑首次出口美國,乙苯脫氫催化劑規模進入臺灣,銀催化劑首次實現出口,產品穩定供應大的國際石油石化公司,出口銷售收入與上年基本持平。

燃料油優化資源采購,嚴格控制成本,努力擴大海外業務,經濟效益良好,全年完成國際化經營銷量617萬噸。 地球物理技術研發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技術體系—— I 技術體系, 主要包括:精細地震勘探( I - F i n e)、復雜地區復雜油氣藏勘探( I - C o m p lex)、油藏地球物理(I-Rese r v o i r )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 I - O f f s h o r e ) 和非常規資源勘探(I-Un買粉絲nventional)、實驗地球物理(I-Experiment)、地球物理裝備( I - E q u i p m e n t ) 、地球物理軟件(I-πframe)。首次應用可控震源高效同步滑動掃描采集技術,創國內可控震源施工平均、日產、時效3項最高紀錄。

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安全高效開發技術已形成。井身結構優化、高效破巖工具、欠平衡鉆井、精細控壓鉆井、捷聯式自動垂鉆、復合鉆進、防氣竄固井、高壓井控等復雜深井超深井優快鉆完井關鍵技術已成龍配套。

鉆井提速提效技術效果顯著。通過推廣應用孕鑲金剛石鉆頭+渦輪鉆井技術、扭力沖擊器+PDC鉆頭技術、氣體鉆井等鉆井提速技術,提升了技術效果。

油田化學劑產品研發應用效果明顯。高性能水基鉆井液體系達國內先進水平;油基鉆井液體系逐步完善,基本滿足現場要求。低密度、超高密度、微膨脹和韌性水泥漿體系已經成熟。

非常規頁巖氣井的鉆井技術得到很大發展。形成了頁巖氣長井段水平井鉆井、油基鉆井液、彈塑性水泥漿固井等工程配套技術。

水平井分段壓裂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頁巖氣水平井分段壓裂技術初步配套,采用水力泵送橋塞射孔聯作技術在涪陵焦石壩地區成功應用16口井,投產13口井,平均單井日產氣15萬立方米以上,為中國石化頁巖氣勘探開發的突破做出了特殊貢獻。

測井儀器研制取得明顯進步。在高溫小井眼井下儀器、高抗硫產氣剖面井下儀器研制上取得成功,有力支撐了開窗側鉆井及普光氣田開發配套的生產需要;水平井分段壓裂配套射孔技術取得明顯進步。同時,快速平臺測井、八扇區水泥膠結測井、泵出存儲式測井等成熟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在提速提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錄井技術及復雜儲層綜合評價取得新進展。在拉曼激光氣體檢測、基于半透膜的油氣在線檢測技術上完成多口井的應用,對油氣實時發現及定量評價形成支撐。復雜儲層尤其是頁巖氣的綜合評價能力進一步提升,建立了不同地區的頁巖油氣參數計算模型及有利儲集段的識別和分類標準,為泥頁巖油氣資源評價如焦石壩儲量申報等提供了技術支撐。

海洋工程建設技術取得新進展。“勝利902”鋪管船建造工程獲全國優秀焊接工程一等獎,東海合作區塊海洋工程設計和建造技術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

石油機械裝備新產品研發應用取得新成果。國家科技重大專項“3000型成套壓裂裝備研制及應用示范工程”項目主體研究工作全面完成,參與涪陵頁巖氣井壓裂現場試驗獲得圓滿成功。等壁厚螺桿鉆具技術質量實現突破,針對涪陵頁巖氣示范區開發個性化鉆頭與螺桿鉆具,提速提效成效顯著。連續油管和不壓井作業設備研制成功;RDS壓縮機技術和質量不斷改進,11臺6RDS壓縮機組在大牛地氣田順利投產。

高分介紹研究生地質工程專業

你說的是工程碩士吧?地大每年都有收比較多的人數,而且畢業難度不大。有地質工程,土木工程,巖土工程,工程管理。這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的買粉絲,里面有專門的工程碩士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能源學院創建于1952年建校之初,歷經礦產地質及勘探系、可燃礦產地質及勘探系、能源地質系、能源學院等演變,由石油天然氣地質及勘探、煤田地質及勘探二個專業發展而來。在能源學院的建設歷程中,曾經涌現了一批享有盛譽的專家學者,如提出“陸相生油”理論的中國石油地質專業主要創始人潘鐘祥教授、我國第一個煤田地質專業的創建者楊起院士等。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能源學院積極開展高素質、有特色的人才培養,逐漸形成了重視地質理論基礎、強化實際動手能力的人才培養特色,為中國能源工業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品學兼優的科技人才和管理骨干,由能源學院培養的三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傅家謨、殷鴻福、張彭熹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能源學院目前由石油地質、石油工程、能源與環境三個教研室組成,有教職員工50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教授15人(博導13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14人,另有退休后返聘的教授(博導)6人和兼職教授4人。在人才隊伍中,中青年教師是教學與科研的中堅力量,他們多數擁有博士學位并曾在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荷蘭等科學技術先進的國家留學或進修過,有獲全國青年地質科技銀錘獎2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獎”1人,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2人,進入原地質礦產部跨世紀人才計劃的1人。

在學科結構上,能源學院設有“礦產普查與勘探學”博士后流動站、“礦產普查與勘探”、“油氣田開發工程”及“能源地質工程”三個二級學科的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點、“油氣井工程”碩士學位授予點,在“石油與天然氣工程”領域招收工程碩士研究生,在“石油工程”和“資源勘查工程”二個專業招收本科生。其中,“礦產普查與勘探”和“油氣田開發工程”分別為國家重點學科和省級重點學科,“資源勘探工程”為國家重點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油氣地質方向)被確定為我校工科教學基地。學院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00余名、碩士研究生70余名、工程碩士研究生100余名、本科生180余名,現有各類學生1208名,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比例接近1:1。

能源學院擁有較雄厚的科研實力,不斷追蹤世界學科發展動態,立足于學科發展前緣。圍繞著含油氣盆地地質及勘探開發,形成了多個特色明顯、處于領先地位的研究領域,如沉積學、層序地層學、含油氣盆地分析、油氣成藏動力學、儲層地質學、有機地球化學、天然氣地質學、油氣田開發地質學、油氣井動態分析、油藏工程、油藏數值模擬等。在長期的科研活動中,能源學院與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海油等集團公司及國土資源部等部門開展了廣泛的合作,研究領域涉及到松遼盆地、渤海灣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二連盆地、東海海域、南海海域以及國外等含油氣盆地。先后承擔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攀登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以及橫向合作項目120多項,2004年科研經費增長至1500萬元。許多項目獲得了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的評價,先后有17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獎勵,出版專著11部,發表論文440多篇,其中,進入SCI、EI及ISIP三大檢索系的論文40多篇。

能源學院實驗室建設快步發展,儀器設備性能優良,實驗教學條件良好。下設能源基礎室、有機地化室、沉積巖石學室、油氣田開發室、油層物理室、數值模擬室和能源信息分析室。

能源學院依托國有大型石油企業和科研院所(勝利油田、遼河油田、中原油田、大慶油田、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廊坊,通過多年的建設與完善,建成了多個具有多層次(本科、碩士、博士和工程碩士)、多功能(本科生產實習、研究生論文基地、工程碩士辦學點和教師科研基地)特色的“產-學-研實習基地”。

另外,我院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油氣地質方向)已被確定為我校工科教學基地。

能源學院一直奉行以科研促教學的辦學思想,提出了“科研成果進課堂,科研參與促成長,科研經費助教學,科研協作搭橋梁”的科研促教學辦學模式。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極開展高素質、有特色的人才培養,形成了重視地質理論基礎、重視實際動手能力、重視創新意識的人才培養特色,著力打造具有地質大學特色的實踐教學模式。學生傳統就業率多年來一直居全校之首。

新世紀的能源學院正以高昂的姿態、百倍的信心闊步前進。

科研方向

層序地層學

層序地層學雖屬于現代地層學的范疇,但從學科所依據的理論基礎和研究內容來看,已遠遠超過了地層學所涉及的范疇。層序地層學將年代地層學與現代沉積學、全球海平面升降結合起來, 通過等時地層格架的建立,在時間地層單元內進行地層充填結構和展布樣式的研究,在盆地油氣勘探和開發領域,包括盆地沉積演化史分析、地層與儲層預測、隱蔽油氣藏的勘探、及至油氣藏描述等方面,均取得了成功。因而層序地層學不僅變革了傳統地層學和沉積學的理論,而且已成為一門能夠指導油氣勘探的應用科學。在石油和天然氣工業強大生產力的推動下層序地層學作為地層學的新的分支學科正在不斷發展、完善。

我院層序地層學研究方面實力雄厚,擁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專家、教授,在國內外多個盆地和地區的研究中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主要研究領域有:層序地層與隱蔽圈閉預測研究、陸相斷陷湖盆層序地層研究、河流相層序地層研究、前陸盆地層序地層研究、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在油藏描述中的應用等。

沉積學與油氣儲層

沉積學是對沉積物的來源、沉積巖的描述和分類以及沉積物形成過程進行研究的學科,其研究內容廣泛,包括沉積巖、沉積環境、沉積相、沉積過程及沉積礦產等多個方面。沉積相的研究貫穿于油氣勘探開發的全過程,主要研究烴源巖、儲集層和蓋層的沉積條件及有利相帶分布、以及地層、巖性圈閉形成條件的分析。油氣儲層研究是利用地質、地震、測并、試井等資料和各種儲層測試手段,以沉積學原理為指導,研究和解釋油氣儲集體所形成的沉積環境、成巖作用及其形成機制,分析與確定儲層的地質信息及不同層次的非均質性特征.提高油氣勘探與開發效果。

該研究方向為我院的傳統優勢學科之一,研究實力雄厚,目前主要研究領域有:沉積相與油氣、油氣儲層綜合預測、儲層成巖作用、油氣儲層表征與建模等。

油氣地球化學與油氣成藏

油氣地球化學與油氣成藏主要研究油氣的成因、運移、聚集、演化和分布規律。油氣地球化學主要研究油氣的成因,包括有機質豐度、類型、油源對比等;油氣成藏主要研究油氣成藏條件、成藏作用、成藏過程及成藏動力學系統等。

該研究方向為我院的傳統優勢學科之一,研究實力雄厚。目前主要研究領域有成藏動力學系統與含油氣系統、油氣運移、油氣地球化學、油藏及開發地球化學、根緣氣及天然氣成藏序列等。

含油氣盆地分析

盆地分析是地質學中多學科交叉的重要學科領域,它圍繞著沉積盆地的形成、演化、沉積充填、后期改造及礦產資源分布規律等問題開展綜合研究。含油氣盆地分析注重研究盆地的形成、演化、改造過程以及它們與油氣資源分布、油氣成藏作用的關系,主要內容包括含油氣盆地構造學分析、地層學與沉積學分析、沉降史和熱史分析、石油地質學分析等。

該研究方向為我院的傳統優勢學科之一,研究實力雄厚。

石油構造分析

石油構造分析是構造地質學與石油地質學相結合的產物,包括石油構造分析的理論基礎、石油構造分析的實例以及與油氣形成和分布有關的構造作用、構造樣式及構造規律性等。其主要研究對象是含油氣盆地內的構造作用和構造樣式,不僅要研究含油氣區大地構造、區域構造和盆地構造分析,而且還要研究盆地內各次級構造單元(坳陷、隆起、凹陷、凸起、二級構造帶(油氣聚集帶)、油氣構造圈閉)的石油構造地質條件。

該研究方向為我院的傳統優勢學科之一,研究實力雄厚。

煤層氣地質與開發工程

在煤層氣生成、聚散及成藏的地質過程分析、煤層氣生儲過程演化與成藏配置關系、煤儲層物性及其控制機理、煤儲層氣-水兩相滲流機制、煤層氣驅動運移機制、氣-固-流耦合作用對煤層氣產出的影響以及煤儲層傷害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構建了煤層氣吸附-解吸-擴散-滲流的地質模型。以煤層氣富集性與可采性為切入點,探討煤層氣有利區塊的判識標準,建立符合煤層氣地質特點和產業發展要求的資源評價體系,通過煤層氣地質調查圈定有利區帶并作出準確地質評價。開展注氣提高煤層甲烷采收率和在深部煤層中進行CO2埋存等方面的相關研究。

能源利用與環境工程

包括潔凈能源研究、含能源盆地分析與計算機模擬、環境地球化學與環境保護、應用有機地球化學等。

潔凈能源研究:研究潔凈能源的天然產出與人工潔凈化方法,能源利用對環境的影響及其對策。含能源盆地分析與計算機模擬:結合地質學的方法和現代計算機的模擬技術分析盆地的形成、演化和煤油氣的聚集規律。環境地球化學與環境保護:用環境地球化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影響現代環境的各種地質因素和與之相關的人為因素及其對策。應用有機地球化學:用有機地球化學的理論和分析測試技術研究黑色頁巖及其伴生礦產(包括部分貴金屬礦產和煤油氣)的形成、演化和富集規律。

油氣田開發理論與方法

主要包括二次采油方法、提高采收率理論與方法、油氣井動態分析、調剖堵水方法、壓裂酸化優化設計、井網優化等研究方向。

我校在油氣藏開發工程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特色的結果,承擔973項目及省部級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與國內大油氣田有廣泛合作。

油氣開采工程

油氣開采工程理論與技術是綜合運用數學、固體力學、流體力學、滲流力學、物理、化學、地質、熱力學、電子、機械、生物等理論和技術,經濟、快速、安全、有效地開采石油天然氣的一個理論與技術相結合的學科方向。

近年來,水平技術、大位移井技術、化學提高采油率技術、生物采油技術、物理采油技術、稠油熱采技術、煤層氣開采技術、連續油管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使得采油采氣工程理論與技術成為理論研究活躍、應用前景廣泛、經濟效益巨大的一門科學。

該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采油采氣工藝、采油機械、修井、測井,增產措施等,是油氣田開發的最重要環節。

油氣藏工程

油氣藏工程是油田科學開發的基礎,是油田開發過程中至始至終都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主要研究的內容包括油氣井的產能評價、油氣藏的開發井網設計、油氣藏的動態分析與動態預測、合理井網調整與加密、剩余油分布預測等,油氣藏工程理論研究與應用是我院的特色和強項之一,目前與全國各大油田都有業務聯系。

油氣滲流理論與應用

油氣滲流力學是整個油氣田開發工程的基礎,它源于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法國的水力學,興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盛于二十世紀中葉,目前發展有所減緩。礦場工程師們利用滲流力學理論和方法,探索油氣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油、氣、水等地下流體流動所遵循的規律,制定正確的油氣田開發方案和開發調整方案、評價油氣儲層、分析區塊開發動態、有效地控制和調整開發過程。現代油氣田開發越來越注重科學地認識和改造油氣藏,尊重客觀規律,以最低成本獲得最多的油氣,滲流力學是認識油氣藏、高效開發油氣藏以及改造油氣藏的科學基礎和重要工具。我院教師在非線性滲流、煤層氣滲流、水平井滲流、垂直裂縫井滲流和氣體滲流以及相應的工程應用方法研究亦取得了一些有特色的結果。目前的研究方向有:

(1)多相流體滲流研究

以巖心流動實驗為基礎,油藏地質建模和油藏數值模擬相結合,進一步探索多相流體滲流規律,精細描述開發中后期油層滲流場特征;

(2)壓力敏感介質滲流研究

以高溫高壓油氣田開發為背景,通過室內實驗研究開發過程中由于壓力變化而導致的儲層敏感效應,研究孔隙度、滲透率等儲層物性參數變化規律,通過數學建模研究儲層壓力敏感效應對可采儲量的影響;

(3)低滲透介質滲流研究

通過室內實驗研究油氣在低滲透介質中的滲流規律,并結合油氣井壓裂、酸化、打水平井等增產措施,研究垂直裂縫井、水平井多維滲流問題,形成垂直裂縫井、水平井不穩定壓力分析系列方法;

(4)煤層氣滲流研究

根據煤層氣開采特點,研究多重介質中有吸附和解吸發生的煤層氣不穩定滲流問題,給出煤層氣開采動態分析和預測方法;

(5)非牛頓流體滲流研究

研究聚合物、完井液、堵水劑等非牛頓流體在地層中的滲流行為,分析儲層損害、堵水效果等。

儲層建模與數值模擬

我校在此領域內有著突出的優勢,在與國內主要油田的合作研究中,形成了以巖心、測井和地震多資料相結合的、以儲層精細劃分與對比為基礎的、以建立油藏地質模型為核心的理論體系與技術體系,并在生產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以巖心、測井、三維地震資料為基礎,運用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的理論與技術,建立精細等時地層對比格架及油氣田開發的地質模型。在精細、等時的地層單元內開展儲層,隔層預測與評價研究,能大大提高地層預測的準確性,為油田開發中注、采井布署提供科學依據,為流體流動最佳數值模擬提供巖石物理模型。

油藏模擬是油藏管理內容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針對某一油藏,以最小的資本投入和操作費用獲得最大的油氣采收率。油田管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確定從油藏現狀出發,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采收率所需要的最佳技術。而油藏模擬是獲得這一目標最高級的方法。

現代油藏經營管理

油藏經營管理是油藏區塊作為對象,根據開發的各個不同階段,以油藏管理部門為核心,組織物探、地質、油藏工程、采油工藝、地面建設、經濟分析等人員成立項目小組,確定分工與合作,共同協調管理。是以確定的目標情況下,各部分協同完成目標,達到獲取最大經濟效益,達到科學開發油氣田的目的,現代油藏經營管理在我國的研究才起步,目前還不能完成照搬國外的模式,需要結合我國的國情進行現代油藏經理模式的研究。

師資隊伍

能源學院現有中科院院士1名

楊 起

能源學院在職教授(排名不分先后順序)

樊太亮(博導)、鄧宏文(博導)、李治平(博導)、侯讀杰(博導)、湯達禎(博導)、

李寶芳(博導)、林暢松(博導)、陳開遠(博導)、姜在興(博導)、于興河(博導)、

劉大錳(博導)、黃海平(教授)、黃文輝(教授)、肖建新(教授)、唐書恒(教授)、

張金川(教授)、何登發(教授)、郭少斌(教授)、王曉冬(教授)

能源學院現有副教授(排名不分先后順序)

陳昭年、陳 程、王紅亮、毛小平、劉景彥、陳永進、丁文龍、劉鵬程、王宏語、李勝利

地大能源學院網站:上面有任何一個導師的聯系方式。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論文選題參考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論文選題參考:

一種預制盒裝填煙包側蓋自閉式推出裝置的設計

某發動機皮帶輪高溫扭轉疲勞測試臺架設計與應用

基于Solidworks的AGV自動充電對接裝置設計與仿真分析

基于分步拓撲優化的裝甲托架結構輕量化設計

面向特定產品雙工位氣動夾具設計與應用

地面垃圾撿拾清掃裝置的結構設計

基于LabWindows/CVI的某型UUV載荷拋載裝置自動測試系統設計

一種應用于某零件自動化生產單元的柔性檢測裝置

LNG半自動化裝卸臂應用研究

某重型牽引車車架輕量化設計研究

某星載通信天線展開鎖定機構設計

雷達方位回轉±270°的安全保護裝置設計

連續油管半掛車雙后橋液壓轉向系統的設計研究

以上是我列舉的一些題目,是我在機械工程與技術期刊上看到的,題目你可以參考。

很赞哦!(7)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河北省石家庄藁城市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