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日本油管網友評論中國雷達(有關戰爭的資料)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0 07:46:23【】8人已围观

简介中國的殲10到底怎么樣啊中國殲-10戰機的公開亮相激起西方的極大好奇。圖為2006年12月19日,兩架殲-10戰機編隊起飛執行訓練任務。被西方稱為“中國空軍最富神秘色彩”的殲-10戰斗機正式解密,成為

中國的殲10到底怎么樣啊

中國殲-10戰機的公開亮相激起西方的極大好奇。圖為2006年12月19日,兩架殲-10戰機編隊起飛執行訓練任務。

被西方稱為“中國空軍最富神秘色彩”的殲-10戰斗機正式解密,成為年末世界軍事界的一大話題。12月2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在播出《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后,報道了殲-10戰斗機“已經批量裝備部隊并形成戰斗力”的情況。在這次解密前,世界上關于殲-10有過不止一次報道高潮,但卻沒有一張確實的照片,所有的猜測也都缺少可信的數據。

制空權是未來戰爭的頭等大事,而中國的航空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明顯,殲-10則被認為是“重要的追趕”。據稱能與美制第三代主戰飛機F-16對抗的中國造殲-10,對中國空軍究竟意味著什么,這個對西太平洋具有戰略影響的問題正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可媲美西方先進戰機

12月29日晚,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中用長達3分鐘的時間,以“殲-10戰機批量裝備部隊”為題詳細介紹了殲-10戰機。此前,中國官方在對外介紹解放軍新型武器裝備時往往出于保密要求,很少透露具體型號,只使用“國產新型”的稱呼,一些在當年國慶大閱兵時亮相的新型裝備,至今都未公開過確切型號。

中央臺在報道中還配發了大量的圖像資料。從新聞畫面上,可以看到包括殲-10的緊急短距起飛、空中機動、超低空突防對地攻擊、空中加油、導彈打靶等畫面,以及殲-10各個方向的精細圖像,信息非常豐富。而當年中國媒體報道殲-8戰機時,只有一張在機頭前下方拍攝的照片。

英國離中國遠,但其軍事雜志歷來是西方報道中國軍事動向的源頭。英國《空軍月刊》此前就已猜測殲-10戰機已經裝備中國軍隊,稱這表明中國空軍決策者認為在未來戰爭中,空軍要“首當其沖,全程使用”,整個空軍要準備當主角,進行“相對獨立的戰爭”。而在傳統上,中國軍隊的主角是陸軍,空軍只是配角。從“配角”到“主角”的轉變,是中國空軍未來發展戰略的新取向,而兼備空中格斗、截擊和對地攻擊能力的殲-10戰機將是中國空軍在物質方面的第一準備。

美國《防務周刊》報道稱,殲-10的最大速度可達2馬赫(音速的兩倍),作戰半徑1100公里,該報道特別注意到殲-10的發動機是在俄羅斯第三代蘇-27戰機裝備的發動機基礎上改進的,有足夠的推力來滿足執行各種機動動作的需要,甚至可以在空中格斗狀態下輕松垂直爬升。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則稱殲-10作戰性能與美國F-16C/D相當,具有很強的超視距空戰、近距格斗和對地攻擊能力。

海外媒體還關注到中國《解放軍報》30日的消息。據報道,日前,在中國西北某機場上空,兩架殲-10戰機與“敵”4架第三代戰機展開了空中對抗演習。在空中較量了4個回合后,殲-10均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開火,空戰對抗取得全勝戰績。據軍事專家分析,雖然《解放軍報》沒有指明4架“敵”第三代戰機是什么型號,但除殲-10外,中國目前裝備的第三代戰機只有蘇-27系列戰機。據此,新加坡的《聯合早報》認為,中國自主研發的殲-10戰機的戰力,“全面超過了西方仍在服役的第三代戰機”。

海外想方設法打探消息

事實上,殲-10戰機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研制,但之前一直處于絕密狀態,從未正式公開,國外媒體對它更是猜測不斷。早在1994年10月,美國軍方就聲稱間諜衛星拍到了一張模糊的殲-10照片。1996年,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公布了一張殲-10的想象圖。從此,殲-10的身影開始逐步展露在人們的面前。自然,由于缺少可靠的情報,西方自以為是公布的種種數據充斥著錯誤和自相矛盾,反而讓殲-10更加神秘。

西方一直在關注著殲-10,除了大量搜集有關的各種情報外,還一直渴望見到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三代戰機的“廬山真面目”。在2002年的珠海航展前,不知從哪里傳出殲-10要在航展上亮相的消息,結果很多國外軍事情報人員紛紛來到航展現場。當時,《環球時報》記者就遇到了一些來自美英國防部的參觀者,據他們說,費了不少心思來到這里,就是想看殲-10。一位來自專業防務雜志的外國記者特地向記者展示了他搜羅的殲-10各種資料。雖然他說跟蹤殲-10已經20年了,并稱殲-10已是“透明的秘密”,但很顯然,這些帶有特殊使命的外國人,極其渴望親眼看到殲-10,希望以中國官方公布的信息來核實他們掌握的情報。在此后的每次珠海航展上,記者總會碰到一些有意無意問起殲-10的境外人員。

美國《防務新聞》評論稱,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軍事技術交流環境的改善,融合眾多先進科技并且還在不斷改進的殲-10戰機久不露面,甚至形成了一種奇特的“心理威懾力量”。

各方反應不盡相同

隨著中國殲-10戰機摘去神秘面紗,日本媒體擔心的聲音也越來越多。許多軍事媒體和網站對中國具備研制如此先進戰機的能力表示驚訝,認為這對日本和其他周邊國家的軍事平衡構成了威脅,要求日本大力開發或引進新型戰斗機進行抗衡。在日本不久前出版的《自衛隊對中國軍》一書中,殲-10被列為中國空軍的未來主力機種,該書稱其和中國裝備的蘇-27戰斗機構成的組合威力強大,與日本自衛隊現裝備的F-15/F-16戰斗機組合相比,在若干方面具有優勢。日本自衛隊在更換駐守沖繩那霸空軍基地的戰機時,提出現有的戰機“無法應對數量日益增多的中國空軍第三代殲-10和蘇-30戰機的挑戰”,因此需要更加先進的F-15J戰斗機。

殲-10戰機也成了臺灣各媒體的焦點。據報道,島內一些自認為戰機性能“領先大陸”的軍方人士,心中忐忑不安。臺灣“國安會”報告稱,“中國殲-10戰機可對抗西方現役先進戰機”,因此,“臺灣的空中優勢可能無法維持太久,將對臺灣安全造成重大影響”。

印度媒體的報道則有點“酸”,盡管《印度人報》的評論稱,殲-10的服役不會挑戰目前印度空軍在南亞上空的霸主地位,但同時不得不承認,印度空軍的先進戰斗機都是一水的進口貨,國產的LCA戰斗機距離服役還遙遙無期。

俄羅斯學者亞歷山大·阿尼西莫夫認為,殲-10正式列裝是中國軍事改革的一件大事。俄媒體也認為,中國的實際軍事實力對于外國而言是個謎。中國動用自身武裝力量參加的少數沖突給世人留下的印象是,中國在可能的大戰中將主要依賴陸軍的數量優勢,相當長時間內中國確實沒有其他選擇,但殲-10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已經開始了國防工業的現代化計劃,旨在消除中國軍隊對外國先進裝備的依賴,如果這一計劃得到有效實施,將極大改變世界軍事格局,到時候中國將成為能獨立生產各種軍品的“第三大國”。

不過,也有媒體認為,殲-10仍然有許多不足之處。《聯合早報》評論稱,殲10的發動機仍需從俄羅斯進口,這也成為中國空軍暫時無法克服的“軟肋”。臺灣媒體也認為,殲-10戰機在許多主要部件上依賴“國外的裝備”,將對中國空軍戰力形成“較大的制約”。

新戰機有助掌握制空權

毫無疑問,以包括殲-10在內的第三代戰機作為中國主戰飛機的主力,從整體上大大提升了中國的空中軍事實力,對中國在正當國防需要的范圍內掌握制空權意義重大。中國軍方一位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現代軍事理論中,制空權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戰場上,誰能奪得空中優勢,對戰爭的勝負能產生關鍵性的影響,而且,離開了制空權,現代國防中格外強調的制海權也絕對無法實現。一般而言,制空權取決于對空偵察和空中預警、空中戰斗、對空防御三方面的能力,而殲-10等第三代戰斗機提高的主要是空中戰斗能力。

《漢和防務評論》認為,殲10的出現將更好地貫徹中國空軍“攻防兼備”的作戰思想。殲-10與蘇-30MKK、蘇-27一旦同時裝備中國空軍后,表明中國空軍已從以大量的普通戰機來戰勝敵方先進戰機、奪取制空權的“以量勝優”的時代,進入了“以優勝優”時代。

中國國防工業領域內的一位資深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的軍事裝備研發一般都有一個“裝備一代、在研一代、預研一代”的規劃,既然中國自己開發的第三代戰機殲-10已經部分解密,那么可以想見,中國自己的新一代先進戰機肯定已經處于如火如荼的研發中了。

西方軍事分析人士認為,殲-10是“中國邁向航空強國的決定性一步,也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過程中的里程碑”。雖然殲-10戰機性能不如美國第四代戰斗機,但其優良的基礎設計和大體國產化的配套設備使其能夠與西方戰機抗衡,更重要的是,通過研制過程培養出的專業科研隊伍更是其他許多國家望塵莫及。

有關戰爭的資料

“七日戰爭”那是指第三次中東戰爭。

1967年6月5日早晨7時45分,以色列出動了幾乎全部空軍,對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一切機場進行了閃電式的襲擊。空襲半小時后,以色列地面部隊也發動了進攻,阿拉伯國家開始奮力抵抗。至十日戰爭結束,阿拉伯國家失敗。這就是第三次中東戰爭,也稱“六·五戰爭”或“七天戰爭”。

1、空中偷襲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動了全部空軍,對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等阿拉伯國家發動了大規模的突然襲擊。

這是一個星期一早晨,當開羅時鐘的指針指向8點45分的時候(以色列時間7點45分),尼羅河三角洲和蘇伊士運河上空云霧剛剛消失。埃及空軍基地里,一切象往常一樣,軍官們正在上班途中,許多雷達值班室正在進行交接班。突然,空中響聲四起,以軍飛機閃電般襲來,打得埃及空軍措手不及,大批飛機還未起飛,就被摧毀在地面。

這一天,以色列空軍幾乎傾巢而出,甚至連教練機也投入了戰斗,對阿拉伯國家25個空軍基地進行了襲擊。從早晨到下午18時,以色列空軍對阿拉伯各國進行了四波突襲,第一波襲擊了埃及10個機場。第二波主要襲擊埃及的轟炸機基地和混合機種的8個機場。第三波攻擊了約旦、敘利亞和伊拉克的空軍基地。最后,在完成了對阿拉伯空軍25個基地的攻擊之后,17時15分到18時,開羅國際機場和另一個空軍基地也遭到了嚴重破壞。就這樣,在開戰后60個小時,以色列共擊毀阿拉伯國家飛機451架,其中埃及就損失飛機336架,敘利亞損失60架,約旦損失29架,伊拉克損失25架,黎巴嫩損失1架。埃及作戰飛機損失了95%,整個埃及空軍陷于癱瘓,而以色列只損失了26架飛機。

為實施這次空襲,以色列進行了長時間的偵察、準備。基本上摸清了阿拉伯各國軍隊的情況,尤其對空軍的情況十分清楚,如空軍基地的位置,跑道狀況,雷達設施等,甚至連埃及軍官的活動規律也了如指掌。

以色列飛機從特拉維夫和以色列中部機場起飛以后,保持四機編隊,向西面地中海出航。以色列飛行員巧妙地利用朱第安山阻擋,奪過了約旦雷達網的搜索。隨后,飛機在離海面不到10米的高度飛行,進入陸地后,升至20米,又奪過了埃及雷達的探測。他們沒有直飛所要攻擊的目標,而是尼羅河三角洲北面,突然折轉向南,從埃及后方發起進攻,攻擊高度只有100—150米。攻擊中,以軍飛行員都遵循“先打跑道,后打飛機”的原則。

在這次空襲中,以軍選擇在星期一早上7點45分(開羅時間8點45分),也是煞費苦心。

以往戰爭中幾次成功的偷襲,多選擇在周末或星期日,而以色列卻打破常規,選擇在星期一。埃及軍隊總以為以色列在拂曉發動進攻,因此,在進行戰爭動員以來,每天拂曉,埃及空軍都派出兩架飛機進行巡邏。每天5點,有5分鐘警報時間,這時雷達全部打開,到7點半左右解除警報。按埃軍慣例,開羅時間9點正式上班,8點45分,正是交接班的時間,也是巡邏機著陸的時間,大多數軍官正在上班途中,大約有15分鐘的間隙可以利用。從氣象情況看,開羅時間8點45分正是尼羅河三角洲和蘇伊士運河霧氣消散的時刻,能見度好,便于對地面實施攻擊。

2、西奈半島的戰斗

1967年6月5日,在以色列實施空襲后的半小時,其地面部隊5個師以坦克裝甲車為前導,自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奧格拉大舉進攻。當時,埃軍在西奈半島有5個步兵師和兩個裝甲師,共約12萬人,分別據守在各個戰略要點上。以軍在反復攻擊后,占領了加沙地帶,進入了西奈半島的阿里什、阿布奧格拉等地。接著,以軍兵分三路,向蘇伊士運河地區進犯:北路攻打坎塔臘,中路指向伊斯梅利亞,南路對準陶菲克港和蘇伊士城。

為了挽回敗局,埃軍頑強抵抗,反動了兩次反攻,終因沒有空軍支援而失敗。7日,北路以軍攻抵坎塔臘附近;中路以軍越過比爾吉夫賈法;南路以軍進抵吉迪山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軍退路。于是,埃軍不得不封鎖蘇伊士運河。到6月8日,以軍全殲了埃及在西奈半島上的5個師,一直進犯到蘇伊士運河東岸。僅僅三天時間,西奈半島就全部落入以軍之手。

3、進攻約旦

在對埃及進攻后不久,以色列又發動了對約旦河西岸的進攻。約旦軍隊在約旦河西岸南北兩個主要地段設置了防御陣地,北部防區以納布盧斯、圖姆卡爾姆和杰寧等城為主要依托,南部防區沿丘陵的山脊從臘馬拉往南至耶路撒冷和希布倫一線布置。約軍在以上陣地部署了8個步兵旅和2個裝甲旅。以軍向約旦河西岸發動進攻的部隊有9個旅兵力,其中有3個裝甲旅。進攻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占領杰寧地區,解除約旦炮火對以色列馬特戴維居民點和空軍基地的威脅,攻占拉特倫到臘馬拉的公路,第二階段目標是占領包括耶路撒冷舊城在內的整個約旦河西岸。

以色列中部軍區司令員烏齊.納爾斯基少將負責指揮進攻耶路撒冷及周圍地區。他派米.阿里的第10機械化旅控制耶路撒冷走廊,切斷該城與臘馬拉之間的公路,古爾上校指揮的傘兵旅負責占領舊城。5日夜,以軍開始猛攻耶路撒冷。6日晨,古爾傘兵旅越過曼德爾鮑姆門和警察學校之間的地區。6日上午,以軍奪取了耶路撒冷舊城至以色列占領的斯科普斯山之間的地區,古爾傘兵旅在山下占領陣地,并與山上取得了聯系。7日,古爾傘兵旅開始向耶路撒冷城內進攻,很快占領該城。

在北部的納布盧斯和杰寧方向,5日,以軍在空軍的配合下,首先進攻杰寧以西約軍炮兵陣地。接著,巴爾.庫奇瓦指揮的以軍裝甲旅卡巴蒂亞,切斷了杰寧與納布盧斯和約旦河西岸其他大部分地區的聯系。約軍裝甲部隊進行反擊雙方展開了一場坦克戰。庫奇瓦部隊突破約軍防線后與一個步兵旅匯合,然后分兩路進擊杰寧,并占領該地。6日,以軍向東西兩翼進攻納布盧斯,并于當晚占領該城。7日,以軍占領了耶路撒冷東區和約旦河西岸約旦管轄的全部地區。當日20時,約旦和以色列接受聯合國停火決議。

4、以色列占領敘利亞戈蘭高地

安理會通過了“立即實現停火”和“限期停火”的決議,以色列8日同意“停火”,到9日,又開始向敘利亞發動大規模進攻,進攻方向指向戈蘭高地。

戈蘭高地是敘利亞西南邊境內一條狹長山地,海拔600—1000米。從北部的謝克山到南面的雅穆克河,長60公里,中部最寬處約20多公里,面積1.15萬平方公里,這里有公路通往大馬士革。戈蘭高地與以色列接壤,居高臨下,對以色列威脅甚大。敘利亞在戈蘭高地原駐有三個步兵旅,到戰爭爆發前,敘利亞為防御以色列進攻,又增派了4個旅,其中有兩個步兵步兵旅,一個裝甲旅和一個炮兵旅。

以軍進攻戈蘭高地的部隊有6個旅,其中3個旅從北進攻,2個旅從南進攻,1個旅機動作戰。

9日11時30分,以軍從南北兩面向戈蘭高地進攻。北路由北部軍區的艾伯特.曼得勒裝甲旅、約納.埃夫拉指揮的“戈蘭尼”步兵旅和巴爾.科奇瓦的裝甲旅組成。

9日,曼得勒旅攻下卡拉,“戈蘭尼”旅則分兵兩路,一路向巴尼亞斯出擊,另一路指向特勒阿扎奇高地,并于當晚占領了該高地,接著“戈蘭尼”旅又向這里的山上推進,于午夜占領了山上的敘軍陣地。

10日,以軍科奇瓦旅協同“戈蘭尼”旅一部進攻巴尼亞斯,并向艾因菲特和馮馬達推進。曼得勒旅此時從卡拉德東進擊庫奈特拉,未經戰斗就占領了庫奈特拉。

從南部進攻戈蘭高地的以軍由古爾傘兵旅和阿夫農步兵旅組成,他們首先向塔瓦菲克和雅穆克河谷發起進攻,在奪取塔瓦菲克后,又攻克了菲克和埃拉爾,并沿太巴拉湖東岸開進。到6月10日晚為止,以軍奪取了戈蘭高地的大部分地方和通往大馬士革的幾條主要公路,奪取了橫跨阿拉伯地區通往黎巴嫩的輸油管。

6月11日,敘利亞和以色列簽署停火協議。至此六.五戰爭宣告結束。

在七天的戰爭中,埃及、約旦、敘利亞三個阿拉伯國家遭受嚴重損失,傷亡和被俘達6萬余人,而以色列僅死亡983人。通過這次戰爭,以色列占領了加沙地帶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舊城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戰爭中有100萬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淪為難民。

很赞哦!(7345)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山西吕梁临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