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1 中國海外留學第一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留學生是誰?)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1 08:02:21【】8人已围观

简介中國出國留學第一人是誰?稱容閎為“中國留學生之父”,既因為他是中國近代赴海外留學第一人,也因為他是中國人留學事業的拓荒者。容閎(1828年至1912年),字純甫,生于香山縣南屏鎮(今屬廣東省珠海市)。

中國出國留學第一人是誰?

稱容閎為“中國留學生之父”,既因為他是中國近代赴海外留學第一人,也因為他是中國人留學事業的拓荒者。

容閎(1828年至1912年),字純甫,生于香山縣南屏鎮(今屬廣東省珠海市)。容閎家境貧窮,父親到澳門打工,看到英國傳教士開辦的澳門馬禮遜學堂管吃管住不要錢,便讓兒子去讀書。這是西方傳教士在中國開辦的一所洋學堂,容閎在學堂讀了六年書,讀《圣經》,學英語,也學一些西方的人文思想和科學知識。當時的校長是美國人,叫賽繆爾.布朗,畢業于耶魯大學。

1847年,布朗離職返國,想帶幾個學生去美國完成學業,香港的基督教會的傳教士會為每人提供兩年的留學經費。容閎第一個站起來提出申請,他的同學黃勝、黃寬也站了起來。于是,好心的布朗夫婦就帶著他們到美國深造。

三人在布朗等人的幫助下進了馬塞諸塞州的孟松學校。黃勝一年后因病回國,侍奉寡母。兩年后,黃寬從孟松學校畢業,聽從教會的安排,轉赴英國,考入愛丁堡大學,成為中國第一位留英學習西醫并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學者,也是中國最早從事西醫教學的教師之一。

容閎1850年考進耶魯大學,成為中國第一個美國留學生。他在學校品學兼優,為了解決經費問題,容閎為同學們辦過伙食,后來,他又獲得耶魯大學兄弟會圖書管理員的職位,得以半工半讀完成四年學業。1854年,容閎學成歸國。

我國第一個留學外國的人是( )

容閎,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中國留學生——1854年在美國耶魯大學畢業,回國后他以推動出國留學為志業。

中國的海外留學生一向人才輩出,群英薈萃。可是誰又能想到,第一個走上留學之路的學生,是因為家貧而不得已去上“洋學堂”的呢?誰又能想到,“拜上帝教”的太平天國并沒有接受派人留學的建議,倒是抱殘守缺的滿清政府在不停地派遣留學生?歷史就是這樣奇妙。留學生們沒有挽救清朝政府,但卻為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添上了精彩的內容。

窮學生去美國容閎微積分總不及格

中國近代留學的第一人是容閎。1847年1月4日,個頭不高的廣東小伙容閎帶了不多的行李,在廣州黃埔港上船去美國。4月12日容閎到達紐約。這一年,他19歲。

容閎沒有上過中國人辦的學堂。家里窮,上有哥姐下有弟弟,全家六張嘴,全靠父親下田勞動來供養。他讀不起正牌的學校,只能設法讀有錢人家根本看不上眼的洋學堂,也就是教會學校。容閎進的是澳門馬禮遜學堂。

這是西方傳教士在中國開辦的第一所洋學堂,學生的家境都比較貧困,學校也免費。容閎是馬禮遜學堂第一批學生。他在這里讀了六年書,讀《圣經》,學英語,也學一些西方的人文思想和科學知識。當時的校長是美國人,叫布朗,畢業于耶魯大學。

1846年,布朗告訴中國學生,自己因為健康的原因決定回國,想帶幾個學生去美國完成學業,香港的基督教會的傳教士會為每人提供兩年的留學經費。容閎第一個站了起來,另外兩個學生也站了起來,他們一個叫黃勝,一個叫黃寬,和容閎一起去美國。

三人在布朗等人的幫助下進了馬薩諸塞州的孟松學校。黃勝一年后因病回國,侍奉寡母。兩年后,黃寬從孟松學校畢業,聽從教會的安排,轉赴英國,考入愛丁堡大學,成為中國第一位留英學習西醫并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學者,也是中國最早從事西醫教學的教師之一。

容閎沒有和黃寬一起去英國,而是選擇了耶魯大學。香港傳教士當時只提供兩年的費用。有教會愿意出錢,條件是寫一份志愿書,保證以后成為傳教士,但被容閎婉拒。不過在布朗的多方張羅下,容閎還是如愿進了耶魯大學。

剛入校的時候,他每天都刻苦用功,學習沒上去,身體反而非常瘦弱。二年級,他功課依然不好,微積分從來不及格,差點留級。三年級,容閎的成績才終于上去。

為了解決經費問題,容閎在校謀求職業,為同學們辦過伙食。后來,他又獲得耶魯大學兄弟會圖書管理員的職位,得以半工半讀完成4年學業。1854年,容閎學成歸國。

他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自主選擇和完成學業的留學生,是第一個自費留學生、第一個通過勤工儉學完成留學學業的人。

游說太平天國只得到一個爵位

1860年,他到了南京,去找太平天國的領導人。在南京,容閎見到了當時主持大政的洪仁?。容閎提出了自己關于政治、軍事、經濟和教育的七條建議,但洪秀全卻沒有接受他的主張。太平天國沒有體會容閎的苦心,不過很尊重他,送給他一個刻有他的名字和“義”字的長方形木印——他被封了個四品爵位。

挫折并沒有動搖容閎實現留學教育計劃的決心。他想到了經商,做起了茶葉生意。他覺得有了錢才可以實現教育計劃。巧的是容閎到美國留學的時候,乘的也是一條裝運茶葉的船。

采購員提留學議案曾國藩李鴻章聯名上奏

1863年,容閎突然受到兩江總督曾國藩的召見。曾國藩想辦工廠,辦工廠就得有機器,機器又只能從外國買回來。容閎以前在上海結交的幾個人都在曾國藩手下任職,他們推薦容閎來當采購員。于是就有了后來的江南制造局——中國最早的工廠。

1867年,容閎陪同曾國藩視察江南制造局,他建議在局中附設兵工學校,培養制造人才。曾國藩同意了,這是近代中國培育科學技術人才最早的學校。

1868年,容閎又向剛升任江蘇巡撫的丁日昌提出了派遣留學計劃,力言此舉日后當收大效。丁日昌當即決定讓容閎寫成詳細說帖,他代為上呈權位僅次于恭親王奕忻的軍機大臣文祥,請其代奏。說帖上去了,但恰逢文祥父親去世,文祥離職回家守喪,說帖也就不了了之。但容閎每次因公謁見丁日昌時都提此事,并懇請轉呈曾國藩。

1870年,丁日昌赴天津協助曾國藩辦理“天津教案”,同行的容閎又催促丁日昌向曾國藩重提留學計劃。

條陳寫了四個問題,包括:建議改變大米北運的運輸方式;建議政府開采礦產;提醒政府注意洋教,別讓洋教徒干涉地方行政。建議派留學生只是其中一條。這一條放在中間。但這條寫得最出色。條陳建議選派120名學生到外國去留學15年,以供國家日后之用。先派30名出去,如成績優良,即可引以為例,按期選派。學生出洋應有中國教員隨同,以便學生不致荒廢本國文字,并另派監督兩名以資照料。留學經費和出洋局的辦公費用可出自上海道庫。

曾國藩被容閎說動,同意領銜上書,奏請朝廷派遣子弟出洋學習。很快,曾國藩和李鴻章聯銜會奏獲得旨準。一年之后,容閎“偉大教育計劃”終得實現,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學。中國留學教育的大門開啟后,又出現了庚款留學和留法勤工儉學的熱潮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留學生是誰?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留學生是容閎。

容閎(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達萌,號純甫,漢族,廣東香山縣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鎮)人,中國近代史上首位留學美國的學生。中國近代早期改良主義者。中國留學生事業的先驅,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

1850 年至1854 年,容閎就讀于美國耶魯大學。他是第一位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作為耶魯大學唯一的中國學生,他面臨很多挑戰。容閎因生性含蓄內斂,平時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大學二年級時,他一連兩次在英文寫作評比中獲得第一名,從而嶄露頭角。盡管他的寫作能力受到好評,可他時常為自己數學能力差感到郁悶煩惱。

大學三年級時,他在寫給美國傳教士衛三畏(Samuel W.Williams)的信中談到自己對未來事業的想法。他寫道:“對于一個想回饋祖國的人來說,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每一件都很有價值,要想從中作出正確的選擇的確很難。因此,我不會只憑借個人的愛好和判斷來選擇,而是希望依靠上帝的幫助作出滿意的決定。”

在求學的過程中,容閎從未忘記處于水深火熱中的祖國。他在和同班同學凱羅· 卡特勒(Carroll Cutler)散步時談到在他心中漸漸成形的選派幼童留學的計劃。若干年后,凱羅·卡特勒成為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華盛頓天主教大學的校長。

在耶魯讀書時期,中國國內的腐敗情形,常常觸動我的心靈,一想起來就怏怏不樂……我既然遠涉重洋,身受文明教育,就要把學到的東西付諸實用……我一人受到了文明的教育,也要使后來的人享受到同樣的好處。以西方學術,灌輸于中國,使中國一天天走向文明富強。這將成為我畢生追求的目標。

容閎于1852 年加入美國國籍。畢業后,他并不迫切地想回國。對他來說,七年的美國生活,已經改變了他生活中許許多多的東西。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圣經里的一句話總是浮現在他腦海之中,仿佛上帝在提醒他:“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對容閎來說,“親屬”和“自己家里的人”就是中國。于是不久,他就搭船返回香港,經過海上151天的漂泊,終于回到了故土。

19 世紀60 年代,清政府逐漸認識到“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重要性,開始探討用何種方式引進西方技術,以使中國走上自強之路。他們面臨的選擇有:建立現代學校,邀請外國專家教授西方語言和技術;派代表團出訪歐美,收集資料,并將西方的兵器帶回中國進一步研究、仿制;將學生送到海外,待這些學生學成歸國后向國人傳授西方富強的秘訣。

保守官僚們反對將中國幼童送出去的計劃:其一,這需要耗費時間和金錢;其二,承認自己需要向西方學習,這對大清王朝來說是奇恥大辱。大多數學者們也反對,因為整個計劃只是強調技術,而不強調用孔孟之道培養出來的“臣民之氣節”,他們認為后者才是國家安泰,人民富強的保證。但是,當時最有影響力的總督曾國藩和他的擁護者李鴻章卻大力支持將幼童送往海外學習,以此作為自強運動的一部分。

李鴻章認為留學海外是取得西方秘訣的最快和最有效的方法。1870 年,“天津教案”的發生讓容閎得到了一個機會。這一事件引起中法危機。曾國藩命令容閎擔任同法國人談判的翻譯。在處理這一事件的過程中,容閎向在一起的四位朝廷官員講述了他關于教育的計劃。于是,他們將容閎起草的教育方案呈遞給朝廷。

曾國藩和李鴻章采納了容閎關于派留學生的建議,并成功地加以推動和實施。在此之前,朝廷中保守的官僚們將容閎的建議阻擋了七年。中國官方選派學生到美國基于以下三點:首先,他們認為美國的教育比歐洲的更實用;其次,容閎更了解美國的教育體系,有助于該項目的順利實施;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和美國在1868 年簽定了互惠協議,允許中國學生到美國任何公立學校讀書學習,包括軍事院校。

1871 年,清政府最終批準了中國幼童留美教育計劃,設立中國教育使團(Chinese Ecational Mission,原稱“幼童出洋肄業局”)。該計劃的大致內容是:從1872 年至1875 年的四年中,每年向美國派30 名男童,接受高中和大學教育,并于1887 年返回,終生服務國家。當容閎聽到這一計劃被批準實施后,倍感激動,整整兩天不吃不睡,“他興奮地走來走去,心中默默地贊美上帝。從他返回中國算起,已逾十六載,上帝終于應允了他的禱告”。

第一個赴美留學的中國人是誰?

這個人叫容閎。容閎生于1828年11月17日,他的故鄉是現在的廣東省香山縣。容閎的家鄉距離澳門和香港都非常近,容閎7歲那一年,經熟人介紹,容閎的父親將他送進澳門的一所小學校念書。這所學校是由一個叫郭施拉的英國婦女開辦的。在這所小學里,容閎學會了簡單的英文和算術。1840年,郭施拉夫人回國,學校也被迫解散。

郭施拉夫人在回國前,曾對她的一個朋友說:“我不希望容閎失學,請你幫他轉入香港的馬禮遜學校接著念書吧。”郭施拉夫人的這位朋友是一個在澳門工作的外國

很赞哦!(1726)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