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1 中國貿易順差錢去哪了(經常帳戶盈余和貿易順差有什么不同)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09 06:39:03【】4人已围观

简介中國貿易順差美國千億美元,錢都花到哪兒去了但是,這只是理論情況,現實中沒這么簡單的事情。比如,我們出口順差,出口商賺了很多美元,想要換成在中國能夠使用的人民幣。但是僅靠貿易出口的美元需求(人民幣供給)

中國貿易順差美國千億美元,錢都花到哪兒去了

但是,這只是理論情況,現實中沒這么簡單的事情。

比如,我們出口順差,出口商賺了很多美元,想要換成在中國能夠使用的人民幣。但是僅靠貿易出口的美元需求(人民幣供給)無法滿足這么多的美元供給。按理說,人民幣要升值,但是我們考慮到順差對經濟的影響,我們不愿意人民幣升值,怎么辦?很簡單,央行可以提供增發的人民幣滿足市場上的美元供給,比如,上個例子中,美元的供給比需求多1萬,那央行通過印鈔6萬人民幣不就搞定了。這樣我們能夠維持順差,人民幣還不用升值。

央行印鈔購買多余的美元,這樣子美元就到了央行的資產端,使得外匯儲備增加。央行拿著這么多美元又沒有利息,干脆買成美債,還能有些利息。這就是我們為什么持有如此多的美債。持有美債相當于我們印鈔,然后借給了美國政府,壓低了美國的國債利率,支持了美國的赤字經濟。

央行外匯儲備增加,也增加了我國的基礎貨幣,這么多的外匯儲備肯定不能都變成基礎貨幣,所以我國央行通過公開市場工具對沖了一部分外匯占款,財政存款也對沖了一部分外匯占款,不過總體來說,我國的基礎貨幣是增加的,這部分基礎貨幣再通過銀行系統形成整個社會的貨幣供給的增加。

很多人說中國賺不了多少錢的,賺不賺錢那是出口廠家的事,有客戶、有市場,有利潤就有人做。相反如果進口商虧錢了,要么就不做了,要么破產了,出口自然降低了。

經常帳戶盈余和貿易順差有什么不同

經常賬戶的盈余是由于投資過熱和潮涌現象形成產能過剩,國內消費相對不足,當然要增加出口,使得經常賬戶出現盈余。同時,和資本賬戶的盈余一樣,在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克服外匯短缺的瓶頸限制,我國也在80年代中期制定了鼓勵出口的各種退稅政策,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人民幣堅持不貶值,為了補償出口因而降低的競爭力,出口退稅的幅度有所加強,這些政策一直延續使用。經常賬戶的盈余除了內因之外,也與美國財政赤字和居民儲蓄率低,國內需求大于國內供給,只能靠國外的供給來平衡,而導致經常賬戶赤字的外因有關。1991年美國經常賬戶尚有占GDP比重為0.1%的盈余,1992年轉為占GDP比重為0.8%的赤字,此后,這一赤字的比重一路上升,到2005年達6.6%。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它的貿易赤字占GDP的比重這么高,世界上其他和美國貿易關系緊密的國家必然會表現為巨額貿易盈余。最后,2005年以來經常賬戶盈余的大量增加則和投機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投機有關。我國的資本賬戶尚未開放,投資者僅能利用高報出口價值、低報進口價值,或是,假技術轉讓等等不一而足的方式將外匯匯入我國換成人民幣,這些手段都會加大我國經常賬戶的盈余。日本和臺灣地區在80年代中面臨幣值升值壓力時也出現過同樣的現象。

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于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 出超 ”.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于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通常情況下,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伙伴國的摩擦。例如,美、日兩國雙邊關系市場發生波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長期處于巨額順差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余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于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貿易順差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于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一般就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其中得到貿易順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吃虧的一方。可以這么看,貿易是為了賺錢。而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凈賺進了錢;而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凈付出了錢。

貿易順差越多并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本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于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膨脹,給人民幣帶來了更大的升值壓力,也給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以口實,認為巨額順差反映的是人民幣被低估。這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為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難度。比較簡單的對策就是拉動國內消費。

中國外匯儲備過萬億,這是大家早就預料到的一個變化,因為數據一直很穩定地顯示中國的外匯儲備在持續地增長。從定義上說,外匯儲備是經常賬戶的贏余和資本帳戶中私人交易的贏余相加的結果。中國的外匯儲備從統計關系上來看,主要是貿易賬戶的盈余特別大導致經常賬戶的盈余特別大,而貿易帳戶的盈余又主要是加工貿易的盈余,根據計算結果,非加工貿易基本上與傳統經濟學講的雙缺口模型一致,是持續的、不斷擴大的赤字,就是加工貿易導致貿易贏余,貿易贏余導致經常帳戶盈余,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資本帳戶,主要是FDI,導致私人帳戶資本凈流入的增加,從而導致外匯儲備的飆升。

因為中國的雙順差和美國雙逆差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可以說是一個“鏡像型”的,一個對稱的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呢?簡單地說,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的原因是正面的,是因為經濟全球化的擴展。當地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把一個產品不同的工序打散,分配到不同的國家,中國以及前面亞洲四小龍這樣崛起,主要都是利用承攬、承接一些重要制造品中勞動密集型的工序,從而切入到全球化的供應鏈中。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因為你的比較優勢主要是在這些加工環節的末端,也就是接近于最終組裝的這些環節,所以這樣的產品內分工格局,以及像中國這樣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定位,就導致了這個國家在某個階段有比較多的加工貿易贏余,導致了經常帳戶贏余。這樣的變化,在一個階段中,由于全球化的分工,導致貿易盈余,這是一個正面的現象。反過來,美國有一些赤字的增加,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全球化深入的現象,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覺得所謂的全球失衡在一定意義上可能要打一個雙引號,其實這就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的“題中應有之意”,就好像說一個國家的內部,不同的省份之間,沒有道理說一定要貿易平衡,這是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跟中國實際匯率的低估也是有關系的。實際匯率的低估可以從理論上、經驗數據上來考察。但是中國的實際匯率低估并不是中國政府有意操縱的結果,恰恰相反,中國的情況變化太快,前幾年可能還處于匯率高估的情況,但是隨著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就開始出現低估。而由于固定匯率制的調整,或者是釘住匯率制的退出,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非常痛苦和困難的過程,所以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比較審慎地考慮了兩三年的時間,之后才做了調整。實際匯率的低估也是導致外匯儲備超常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簡單地說,既要從基本面的角度考慮,這是當前經濟全球化中一個積極的、具有經濟合理性的現象。另外一方面,也有匯率政策不配套的原因。

作為一個落后國家,尤其是像中國這樣一個大的、貧窮的國家,經濟起飛不可能是走一條平衡的或者說貿易赤字的道路,一定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走一條經常賬戶贏余的道路,只有這樣發展才能在國際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信譽,逐步改變國際格局,逐步建立起自己在國際上借錢的能力。因為這樣的國家,如果你要發展,首先完全平衡的發展道路是很難做到的。如果不平衡的話一個是赤字、一個是順差,如果是赤字的話,這個世界金融市場那么發達、那么多游資,在各國之間炒作,如果發生赤字的話,短期內很容易出現金融市場的波動。所以日本、韓國、新加坡這些國家及其他一些高速起飛的國家,都是走這個道路。從宏觀層次上,從發展格局上,從發展戰略上講,這是一個必然的,一個不可逾越的階段。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貿易的順差,這是不可避免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必要的或者是必須的。正是通過這種所謂的“中國出現了貿易順差,中國補貼了美國,中國經濟在補貼世界經濟”的經濟失衡,中國經濟才能打破這個世界格局,從被動到主動,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當代全球化的特點跟二戰以前或者60年代以前在微觀層面、在分工形態方面有重要的差異,過去主要是不同產品在不同國家中分工,而60年代以后,特別是美國在60年代初實行一個促進外包的9810關稅條款之后,變成了不同工序在不同國家中分工。簡單地說,60年代美國面對一些產品比較優勢的變化,采取了一個非常簡單的,但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就是把一些工序,比如說服裝業和電子產品,主要是一些組裝工序,鼓勵到外國去進行加工。美國采取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出口的零部件和中間件組裝完再回來,我僅僅對你組裝增值的那部分征關稅,出去的那部分我不征稅,因為也沒法征稅,征稅就出不去。所以實際上是說,我要把有些工序弄出去,正好那時候趕上發展中國家進口替代的戰略面臨困難,特別是亞洲四小龍,因為這些國家比較小,沒有辦法長期地搞進口替代,像新加坡這樣的國家怎么長期搞進口替代?不像中國、印度,可以一直搞,比如要發展航空業,新加坡怎么搞進口替代?飛機飛到天上馬上就要落下來,所以小國比較早的知道了這些進口替代是沒法完成的,所以他們比較早地改變了政策,就呼應美國的外包。就好像說,美國說我要跳探戈,其他國家就配合著一起跳。我覺得這個可能是亞洲四小龍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在二戰以后發展經濟學的標準理論里,你要玩出口、你要玩外向型的經濟政策,你沒法玩,你玩就死定了,你到最后必然變成他的殖民地,你也玩不過他。因為那個時候是“產品間”分工,發展中國家很難找到一個你有優勢的產品,能跟發達國家競爭。但是一旦到“產品內”以后,盡管汽車很復雜,但是汽車的一些零部件產品可能你不一定不能玩,盡管電子產品很復雜,但電子產品的組裝你不一定不能玩,盡管紡織品的一些原料加工實際上是資本相當密集的,但是紡織品的縫紉環節你能玩,我認為這個是關鍵。亞洲四小龍成功以后,中國文化大革命之后改革開放,學習了他們的經驗,所以中國起來了。中國起來了,剛開始肯定是做勞動密集的,而制造業勞動密集的部分,往往在組裝,或者接近組裝的環節。所以現在其他國家的貿易贏余都轉移到中國,在這個背景下就可以有一個非常簡單的理解,這就解釋了為什么說產品內分工發展到一定階段,中國的貿易贏余會增加,而這些貿易盈余的增加,都是加工貿易實現的,這是一條。

到目前為止,中國在走一條新興的工業化小國的發展道路,在搞加工貿易。但,是什么呢?中國跟新加坡相比、跟韓國相比、跟臺灣地區相比,中國經濟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玩這個游戲,搞加工,希望我們的產業升級,如果按這個路子走的話恐怕走不通。為什么?現在我們還沒有怎么樣利用西部和中部地區的勞動力,就已經成為全世界的貿易第三大國,馬上成為第二大國,再過十年成為第一大國,已經引起了這么多的貿易摩擦。如果靠自然市場的調節過程,靠我們的產業升級,把加工再轉給印度、越南、柬埔寨,這個道路恐怕太長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會引起很多貿易摩擦,以至于會對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造成很多干擾,也會造成很多福利損失。所以我覺得我們既然是大國家,一方面要在國際貿易方面繼續按照這個路子走,但是一方面,還要把注意力放在開發自己的國內市場,我們的東部、中部、西部就是三個世界嘛,這三者之間就可以進行很多貿易開發、促進經濟發展。

另外在這個過程中,恐怕要有意識地在貿易問題上采取一些比韓國、新加坡、以及日本更積極的調整政策。比如對于主要貿易伙伴,尤其像美國這樣的,地位非常特殊的貿易伙伴,恐怕要采取特別的措施,要減少跟他們的貿易順差。比如說我們要定期地到美國進行采購,這些采購不能是臨時性的,要制度化,尤其要采購那些在美國國內政治中很有影響的那些州的產品,包括農產品,有意識的把他

很赞哦!(96)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宁夏银川贺兰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