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1 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對美國的好處(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對美國有什么好處)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1 04:57:40【】7人已围观

简介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對美國有什么好處美元帶給美國的好處美元是國際通用貨幣,這為美國帶來了極大好處,這些好處幾乎可以用貨幣衡量,我們就感受一下美元給美國帶來的好處。美元的國際貨幣身份不僅僅

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對美國有什么好處

美元帶給美國的好處

美元是國際通用貨幣,這為美國帶來了極大好處,這些好處幾乎可以用貨幣衡量,我們就感受一下美元給美國帶來的好處。

元的國際貨幣身份不僅僅給美國帶來上面的這幾千多億美元的好處,而且還有其它好處。美國通過印刷美元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征收國際貨幣稅。隨著世界經濟的

的貨幣稅。這幾乎是各國心甘情愿的被征收貨幣稅,中國是其中被征收貨幣稅的大國,中國大概每年需要交國際貨幣稅幾百億美元。美國征收的國際貨幣稅,是美國

貿易逆差的重要來源之一。

元的國際貨幣身份帶給美國的好處還有,帶來廉價的資本成本。這導致美國接收了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的廉價資本,促進了美國國內的資本投資,也促進美國國

民的消費行為,促使美國保持較大的貿易逆差狀態。美元的國際貨幣身份,導致美國有資格輕松的長期實現貿易逆差局面。長期的貿易逆差不是每個國家都可以輕易

實現的,長期貿易逆差局面,對于美國以外的國家是不容易實現的。這又導致美國國民每年可以輕易的多消耗幾千億美元的商品,可以讓美國國民實現較高的生活質

量。美國巨大的貿易逆差,帶來了美國國民更高質量的生活享受。

之,美元的國際貨幣身份,導致美元國際市場價值被高估,進而導致美國貿易逆差的產生。高估的貨幣價值,可以實現美國國民以較低的美元價格購買世界商品,獲

得較多的生活享受。美國向世界各國征收的貨幣稅,以及廉價獲得的各國資本,是美國貿易逆差的貨幣來源,也是美國能長期保持巨額貿易逆差的根源。貿易逆差局

要澄清一個事實,貿易逆差與失業率并沒有必然關系。長期穩定的貿易逆差狀態,對失業率沒有影響。變化的貿易逆差狀態,對失業率有影響。逐漸增大的貿易逆

差,會促使失業率增大。逐漸減少的貿易逆差,會促使失業率降低。美國如果保持長期穩定的貿易逆差狀態,美國失業率不會因此而上升。美元高估導致的美國貿易

逆差狀態,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有危害,而收益卻是巨大的,這是美國能容忍貿易逆差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貿易逆差局面在美國已經存在近20年了。美國難以容忍的是貿易逆差突然增大,這對美國失業率影響較大。貿易逆差緩慢的增大,美國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樂意接受的。

美國人均5萬美元的GDP,比日本或德國人均GDP都要高一些,這確實不正常,這主要是由于美元被高估所致。可以想一想,擁有13%的黑人,14%的拉美后裔,加起來占美國人口27%,這么高比例的低經濟天賦人口,人均GDP卻可以那么高,這確實是不正常的。可以解釋的原因主要是美元被市場高估了,這種高估是由于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導致的,是可以穩定的被高估的。

美國作為世界經濟強國的優勢和趨勢

美國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這一點也為嚴密的定量分析所證實。(注:張幼文、黃仁偉:《2003中國國際地位報告》,上海遠東出版社2003年4月版,160-172頁。)邁克爾•波特在他的《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對美國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的競爭優勢作了分析。近20年過去了,美國的競爭優勢又發生了何種變化呢?本文試圖從制造業和服務業入手,揭示當代美國的競爭優勢。根據邁克爾•波特的有關論述,一國的競爭優勢是指有別于其他國家、并最終能增強本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多種因素的最佳組合,在這里也可以理解為一國支撐其產業競爭力的環境。

一、美國天然資源性產業和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的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時期,美國部分產業進入國際市場,生產率躍居世界各國之首,開始確立其全球制造業中心的地位,進而成為全球經濟霸主。

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生產同類產品的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根據邁克爾•波特的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統計,在上世紀70年代初,列國際市場占有率前50位美國產業中,不僅有高度依賴天然資源的美國傳統產業(如黃豆、大米、小麥、煤炭等),也有工業化社會的代表性產業,如飛機、電腦、電子管、有機化學品、辦公事務機器等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顯示美國優勢產業的多樣性。(注: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中文版),華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75頁。)

至10多年后的1985年,從列入國際市場占有率前50位的美國產業來看,美國產業的優勢產業格局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即天然資源性產業(如玉米、甜菜、煙草等)、技術與資本密集型產業(如飛機、醫療設備等)依然并存。與70年代初相比,美國與其他國家出口結構逐漸升級形成鮮明對照,在列入國際市場占有率前50位的美國產業中,以天然資源為主的產業從 19個增加到了22個,天然資源性產業的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達到了24.2,遠高于日本和德國。(注: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中文版),華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498頁。)

1985年以來,美國經濟最大的變化是增長強勁,由此美國重新恢復了經濟強國的信心。2000年美國商品貿易出口占世界出口總額的12%,市場占有率高于這一比率的商品有43類(見表1),這些商品相對于其他美國出口商品而言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這些商品占美國當年全部出口的64.8%。在43類商品中,屬于以天然資源為主的產業有8個。

表1 2000年美國43類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商品

SITC 商品類名 順序 世界市場

占有率(%)

263 棉花 1 48.4

598 其他混合的化工產品 2 42.5

222 大豆、花生 3 42.1

792 航空器及其零件 4 36.8

714 引擎及其零件 5 32.1

774 醫療用電器設備 6 30.2

874 測量分析用儀器 7 29.2

723 建筑用機器及零件 8 28.0

122 煙草 9 25.0

541 藥品 10 24.5

041 小麥 11 24.0

728 工業用加工機械及零件 12 22.1

784 汽車零件、附屬品及其他 13 21.9

251 紙漿 14 20.9

625 橡膠輪胎、內胎及其他 15 20.5

081 飼料、豆粕、植物油渣 16 20.3

713 內燃機及其零件 17 20.0

743 鼓風機、壓縮機、離心機等 18 19.1

582 酚醛、聚酯等重合物 19 18.9

892 報刊雜志、票證等印刷品 20 18.8

011 食用動物肉 21 18.5

699 鎖、裝璜用和家具用金屬飾品 22 18.0

741 加熱用或冷卻用設備及零件 23 17.7

776 真空管、晶體管、集成電路 24 17.4

511 碳氫化合物及其誘導體 25 17.3

898 樂器、音像紀錄媒介 26 17.1

752 自動數據處理設備 27 16.9

745 其他非電動式機械和工具 28 16.8

759 751、752的附屬品和零件 29 16.6

744 起重等搬運物品用機械 30 16.5

736 金屬加工機械及零件 31 16.2

893 其他人造塑料制品 32 16.1

772 電路開關、連接設備 33 15.3

057 水果 34 14.2

773 電纜、絕緣材料等輸電設備 35 13.5

583 聚乙烯等誘導體 36 13.4

651 紡織紗線 37 13.0

778 其他電氣設備 38 12.8

749 軸承等非電動式機械的零件 39 12.4

782 貨車及特種車輛 40 12.4

771 變壓器、整流器等電氣元件 41 12.1

515 有機化合物 42 12.1

514 谷氨酸、糖精等氮化合物 43 12.1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聯合國《2000國際貿易統計年鑒》數據計算。

需要指出的是,邁克爾•波特使用的是“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4位和5位分類的數據。由于聯合國《國際貿易統計年鑒》自1994年起只公布3位分類的數據,根據這一數據計算出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普遍低于邁克爾•波特計算的結果,因此表1不能簡單與上述70年代初和1985年數據相比。盡管如此,表1說明,在當今美國的競爭優勢中形成的優勢產業仍然集中于天然資源性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

表1與美國1985年數據相比,競爭力突顯的是:SITC263;競爭力增強的是:122、541、774;競爭力基本保持不變的是:222、792、 874;競爭力下降的是:651;競爭力喪失的是:321的煤和焦炭、241的原木,這兩類產業曾經是1985年美國的優勢產業。

在表1中,有14類商品(即598、874、728、 784、713、743、582、741、744、736、778、772、749、782)是美國、日本和德國三國共有的,都是三國各自的競爭力較強的產業。美國在這14類商品中有11類商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高于日本和德國。這說明,美國這一世界頭號經濟強國是建立在比日本和德國更廣泛、競爭力更強大的產業群基礎之上的。

二、美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

與服務業在許多國家中的經濟地位不斷上升一樣,服務貿易在世界經濟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當今,一國的國際經濟地位的確立和提升不權通過貨物貿易,而且還通過服務貿易來實現;一國競爭優勢不僅體現在能否形成競爭力強的制造業,還體現在能否形成競爭力強的服務業。

與日本和德國相比,在美國的競爭優勢中形成的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要強大得多。美國不僅是世界最大的服務貿易出口國,也是最大的服務貿易進口國。 2000年美國服務貿易出口額達2908.8億美元,占全球的19.7%,進口額達2170.7億美元,占全球的14.5%,并實現738.1億美元的盈余。

從表2可以看出,美國在服務貿易中的許多項目上如旅游服務、政府服務和大部分其他民間服務貿易有很強的競爭力,這導致服務貿易整體上出口大于進口。根據表2,美國在四個服務貿易大類中最具競爭力的是“運輸與旅游以外的民間服務貿易”,在這類服務貿易中,依據國際競爭力的大小,前五大服務貿易領域依次是文化與娛樂服務、建筑服務、計算機與信息服務、專利等使用費(技術貿易)。

表2 2000年美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 單位:10億美元;%

出口 進口 進出口收支 競爭

力指數

運輸服務 50.95 65.27 -14.32 -12.3

旅游服務 97.45 66.85 30.60 18.6

政府服務貿易 18.77 16.01 2.76 7.9

運輸與旅游以外的民間服務貿易 123.71 68.94 54.77 28.4

電訊服務 4.09 5.80 -1.71 17.3

建筑服務 5.26 0.42 4.84 85.2

保險服務

很赞哦!(75)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广东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