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1 農產品出口貿易方式的優缺點(農產品出口貿易的企業優勢)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2 00:31:43【】9人已围观

简介中國農產品出口的比較優勢。(國際貿易的問題)一、中國農業具備出口優勢嗎?中國農業不僅關系到13億人口的糧食安全,而且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是8億多農民增收和就業的基本來源。但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世界平均

中國農產品出口的比較優勢。(國際貿易的問題)

一、中國農業具備出口優勢嗎?

中國農業不僅關系到13億人口的糧食安全,而且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是8億多農民增收和就業的基本來源。但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世界平均數的43%,人口增加、耕地減少,耕地資源緊張的矛盾將長期存在。不僅如此,中國還是世界上水資源最短缺的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如此嚴酷的資源條件,將始終約束著中國農業的發展,在根本上使中國農業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研究表明,中國糧、棉、油料等大宗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從90年代中期以來開始下降,目前已基本不具備國際競爭力。如從資源成本角度看,1997年中國每生產1公斤小麥虧損0.15元,到2001年,進一步虧損0.39元,資源配置缺乏效率。而與此相反,大米、畜產品、園藝產品等具有比較優勢(表1和2以及附表1、附表2)。

研究進一步顯示,90年代以來農產品生產國內資源機會成本的上升,是導致比較優勢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目前中國農業資源稟賦條件下,土地密集型的小麥、棉花、大豆等產品明顯缺乏比較優勢,不具備參與國際商業競爭的基本條件。與此相反,由于中國具有豐富勞動力資源,勞動力價格低廉,因此畜產品、園藝產品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具有較強的出口潛力(程國強等,1999年,2003年)。

按照經典的國際貿易理論解釋,一國如果對生產要素進行最佳組合,在某種商品中密集使用資源稟賦相對豐裕、價格相對低廉的生產要素,就能夠在該種商品上具有較低的比較成本,從而具有出口優勢。顯然,從理論上觀察,中國的蔬菜、水果、水產品、肉類產品和加工食品等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具有能夠參與國際市場分工和競爭的比較優勢。

資料來源:程國強、彭廷軍,2000年。

資料來源:程國強、陳俊紅,2003年。

二、中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優勢的源泉

中國農產品的出口貿易實績印證了這一理論判斷。表3顯示,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出口在中國農產品出口占76%以上的份額,而且呈進一步擴大的趨勢,表明中國農產品出口優勢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農產品。

注:a. 勞動密集型農產品:水產品、畜產品、園藝產品、農產品加工品。

b. 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糧食、油料、棉花等大宗農產品。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整理。

表3也表明,中國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出口最近5年才得以快速增長。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階段與結構特征,中國以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為特征的出口優勢還可以保持相當長的時間。

第一,中國農業勞動力嚴重過剩,為出口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服務能夠在較長的時期內提供低成本、充裕的勞動力供給。研究表明,目前中國農業部門需要勞動力的合理數量為1.96億人,但2002年農業部門的就業人口達3.25億,剩余勞動力1.29億人,農業部測算到“十五計劃”期末,農業剩余勞動力將進一步增加到1.8億人(農業部課題組,2000年)。

第二,中國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進程,目前城市化速度緩慢,鄉鎮企業發展受阻,城市和非農產業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有限。即使今后20年內中國城市化率到達50%(按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總人口15億估計),農村人口依然還有7.5億,農村勞動力3.75-4.5億(按50-60%的比率估計),考慮技術進步因素,農村剩余勞動力至少為2億。中國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將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第三,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制約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中國農村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比較少,初中以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達89.04%,其中,文盲比重為9.56%。小學文化程度比重為34.4%(蘭徐民等,2002),難以適應城市工商業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

因此,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農村勞動力具有無限供給的特征,這決定中國農產品出口必須實施充分發揮中國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比較優勢的戰略。不僅如此,中國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還有下述三個有利條件:

第一,農業資源多樣性優勢。中國跨越亞熱帶和溫帶,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多種多樣,能夠生產各類農產品,滿足世界市場多樣化的食品需求。中國正在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實施扶優扶強的非均衡發展戰略,重點培育優勢農產品和優勢產區,建設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如目前已經或正在形成長江上中游、贛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閩南粵東柑橘主產區;渤海灣和西北黃土高原蘋果生產優勢區;中原和東北肉牛優勢區;中原、內蒙古、河北、西北、西南肉羊優勢區;東北、華北及京津滬牛奶優勢區;東南沿海、黃渤海出口水產品優勢養殖帶。中國大部分地區飼養畜禽、種植蔬菜均具有比較優勢。

第二,市場區位優勢。如亞洲地區是世界農產品貿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長潛力的市場,2002年亞洲市場進口的農產品占世界的22.7%(1323.4億美元),其中,日本、韓國、香港、臺灣、印度尼西亞、泰國的農產品進口位居世界前十五名。這些地區也是中國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其中,中國農產品占日本農產品進口的10%,韓國占16%,香港占20%,印尼占11%,且中國對這些地區農產品的出口呈擴大趨勢。中國對亞洲市場出口農產品,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由于運距短、運銷便捷,適宜蔬菜、水果、水產品、肉類等高價值農產品出口,有利于充分發揮中國農產品的比較優勢。

第三,大國效應與后發優勢。規模巨大且富有增長潛力、日益開放的中國市場,既為中國農產品提供巨大的消費需求和市場空間,推動中國農業逐步提高競爭力,加快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也將促進世界農產品貿易發展和貿易格局的調整。中國作為WTO成員,正在對國際多邊貿易體系產生重要影響,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農業貿易競爭環境。與此同時,中國正在推動與東盟等地區的經濟一體化以及貿易自由化進程,將進一步改善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環境。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由于堅持實施改革開放戰略,引進國外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正在形成技術、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后發優勢”,將逐步縮小中國農產品與世界市場的差距,促進出口競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擴大優勢農產品的出口。

綜合而言,現階段中國農產品的出口潛力,但主要體現為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低成本競爭優勢。相對而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農產品出口國,既有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又有加工、技術、管理和營銷等方面持續投資和創新的高端競爭優勢,中國和這些國家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上既有合作分工和優勢互補,也有明顯的競爭和利益沖突。但是,中國如果不盡快調整目前的這種低成本競爭戰略,一旦農產品的比較優勢結構出現弱化趨勢,就很有可能在國際分工中失去自身的位置。

三、影響中國擴大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問題

盡管從長期看,中國農產品出口需要逐步調整低成本競爭優勢戰略,但近期仍然是中國發揮農業比較優勢、擴大農產品出口的關鍵時期。但是,目前還有一系列問題影響到中國農產品出口優勢的發揮,使中國農產品的資源優勢、比較優勢還不能有效的轉化為競爭優勢和出口現實。

中國農產品出口所面對的復雜的國際環境,如發達國家設置的技術壁壘越來越高,反傾銷、“特保”調查在今后幾年有可能頻繁發生,“知識產權壁壘”、“輿論壁壘”等新型貿易壁壘也呈上升之勢,不利于中國發揮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將成為今后中國農產品出口的主要限制因素。

農產品出口貿易的企業優勢

1、中國勞動力成本低。

2、稟賦優勢。

3、出口商品類別優勢。農產品分為土地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其中土地密集型產品主要是指大宗農產品(如糧食、谷物、油籽、棉花、煙草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主要是指中間產品(如畜產品、水產品、蔬菜、水果等)。按出口商品類別比較認為最具優勢的出口產品為勞動密集型的中間產品。

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分析

初次發這個,我這里只有2006年的信息。發出來,看你用的上不?

2006年中國農產品出口數據分析簡報2007-10-31 12:292006年,我國農產品出口克服了國外技術壁壘和生產成本上漲壓力的影響,個別月份雖經歷了較大的波動,但仍實現較快增長。2006年1~11月,我國農產品累計出口278.02億美元,已超過2005年全年271.8億美元的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4%。2006年全年我國農產品出口突破300億美元已成定局。

2006年1~11月,我國農產品出口呈現如下特點:

一、優勢農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出口效益提高

1.園藝、水海等優勢農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對出口總體增長拉動明顯。2006年1~11月,園藝產品出口79.1億美元,同比增長21.5%;水海產品出口80.5億美元,同比增長19.5%。僅此兩類優勢農產品出口已高達159.6億美元,占我國出口總額的57.4%,同比增長28億美元,對農產品出口總體增速拉動超過10個百分點。

商務部重點監控的30種重點大宗農產品中,15種商品同比增幅超過10%,24種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其中,大蒜出口12.6億美元,成為我出口額最大的農產品,同比增長42%;出口額達5~10億美元的有雞肉制品、烤鰻、腸衣;茶葉、蘋果汁等20種商品出口額達1~5億美元。糧食出口中,大米出口3.6億美元,同比增長77.1%;小麥出口2.1億美元,同比增長1倍。2006年1~11月,受國家玉米宏觀調控政策影響,玉米出口大幅下降,出口僅為3.4億美元,同比下降66.8%。

2.深加工農產品比重提高,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2006年1~11月,初級農產品出口143.6億美元,同比增長6.7%;深加工農產品出口134.4億美元,同比增長23.1%,在農產品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增至48.3%,同比增長3.5個百分點。初級農產品和深加工農產品比重的此消彼漲標志著我農產品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高附加值農產品將逐漸成為我國農產品出口主體。

3.出口價格持續上漲,出口效益提高。2006年1~11月,商務部重點監控的30種重點大宗農產品中,19種商品平均價格上漲,其中大蒜、蘋果、蘋果汁、蘑菇罐頭等8種商品平均價格上漲超過20%,茶葉、中藥材等4種商品上漲超過10%。2006年前三季度,我國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下降0.27個百分點,而到2006年11月,我國農產品出口價格指數上漲了4.7個百分點,這標志著我農產品出口附加值進一步提高,貿易條件改善,扣除人民幣升值影響和生產成本上漲因素,農產品出口企業效益和國際貿易得益仍保持增長。

二、對歐美市場增勢強勁,對日本市場出口放緩,出口市場進一步多元化。

1.受園藝、水海產品出口拉動,對歐美市場出口增長強勁。2006年1~11月,我國對美國出口農產品為33.8億美元,同比增長34.1%,其中水海產品出口15.5億美元,同比增長42.2%,園藝產品出口7.58億美元,同比增長27.4%;對歐盟出口39.2億美元,同比增長25.4%,其中水海產品出口12.8億美元,同比增長36.2%,園藝產品出口10.4億美元,同比增長20.9%。

2.受“肯定列表制度”影響,對日本出口農產品增幅明顯下降。2006年1~11月份,我國對日農產品出口74.5億美元,同比增長3.7%,遠低于2005年同期9.4%的增幅。特別是實施初期的 6~7月,我國對日農產品出口連續出現負增長。

3.新興市場增勢良好,出口市場進一步多元化。2006年1~11月,我國對西亞、拉美、俄羅斯等新興市場農產品出口增長迅速,增幅均在20%以上,占

很赞哦!(23665)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碾子山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