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1 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國際貿易中發展中國家利用比較優勢理論的利與弊)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4-29 11:18:44【】0人已围观

简介比較優勢原理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是什么?比較優勢原理是指在兩個國家或地區之間,如果一方的生產某種商品的成本比另一方低,則后者應將其生產能力中的資源轉向生產其他商品,在兩方進行自由貿易時,便可以使雙方均能

比較優勢原理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是什么?

比較優勢原理是指在兩個國家或地區之間,如果一方的生產某種商品的成本比另一方低,則后者應將其生產能力中的資源轉向生產其他商品,在兩方進行自由貿易時,便可以使雙方均能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比較優勢原理源自于經濟學家大衛·里卡多的研究,它強調市場經濟中國際貿易中的互惠性和互利性,是現代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原則之一。比較優勢原理的幾個核心理念:

1、生產成本因素:生產成本,包括人工、資源、技術資本等各種因素。

2、專業化生產:每個國家可以專業化生產其在成本因素上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

4、雙方獲益:兩個國家在比較優勢原理的指導下進行外貿貿易,將會有效地提高雙方的福利水平。

比較優勢原理的最大優勢是實現了全球范圍內資源的高效利用,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全球的專業化與分工,使全球資源的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也為國際貿易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全球投資和科技合作提供了指導思路。

比較優勢的利用

比較優勢的利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尋找國際貿易合作伙伴:比較優勢原理要求不同國家或地區應該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以此來實現互惠互利的貿易關系。因此,在國際貿易中,可以通過尋找合作伙伴來充分利用比較優勢。

2、建立國際分工體系:因為各個國家經濟發展要素資源的不同和差異,導致生產成本存在差異,優勢和劣勢的產業也不同。因此,可以根據比較優勢的原理建立國際分工體系,使各個國家利用各自的優勢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3、增加生產效率:使用比較優勢可以幫助企業充分利用自身的生產優勢,充分發揮生產效率,從而實現質量提高、成本降低和產能的提升。

4、對外開放市場:企業可以根據比較優勢原理來開拓對外市場,選擇適宜的市場和產品,使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具有巨大的競爭優勢。

比較優勢是一種重要的經濟原則,它為全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指導和支持,各個國家和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比較優勢,進行資源利用、生產、貿易和投資,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優化配置,從而推動經濟發展。

什么是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理論

比較優勢理論(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可以表述為:在兩國間,勞動生產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對于處于絕對優勢的國家, 應集中力量生產優勢較大的商品,處于絕對劣勢的國家,應集中力量生產劣勢較小的商品,然后通過國際貿易,互相交換,彼此都節省了勞動,都得到了益處。比較優勢理論的核心內容是“兩利取重,兩害取輕”。

一般而言,中國現階段勞動力相對多,資本相對短缺,應該發展勞動力相對密集型的產業,或是資本密集型產業中勞動力相對密集的區段。但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或者資本密集型產業中勞動力相對密集的區段,可能成千上萬,每個地方的資源不可能把符合這兩個條件的所有產品都生產出來,這就必須做出選擇。

具體的選擇應該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一是選擇當地有傳統的產業。舉幾個例子:揚州有個杭集鎮,是全國的牙刷之都,如果杭集鎮牙刷廠不開工,全世界的牙刷都要配給。這個鎮從清朝道光年間開始生產牙刷,有歷史傳統。南昌有一個文港鎮,是全國的鐵筆之都,國內生產的70%的鐵筆都出自哪個地方,文港這個地方也是從宋朝開始生產筆了,所以也有歷史傳統。

二是當地有國有企業。上世紀50年代,國有企業在很多產業不具備比較優勢,當時我國一窮二白。改革開放26年,我國平均每年經濟增長速度9.4%,經濟規模提高了10.3倍,現在,資本擁有量、技術擁有量和上世紀50年代已經改善非常多,許多原來不具備比較優勢、需要政府保護補貼才能生存下來的企業,現在其實可以煥發活力了。以重慶為例,重慶原來是老工業基地,現在則是全世界的摩托車生產之都,全國摩托車每年生產一千多萬輛,重慶要生產400多萬輛。這是因為,過去的重工業基地,為此打下了許多裝備業的基礎,當地有國有企業形成的產業群聚,現在已經符合我國的比較優勢。

三是當地要有獨特的資源。寧夏的枸杞子,新疆的哈密的葡萄干,都是當地的獨特資源。

四是當地已有產業可以向上下游延伸。比如說義烏,原是農區,基本上沒有工業,但現在義烏有很多工業,如織襪業、文具業等,因為義烏有市場,從銷售可以延伸到生產,生產的產品用于勞動力密集、技術相對比較傳統型的產品,符合比較優勢,又同市場經驗相結合。

國際貿易中發展中國家利用比較優勢理論的利與弊

按照比較優勢理論發展本國經濟,有利有弊

利:1、利用本國技術、資源甚至勞動力優勢發展產業,能有效提高勞動生產效率;2、有效降低商品比較勞動時間,從而在世界范圍內降低物價水平;3、出口創匯增加貿易順差弊:1、容易造成資源鋪張浪費;2、過度發展比較優勢產業,容易動搖基礎行業,如農業、基礎制造業;3、過度發展比較優勢產業容易造成行業單一,結構結構偏向,抗經濟風險能力減弱

發展中國家利用比較優勢理論,容易使本國GDP快速增長;但弱過度發展,則有可能導致產業結構出現主動或被動調整,容易重蹈英國和日本的老路

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是如何體現的

跨國投資與服務貿易比較優勢

一、跨國投資對服務貿易的影響:理論分析

貿易與資本流動之間的關系最早由Mundell 1957年提出,他建立了一個標準的2X2X2的貿易模型,該模型假定其中一國具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該國對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設置貿易障礙,從而使該國資本的邊際產量上升,引起外國資本流入。根據Rybczynski定理,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資本要素的增加將增加資本密集型產品的生產,減少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該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量減少,從而資本流入替代了貿易出口。此后20世紀80年代Markuson和Svenson在標準的2X2X2模型中假設兩國存在技術差異,導致要素價格不同,引起要素的國際流動,每個國家都將獲得其出口產品中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根據Rybczynski定理,兩國要素稟賦的變化會促使其出口部門的擴張,從而要素流動與商品貿易之間的關系是互補的。

傳統的國際貿易純理論是建立在商品貿易基礎上的,而服務貿易存在某些與商品貿易不同的特征,第一,國際服務貿易是勞動與貨幣的交換,而不是物與貨幣的交換;第二,服務的生產與消費大多同時同地發生,服務不可儲藏;第三,統計方式不同,國際服務貿易在各國國際收支表中統計,而貨物貿易由各國海關統計。盡管服務貿易存在這些與眾不同的特征,目前主流的經濟學觀點仍然堅持認為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應用于國際服務貿易是有效的。Sapir在1981年進行了一系列服務貿易的實證研究,其主要結論是:“傳統貿易理論適用于服務貿易,要素稟賦在服務貿易模式的決定上具有重要作用。”Deardorf 1985年在標準的H-O模型框架下,通過改變個別的約束條件成功地解釋了國際服務貿易如何遵循比較優勢原則。目前國際經濟學界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服務貿易領域同樣存在比較優勢的合理內核”。因此在分析跨國投資對服務貿易的影響時,我們仍然沿用傳統的國際貿易純理論方法。

我們分析的起點是假設經濟是完全競爭的,在國際市場上每個國家都是小國,每個國家產品產量的變化不會引起國際市場產品價格的變化,而且假設一國由兩個經濟部門組成,M是制造業或農業部門,S是服務業部門,兩部門都以資本K和勞動L作為要素投入,體現消費者效用的社會無差異曲線是位似的。

外資的流入增加了一國的資本要素稟賦,通常情況下都假定外國直接投資(以下簡稱FDI)流入后可以在各生產部門間自由配置,但是本文中我們認為跨國投資是與具體的行業相關聯的,也就是說,FDI不會在本國的各行業間自由流動,資本流入之后就鎖定在特定的行業中,這樣的假定對各國生產函數的影響與通常的情況不同。當FDI可以在部門間自由流動時,對兩部門的生產能力都造成了影響,而當FDI與具體行業相關聯時,只改變該行業的生產能力。

在對跨國投資的特性作出規定之后,我們首先分析外國資本流入發達國家的情形,發達國家一般都具有在服務業方面的比較優勢,可以用圖1的產品空間來表示該國的生產、消費和貿易的情況。在圖1中,坐標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該國服務業和制造業的產品產量,M[,1]S[,1]是其生產可能性曲線,P[,1]P[,1]′是相對價格曲線,在不存在要素變化的情況下,可知該國在A[,1]點生產,在C[,1]點消費,該國的凈出口量是B[,1]A[,1]。考慮FDI流入該國,由于其具有服務業的比較優勢,所以流入的FDI中相當大比例的部分投資于服務業,于是該國的生產可能性曲線向外移到M[,2]S[,2],其中,服務業增產的比例高于制造業。因為國際市場產品價格不變,價格曲線的斜率也保持不變,平行外移到P[,2]P[,2]′,此時,該國將在A[,2]點生產,社會無差異曲線是位似的,所以在C[,2]點消費,服務凈出口是B[,2]A[,2],可以看出,該國服務業的生產和消費都增加了,但是可以證明在此服務生產的增加大于服務消費的增加,所以,服務凈出口增加了。也就是說FDI的流入增加了該國的凈服務出口,增加了該國服務業的競爭力和比較優勢。

附圖

圖1 FDI流入導致的生產、消費和貿易變化(發達國家)

其次,我們分析發展中國家的情形,發展中國家一般不具有服務業的比較優勢,相對而言其比較優勢在制造業或初級產品產業,此時可以用圖2的產品空間來表示其生產、消費和貿易。在FID流入前,該國的生產和消費點是A[,1]′和C[,1]′,是服務凈進口國,服務凈進口量是B[,1]′C[,1]′,FDI流入后,因為該國的比較優勢在制造業,所以流入的FDI大部分投向制造業,這樣,生產可能性曲線從M[,1]′S[,1]′向外移到M[,2]′S[,2]′,而國際市場相對價格不變,FDI流入后生產和消費點分別是A[,2]′和C[,2]′,凈進口量變為B[,2]′C[,2]′,我們發現該國的服務的生產和消費均增加了,可以證明服務消費的增加要大于服務產出的增加,也就是說服務的凈進口增加了,FDI的流入增加了該國的服務凈進口量,降低了該國的服務業的競爭力和比較優勢。

附圖

圖2 FDI流入導致的生產、消費和貿易變化(發展中國家)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得到如下的結論:在發達國家,外商直接投資流入促進了凈服務出口,擴大了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順差,增強了其服務業的比較優勢;而對于發展中國家,FDI流入增加了凈服務進口,擴大了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逆差,降低了其服務業的比較優勢。

二、計量檢驗

1.數據和基本模型

從上一節的理論分析中我們得出結論:外國資本的流入對一國的服務貿易存在重要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表現極不相同,由于發達國家多數擁有服務業的比較優勢,外資流入的很大比例投入其服務行業,促進了服務出口,擴大了服務貿易順差,增強了其服務業的比較優勢;而對于發展中國家,由于服務業不是其比較優勢,流入的外資投向服務業的比例非常小,從而增加了其服務進口,擴大了服務貿易逆差,降低了其在服務業方面的比較優勢。在這里,我們希望使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相關數據,建立計量模型來檢驗上述結論。

當然,存在另外一些重要的因素會影響一個國家服務業的比較優勢,在計量模型中我們需要將這

很赞哦!(5)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北京市房山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