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1 外貿轉移東南亞2023(產業外遷東南亞,未必是壞事)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6 12:18:40【】2人已围观

简介由于原材料、海運成本翻倍等因素,訂單轉移東南亞,外貿寒冬要來了嗎?據海關總署發布的進出口數據,4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速3.9%,較上月的14.7%大幅下降。從行業來看,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協會的分析,4

由于原材料、海運成本翻倍等因素,訂單轉移東南亞,外貿寒冬要來了嗎?

據海關總署發布的進出口數據,4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速3.9%,較上月的14.7%大幅下降。從行業來看,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協會的分析,4月機電產品出口額同比微增0.11%,盡管維持連續23個月的同比正增長,但增幅明顯低于3月的11.4%,也是2020年6月以來的最低增幅。在勞動力密集型領域,紡織制品、家具、服裝出口增速同樣大幅回落。這背后是無數外貿企業的實際處境。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的工業生產秩序因疫情先后被打亂,物流不暢、原材料和成本上漲等方面持續承壓。由于供給側受阻,海外訂單和客戶有所流失。與此同時,東南亞如越南等國家3、4月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同比大幅走高。

客觀分析人民幣升值的具體影響,對企業的具體影響主要是三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對市場形勢的拉動,當人民幣升值后有利進口,這不會僅是一家企業的事情,市場中的所有企業都會發現這一點,于是可能導致進口規模的急劇擴張,進口需求表現明顯而強勁,業務明顯增多。二是市場操作的要求提升,由于很多客戶存在美元交收的問題,尤其是外貿企業,這方面的問題明顯,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現有銀行提供的金融工具沖銷匯率風險。事實上,沖銷操作的需要在人民幣升值之后會很急迫,而根據安邦集團掌握的情況,目前有多家銀行已經在積極準備這些業務和工具,準備向企業提供服務。第三個方面是對企業管理水平的要求提高,這個方面主要圍繞兩個因素產生的,一個是風險管理因素,一個是匯率的持續波動可能性。

針對產業轉移現象,國家提出,強化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建設。中西部地區是否有能力承接產業轉移,如何承接?魏建國表示,與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相比,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在承接制造業轉移時具有一定的優勢。同時,中西部地區要在打造最佳營商環境上下功夫,政府要有敢闖敢拼的精神,努力實現生產要素的最佳配置。

原材料漲價=我們一如既往地使用高品質原材料,價格略微上漲,為了保障質量,我們依舊采用了原來的數據,希望您知曉。人工成本上升=我們公司加大招人力度,是為了保證交期和保證出貨質量,為了不辜負每位信任我們的客戶。漲價若已是不爭的事實,雙贏的商業規則客戶不是不懂,而是要讓他們知道,我們所做的調整都是為了更好的合作。這就是我們要表達出來的最終目的。

產業外遷東南亞,未必是壞事

產業鏈外移是一個中性的表述。

提起東南亞,雖然已有三年多沒有去過,但我還清晰的記得兩件事。

好多年前第一次去馬來西亞的時候,一下飛機突然發現衣服沒帶夠,于是在當地的一家商場買了一套運動服,我下意識看了看標牌,上面赫然寫著“Made in Vietnam”。

Vietnam?當時孤陋寡聞的我并不知道這是哪里,按照我們多數人的想法大多數運動品牌都應該是“Made in China”才對。回去一查才發現居然是越南。換句話說,在幾年前就已經有一些國際品牌,把服裝生產基地搬到了越南。

另外一件事是和朋友一起去泰國普吉島潛水,當時泰銖沒有帶夠還想著拿人民幣在當地換點錢。到了才發現,幾乎在街頭任何有中國游客出沒的商店里都貼著“掃一掃,刷支付寶”的標簽。

很多人都納悶,為什么這幾年東南亞的變化那么快?答案顯而易見。

東南亞,其實一直是中國企業和資本出海的熱土。在這片熱土上,誕生了Grab、GoTo、SEA、Lazada、J&T、VGN等多家獨角獸公司。但必須要提的是,這些公司要么是中國巨頭投資,要么是更為直接的“中國模式出海”,它們都不斷地在帶動東南亞地區整體的經濟發展。

特別是在過去三年里,出海東南亞的話題熱度一直在持續。

2021年夏天,越南“下一個世界工廠”的議題被廣泛討論,2022年很多國內經濟學家都看好越南的發展,認為越南是下一個亞洲四小龍,最終2022年越南GDP增長率也高達8%。

然而,越南2023年第一季度交出的成績單卻令人大跌眼鏡,其GDP增長率只有3.3%,與此前越南定下的2023年6.5%GDP增長目標相差甚遠。越南經濟的形勢急下,與過度依賴外貿和美國市場有關。

相比之下,投資者的目光又逐漸轉向了印度尼西亞。

來自印度尼西亞移民局的數字顯示:從今年2月14日到5月份,中國各大城市飛往印度尼西亞約有5000個“投資者”。

“印度尼西亞有將近3億人口,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年經濟增速保持5%的高速增長,而且它還是東南亞最大的數字經濟體。印度尼西亞的人口和GDP約占整個東南亞的40%。所以在東南亞創業有一個說法叫‘得印尼者得東南亞’。”

當然,印尼、越南都只是東南亞如今競逐“世界工廠”的一個縮影。

產業轉移目的地和探索地

其實在探討中國產業鏈為何會“東南飛”的時候,我覺得有必要先提一下東南亞產業鏈發展的背景。

東南亞地區是與中國聯系最為緊密的地區之一,在經濟文化等方面也有相似的歷史背景。

從市場來看,東南亞國家可分為以下三種:一是拓荒市場,包括柬埔寨、緬甸、老撾等低人均GDP、高GDP增速國家;二是新興市場,包括越南、印尼、菲律賓、文萊等中等人均GDP、中等GDP增速國家;三是成熟市場,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高人均GDP、中低GDP增速國家。

直到今天,我偶爾也會想起在2000年后,其實許多人都對國外充滿了“探索欲”,但西方或者美國都太過遙遠。所以當時流行去較近的“新馬泰”旅游,很多人也是在那個時候第一次踏出國門。

這一時期,新加坡、文萊已經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000美元,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產值,農業勞動力比重下降,工業制成品出口比重超過初級產品出口比重。

隨后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先后實施經濟開放與改革政策,開始了工業化進程。

需要說明的是,長期以來,東南亞主要國家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國內經濟增長高度依賴于投資和出口拉動。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國際市場需求萎縮之下,東南亞國家出口貿易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各國政府積極實施刺激內需的政策,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國內需求逐漸成為一些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但在經濟危機之后,東南亞各國相繼推出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政策措施,加快經濟重組和結構調整的步伐。

根據谷歌、淡馬錫和貝恩聯合發布的《2019年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東南亞經濟未來將以年均5%的速度增長,預計2030年將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東南亞六國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和越南,是東南亞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2020年,東南亞六國GDP合計達3萬億美元,1990年以來復合年增長率達8%。

不僅如此,東南亞還被譽為繼中國之后數字經濟的下一個前沿區域,有望實現與中國類似的數字化轉型,利用數字服務改變生活方式。

在智能手機的普及率達到了70%東南亞地區,短視頻、直播、網約車、外賣、跨境電商等各種新的服務受到用戶喜愛。如同多年前的中國,伴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蓬勃發展,互聯網和高科技公司迅速崛起。

據統計,2021年僅東南亞六國互聯網用戶的數量就達到約4.3億,根據文萊政府2013年發布的《東盟加六國人口預測:全球占比、老齡化及撫養比報告》,預計2023年東南亞六國互聯網用戶數量將達到4.83億,屆時互聯網普及率上升至80%。

當然,互聯網的發展只是一個方面而已。

人口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關乎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命運。東南亞地區,目前生活著約6.5億人口,他們的平均年齡僅在30歲左右。人口結構帶來的優勢,給東南亞市場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特別是在歐洲、日本老齡化嚴重,中國人口紅利見頂的當下,東南亞龐大的年輕人口顯得尤為可貴。廉價勞動力則是另一個優勢,隨著東南亞工業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寶潔、蘋果等品牌將工廠從中國搬遷到了東南亞地區。

另外,人口紅利還有利于東南亞提升制造業水平,特別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而隨著勞動力產出和收入的提高,人口紅利也將有利于形成更大的消費市場。

以紡織業為例,2010年后,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僅為中國1/3的東南亞新興國家承擔成衣等終端加工環節。2019年,越南/孟加拉/印度紡織業出口份額分別為 5.3%/4.6%/4.5%,其中成衣份額分別為6.5%/6.6%/4.4%。中國有部分剝離低端環節的趨勢,成衣出口份額下降至34.1%,棉制面料出口金額從2011年至今減少11%。

所以外資也正是受東盟地區人口紅利的吸引,最近十年進入東盟的速度和規模預計在不斷增加。這也是自第一次工業革命給全球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后,全球工業轉移從英國到美國,美國到日本,日本到韓臺港到中國大陸,再從現在部分遷移到東南亞的重要原因。

中美博弈的新戰場?

實際上,在地緣政治、中國大陸人力成本不斷攀升等背景下,近年來電子上市公司赴越南、印度等地設廠持續不斷,即便在過去三年期間也并未中止。

據知情人士對媒體透露,蘋果公司已經告知一些代工制造商,該公司希望實現供應鏈多元化,擴大在東南亞地區的生產。蘋果公司已有一小部分生產是在印度和越南進行的。

的確,如今的東南亞制造業已經成為“淘金”圣地,從各國政策上來看確實如此。

在過去幾十年里,由于同樣人口基數較大,“印度需不需要成為中國”一直被人們所討論,但現在,多數人認為“印度不需要成為中國”,因為宏觀來看,印度人口基數足夠大,未來20多年印度會是少有的能保持8%的經濟增速的國家。

除了在缺芯、疫情等擾動下,全球政治因素也成為新推手。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后正式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其中就包括了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文萊等多個東盟國家成為初始成員。

毫無疑問,當前,美國和中國正在為爭奪對東南亞的影響力而戰。

在經濟和貿易方面,多年來,中國與東南亞建立了密切的經濟聯系,涵蓋了關鍵的貿易路線。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該地區的主要經濟力量。

截至2023年Q1,一直致力加強與東南亞地區的經濟聯系,我國已成為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據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來,中國與東盟的進出口額迅速增長,到2022年已達到約9700億美元。

不過美國和中國正在為爭奪對東南亞的影響力而戰。

“印太經濟框架試圖把東盟作為圍堵中國的突破口,最后很大可能將事與愿違。”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對東盟國家來說,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而不是參與圍堵中國,更符合自身利益。

中國要做些什么?

目光再回到中國。

一位朋友舉了一個例子,作為中國科技制造業的核心深圳,華為、中興、大疆、比亞迪等一眾科技企業坐落于此。人頭攢動的深圳華強北,曾是亞洲最大的電子電子產品集散中心,電子產業的發展也為深圳的GDP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就如上文所提及,電子產業繁榮相似的情形正在印度、越南等地上演。

一位常年奔波于國內和東南亞市場的人士談到,這一輪產業轉移始于十年前,中國不斷上漲的各類經營成本

很赞哦!(9326)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广东汕头南澳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