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1 宋代管理對外貿易的機構名稱是什么(朝貢貿易的目的和影響)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13 13:01:21【】8人已围观

简介指出清朝前期外貿機構名稱,概述清朝對外貿易政策及其直接后果清朝前期外貿機構為“十三行”。政策:對外貿易進行了嚴格的限制,規定一口(廣州)通商,對外貿易必須通過官方壟斷的代理商“十三行”進行。直接后果:

指出清朝前期外貿機構名稱,概述清朝對外貿易政策及其直接后果

清朝前期外貿機構為“十三行”。

政策:對外貿易進行了嚴格的限制,規定一口(廣州)通商,對外貿易必須通過官方壟斷的代理商“十三行”進行。

直接后果:清朝的外貿政策束縛了中國民間對外貿易的發展,阻擾了中外正常的貿易進行,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三司是什么 六部是什么

三司:通常是指代明朝地方設置的都司(都指揮司)、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提刑按察使司),分主軍事、民政、司法,合稱三司。

1.指三公,即太尉(大司馬)、司徒、司空。

《后漢書·順帝紀》:“今刺史、二千石之選,歸任三司。” 李賢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

晉 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淵明從父太常夔(陶夔)嘗問耽:‘君若在,當已作公不?’答云:‘此本三司人。’”

唐 張說《和麗妃神道碑銘》:“故坐而論教,則位比三司;動而具贍,則儀型六列者矣。”。

2. 唐代以御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主理刑獄。自永禪以后,武則天當政,以尚書刑部、御史臺、大理寺雜按,謂之‘三司’。

《新唐書·百官志三》:“凡冤而無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謂御史大夫、中書、門下也。”

《新唐書·刑法志》:“自永禪以后,武氏已得志,而刑濫矣。當時大獄,以尚書刑部、御史臺、大理寺雜按,謂之‘三司’。”

3. 唐、宋以鹽鐵、度支、戶部為三司,主理財賦。

《資治通鑒·唐昭宣帝天佑三年》:“[三月]戊寅,以朱全忠為鹽鐵、度支、戶部三司都制置使。三司之名始于此。”

《續通志·職官四》:“三司起于唐末,五代特重其職,至宋而專掌財賦,皆以重臣領之。”

4. 宋代于廣州 、明州 、杭州置市舶司,主對外貿易,合稱三司。

《宋史·食貨志下八》:“[熙寧]九年, 集賢殿修撰程師孟請罷杭、明州市舶,諸舶皆隸廣州一司。令師孟與三司詳議之。”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二章第二節:“九七一年, 太宗滅南漢 ,即在廣州設置市舶司。以后又在杭州 、 明州置市舶司,與廣州合稱‘三司’,是北宋主要的對外貿易港。”

5. 金代以戶部之勸農、鹽鐵、度支為三司,貞佑時廢。

6. 明代各省設都司(都指揮司)、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提刑按察使司),分主軍事、民政、司法,合稱三司。

《明史·職官志一》:“外設都、布、按三司,分隸兵刑錢谷,其考核則聽于府部。”

7. 清末以各省之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學使司合稱三司。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中央廢丞相,六部長官直接聽命于皇帝。在地方,廢除元朝的行省,設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分別掌管民政、財政、刑獄和軍事。

六部

六部,特指明清中央行政機構中直接對皇帝負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及工部。

漢光武帝劉秀在尚書臺設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書,為六部前身。

西晉時,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屬尚書省。

南北朝亦有六部,然名稱因王朝而異。

隋初六部名為吏部、禮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

至唐代改度支為戶部,改都官為刑部,遂成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統於尚書省。

宋代因之。元代改統於中書省。

明代廢中書省,六部乃直接對皇帝負責,成為主管全國行政事務的最高機構。各部置尚書一人,總管本部政務,下有左右侍郎各一人,為尚書之副。

清代於天聰五年(1631)仿明制設六部。初以貝勒(親王、郡王)分別總理各部部務;各設滿洲、蒙古及漢承政、參政、啟心郎、額哲庫等官。順治元年(1644),停貝勒總理部務;并改承政為尚書,參政為侍郎,理事官為郎中,副理事官為員外郎,額哲庫為主事;啟心郎未改,至順治十五年裁。雍正元年(1723)以后常以大學士兼管各部,尚書以下各官時有增減。據光緒朝《大清會典》及《歷代職官表》記載,清代各部職官設有:尚書(從一品)、左右侍郎(正二品)、郎中(正五品)、員外郎(從五品)、主事(正六品)以及堂主事、司務、筆帖式、七品小京官等。六部職掌,明清略同,各部下轄諸司及官屬,則有出入。

朝貢貿易的目的和影響

目的: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

影響:

一是由于“朝貢貿易”完全建立在明朝的補貼上,導致了明廷財政的縮減。

二是由于“朝貢貿易”主要是宣揚“國威”,影響了正常的海外貿易的發展,導致了中國逐漸失去唐宋以來海外貿易的優勢地位。

三是由于“朝貢貿易”是唯一合法的海外貿易途徑,導致了民間的走私的頻繁,影響了社會的安定。

擴展資料

屬國的設置始于戰國,如秦兵器銘文中已有屬邦一詞。漢避漢高祖劉邦諱而改稱屬國。據《漢書》卷6《武帝本紀》記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匈奴昆邪王殺休屠王,并將其眾合四萬余人來降,置五屬國以處之。以其地為武威、酒泉郡”。《漢書》卷6《武帝本紀》顏師古注曰:“凡言屬國者,存其國號而屬漢朝,故曰屬國。”《后漢書》卷118《職官志・百官五》又云:“屬國,分郡離遠縣置之,如郡差小,置本郡名。”可見“屬國”是中央王朝為安置歸附的邊疆民族而依緣邊諸郡設置的一種行政建制,“主蠻夷降者”,與郡同級。

從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到漢末為止,北、西、東三邊諸郡:定安、天水、上郡、西河、五原、金城、北地、犍為、廣漢、蜀郡、張掖、居延、遼東都有屬國的設置,大者領有五六城,小者一二城。大郡割邊遠縣置屬國,如割廣漢北部都尉所治為廣漢屬國,割蜀郡西部都尉所治為蜀郡屬國,割犍為南部都尉所治為犍為屬國,割遼東西部都尉所治為遼東屬國。小郡則屬國置于本郡之內,不另標名稱,如龜茲屬國只作為上郡的一個縣而存在。

屬國設有都尉、丞、侯、千人等官,下有九譯令,又有屬國長史、屬國且渠、屬國當戶等官。各官由漢人或內屬胡、羌的首領充任。屬國都尉秩比二千石,與西域都護同一級,直屬中央,其治民領兵權如郡太守。

屬國官掌屬國兵,稱屬國騎或屬國胡騎,又稱屬國玄軍(玄軍即鐵軍)。張掖屬國有精兵萬騎。

歷史延伸

中國古代國家機關及職能部門如何設置的?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創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為第一個皇帝,稱“始皇帝”。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專制制度。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皇帝自稱“朕”,其他人當面直接稱皇帝為“陛下”、“圣上”、“萬歲”等,私下敬稱皇帝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秦朝時,秦始皇試圖將國家的全部權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但由于統治國家的事務繁多,這種制度實際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后,皇帝的權力和職能逐漸由一個中央政府輔助完成,漢朝時這種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開始三省六部制。那么中國古代國家機關及職能部門如何設置的哪?

買粉絲s://iknow-pic.cdn.bcebos.買粉絲/dcc451da81cb39db39e2129fdb160924aa1830d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故宮

1、尚書省

尚書省是中央官署名稱。秦王朝時開始設有尚書這一官職,但并未成為一個機構,屬于少府中的官職,負責管理文書。東漢時期初始成為機構,有點類似秘書處,直到晉朝時才有了尚書省之稱,成為中央執行政務的總機構,其長官稱為尚書令。

尚書省下設六部,即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又設四個司,作為具體辦事機構。在如今的國務院機構設置中仍可尋到部、司這樣的部門。

2、中書省

也是中央官署名稱,始設置于魏晉時期。唐代開始與門下省、尚書省并列為國家行政重要機構。通常由中書省制定政策或決策,經門下省審核后交尚書省發布執行。一般中書省的長官稱為中書令(監),下設中書舍人5人,統領主事10人,各類書吏200人,管理個21局(部門)的政務。

3、門下省

中央機關官署名稱,始設置于魏晉時期。門下省最初是皇帝的侍從機構,主要負責與皇帝有關的衣、食、住、行等事務,以及應對皇帝問答,有點類似總務處、后勤部之類。后來發展成為國家機關部門。唐代始與中書省、尚書省同掌國家機要,負責審查詔令、簽署奏章、有封駁之權。其長官稱侍中或黃門監,屬下有黃門侍郎、給事中、散騎常侍、諫議大夫等官員。

4、六部

是尚書省下屬的六個部委,是國家機關中重要的部門,分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的工作在秦代時本由九卿分管,至晉朝之后,特別是到了唐代,由于尚書省的出現,六部功能逐漸完善,成為國家機關中的重要部門。

六部的職責分工為:

吏部負責官吏的任免、考核評價、升遷降職、調配等工作,有些類似如今的中組部。

戶部負責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工作,集如今的國土局、國稅局、財政局職能于一身。

禮部負責禮儀、祭祀、科舉、學校等事宜。

兵部負責全國軍事武官選用、兵籍管理、兵器使用及管理、軍事訓練、發布軍令等工作。

刑部負責刑事、獄訟、司法等工作。

工部負責工程、水利、修造、屯田等工作。

5、都察院

漢代開始在政府機構中設有御史臺,負責對各級官吏的彈劾,參與審理重大案件,巡按各州縣,考察官員言行、業績等工作,俗稱“巡案”,類似于如今的紀檢監察工作。明代時改稱為考察院,其長官為都察御史,主要職責是對皇帝進行規諫,對官員進行考核,對財務狀況進行監督等。各地區均設有相應的都察官員,是獨立于行政之外的監察機構。

清代時除國家層面設有都察院外,都察御史分為左、右都察御史官職,以左都察史為主官,主管紀檢監察工作,右都御史一職則多由各地的總督或巡撫兼任。

6、大理寺

大理寺是國家刑獄、司法機關的名稱。秦、漢時期設有廷尉這一官職,負責刑獄工作。北齊時期開始設有大理寺,成為中央刑獄司法機關。大理寺、刑部、都察院為三個司法機關,有點類似如今的檢察院、公安局和紀檢委。其最高長官為大理寺卿。

7、理藩院

是清代設置的國家機關,主要負責蒙古、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相關民族事務工作。如疆界、爵秩、徭役征發、會盟、朝貢、宗教、貿易等等,長官為尚書,由滿族人擔任。

8、翰林院

翰林的本意是文人學者浩翰如林。唐代開始設有翰林學士,是供內廷使用的文人,并沒有什么專門的辦公地點,也算不上什么實職官員,可以說是一種御用文人吧

很赞哦!(9944)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河南新乡卫滨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