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1 宋代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名稱是(朝貢貿易的目的和影響)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10 08:16:45【】6人已围观

简介我國歷史上最早設置的管轄對外貿易官署的名稱市舶使司,中國古代管理對外貿易的機關唐玄宗開元間,廣州即設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擔任是為市舶司前身北宋開寶四年(971)設市舶使于廣州,以后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

我國歷史上最早設置的管轄對外貿易官署的名稱

市舶使司,中國古代管理對外貿易的機關

唐玄宗開元間,廣州即設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擔任是為市舶司前身

北宋開寶四年(971)設市舶使于廣州,以后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陸續于杭州、明州(今浙江寧波)、泉州、密州(今山東諸城)設立市舶司

北宋中期以前,各處市舶機構皆稱為市舶司

北宋末大觀元年(1107)始將各處管理外貿的機構改稱提舉市舶司,而將各港口的市舶司改稱市舶務

宋代市舶官制變化十分頻繁

北宋前期,市舶司由所在地的行政長官和負責地方財政的轉運使共同領導,而由中央政府派人管理具體事務

元豐三年(1080),免除地方行政長官的市舶兼職,而由轉運使直接負責市舶司事務

后又專設提舉官

出現在古代的商團是怎樣管理的,行頭有哪些職責?

市舶制度是我國歷史上對外經濟和貿易關系發展的產物,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大進步。它表明了我國不僅有善于做對外貿易,而且也會管理對外貿易的歷史傳統。當然,市舶制度也只能是封建的中央集權體制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秉命于中央朝廷,它的核心是統制貿易。

一、市舶的產生

根據史料考證,我國的市舶度開始于唐代早期。即使早期,也有兩種論說。一說是起源于貞觀年間。此說始于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的論斷。他說:

“唐始置市舶使,以嶺南帥臣監領之。設市區令蠻夷來貢者為市,稍收利入官。凡舟之來,最大者為獨檣舶,能載一千婆蘭。次曰牛頭舶,遞得三分之一。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詔三路舶司:番商販到龍腦、沉香、丁香、白豆蔻四色,并抽解一分。”(《天下郡國利病書》)

另有一說,即《冊府元龜》的開元二年(公元714年)說:“開元二年……市舶使右威衛中郎將周慶立,……廣造奇器異巧以進。”

以上兩種說法都不足定論。顧炎武雖是一代名家,但此說與事實頗多不符。例如,唐代的省區建置稱“道”,而不稱“路”;所謂“三路舶司”,這是宋代對粵閩浙三路市舶的簡稱。所謂“貞觀十七年”之事,可能系誤引《宋會要》中載及南宋紹興十七年下詔舶司的史料。也許因為顧炎武的盛名而被《粵海關志》、《廣東通志》等以訛載訛,流傳至今吧。

關于開元二年的記事也只是說:此年廣州市舶司官員周慶立等人“廣造奇器異巧以進”,而被殿中侍御史、嶺南監選使柳澤彈劾。可見廣州市舶應建于唐玄宗開元二年之前。

市舶制度起于唐代已無問題,雖然《唐六典》、《舊唐書職官志》、《新唐書百官志》等“正史”并無專載,但在唐代其他文籍中,卻有多次記載,只有名稱不同了。如“廣州結好使”(《文苑英華》)、“押蕃舶使”(《柳河東集》)、“監舶使”(《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四》)等。

二、市舶使的職能

市舶使并非地方的行政首腦,而是專管外交外貿的外事官員,其地位一般在地方長官刺史之下。如唐玄宗天寶年間(公元713-741年),楊貴妃、楊國忠等權寵之時,“揚益嶺表刺史必求良工造作奇器異服,以奉貴妃獻賀”(《舊唐書五十一后妃傳》)。

嶺表是古代對五嶺以南地區的統稱。嶺表歷來為我國對外交往的門戶所在,交州、廣州是嶺表的代表。《舊唐書》所說的揚益嶺表,即是指唐代著名的四大工商業城市,即揚州、成都、交州、廣州。除益州(成都)是內陸大邑外,交廣揚三州是唐代的三大對外貿易口岸。向朝廷進奉的異物多屬舶來之物。

為什么要由州刺進奉,可見州刺地位一般高于舶使。但舶司屬于管理外貿的職能部門,且舶使職務也多由中央任命,故州刺在干預外貿方面事務必須尊重舶司的職能。例如,據《全唐書》說,外國商人運來象牙、犀角、貝珠等高貴貨物,“州與監舶使必摟其偉異”。可見州刺(刺史)和市舶司官員是共同參與的。

三、市舶的地位

經過唐初經濟上的休養生息,發展生產,政治上的寬容統ー,軍事上對突厥戰爭的勝利,西域再度暢通,海上諸國紛紛來唐貿易通好。隨著海上貿易的發展,掌管海外貿易的專司機構市舶司應運而生。因此,唐在廣州置市舶的年代約在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公元650-683年),此時廣州的波斯、大食商人已紛紛來到嶺表通商定居。

根據唐代對外實行的開放政策,鼓勵中外經濟貿易來往,“結好使”、“押蕃舶使”、“監舶使”、“市舶使”等官制也就相應產生,起先有權宜之稱,但在開元天寶年間,市的體制基本形成。

根據歷史記載,唐代設置市舶的口岸只有交廣兩州。交州治所在今越南北部,漢唐期間,一直為我國嶺南的重要口岸之一。魏晉以來,廣州地位漸趨上升,到了唐代,其吞吐量已超過交州,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大港。故唐置市舶時,廣州在前,交州建置市舶尚在八世紀中葉。唐德宗時,宰相陸在《論嶺南請于安南置市舶中使狀》中提出由朝廷派“中使”掌管交州(安南)市舶。

市舶的地位因其重要性日增而得到提高。八世紀中葉起,漸與州刺相當,甚至一度超過地方州刺。其主要原因,是朝廷有時直接委派宦官掌管市舶。唐代是宦禍熾烈的朝代。唐玄宗在位期間,宦官集團日趨專橫弄權,八世紀中后期已成宦禍,勢傾朝野。它是封建中央集權的產物,皇帝的親信雖然未必全是宦官,但宦官干預朝政的起因卻是因為皇帝的親信。奴才得勢,炙手可熱,甚至勢過其主的史實,這是常見不鮮的。

“中使”是宦官的美稱。所謂“市舶中使”也就是市舶宦官或市舶太監。以太監掌管進出口貿易,并作為中央集權的代表,說明封建朝廷把市舶的地位是放得很高和對海外貿易的倚重。據《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三載: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出現過廣州市舶中使呂太一舉兵驅逐嶺南節度使張體的事件。節度使是封疆大吏,地方大員,掌管數州的軍政長官,竟被廣州舶使所逐,可見舶使權勢之重。

朝貢貿易的目的和影響

目的: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

影響:

一是由于“朝貢貿易”完全建立在明朝的補貼上,導致了明廷財政的縮減。

二是由于“朝貢貿易”主要是宣揚“國威”,影響了正常的海外貿易的發展,導致了中國逐漸失去唐宋以來海外貿易的優勢地位。

三是由于“朝貢貿易”是唯一合法的海外貿易途徑,導致了民間的走私的頻繁,影響了社會的安定。

擴展資料

屬國的設置始于戰國,如秦兵器銘文中已有屬邦一詞。漢避漢高祖劉邦諱而改稱屬國。據《漢書》卷6《武帝本紀》記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匈奴昆邪王殺休屠王,并將其眾合四萬余人來降,置五屬國以處之。以其地為武威、酒泉郡”。《漢書》卷6《武帝本紀》顏師古注曰:“凡言屬國者,存其國號而屬漢朝,故曰屬國。”《后漢書》卷118《職官志・百官五》又云:“屬國,分郡離遠縣置之,如郡差小,置本郡名。”可見“屬國”是中央王朝為安置歸附的邊疆民族而依緣邊諸郡設置的一種行政建制,“主蠻夷降者”,與郡同級。

從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到漢末為止,北、西、東三邊諸郡:定安、天水、上郡、西河、五原、金城、北地、犍為、廣漢、蜀郡、張掖、居延、遼東都有屬國的設置,大者領有五六城,小者一二城。大郡割邊遠縣置屬國,如割廣漢北部都尉所治為廣漢屬國,割蜀郡西部都尉所治為蜀郡屬國,割犍為南部都尉所治為犍為屬國,割遼東西部都尉所治為遼東屬國。小郡則屬國置于本郡之內,不另標名稱,如龜茲屬國只作為上郡的一個縣而存在。

屬國設有都尉、丞、侯、千人等官,下有九譯令,又有屬國長史、屬國且渠、屬國當戶等官。各官由漢人或內屬胡、羌的首領充任。屬國都尉秩比二千石,與西域都護同一級,直屬中央,其治民領兵權如郡太守。

屬國官掌屬國兵,稱屬國騎或屬國胡騎,又稱屬國玄軍(玄軍即鐵軍)。張掖屬國有精兵萬騎。

歷史延伸

七年級下冊歷史課后題答案(動腦筋)

1、581年,楊堅(隋文帝)建立隋朝,年號開皇。

2、589年,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隋朝時,惠州地區成為州郡治所所在地。

3、隋文帝統治的措施:

隋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強中央集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4、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隋大運河,是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運河的基礎上開鑿的。

5、隋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⑴、掌握隋大運河的一個中心,兩端,四段,連接的五大水系

一個中心:洛陽 兩端: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由北向南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⑵、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根本目的是:鞏固隋朝在全國的統治。

⑶、隋開鑿大運河的歷史作用是:促進南北的經濟交流。

⑷、隋大運河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

6、大運河對生態環境方面會有哪些影響?

隋開鑿大運河時,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運河通航后,兩岸大規模植樹造林,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

第2課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1、618年,李淵(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繼位,年號“貞觀”。

3、被唐太宗比喻為“知得失”的一面鏡子是:魏征。

4、唐太宗認為治理好國家的關鍵是:選賢用能。

5、貞觀新政的主要內容:

⑴、在賦役制度方面,唐朝減少百姓服勞役天數,并規定可用交納實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縛逐漸松馳。

⑵、唐朝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⑶、唐朝在《隋律》的基礎上,多次修訂法令,刪繁就簡,化重為輕。

6、“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六部分管具體政務。

7、《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

8、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之治”。

第3課 氣度恢弘的隆盛時代

1、使唐朝步入鼎盛的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則天以及唐玄宗。

2、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國號為“周”。

3、武則天改《貞觀氏族志》為《姓氏錄》。

4、史稱武則天有“貞觀遺風”。“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是武則天。

5、唐玄宗統治前期,年號“開元”,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6、唐朝時期,在農業生產方面,發明了曲轅犁和筒車。(筒車是一種可以解放人力的灌溉工具)

7、唐朝最盛時,疆域東至安東,西迄安西,北達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8、以黃、綠、藍等為基本顏色的彩陶制品叫唐三彩。

9、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第4課 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

1、 隋唐時期創立并逐步完善了科舉制度。

2、 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撥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3、 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人們普遍推重進士科。

4、 唐太宗在端門看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5、 茶成為一種生活必需品,飲茶風俗風靡

很赞哦!(898)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黑龙江省佳木斯同江市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