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1 帶粉絲在廣州買房(現在年輕人結婚真的需要買車買房嗎?)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08 14:12:35【】7人已围观

简介畢業4年,想了7個月,我打算從廣州回小城市了!是的,如題目那樣,我打算從廣州這個一線城市回山西運城四線城市了。不想離開廣州的原因很多,大學4年在廣州,畢業4年工作在廣州,算起來都有8年了,感情很深,積

畢業4年,想了7個月,我打算從廣州回小城市了!

是的,如題目那樣,我打算從廣州這個一線城市回山西運城四線城市了。

不想離開廣州的原因很多,大學4年在廣州,畢業4年工作在廣州,算起來都有8年了,感情很深,積累的人脈資源都在這里,工資高,升職快,空間大,年輕人多,氛圍好,好吃的多,未來前景好。

想離開的原因也很多,房價貴,加班多,壓力大,工作不穩定,物價高,孤獨,沒有歸屬感,各種東西都很內卷,未來供房養娃壓力大。

上面這些原因其實幾乎都人盡皆知,但是放到任何一個人身上,估計都是一個很難抉擇的問題,除了富二代,能力超強的人以外,到底要不要留在大城市,都是一個很難抉擇的問題。

大城市的發達都是卷出來的

“我將來一定要去大城市工作定居!”

這是2008年我在心里暗暗發誓的話,因為小學剛畢業,深圳有親戚在,我有幸第一次去一線城市旅游,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看到摩天大廈,第一次去游樂園,大城市給了我無數的第一次。

于是2014年,我直接選擇去了廣州一所二本A讀大學,想著可以在廣州讀書,畢業扎根落戶,但是剛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就給我來了重重一擊。

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教育公司做社群運營,明面上看著是朝10晚7,實際上潛規則真的多如牛毛,我只舉個例出來:

1、說好的彈性時間,其實就是下班很晚,彈到你完全不知道幾點才是真正的下班時間。

2、上班第一天就是21:30下班,當時我還興致勃勃的寫了篇文章,總結了自己第一天工作,但是下班到家,基本上就只剩洗澡睡覺了。不過這還沒完

3、時間久了以后,下班的時間越來越晚,記得很清楚,有一天晚上我是22:30分下班的,第二天被主管嫌棄走的太早了,還可以更晚一些走會比較好,當時我立馬就來氣了,還能晚到幾點?回去不洗澡直接就睡是嗎?

4、入職4個月后,我帶了個實習生,實習生第一天晚上也是21:30分走的,第二天主管悄悄跟我說,那個實習生走的太早啦,第二天可以再稍微晚一些,我真的不理解,連實習生都要和我們一樣必須十點半下班嗎?于是過了一周,這個實習生就受不了就離職了。

5、我記得很清楚,2018年6月初入職,和我同時入職的一共有18個人,半年后我一直掉發,失眠,周末都得碎片化工作,最后實在受不了了,直接裸辭,當我辭職的時候,當時一起入職的18人,就只剩下最后一個人了(可見流動性有多大)

上面的話語可能會帶一些吐槽的意思,也可能會有一些情緒在里面,我也并不是想抱怨和嚇大家,因為大城市的事實就是如此,如果想要扎根大城市的,要做好心理準備了。

有人說,這公司不行,換一家不就行了?

這個行業不行,換個行業不就行了?

還真不是這樣,在一家公司適應不了的,不一定在下一家就不會出現

從2018年6月到2022年4月,我一共經歷了5家公司,橫跨教育——游戲——廣告三個行業,統統都很卷,或者說,是因為這個城市太卷了(可能有點片面,但是基本上已經代表了很多很多公司了)

還有人說,去大廠啊,去那些福利待遇都好的大廠,那會好很多!穩定很多,看某訊,某為那些人,收入多好。

但是問題又來了,薪資是上去了,命不要了嗎?

光2021年底到2022年初,先有某訊的實習生怒懟上司事件,再有某li某li、某條的猝死事件。

(不說那么多了,咱連大廠這座圍城都進不去)

我并不是逃回去的

前幾年,著名大號【新世相】發起了“逃離北上廣”的活動,引起了一大批反響,估計是那個時候,第一批人離開了北上廣。

于是,只要是從北上廣深這幾個一線城市回老家的,都會被貼上逃回去的標簽,甚至這件事很是丟人,自己沒本事唄,適應不了唄,就回去了。

但是,還有一個著名大號【一條】就另辟蹊徑,在他的買粉絲上經常發一些,從一線城市回小城市的人,是如何如何建造別墅,修建園林,遠離鬧市,悠閑享受生活的。

而回望我自己的4年職業生涯,雖然換工作,換行業頻繁了一些,但是我更換的原因并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工作掙的錢都交給醫院了,或者行業政策導致換的工作和行業:

第一家公司 ,剛入職第二個月,就把業績破了公司成立以來的最高峰,雖然是團隊協作不能說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吧,但是自己也付出了很多很多。

有一說一, 在第二家公司是遭遇到了滑鐵盧的 ,因為準備跨行了,所以換崗三次都做不好,最后無奈被辭退,但是我并沒有灰心,帶著4個月做出的30w粉絲的案例,找到了第三家公司

第三家公司 ,人力兩周面試了24個人,只要3個,我綜合印象排名第二,最后三個月后考核轉正,10萬粉絲是考核線,3個留1個,我就是最后那個被留下來的,然后接著從零開始做賬號,成為部門第一個從零開始破百萬粉絲的IP。

我本以為第三家公司已經是人生巔峰了,沒想到第四家公司更瘋狂。

第四家 ,是從第三家辭職以后無縫銜接的,游戲跨行教育的一年,崗前培訓20人,最后只留下3個人,我的成績剛好排第3,這跨行跨的心驚膽戰。

入職3個月,薪資破萬,入職10個月,競聘成功升職,入職一年半,被采訪兩次登上公司買粉絲,成為“明星教師”。

第五家公司 ,也就是現在這家,雙減被裁員,從教育又跨行廣告,5人入職,試崗期淘汰1人,試用期淘汰2人,最后只留2人,我剛好排第二。

但是在轉正前10天,我提了離職。

回首自己畢業以來的5家公司,雖然換的頻繁,但是除了第二家公司以外,其他家公司都做出了不錯的成績,本來在第五家可以順利轉正,但是我已經思考出了不留在大城市的選擇,所以提出了離職。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其實我是個工作狂,在五家公司之間切換的時候,有三次都是裸辭,但是我都在5天內找到了下一份工作,不是在面試,就是去面試的路上,沒有給自己留過任何“假期”。

所以綜上所述,我并不是因為沒有能力所以才“逃”回去的,而是我真正想要的東西發生了變化。

我想要的是生活

有人說“我在體制內過著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

其實,非體制內的工作,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之前我一直奉這句話為真理,認為體制內是圍城,進去了就能一眼望到頭,沒啥意思。

但是后來我才明白,除了自由工作者和部分理想工作,不如意的工作幾乎十之八九,舉個例子:

在第一家公司,每天做的都是建群,發消息,開課,下課,私聊轉化,一周為一個循環

第二家公司,每天做的是選題,寫腳本,拍攝,發布,運營,也是一周為一個循環

直到第五家公司,每天做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不停的寫文章,一天為一個單位,這是最痛苦的了,尤其是一個項目寫到黔驢技窮的時候,還要繼續寫。

后來我發現,能不能一眼望得到頭,根本不是工作的那8個小時決定的,而是工作以外的8個小時決定的!

我認識一個體制內的女生,工作照常,利用工作之余全國到處游玩;還有的朋友工作只是到點就下班,然后每天,每周都會舉辦很多活動,認識不同的朋友,還有的人,下班以后遛狗,跑步,做飯,做副業等等,他們的生活都是下班以后才開始的。

能不能一眼望得到頭,也是下班后你怎樣分配你剩余的時間決定的!

而回想我4年的大城市生活,上班占據了不止8個小時的時間,每家公司在公司的時間都達到了10——12個小時(算上通勤那就更可怕了),留給自己生活的時間,如果你11點半睡覺,那就只有兩個小時了。

那能做的就是只有洗澡睡覺,刷會短視頻了,除非你是個超級工作狂,就是喜歡24小時都圍繞著工作來,就像《完美伴侶》中高圓圓飾演的陳珊,和王耀慶飾演的林慶昆一樣,其他人估計多少都會受不了的。

最近真的和很多朋友聊過天,有一位在大廠的朋友說,因為壓力太大加上裁員,公司變相逼人走,她已經抑郁到要靠藥物才能維持生活了,最后離職以后,休息了兩三個月才緩過來。

為啥我這么喜歡看書呢?

這也是和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有關的,因為每天讀書的內容都是不一樣的,每天的收獲都是不一樣的,讀什么書,讀多久,都是自己決定的,這就是我“生活”的一種方式。

工作的時候我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只有讀書的時候我才會覺得世界都慢了下來,每當我感慨一周時間過得超級快的時候,那估計就是這周全都忙了工作了,沒顧得上生活。

工作的內容只有一種,生活的方式卻是多種多樣的。

我想要的,是生活的多樣性,而不是工作占據了時間,身體,健康的單一性。

先生存,后生活

在2021年早期,我聽過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和當當創始人李國慶說過這么一段話:畢業以后到底留大城市呢,還是小城市?我是這樣理解的,現在的年輕人可以先去大城市闖蕩3-5年,再回去小城市,這樣會比較合理。

也是這句話,在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顆要回家的種子。

有人會說,回家?說的倒輕松,工作就是第一大難題!

大城市有程序員、技術員,小城市沒有

大城市有產品經理,小城市沒有

大城市有各式各樣沒聽過的工作,小城市都沒有

那回去干啥?

工作都沒解決,更別說其他醫療、教育、基礎設施不完善等等問題。

但是,大城市扎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前有六個人的錢包供一套房,后有裁員斷供房貸六個月上了征信,房子被法拍。

還有大城市的養娃,教育等各種開支,這筆賬真的不好細算。

為啥現在不敢生了?

因為以前生娃生的是勞動力,多生一個家庭里就多一個干活的,現在生娃是消耗力,多生一個就多一個消費的,俗稱“四腳吞金獸”

于是,很大一部分人都在【大城市無法扎根生存】和【小城市無法找到合適工作】之間徘徊。

等到實在支撐不下去了,只能回家。

我之前也是這樣想的,但是我一直在想俞敏洪和李國慶的話,先去大城市幾年,再回去小城市。

去的那幾年,就單單只是去工作,體驗一下生活嗎?就是增長一些閱歷,不遺憾此生嗎?

其實并不是這樣,至少我理解的并不是這樣。

來到大城市,最主要的是,是要學習賺錢的方法和積累人脈,然后回去小城市以后,用積累的人脈一起合作,然后用賺錢的方法實現共贏。

像是大城市很多賺錢的玩法,在一二線城市可能已經很飽和沒得玩了,但是下沉到四五線城市,照樣玩的起來。

“下沉”,這個詞是最近很多企業都在說的一句話,具體什么意思呢?

1、喜茶下沉,把門店開去了四五線城市,平均單價下降了4-5元

2、海底撈下沉,把門店開去了四五線城市,單價照樣下降

3、拼多多下沉,利用砍一刀的小便宜的心理和廉價的價格,在電商行業中找到了突破口,使得京東,唯品會等一眾電商紛紛下沉

4、快手下沉,接地氣的視頻內容贏得了小城市人民的喜愛

三農直播,西瓜視頻,微頭條,直播帶貨等等,這些副業全都是下沉的具體表現。

別想著小城市的人就一定很窮,收入一定很低,你把大城市學到的東西用到小城市上面,不管在哪里,你都能生存下去。

小城市也可以很精彩

回小城市,其實沒那么“丟

很赞哦!(963)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云南昆明西山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