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1 朝鮮和俄羅斯貿易額(朝鮮人民的經濟狀況)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1 03:28:12【】5人已围观

简介去年俄羅斯與朝鮮貿易額去年是多少日前朝鮮對外經濟相李龍男訪問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其間他表示,朝鮮計劃在2015年底前將朝俄雙邊貿易額擴大至3億美元。報道稱,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副行政長官謝特涅夫與

去年俄羅斯與朝鮮貿易額去年是多少

日前朝鮮對外經濟相李龍男訪問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其間他表示,朝鮮計劃在2015年底前將朝俄雙邊貿易額擴大至3億美元。

報道稱,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副行政長官謝特涅夫與李龍男舉行了會晤,雙方商討了投資合作的問題。

李龍男在會晤上表示:“朝鮮與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以及與俄羅斯的整體貿易水平并不符合當前的政治合作水平,有待提高。我們有計劃地在擴大兩國間的貿易,今年年底前要達到3億美元。對此應發展商業和投資合作。”

據他稱,朝鮮計劃發展在農業方面的合作,包括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建造大棚。另外兩國還要加強在交通領域合作,包括改建朝鮮的“勝利”鐵路線。其它合作方向還包括機械制造、吸引俄方投資朝鮮礦業開采、旅游等。

朝鮮對外經濟相還表示:“還希望與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建立電子商務系統,這將有助于解決商業問題。”

請采納

中國與朝鮮的經濟關系?

貿易方面:

朝鮮對中國也有出口,主要集中在木材、礦產、海鮮等原材料產品,價格很低,“以海鮮為例,朝鮮的價格比中國至少低兩倍,和日本相比差價在4倍以上。”據了解,朝鮮合作社以5元人民幣一公斤賣給中國商人的海鮮,中國人轉手賣給日本人,價格就可以漲到40元以上。

到目前為止,朝鮮的整個流通體系完全是國有的,在平壤,沒有一家由本國人經營的私人商店。因此,與中國人發生邊貿關系的人,也都是崔先生這樣的朝鮮各個合作社的代表。丹東市進出口公司一位負責人估計,僅在丹東市,常駐中國的朝鮮合作社代表就超過1000人。

和朝鮮做邊貿,賬面上肯定是大賺,只是風險太大,而且賬面外的支出太多。這家邊貿公司老板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據了解,目前從中國出口到朝鮮的各種商品,最保守的也有1倍以上的價差,而且出口朝鮮的商品,報關、邊檢的手續相對也簡單,扣除不到20%的關稅以及運輸費用,至少也有20%以上的毛利,“如果是家電、機械這種技術含量稍微高一些的商品,利潤更高,甚至可以達到4~5倍。

經濟方面:

近年來,朝鮮積極發展對外經濟貿易關系,引進外資建立合營、合作企業,開展對外經貿合作,為振興國民經濟服務。

朝鮮自80年代起擴大對外經貿合作關系,吸引外商投資。1984年,朝鮮最高人民會議通過了《合資經營法》,允許外商以合營、合作等方式到朝鮮投資辦廠。其后,朝鮮陸續制定了《外國人投資法》、《外國獨資企業法》、《合作法》、《外國人所得稅法》和《外匯管理法》等一整套法律,并頒布了幾十項與這些法律相配套的有關外商投資的法規和實施細則。逐步健全的政策法規,為外商到朝鮮投資創造了條件。

由于投資政策的放寬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外商陸續涉足朝鮮的投資領域,與朝鮮開展來料加工合作,一些朝外合營、合作企業相繼在朝鮮落戶。到90年代初,朝外合營、合作企業達到100多家,外商投資額超過1億美元。近幾年,朝鮮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又簽訂和實施了一些新的外資項目。朝鮮與外商建立了平壤鋼琴合營公司、金剛山發動機合營公司、勝利合營公司、樂淵合作公司、光明合作公司等一批新的合營、合作企業,其產品不僅在朝鮮國內市場銷售,而且行銷國際市場。1991年,朝鮮宣布在東北部建立羅津先鋒自由貿易區。10年來,羅津先鋒自由貿易區的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外商在那里建立了金融、通信、電腦、機械、日用品和飯店等合資或獨資企業。

朝鮮政府本著平等互利、互通有無的原則,同各國開展貿易往來。隨著近年來對外關系的發展,朝鮮對外貿易的對象和領域不斷拓寬,進出口總額呈上升趨勢。據報道,朝鮮已經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去年的外貿總額達到20億美元。今年5月,朝鮮在平壤舉辦了國際商品展銷會,向外推銷其產品,進行招商引資。來自中國、俄羅斯、德國、意大利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多家公司前來參展。朝鮮企業也展示了機械、服裝、日用工業品和藥品等產品。在這次商品展示會上,朝外雙方企業不僅擴大了貿易關系,而且就合營和合作達成了不少意向性協議。

朝鮮政府多次宣布,愿同一切尊重其主權的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友好關系,與之開展經貿合作。近年來,朝鮮同西歐國家相繼建立了經貿聯系。去年,朝鮮與意大利、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簽訂了鼓勵投資、經濟合作和貿易結算等協議。今年,朝鮮與歐盟建交,為雙方開展經貿合作創造了條件。瑞士ABB集團同朝鮮簽訂了在電力和機械等領域進行合作的協議,并在平壤開設了西方首家大企業的辦事處。目前,德國、英國和法國等西方國家已表示愿同朝鮮發展經濟合作與交流。此外,朝鮮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盟國家也簽訂了貿易、防止雙重征稅和投資保險協議,彼此間的貿易和投資合作得到進一步擴大。

近年來,朝鮮新組建了一批適應海外市場的企業,采取“走出去”的辦法開展對外經貿合作。朝鮮對外建設總會社等各建筑企業派出數千名專家和技術人員,在俄羅斯、孟加拉國、科威特、利比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工程和勞動承包。萬壽臺海外開發會社集團先后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造銅像、紀念碑等藝術作品,進行房屋裝璜和公園造景,為國家賺取外匯。赤道幾內亞、多哥、加蓬等7個非洲國家的總統銅像、埃塞俄比亞的人民英雄紀念塔和馬來西亞的糧谷博物館等都是該公司的作品。朝鮮工業技術會社在中國等國家設立了分公司,依靠朝鮮科學院下屬的研究機構及生產基地,開展新技術、新發明和專利等技術貿易。

朝鮮人民的經濟狀況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位于亞洲東部,朝鮮半島北部。國土面積為122,767平方公里,占整個朝鮮半島面積222,336平方公里的55%,有24,151,000人。朝鮮由朝鮮半島和3,300個大小島嶼組成,境內多山,山地和高原占全國總面積的80%。朝鮮南北長約1,100公里,最窄處200公里,最寬處320公里,其海岸線長約2,495公里,朝鮮西北和東北有1,416公里、19公里分別與中國、俄羅斯接壤。

從1947年始,朝鮮開始實施國民經濟建設計劃,后來由于朝鮮戰爭,國民經濟建設計劃被迫中斷。在朝鮮戰爭結束后,從1957年開始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57-1961)。從1961年起又實行了七年計劃,到1970年完成。從1971年開始,實行了六年計劃,到1976年完成。從1978-1984年開始實施第二個七年計劃,1987-1993年開始實施第三個七年計劃。朝鮮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出現了千里馬運動。到20世紀60年代初,朝鮮在經濟建設過程中,改變原有模式,開始推廣大安工作體系。到80年代根據經濟發展需要,又建立了條和塊相結合的新的體制。建國50年來,在經濟建設中取得了較大的成就。1947-1984年工業產值平均增長率為17.3%。1984年工業總產值相當于1946年的431倍,糧食產量為1946年的5.6倍,人均國民收入增長65倍,人均國民收入1986年達到2,400美元。

1977年12月朝鮮開始實施“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七年(1978—1984)計劃”。第二個七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加快國民經濟的主體化、現代化、科學化,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進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78-1984年期間工業總產值增加1.2倍,工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12.1%。具體國民經濟的任務是:1984年,發電量達到560億—600億度,煤炭產量達到7,000-8,000萬噸,鋼鐵產量達到740—800萬噸,化肥產量達到500萬噸以上,水泥產量達到1,200-1,300萬噸,食糖產量達到30萬噸以上,糧食產量達1,000萬噸。

1987年4月朝鮮開始實施“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第三個七年(1987—1993)計劃”。第三個七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繼續貫徹執行國民經濟的主體化、現代化、科學化,進一步鞏固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在1987—1993期間,工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4.9%。發電量達到1,000億度,煤炭1.2億噸、鋼1,000萬噸,有色金屬170萬噸、水泥2,200萬噸、化肥720萬噸、紡織品15億米、水產品1,100萬噸、糧食1,500萬噸、累計開墾海涂30萬公頃。通過第二個七年計劃和第三個七年計劃對比可以看出:從1984-1993年的十年時間里發電量增加了400億度左右,煤炭增加了4,000萬噸左右,鋼增加了200萬噸,化肥增加了220萬噸,糧食增加了500萬噸。以上各項指標的漲幅是較大的。

從1994-1996年,朝鮮又開始實施三年計劃。朝鮮的經濟基礎是在朝鮮戰爭后,特別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1957-1961)期間建立起來的,由于當時特殊的國際環境,向前蘇聯看齊,重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較大。20世紀80年代后半期,特別是前蘇聯東歐發生劇變后,朝鮮失去了傳統的貿易伙伴,再加上經濟體制僵化等諸多因素,其經濟處于萎縮狀態,各項經濟指標下滑。

為了扭轉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不景氣的局面,自80年代起擴大對外經貿合作關系。1984年宣布對外開放,并于1991年12月 28日在羅津和先鋒設立自由貿易區,以吸引外資到朝鮮投資。為了切實辦好自由貿易區,朝鮮在羅津、先鋒地區劃出621平方公里土地,并著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如港口擴建、道路修建、建立通訊設施等。在自由貿易區內,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批準,外國人可以建立合作企業、合營企業、獨資企業,并允許建立和經營各類服務行業。

2002年9月 12 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發布政令,設立新義州特別行政區。新義州是朝鮮平安北道的首府,地處朝鮮西北部的鴨綠江邊,與中國遼寧省丹東市隔江相望,是朝鮮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和經濟合作的重要通道。同年10月,朝鮮又宣布把東部的風景區金剛山地區確定為旅游特區,接著在11月宣布建立了開城工業園區,面向韓國、海外朝僑和外國招商引資,并制定了向外資提供優惠條件的《開城工業區法》。目前,已有超過10家的韓國企業入駐工業園區,使韓國的資金、技術與朝鮮的人力資源很好地結合起來。朝鮮效仿中國建立經濟特區,從面(羅津先鋒經濟貿易地帶)到點(各個企業的加工貿易)再到面(開城工業區)的經貿戰略。

目前朝鮮在經濟上的最大困難是資金、技術缺乏,特別是糧食缺口甚大。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糧食計劃署最新提交的聯合調查報告顯示,盡管部分作物獲得豐收,但其糧食供應形勢依然嚴峻。報告中說,由于朝鮮連年災荒,有限的豐收并不能根本改善其糧食供應情況。2002年朝鮮的糧食總庫存與總需求尚有38.2萬噸的缺口。而朝鮮的農業面臨可耕地匱乏,土壤貧瘠,氣候條件惡劣,糧食進口能力低等眾多困難,難以獨立解決糧食供應問題。從1995年起,破例向國際社會請求援助,以解決國民的吃飯問題。

朝鮮人口有2,400萬,其中 2/3住在城市(包括城郊),1/3居住在農村,大約有總人口的50%從事農業勞動,而其中40%多屬于女性。朝鮮從事農業勞動的人數比例比韓國高出11%。再加上前面提及的80%國土屬于山地,適于耕種的土地有限。可耕地主要位于中西部海岸地區,即平安南北道地區。該地區對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并不良好。在冬季,平均氣溫零下5.5℃,無霜期只有六個月,7-8月多雨的夏季平均氣溫24℃,從5-9月每年降雨量為600-1,400mm。 所以要想保證獲得好收成必須采取灌溉方法。朝鮮農業用地共有185萬公頃左右,其中 30萬公頃用于種植谷物(包括水果、桑樹),60萬公頃用于種植水稻,65萬公頃用于種植玉米,20萬公頃用于種植蔬菜,剩余的5萬公頃、4萬公頃分別種植大麥和馬鈴薯。

很赞哦!(721)

相关文章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