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1 武漢周邊網紅打卡景點(武漢江灘網紅打卡景點)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2 14:26:34【】7人已围观

简介武漢江灘網紅打卡景點武漢有很多江灘,但是武漢市民可能不知道武漢的江灘藏著許多的秘密,江灘里有很多故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江灘的網紅打卡景點,五一準備出游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武昌江灘去年冬天,武昌江灘

武漢江灘網紅打卡景點

武漢有很多江灘,但是武漢市民可能不知道武漢的江灘藏著許多的秘密,江灘里有很多故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江灘的網紅打卡景點,五一準備出游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武昌江灘

去年冬天,武昌江灘的神秘鐵軌火了。

老舊的鐵軌通向江中,周邊散布高高低低的水泥墩子,場景神秘,像懸疑劇現場。小紅書不少達人去打卡拍照,拍出大片。大家說這是武漢版“隱秘的角落”。

詭異,鐵軌居然通向江里?

上網一通操作才解開迷惑:這里是徐家棚火車輪渡碼頭遺址。

1936年,粵漢鐵路通車。京漢鐵路連接北京到武漢,粵漢鐵路連接武漢到廣州。但,中間被長江生生隔斷,無法連接。

那時武漢長江大橋還沒建好,想過江只能坐輪渡。火車過江也得坐輪渡。

鐵軌鋪設到江邊,火車開到岸邊,被拆成一節一節,運上輪渡過江,在江對岸重新組裝。

散落的水泥墩子,是當時的輪渡鐵路基樁。考慮到長江水位變化,當時做了好幾組,高度不一。

乘火車上的乘客得提著行李在漢口下車,坐輪渡到江對岸去,等火車組裝好,再上車南下。

武昌江灘保留鐵路與基樁遺跡,原汁原味,將其建成粵漢鐵路文化公園。長江二橋為起點,鐵機路汽渡為止點,綿延1.5公里。

粵漢鐵路文化公園

地址:武昌區武昌江灘長江二橋下至鐵機路汽渡段

漢口江灘

武漢街頭有很多和鐵路相關的元素。

漢口江灘的粵漢碼頭,停著一輛退役的小火車。有一個可愛的名字:森林小火車,火車頭來自大興安嶺運輸木材的森林火車。

粵漢碼頭這個地點,曾是漢口的乘客們,乘船過江坐火車南下的地方。粵漢鐵路百年的歷史,被這座小火車溫情展現。

在武漢,這樣貨真價實的火車還有許多。早期的蒸汽火車、內燃機車,到后來的電力機車,都能在武漢街頭找到蹤跡,仿佛城市手辦。

大智路地鐵站內,有一個高高大大的蒸汽火車頭,就是為致敬從前的大智門火車站,專門設置的。

武昌四美塘附近的武九鐵路舊址,改造成「武昌生態文化長廊」,以鐵路文化為特色。曾在武九鐵路運營的「綠皮老火車」也被改造成火車餐廳。

貨真價實的退役火車,成為街頭獨特風景。

森林小火車

地址:江岸區漢口江灘粵漢碼頭旁

漢陽江灘

小時候學崔顥的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春游的時候也見過晴川閣、漢陽樹,那鸚鵡洲呢?

詩里描繪的是古鸚鵡洲,一座江心沙洲,靠近武昌。洲上十分繁華,常有密集商船停泊。和如今的漢陽鸚鵡洲并非同一處。

不少詩人贊嘆過古鸚鵡洲的美景。可惜的是,明末清初長江漲水,古鸚鵡洲沉入江底。

直到2011年,中鐵大橋局修建鸚鵡洲長江大橋,在江心挖出一棵古樹,大家對鸚鵡洲的美景,終于有了想象依托。

這棵沉睡500年的楓楊,可以追溯至明朝。長14.5米,直徑達1米。古樹有約四層樓高,想必當年已經可以遮蔭避暑。

可以想象,當年的古鸚鵡洲應該有不少大樹,郁郁蔥蔥,成為江中一抹亮綠。說不定還有水鳥棲息,靈動可愛。

鸚鵡洲古樹

地址:漢陽區漢陽江灘鸚鵡洲大橋下

漢口江灘

外地朋友來武漢,免不了帶去江灘逛一圈,吹江風看夜景。

三陽碼頭附近,有艘印著“66-7.16”的船。深藍色船身、棱角分明的艇,獨有一片水域。他們都被這個硬核裝飾帥到,紛紛要求合影。

這艘神秘的船,大有來頭,毛主席曾乘坐它檢閱渡江。它和隔壁的「橫渡長江博物館」,記錄了武漢歷年橫渡長江的故事。

1966年7月16日,武漢正在舉辦第11屆渡江節,全國各地8萬人報名參與,兩江四岸熱火朝天,長江大橋上扒滿了圍觀市民。

其中有一個特殊選手,知名渡江愛好者毛主席,他當時73歲高齡,這是他第三次橫渡長江。

暢游長江1小時5分鐘后,毛主席登編號為W506的交通艇休息,并在艇上檢閱了橫渡長江游泳大軍。

停靠三陽碼頭的艇,便是由那艘交通艇改造,印上66-7.16編號紀念。

這是毛主席zui后一次橫渡長江,為作紀念,武漢渡江節從此定在7月16日舉辦。截至2021年,武漢渡江節已經舉辦46屆,成為獨特城市文化符號。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的暢快,吸引世界各地的游泳愛好者參與,連前奧運會蝶泳冠軍也來參賽。

「三陽碼頭」是渡江節的起水點。武漢人把「橫渡長江博物館」建在這里,記錄歷代人與江水搏斗的身影。

66-7.16艇也作為紀念,停泊博物館旁,成為外設展品,見證一代代人搏擊長江的英姿。

66-7.16艇

地址:江岸區漢口江灘橫渡長江博物館旁

武漢旅游打卡圣地?

東湖,城市中央的一顆璀璨綠寶石。33平方公里的水域,聚湖泊、山峰、森林、濕地、花海、鳥島等眾多秀美景觀。

以東湖為核心的東湖風景區,享有眾多國家級榮譽: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16年建成的東湖綠道,被聯合國人居署列為“改善中國城市公共空間示范項目”;2019年,東湖獲評水利部“長江經濟帶最美湖泊”,系唯一入選的城中湖……

經過多年的保護和發展,一個可游、可賞、可娛、可居的大美東湖,越來越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生態越來越美——

全域聯動守護“城中綠肺”

在東湖,濕地植物及景觀最為集中的地方,便屬落雁景區和吹笛景區。這里濕地生態保護良好,與周邊森林生態系統一道,呵護著武漢這片重要的“城中綠肺”。

2022年,對武漢來說,是名副其實“濕地年”:今年11月,武漢將舉辦第十四屆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東湖落雁景區作為濕地大會的參觀點,將成為對外展示武漢積極創建國際濕地城市的重要窗口。

落雁自然生態園自建成之初,就遵循著嚴格的保護紅線。從去年起,落雁景區著手開展新一輪生態保護與綜合提升工程,在岸線治理、源頭防污、保育范圍監控等方面多點發力。

劃定重點地域保護范圍,對100%水域進行保護,60%綠地進行修復,嚴控湖泊藍線50米保護范圍與一級保護保育范圍。

“我們在對岸線的修復提升工作中,遵循以生態岸線為主,以生活岸線為輔,移除所有生產岸線,最終形成93%的生態岸線和7%的生活岸線。”武漢園林院設計師梅章斌介紹,“景區在原有地貌的基礎上,因地就勢打造小微濕地群,形成水塘濕地、淡水沼澤濕地、森林濕地、灌木濕地、泡沼濕地等豐富的濕地形態。”

此外,落雁景區在全地域內實現雨污分流,控制魚塘、農田、村灣等源頭污染,通過海綿城市設計策略減少面源污染。建立完善的智慧監測系統,通過對水質水量、小氣候、濕地蒸散、濕地涵養水源等方面的監測,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實時保護。

與落雁景區隔湖相望的吹笛景區,是武漢東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核心區域。近十年來,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建設成效顯著。

湖邊清理及水生植物養護方面,定期清理濕地岸邊的水葫蘆等危害植物;對岸邊的水生植物過密處疏剪、過稀處補栽;對沿湖步行道植物進行景觀提升,補栽夾竹桃、木芙蓉、池杉、垂柳、山茶、紫薇等景觀植物。

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管理處人員日常巡護、監測環境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并向市民游客宣講野生動物、野鳥保育知識;建立野生動物救護機制,遇到受困動物能通過接報出動、現場檢查、救助觀察、妥善安置等規范流程落實救助。

資料顯示,如今東湖濕地生態系統得到可持續發展,濕地植被景觀得以迅速恢復,濕地水生植物品種也由原來的不到100種增加到158種。

東湖良好的濕地生態,吸引珍稀候鳥頻繁現身于此。

眼下,東湖國家濕地公園范圍內分布有脊椎動物154種,其中,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15種。這里既有白鷺、灰鷺等留鳥,也有紅嘴鷗、野鴨等候鳥。每當冬季,大量的紅嘴鷗等候鳥在湖區翻飛覓食,場面壯觀,也成了觀鳥愛好者必打卡之處。

水治理越來越好——

深入整治換來“長江經濟帶最美湖泊”

在東湖,湖連湖,湖連橋,橋連樹,隨便一個角度,就是一幅絕美風景。

上世紀60年代,東湖一度承載了城市供水、農業灌溉、水產養殖、調蓄防洪等多種功能,也曾因水質惡化廣受關注。

經過20余年的治理,東湖全面扭轉水質惡化趨勢。近五年來,東湖水環境改善進入加速提升期,成為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實踐典范。

2017年12月,總長達101.98公里的東湖綠道扣環成網,永久鎖定了東湖岸線,徹底終結東湖侵湖占湖歷史。

2018年以來,東湖風景區按照“暢通雨水口、封堵污水口、消除混流口”的原則,實施“排口革命”,對重點排口進行溯源處置,基本實現“污水進管網、雨水入湖塘”的治理目標。

2019年,通過“協商收購+依法整治”的模式,全面取締了1500多條小游船,根除困擾東湖20多年的水面頑疾,實現東湖經營性船舶全面清潔能源化。

2020年4月29日,與東湖相連的新溝渠節制閘完工并順利通水,標志著東湖水位人工調控成為歷史,實現了精確自動控制東湖水位,解決汛期騰退庫容和旱季蓄水保水的調控難題。

2021年5月,東湖(湯菱湖)成功入選首批湖北省健康河湖建設示范名單(第一批共8個),力爭通過試點建設,將東湖(湯菱湖)建設成為“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健康河湖。

在官方湖長、民間湖長、數據湖長的基礎上,東湖風景區建立“湖長+檢察長”的協作機制,實現“四長聯動”,積極探索構建檢察機關在湖長制工作中的司法介入和助推機制。

在智慧監測方面,建成東湖智慧水務平臺,形成了宣傳展示子系統、東湖一張圖、業務管理子系統、動態監測子系統、預警分析子系統、監督考核子系統以及相對應的手機APP,實現了“查、測、溯、控”四大功能。

經過“十三五”期間統籌謀劃、深入整治,東湖水環境穩步向好。

2017年東湖開始進入Ⅲ類水時代,郭鄭湖局部出現連續6個月Ⅲ類水,2018年上半年東湖首次全湖評價為Ⅲ類水。2019年,東湖獲評水利部“長江經濟帶最美湖泊”。2020年11月,東湖通過全國示范河湖建設驗收。

東湖的治水經驗,彰顯自然生態價值,呈現出“城水共生、人水和諧”的美好畫面。

游客紛至沓來——

最美城中湖呈上世界級“旅游名片”

對東湖的悉心呵護,換來了一張世界級的生態名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得到充分彰顯。

全域旅游發展模式下,大美東湖不斷繪出新畫卷。春賞櫻、夏賞荷、秋賞桂、冬賞梅,四大花節傳揚東湖賞花勝地美名;來武漢,游東湖,逛綠道,成為江城向各地游客展示生態宜居風采的窗口。

幾組數據展示東湖生態旅游的影響力——

2022年春節假期,東湖風景區七天接待游客72.5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約31%,實現旅游收入1523.05萬元,同比2019年增長85.1%,成為春節武漢最熱門地之一。

2020年“惠游湖北”期間,歡樂谷、東湖海洋世界的門票每天被秒光,全省最具人氣景區東湖排名第一,前十景區東湖占了三席。

自2016年12月28日,東湖綠道對外開放至今,五

很赞哦!(65281)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陕西西安周至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