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1 油氣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意義(原油期貨上市對中石油股價有什么影響)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3 06:11:11【】5人已围观

简介世界油氣貿易發展的四個階段是什么?世界油氣貿易是指世界各國(或地區)之間所進行的以貨幣為媒介的石油商品交換活動。廣義的國際石油貿易包括國際原油貿易、國際石油產品貿易和國際天然氣貿易。狹義的國際石油貿易

世界油氣貿易發展的四個階段是什么?

世界油氣貿易是指世界各國(或地區)之間所進行的以貨幣為媒介的石油商品交換活動。

廣義的國際石油貿易包括國際原油貿易、國際石油產品貿易和國際天然氣貿易。狹義的國際石油貿易只包括國際原油貿易和國際石油產品貿易。

由于世界石油生產和消費的地理分布的不均衡性,決定了世界石油工業從一開始就成了一種國際性極強的行業。國際石油貿易的發展與石油工業的發展、石油市場的發展密不可分。國際石油貿易可以簡單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20世紀初,美國石油工業進入大規模發展時期,美國將大量多余的煤油、汽油等產品向歐洲各國輸出,開始了早期的石油產品的國際貿易。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原油在國際貿易中并不占重要位置,原油大都在產地先加工成石油產品再出口。當時,美國石油產量一直占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美國是世界所有石油產品市場最重要的供應者,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國。

(2)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中東地區的廉價石油大量開發,中東石油的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比重由20世紀40年代的5%迅速增長到50年代的17%以上,而美國石油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比重于1953年下降到50%以下,再加上美國國內需求成倍增長,美國在50年代末已經成為原油凈進口國。因此,國際石油的主要出口中心開始從墨西哥灣轉向波斯灣。與此同時,各大石油公司轉向石油產品消費地區建煉油廠,原油的國際貿易發展成為國際貿易中的主要大宗商品。但是在1960年以前,國際石油貿易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以美英為首的大石油公司壟斷原油生產、儲運、煉制和銷售,并掌握定價權。

(3)從1960年到1980年,國際原油貿易供需雙方的力量對比逐漸發生了本質變化。1960年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和委內瑞拉發起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旨在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并以最有效的手段維護成員國的利益。此后,該組織成員國擴大到10多個產油國。產油國政府對外國石油公司實行國有化政策,成立了國家石油公司與國際大石油公司抗衡,OPEC的控制能力逐步增強。而在此期間,美國石油市場及美國政府的政策也發生了根本變化,從1959年開始限制石油進口,到1970年以后由于國內原油供應不足而在1973年開放美國石油進口市場,依靠從中東進口原油。這就為阿拉伯產油國利用“石油武器”進行政治斗爭提供了條件。1973年10月的第一次石油危機,使“石油商品政治化”前進了一步。1973年,OPEC的產量占世界石油總產量一半左右,完全奪得了石油定價權,并在此后的十幾年里,一直是國際石油貿易的主要供應方。

(4)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70年代的油價猛漲引起世界石油需求量的減少和非石油輸出國石油產量迅速增長,石油市場出現供過于求,世界石油貿易轉向現貨貿易和期貨貿易。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控制能力有所減弱,國際石油貿易出現了多方制衡的局面。

世界油氣貿易如何?

在當今世界經濟中,石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石油日益成為全球性商品,對其進口依賴的國家極為廣泛。無論從交易數量還是交易金額來說,石油貿易都是世界最大宗的商品貿易。由于世界石油生產和消費地理分布上極不平衡,因而,世界石油工業從一開始就成了一種國際性極強的行業,大部分原油都需要進入國際市場,這也使石油貿易成為一種必然。

世界石油主要供應地在中東、原蘇聯、西非、中南美洲、北非、墨西哥和加拿大。而主要的石油輸入國為美國、歐洲和日本、中國等國家,其中僅美國2005年的原油進口量就達到5億多噸,而日本石油供應主要依靠進口來解決。

世界天然氣貿易主要有三個較大的市場,即歐洲、北美和亞太。2000年全球天然氣貿易總量達商品總量的20%,約4300多億立方米,其中管道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分別占15%和5%。

國家原油進口(百萬噸)原油出口(百萬噸)美國500.71.9加拿大46.581.8墨西哥—97.4中南美32.7109.6歐洲524.738.1原蘇聯地區—276.6中東10.2862.9北非8.9122.6西非2.9208.7東南非27.312.4澳大利亞24.37.2中國127.16.7日本210.4—亞太其他地區369.546.3

2005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原油貿易量(據BP能源統計,2006)

全球天然氣貿易中管道天然氣出口最多的是原蘇聯地區,占45%;管道天然氣進口最多的是美國和德國,分別是25.6%和23.1%;液化天然氣出口最多的是印尼,占世界貿易總量的1/3;液化天然氣進口量最大的是日本,占世界貿易總量的56.68%。

總的來說,近年來天然氣需求量平均年增長率保持在2.5%以上,2004年增至3.3%,2005年增長率為2.3%。今后還將進一步增大,預計天然氣需求量在2010年將達到29000億~31000億立方米。

今天,世界油氣貿易格局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里海的原油開始流向地中海地區,里海的天然氣不久將開始向西輸送。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都計劃建設通向日本和中國的長輸石油管道,加拿大正在擴建出口管道以擴大對美國的石油出口。隨著液化能力的擴大、運輸船運力的增加以及進口終端陸續投產,液化天然氣貿易迅速增加。石油產品的貿易也將出現重大變化,目前的主要原油出口國都將擴大煉油能力,成為國際貿易油品的新來源。

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2001—2025年歐佩克向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的石油日出口將增加1800萬桶以上。到2025年,僅中國就將從中東產油國日進口石油660萬桶。同期,北美洲從海灣進口的石油將翻番,而增加的石油進口將主要來自委內瑞拉、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尼日利亞、安哥拉及其他非洲產油國,油品進口的增加將主要來自加勒比海盆地的煉油商。由于北海的產量減少,西歐的石油進口將增加且主要來自歐佩克產油國和里海地區。全球天然氣貿易正在加速增長。液化天然氣貿易量將從2003年的1690億立方米增加到2030年的6340億立方米。這意味著到2030年世界的天然氣液化能力將增加2.86億噸,需要投資430億美元。屆時,液化天然氣進口國需要4130億立方米/年的再氣化能力,估計需要170億美元的投資。

液化天然氣貿易需要247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平均容量是13.7萬立方米。美國、中國和印度迅速參與液化天然氣貿易,這將推高液化天然氣的價格。

全球金融危機對俄羅斯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

(一)全球金融危機對俄羅斯的影響

1.銀行數量減少,銀行體系流動性風險加劇

金融危機首先影響俄羅斯各大銀行,好幾家大銀行被國營銀行收購。2008年9月16日被稱為俄羅斯金融市場上最晦暗的日子,俄各大銀行和一些大公司的股票一天之內喪失了近1/3的市值。

截至2008年年末,俄羅斯銀行和企業需償還國外貸款本息400億美元;到2009年末,需償還本金2950億美元,利息390億美元。目前,國際金融市場資金嚴重短缺,俄羅斯銀行與企業很難再獲得國外貸款,同時又面臨巨額償付壓力,銀行體系流動性風險加劇。

2.通貨膨脹明顯,盧布持續貶值

據俄羅斯新聞網報道,俄政府重新修訂了對2008年俄羅斯通貨膨脹率的預測,從11.8%調高到13.5%。

外匯儲備下降導致盧布持續貶值,長期以來,俄羅斯央行采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以盧布的穩健升值降低進口消費品價格,抑制通貨膨脹。從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結束到2008年8月初,盧布對美元升值了143%。據俄羅斯央行提供的數據,10月份盧布對美元的名義匯率下降4.1%,實際有效匯率下降3.1%。從2008年11月13日起俄羅斯盧布出現加速貶值趨勢,兌美元匯率創兩年半來新低。短短3天,官方牌價從1美元兌26.92盧布下降到兌27.67盧布,而一些外匯兌換點美元賣出價已越過28盧布。這樣一來,年底前可能會突破1美元兌30盧布。

3.股市暴跌,資產大幅縮水

2008年9月30日俄羅斯股市開盤即暴跌,監管部門要求兩家證券交易所緊急停牌2小時,以遏止股市進一步下跌,只有回購和柜臺交易被允許繼續進行。但MICEX(俄羅斯銀行間貨幣交易所)股指全天跌幅仍達6.9%,其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盧克石油公司和俄羅斯儲蓄銀行股價跌幅均超過7%。

2007年年底俄羅斯股票市場市值高達32.3萬億盧布,歷史上第一次達到了GDP的規模(33萬億盧布),但到2008年11月13日只剩下了10萬億盧布。PTC股票價格指數從2008年5~6月份的2500點一路下跌至10月份最低近500點。股票指數達到2005年的最低點,下跌幅度已經超過了1998年的金融危機。

4.資本流出,外國銀行減少在俄業務

不僅如此,俄羅斯外匯儲備也大幅縮水,2008年8到10月外匯儲備從5980億美元減少到4846億美元,預計年底外匯儲備可能減少到4000億美元。資本外逃更使俄經濟雪上加霜,如果繼續外流的話,那么盧布還可能貶值10%~15%。俄《新聞報》11月12日指出,股市暴跌主要是資本從俄羅斯大量外逃導致的結果。俄羅斯資本外逃從來沒有這樣迅速:9月份純資本外逃246億美元,10月份更是達到空前的500億美元。

5.投資減少,經濟增長放緩

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和銀行借貸成本增加,一些俄羅斯公司將縮減2009~2010年的投資計劃。俄羅斯銅公司在2008年2月時,打算投資6.4億美元建造一個子公司———俄羅斯鎳公司,預計產能為最少1萬噸鎳和100噸鈷,但公司近日稱將暫時中斷其鎳鋅項目。由于資金緊張,總投資近5000億美元的電力發展計劃和國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也已擱淺。

很多俄羅斯本國大型銀行貸款業務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外國投資者的資金。受到金融危機壓力的外國投資者縮減了對俄羅斯銀行和公司的貸款額,并提高了借貸成本。2008年俄羅斯貸款增長速度同上年相比將會放緩。2007年俄羅斯大型銀行的貸款發放額增長超過50%,2008年這一漲幅為20%~30%。貸款增長速度的減緩不可能不影響經濟增長的幅度。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計將放緩至7%,2009年為5%~6%。

6.侵蝕實體經濟,導致生產下降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已令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石油進口國的需求不斷萎縮,導致油價暴跌,又使主要石油出口國蒙受巨大經濟損失,據俄《生意人報》報道,俄各大油氣公司坦承面臨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問題,希望俄政府出手相助。2008年9月24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盧克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和THK—BP石油公司負責人聯名致信俄總理普京,請求俄政府提供貸款,用于向西方銀行償還貸款。這些油氣公司還請求普京責成俄羅斯財政部和中央銀行建立向戰略性行業注資的機制。俄羅斯70%的石油產量和91%的天然氣產量來自這4家公司,因此它們在俄羅斯經濟中的影響舉足輕重。

俄羅斯的冶金業和汽車制造業也受到嚴重沖擊。俄最大的鋼鐵公司之一———馬格尼托戈爾斯克鋼鐵公司已宣布減產15%。利佩茨克鋼鐵公司由于半成品鋼材的需求下降,已經減少對歐洲和美國的出口;俄羅斯鋼管公司2009年的投資計劃或將縮減一半以上。俄羅斯汽車廠家紛紛下調2008年的生產計劃。高爾基汽車廠從2008年10月6日到10月10日暫停了部分生產線,以適應市場需求。而且為了減少債務,俄羅斯高爾基汽車廠在10月份減產2000輛。緊接著,多年來開足馬力生產的俄羅斯卡馬汽車廠也宣布減產,推出新的防風險生產計劃,把一周6

很赞哦!(5562)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山东德州庆云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