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1 日本郵政銀行海外送金寄信(天一總局的歷史)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1 02:31:56【】4人已围观

简介天一總局的歷史在福建漳州,有一座中西合璧的歷史建筑,這一歷史建筑,見證了天一批館的輝煌,也誕生了一個在中國郵政史、中國金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民間僑批局。天一批館的總局舊址,位于漳州市臺商投資區角美鎮流

天一總局的歷史

在福建漳州,有一座中西合璧的歷史建筑,這一歷史建筑,見證了天一批館的輝煌,也誕生了一個在中國郵政史、中國金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民間僑批局。天一批館的總局舊址,位于漳州市臺商投資區角美鎮流傳村,1992年被定為龍海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定為福建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國發[2006]19號核定并公布天一總局舊址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一批館比清朝郵局早16年開辦、是專營東南亞信匯、票匯、電匯的民間銀信局。天一批館以其注重信譽、嚴格管理、規范匯率及熱情周到的服務,贏得了海內外僑民、僑眷的信賴,華僑銀信大都通過天一批館匯寄,天一批館的業務日益擴展,經營區域也日漸增多,在菲律賓的呂宋、宿務、怡朗、三寶土彥、蘇洛、怡口六岸、甲答育,馬來亞(今馬來西亞)的吉隆坡、馬六甲、檳城、大吡叻,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的井里汶、吧城、壟川、泗水、巨港、萬隆,暹羅(今泰國)的曼谷、通口扣,安南(今越南)的西貢、把東,新加坡的實叻,緬甸的仰光和柬埔寨的金塔等8個國家先后設立24個分局,在中國的廈門、安海、香港、上海、漳州、浮宮、泉州、同安、港尾等地方先后設立9個分局。

天一批館從1880年創辦至1928年1月28日停業,歷時48年,是中國郵政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家民間國際郵局,是規模最大、分布最廣、經營時間最長的早期民間僑批局,其信譽之卓著、影響之深遠、創辦年代之早在福建華僑史乃至中國郵政史、中國金融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天一批館”的歷史意義不僅在于它的經營時間早,更重要的是它完成了銀信傳送從走單幫(水客)的初級、原始形式,向專業化和企業化商業經營的轉換,建立起一整套批銀攬收、承轉交接、委托分解以及資金頭寸調撥的合理機制,確保批銀運作的效率和跨國企業的誠信,為后來的僑批經營奠定了基本模式。

“天一總局”的“天一”取自漢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深察名號》中的“天人之際·合而為一”,即“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為合一”,用“天”作為徽志寓意天下一家,表達郭有品創辦僑批局的仁愛之心,也縮短了海外僑民與家鄉眷屬的萬里之隔。

天一總局舊址的“苑南樓”始建于1911年(清宣統三年),后經購地擴建,于1921年又建成北樓和“陶園”(花園)。以北樓作為“天一總局”的辦公業務經營大樓。“天一總局”總建筑面積4495m2,整座大樓別具“南洋”風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結構優雅大方、雕花刻棟、古色古香。北樓向西并列是三進式大厝,兩旁緊栓雙邊雨屋、屋后緊連“宛南樓”,北樓與宛南樓之間有鋼筋混凝土天橋連接。原來的“陶園”占地3000多m2,建有亭臺、樓榭、假山、猴洞、魚池、花圃、石砌小道曲徑通幽、群花爭艷、草木顯秀。在當時農村之中可謂鶴立雞群、一花獨秀。

歲月桑淪、時代變遷,“天一總局”遺址歷經百年,雖貌非昔比,但作為見證歷史的時代產物,它的歷史價值是不可低估的。

2006年05月25日,天一總局舊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013年6月19日,福建僑批入選世界記憶名錄,這是福建第一個入選世界文獻遺產的項目。

天一批郊的誕生

“批”,是福建和廣東的閩南、潮汕地區對家書乃至一般信件的通稱。

“僑批”也稱為“番批”,是特定歷史時期和歷史環境下的產物,它產生于近代東南亞華僑社會。當時,隨著對外經濟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廣東、福建等省的公民移居東南亞各國日益增多,他們不時托人向家鄉捎些信件和銀票,由此促使了“銀信合封”的僑批和經營這種民間金融郵政形式的僑批業的形成。

海外華僑,身在異國他鄉艱辛創業,為僑居地和故鄉的發展都做出巨大的貢獻,他們的創業履跡和持之以恒奉獻祖國的事跡無不閃爍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和精忠報國、愛國愛鄉的崇高精神。一封封僑批都是這種精神的客觀反映,都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僑批中那些簡短的家書,是維系海外華人同家庭血濃于水親情的紐帶,也是海外僑人思家愛鄉的真實寫照。

僑批作為一份見證華僑移民史、創業史的珍貴歷史文物,蘊含著豐富的華僑文化內涵。其可貴之處在于它充分表達了廣大海外僑民極具傳統人文意義的親情;在于它所形成的水客、批局的可靠傳遞系統所表現出僑批經營者高度的誠信精神。

據有關史料記載,明清時期我國旅外僑胞約有1000萬人,分布世界各地的50多個國家,其中以僑居東南亞(俗稱南洋)各地為最多。福建省旅居海外的華僑和祖籍為福建的外籍人約有800萬人,占全國的1/3左右,僅次于廣東省居全國第二位,其中90%以上居住在東南亞,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新加坡為最多。早在唐龍朔元年(661年)南安縣人鄭國希卒葬于菲律賓的禮智省馬亞辛地方;明成化十年(1474年)漳州月港私商活躍,漳州地區商販大批移居菲律賓、新加坡、馬來亞、印度支那;宋元祜二年(1087年)泉州設市舶司,泉州人出國經商,僑居海外者逐漸增多;元圣正初年(1341年),泉州大舶商汪大淵隨商船出海,途經南海諸島和印度洋沿岸數十國,回國后撰成《島夷志略》一書,記述南洋諸國所見所聞;明正統三年(1438年)爪哇回使臣馬用良、通事文生上表曰:臣等本皆福建漳州龍溪縣人,因漁于海,飄墜其國,今殷南欲與家屬同來者還鄉,用良,文生欲為祭祖,造祠堂,仍回本國;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漳州龍溪縣人張燮撰成了《東西洋考》共十二卷,是一部研究中外關系列史、經濟史、海外交通史和華僑史的文獻資料;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下詔遷界令,把福建的福州、興化、泉州、漳州四府及福寧一府所屬19縣25940頃土地劃為界外,迫使沿海百姓逃難到海外謀生;清雍正七年(1729年)旅居區域的閩僑創立養濟院,為南洋華僑創辦最早的醫療慈善福利醫院兼養老院;漳浦人程日在吧城居留七年,撰寫《噶刺吧紀事略》;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龍溪縣人王大海船海圣爪哇、巴達維亞、三寶壟及兆加浪岸,將其見聞撰成《海島逸志》一書;1840年鴉片戰爭后,西方殖民主義者開始大規模地誘騙掠拐數十萬福建沿海百姓,充當殖民者掠奪,開發當地資源的苦力,出現了福建華僑出國的第二次高潮,從1876至1930年,福建華僑出國人數達到155萬多人。

閩南籍的華僑約200萬人,他們遵守祖先忠孝勤儉的遺訓,積余均寄回故鄉贍養父母、眷屬。由于當時航運不便,國內郵局、銀行尚未設立,飄洋過海的華僑識字不多,只得等待同伴或同鄉中忠厚老實且識字能代寫家書的人返鄉探家時,托其攜款并代寫平安家書一并帶回。這種替僑胞帶銀信回國的生意人就叫“水客”。水客在返南洋時,又常引領欲“過南洋”的鄉親前往,關照新客途中生活,代辦入關手續,到達后又為新客介紹職業等,從中收取一定數額的傭金,因而做了兩重生意,這種水客又稱“客頭”,此種客頭多由老“番客”充當,僅閩南就有數以千計的客頭。早期的水客乘坐的風帆木船需按季節往返于閩南與南洋之間,一年之中只能2~3次,每次到船,隨船的水客也成批到達。船一靠岸,僑眷們就會詢問水客是否有自己親人托帶的銀信。日久天長,“僑批”成為華僑寄托銀信的代名詞沿用至今。

1842年4月15日,英國在香港開辦郵局,1844年起又先后在上海、福州、廈門、廣州、汕頭等處開辦軍事郵政代辦所;1859年11月,法國也在上海開辦“中國遠征軍中央郵局”下轄四個軍郵分局,1862年改為上海公共郵局; 1863年7月英國在上海開辦商埠郵政——上海工部局書信館,并于當年擴展到漢口、福州、廈門等幾個通商口岸,成立分支機構或郵政代辦處;1864年英國匯豐銀行成立,并于1873年在廈門設立分行。隨著這些客郵、商埠郵政和銀行的興起,早期的水客已不能適應華僑的通信匯兌的需要,一些較富有遠見的水客或華僑富商組織為華僑寄款寄信服務的批館應運而生。據日本人福田省三的《華僑經濟論》統計,1880年至1909年的三十年間,從廈門出境的僑民達2107012人。

起初的批館,專收水客帶回的銀信,再雇用若干“批腳”(即信差)轉送僑眷,并向收款人收取“批工”(即工資),但收取數額常憑信差苛索,一般要扣去10%~20%不等,遇上路途遙遠或難行則要索取“酒水” 或“辛苦費” 等。久而久之,僑眷煩言怨語日益增多,華僑也認為這種匯款雖有快捷,但僑匯損失較大。

根據龍溪縣流傳社嘉慶九年的《榴陽郭氏族譜》記載:肇基祖十二使公,字里之號覽溪,乃世居光州固始縣,因高宗朝賊魁造反閩疆官軍莫敵我,隨唐歸得將軍陳政奉旨征閩,后卜居于漳榴山之南,筑溪為田,曰榴陽。早在元末至正年間,就有榴陽郭氏家族的苗裔遷徙他鄉,明萬歷年間,十二使公的裔孫郭維源、郭汝愷、郭夢燕、郭大彩等人移居臺灣、上海、蘇州、南京等地;清康熙年間,郭氏族人郭達禎、郭錫淡、郭錫德等前往南洋謀生,因清朝政府的海禁而客死蕃邦知汶、吧國、三寶壟等。天一批郊的創始人郭有品,字鴻翔,生于1853年(清文宗咸豐三年癸丑),十二使公的后裔,童年時聰穎好學,深得塾師器重而多學多識。1869年(清穆宗同治八年),年僅17歲的郭有品隨宗親漂洋過海前往呂宋經商,由于他忠厚老實、尊老敬賢且樂于助人,深得同鄉僑民的信賴。1874年(同治十三年),郭有品受一些富庶僑商委托,開始充當客頭專門替呂宋僑商及其雇用的華工攜帶銀信回國。學富心靈的郭有品在幾年客頭生涯中領悟到經營僑批收入的豐厚,便于1880年在家鄉龍溪縣流傳社創辦了漳州首家批館——天一批郊,主要經營呂宋(今菲律賓馬尼拉)與閩南之間的華僑銀信業務。

“天一批郊”的“天一”,取自漢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深察名號》中的“天人之際 · 合而為一”,即“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為”合二為一,用 (“天”字周圍用“一”呈圓形包圍著,頂部留一空白)作為批館徽志寓意天下一家,表達了郭有品創辦僑批局的仁愛之心,也縮短了海外僑民與家鄉眷屬的萬里之隔。

天一批館的興衰歷程

郭有品創辦天一批郊初期,自已在菲律賓收取僑信,所有僑批均由匯款華僑自定匯費,并將所匯的款額直接寫到信封上。每批銀信均由郭有品本人親自收取押運回國,到家后便雇請族人作為固定信差投送,并不準信差苛求工資。

在一次押運僑匯途中,船遇臺風而沉沒大海,郭有品獲救后返鄉,便變賣田物兌成大銀,憑衣袋中僅存的名單款項一一賠償。自此,郭有品的名望譽滿南洋,華僑深為信賴,華僑銀信都愿通過天一批郊匯寄,天一批郊的業務日益增多。1882年(光緒九年),郭有品回國完婚,便委派旅菲好友鄭仁水在菲律賓負責收寄,自己則在家鄉流傳社督辦投遞。在菲律賓收取的僑信通過客郵寄回國,銀款則由匯豐銀行匯兌寄送廈門,再由郭有品雇工投送,以避免運送僑匯的意外損失。

1892年(光緒十八年)廈門海關建立,郭有品在廈門港仔口街設立分號;又鑒于晉江華僑眾多以方便僑眷取銀寄信之故,也在晉江安海石埕街設立分號,不久又購置二艘小汽船開通廈門至流傳、廈門至安海兩條郵路。

天一批郊的銀信除由匯款華僑自定匯費之外,收發僑信及分發銀信也都有一定的程序,風聞所播,除呂宋外,菲島其它地方的僑民也紛紛將銀信通過呂宋分號匯寄,不久又在菲律賓的宿務、怡朗、三寶設立分號。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大清郵政局正式對外營業,并規定民間批局登記注冊,郭有品則將天一批郊正式注冊為“郭有品天一信局”,設總局于龍溪縣流傳社,外設廈門、安海、呂宋、宿務、怡朗、三寶等分局,后又增設香港、安南分局。

1901年5月12日(光緒二十七年辛丑三月二十四)郭有品因在廈門探望好友時不幸染疾病逝。郭有品去世后,17歲的長子郭用中接管了天一總局。郭用中子承父志,精心經營,幾年來天一總局業務銳增,盈利甚豐,分局也逐年增設。

很赞哦!(3)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广东广州番禺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