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1 明朝中后期海外貿易的三條航線(如何評價明朝中后期的對外貿易?)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7 03:28:24【】4人已围观

简介明朝末期,中國主要通過以下哪幾條航線進行海上貿易?14世紀,西亞的奧斯曼帝國興起,由于奧斯曼帝國的擴張,戰事不斷,打斷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使得東西方的交通不時受阻并且奧斯曼帝國實行向過境商人征高額稅收

明朝末期,中國主要通過以下哪幾條航線進行海上貿易?

14 世紀,西亞的奧斯曼帝國興起,由 于奧斯曼帝國的擴張,戰事不斷,打斷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使得東西方的交通 不時受阻

并且奧斯曼帝國實行向過境商人征高額稅收的政策

受此影響, 全球 的海洋貿易走向衰落

元末開始,倭寇擾邊,在中國沿海大肆打劫

這也一定程 度上影響了中國的海外貿易

也有些人認為這段時期的中國對外貿易的衰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明太祖的禁海 政策

這個觀點是不大正確的

因為分析明朝初期和中期的海禁政策, 可以發現, 這個海禁政策僅在洪武年間和嘉靖年間 (嘉靖二年五月明朝實行海禁) 的實行過, 而大部分時間,中國的海禁是十分松弛的

元末明初,整個世界的海外貿易已處 于低潮

這時中國海外貿易衰落正是受整個世界環境的影響

另外值的一提的是, 中國的海禁政策出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 年),并非明太祖首創

在這段時期, 由于皇宮和中國官僚階層對東南亞的香料等奢侈品的需求,一種由 官方主導的與海外各國的朝貢貿易逐漸興起

朝貢貿易就是通過兩國官方使節的 往返,以禮物贈答進行交換的貿易方式

明初的鄭和下西洋更是把中國與海外國 家的這種朝貢貿易, 推向了高潮

朝貢貿易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民間海外貿易衰 落帶來的損失

三、 明朝中后期的海外貿易 明代中國仍然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明代工商業較之以前有了長 足的發展

當時的中國手工業品生產在世界上仍居于領先地位,在國際市場享有 聲譽,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

16 世紀,西方殖民者開拓了從西方到東方的航線,東方與西方的聯系再次接通

嘉靖末期中國東南沿海倭寇基本平定,隆慶元年(1567),福建巡撫涂澤民請開海 禁,實施「船引」制度,準許居民至東、西洋貿易,明王朝接受此請求,從此中 國的海洋貿易再次進入了一個繁榮的時期

明朝商人與歐洲商人在太平洋地區的 貿易活動,為 17 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所以, “隆 慶開關”是明代繼鄭和下西洋之后對外關系中又一重大事件,標志著明朝的對外 交往從官府層面轉向民間層面

此時中國的朝貢貿易已經衰落, 民間貿易快速興起, 其繁榮程度甚至超過了宋代

據記載,當時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流入了中國

明末對外貿易的蓬勃發展,不 僅給東南沿海商人帶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極大的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此時海外貿易的范圍較之宋代也有了大范圍的擴展,可以歸結為三條航線: 1

以馬尼拉為中轉站,向美洲各地的貿易

2

以馬六甲為中轉站,向歐洲各地的貿易

3

與日本的貿易 而當時進出口的產品,也較以前更為豐富

據不完全統計明代的出口商品有 236 種,包括手工業品 127 種、礦產品、水產品、農副產品、動物和肉制品、干鮮果 品、文化用品和中草藥品等八大類

其中以紡織品,陶瓷,糖類為主要

當時普遍的說法是,“從智利到巴拿馬,隨處可見質優價廉的中國絲綢

”“他 們的絲織品質地優良, 所要的價錢只是我們所要價錢的三分之一,他們很容易與 我們競爭

”這點足以說明當時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其手工業生產 水平仍居世界領先水平

明朝中后期海外白銀輸入的三條主要渠道有哪些?

明中后期由海外輸入的白銀,主要是南美洲白銀和日本白銀。有三條渠道:中國與歐洲海上貿易航線、中國與美洲的海上貿易航線和中日海上貿易航線。接下來將分別介紹這三條渠道。

一、中國與歐洲海上貿易航路

1405-1433年中國鄭和七下西洋; 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過好望角開辟歐洲到印度的東方航線;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作環球航行等航海的偉大壯舉,從地理范圍上使分散隔離的世界逐漸變成了聯系為一體的世界。伴隨著西方物質生產水平的提高“黃金熱”、“香料熱”成為驅使歐洲人一次又一次遠洋探險、尋找“新大陸”的強勁動力。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大西洋、波羅的海國家相繼進行全球性海上擴張和殖民活動,開啟了“地理大發現"和隨之而來的世界性海洋貿易時代。

二、中國與美洲的海上貿易航路:“大帆船貿易”

1521年,麥哲倫在候蒙洪島上看到過中國的絲織品,在里馬薩瓦島看到過廣州制的瓷罐子,在宿務島上看到過中國的描花漆碗和黃色絲織頭巾,并從宿務居民口中得知,這個島和中國有直接貿易關系。美洲的白銀經數條路線運往馬尼拉,再由馬尼拉流入中國。在馬尼拉,用白銀換取中國的絲綢、棉布、瓷器等物品,再將這些物品運往墨西哥阿卡普爾科,著名的馬尼拉大商帆貿易正式投入運營,時稱“大帆船貿易”。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尼拉-阿卡普爾科貿易航線。

三、中日海上貿易:“廣州-澳門-日本”航線

日本因富產白銀,16世紀后期以“銀島"而聞名于世。顧炎武說“日本無貨,只有金銀。日本對中國商品的依賴性很大,然而,中日直接貿易長期受到不正常外交關系的抑制。自元世祖侵日開始,明廷將對日貿易列為禁止之列,就是到隆慶元年重開海禁時仍將日本排除在外。明廷雖然禁止商人去日本交易,但由于“販日之利,倍于呂宋”,商人的趨利本性和沿海豪門高官的私欲最終使貿易制裁措施成為一紙空文。

綜上所述,海外白銀輸入為明代銀本位制的穩定奠定了基礎,由此帶來了16—18世紀中國商品經濟的繁榮。明朝中后期海上貿易造成的經濟和金融后果是,中國憑借著在絲綢、瓷器等方面無與匹敵的競爭力,與任何國家進行貿易都是順差。

如何評價明朝中后期的對外貿易?

【轉自中國經濟史論壇】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銀為何大量流入中國

作者:陳昆

【提要】明代中后期的1550年代至1800年代,中國保持巨額貿易順差達兩個半世紀之久,這在世界貿易史上實屬罕見。巨量白銀流入有兩個原因:貿易順差和套匯。文章考察了這兩個因素形成的機制。與晚明時期類似,當前我國也出現了持續的巨量貿易順差。究其原因是政府對貿易的干預政策所致。本文認為,不能簡單地評判貿易順差的優劣,關鍵是貿易順差與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等因素是否相適應。

【關鍵詞】國際競爭力;海上貿易;套匯;白銀流入

引言

自1550年代中歐海路開通至1800年代,中國保持巨額貿易順差達兩個半世紀之久,這在世界貿易史上實屬罕見。大衛.休謨[1] 著名的“價格—鑄幣流動機制”理論也無法解釋這一現象。根據這一理論,在以貴金屬為本位貨幣的時代,理論上并無一國能長期保持貿易順差。[1]葡萄牙學者馬加良斯·戈迪尼奧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銀產量的絕大部分和占美洲產量一半的世界白銀流入了中國,數量十分龐大,因此他將中國形容為一個“吸泵”,形象地說明了明清中國吸納了當時全球巨量白銀。[2]

弗蘭克[3]在他的著作《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中認為,1400—1800年是以中國為中心的單一世界體系格局,他用貿易和套匯來說明他的這一理論。

關于國際貿易,他認為,有四個地區長期保持著商品貿易逆差,它們是美洲、日本、非洲和歐洲。美洲和日本靠出口白銀來彌補它們的貿易逆差,而非洲則靠出口黃金和奴隸彌補逆差。因此,這三個地區都能夠生產世界經濟中的其他地方所需要的“商品”。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歐洲幾乎不能生產任何可供出口的商品來彌補其長期貿易赤字。于是,歐洲只能靠“經營”其他三個貿易逆差地區的出口來過日子,從非洲出口到美洲,從美洲出口到亞洲,從亞洲出口到非洲和美洲,歐洲成為全球貿易網絡中的中介。為了平衡中國似乎永久保持著的順差,世界白銀流向中國。[3]

貨幣不僅可以用來對貿易赤字進行“結算”,而且是一種能夠產生利潤的商品,是由供求法則支配的,由此產生套匯機會。供大于求的地方的白銀價格會低一些,求大于供的地方的價格會高一些,這就吸引著白銀從一地流向另一地。在16世紀和17世紀早期,歐洲人所做的就是在亞洲各國的黃金和白銀的兌換差價之間套利,以及在某些貿易往來中,尤其中國和日本的貿易往來中充當中間人的角色。任何一種貨幣都既是價值儲存器,又是各種貨幣和商品之間的交換媒介。各種面值和純度的貨幣都可以相互兌換或套利,也可以換取其他商品。因此,正是在全球范圍內的這種貨幣之間的套利兌換性以及它們與商品之間的交換性,使得實際上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在世界市場真正地運轉起來![3]

本文循著弗蘭克的思路,從海上貿易和套匯兩個方面對明朝中后期白銀流入作一考察。

一、明代中國商品國際競爭力

據史料記載,15世紀中葉至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期間,中國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據統計,1522—1566年(嘉靖年間),中國的生鐵產量達到45,000噸,居世界第一位,而英國到1740年才達到2,000噸。1750年(乾隆十五年),中國工業總產量占世界工業總產量的32%,而全歐洲僅占23%;中國的國內貿易總值為4億銀兩。直到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中國的GDP仍占世界經濟總量的32.4%,居世界各國的第一位。[4]

中國自明代中期以來開始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這依賴于中國強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產出來的豐富商品。中國商品擁有千百年間發展起來的精湛工藝,質量優良。而且當時許多日用品生產技術為中國所專有,占據了有利的市場壟斷地位。就紡織品生產而言,中國是麻類纖維原產地,千余年間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對麻縷“半浸半曬”、硫磺熏蒸等漂白技術均居當時世界領先水平。中國生絲制作的產品經得起海風吹拂而不變色,歐洲絲綢產品的款式、織法、圖案設計、印染工藝無不受到中國的影響和啟迪,更有甚者,英國直到1690年以后才織出質量較好的亞麻布。

明代中期,中國商品如生絲、絲織品、瓷器、茶葉、棉布、砂糖、糧食、藥材等,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1629年(崇禎二年),荷蘭駐第三任長官訥茨(Nuyts)在給其國王的一份報告書中說:“中國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國家,它能夠把某些商品大量供應全世界”。 [5]當時一個西方作家也報道說:“中國人有世界上最好的糧食——米;最好的飲料——茶;最好的衣料——棉布、絲織品及皮貨。擁有這些主要物品和數不盡的其他次要的物產”。 [6]特別是中國絲貨,外國商人更是贊嘆不絕,“從中國運來的各種絲貨,以白色最受歡迎,其白如雪,歐洲沒有一種產品能比得上中國的絲貨”。 [7]根據史料記載。16—18世紀,中國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約有236種之多,其中手工業品有137種,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生絲、絲織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葉等。

除了質量優越之外,明代中國商品的價格優勢也很突出。一方面由于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廉;另一方面由于宋明之間中國白銀需求增長一直快于供給增長,明代白銀購買力相當于宋、元時期的兩倍,而恰在此時,美、歐正處于“價格革命”時期,歐洲各國正在經歷史無前例的涉及所有工農業商品、持續約一個世紀之久的惡性通貨膨脹。在這場通貨膨脹中,西班牙、葡萄牙的物價從16世紀30年代到17世紀普遍上漲3倍左右,英國、法國、德國物價從16世紀中期開始上漲兩倍左右。這大大削弱了歐洲各國

很赞哦!(315)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河北省保定北市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