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華為youtube無法連接網絡(鴻蒙到底是不是安卓換殼?)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25 23:46:21【】0人已围观

简介您所撥打的用戶正忙是什么意思?答:可能是因為對方正在通話、掛斷電話、無法收到信號、對方設置了黑名單等原因。1、如果對方正在通話中,撥打對方電話號碼后就會收到提示你撥打的用戶正忙;2、對方不方便接聽用戶

您所撥打的用戶正忙是什么意思?

答:可能是因為對方正在通話、掛斷電話、無法收到信號、對方設置了黑名單等原因。

1、如果對方正在通話中,撥打對方電話號碼后就會收到提示你撥打的用戶正忙;

2、對方不方便接聽用戶的電話時直接掛斷或者未接聽;

3、如果對方正處于信號較差的偏遠地區;

4、對方的手機處于關機狀態;

5、被拉黑了。

華為手機打開youtube

華為手機打開youtube在沒有GMS的情況下是無法使用的

根據查詢相關信息資料顯示,強裝谷歌框架

破站搜索古三說,有詳細的安裝方法,比較復雜,但是可行

使用網頁版,功能體驗比app差

OGYouTube,這個軟件不但可以看視頻,還可以進行下載,實測華為p40pro可以安裝,但是第二次打開會閃退

軟件很久沒更新了,不推薦

華為p40相機的紅外線起什么作用?

P40的紅外線主要是利用紅外線能在暗光中識別物體的特性來使P40相機模組擁有更好的夜間拍照或者暗光能力![機智]

紅外線也用于很多手機的暗光人臉識別,比如小米8,也就是說,你在完全黑暗的情況下也能成為人臉識別解鎖,是不是很酷[靈光一閃]

個人推測,P40的紅外線還用于熱成像,快速識別環境中的人物,從而快速進行AI處理成像,完成更好的人像拍攝。

目前P40Pro毫無懸念地成為DXO榜單第一,足見其拍照性能優秀[玫瑰][玫瑰][玫瑰]

P40標準版不支持紅外遙控,P40 Pro跟Pro +兩個版本支持。

華為p40pro支持紅外線遙控。使用紅外技術,通過智能遙控 APP 與家電連接,僅需一部手機,即可方便遙控各類家電(如電視、空調、機頂盒、DVD、相機、投影儀、網絡盒子)。

去年發布的P30系列就讓我們見識到華為P系列旗艦機強大的拍攝能力,并獲得了“夜視儀”兼“望遠鏡”的美譽,這代P40系列則是進一步強化升級,帶來了全新的超感知徠卡影像系統。其中,P40為徠卡三攝,P40 Pro為徠卡四攝,而P40 Pro+更是升級到超豪華的徠卡五攝,這里我們重點介紹下頂配版P40 Pro+。

華為P40 Pro+的徠卡五攝系統包括一枚5000萬像素超感光主攝(F1.9光圈/23mm焦段)+4000萬像素超感光電影鏡頭(F1.8光圈/18mm焦段)+800萬像素3倍光學變焦鏡頭(F2.4光圈/80mm焦段)+800萬像素10倍超遠距光學變焦鏡頭(F4.4光圈240mm焦段)+3D景深鏡頭,并輔以八色彩通道多頻譜閃光燈,兩枚變焦鏡頭組成了業界最強的超遠距光學變焦系統,支持10倍光學變焦、20倍混合變焦以及最高100倍數字變焦。

這其中,P40 Pro+的5000萬像素超感廣角主攝、3倍長焦以及10倍潛望式長焦鏡頭在均支持OIS光學防抖的基礎上,配合AIS2.0智慧防抖,可實現三重OIS光學防抖+AIS智慧防抖,極大提升拍攝照片和視頻時的穩定性,提高變焦成片率。此外,P40 Pro+還是首個支持全像素級八PD自動對焦系統,ISO高達409600。

這其中,5000萬像素主攝擁有目前業界尺寸最大的CMOS,達到1/1.28英寸,單像素尺寸達到1.2um,通過四合一技術可聚合成2.4um大像素。同時,還采用全新RYYB濾色陣列,增加40%進光量,配合第五代ISP、達芬奇架構NPU、自研感光和處理算法,帶來更為突出的影像表現,尤其是在暗光環境下表現尤為突出。

而4000萬像素超感光電影鏡頭則擁有1/1.54英寸超大尺寸cmos,等效18mm焦距的超廣角視野以及與全畫幅單反相同的3:2黃金比例畫幅,支持超高清夜攝,視頻感光度ISO 51200,支持16合1像素融合技術,可實現HD分辨率下1920fps視頻輸出,配合麒麟990 5G芯片以及AI算法,最高可實現7680fps超高速攝影。另外,還可模擬大光圈鏡頭,不僅能實現視頻實時虛化,隨著變焦時鏡頭的推進,能實現音頻變焦,達到實時漸進式景深效果。

在人像攝影方面,P40系列還新增多光譜傳感器,結合AI算法庫,保證在大逆光場景下提升人像亮度的同時保證背景不過曝,面部光線和背景更加真實和自然,而在暗光人像拍攝時提升面部亮度,呈現富有層次感的細節和逼真的色彩。配合3D景深鏡頭,則可以將人像與背景分割,實現發絲級摳圖和漸進式虛化效果。

為了讓P40系列在影像方面能夠突破硬件的限制更上一個新臺階,華為引入了全新XD Fusion圖像引擎和基于麒麟990 5G芯片強大NPU打造的第三代AI圖像引擎,通過超分算法增強細節、多幀合成改善暗光表現,提升整理畫質,輕松實現更加精準的AI抓拍、AI姿態捕捉、AI消除路人、AI去反光等體驗,比如在你按下快門的一秒,可講40張單幀1200萬像素照片融合成一段1.7秒視頻。

相比之下,華為P40為5000萬像素RYYB主攝+16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800萬像素3倍變焦鏡頭,而P40 Pro則為5000萬像素RYYB主攝+1200萬像素超感光長焦鏡頭+4000萬像素超感光電影鏡頭+3D景深鏡頭的組合,其中P40僅800萬像素3倍變焦鏡頭支持OIS光學方防抖,而P40 Pro則是5000萬像素主攝+1200萬像素5倍變焦鏡頭均支持OIS光學防抖。

整體來看,三款P40系列新機均配備5000萬像素RYYB陣列超感光主攝,拍照表現都值得肯定,不過由于基礎版的P40并沒有配備4000萬像素超感光電影鏡頭,因此在視頻拍攝能力上肯定遜色于另外兩款產品。而四攝華為P40 Pro和頂配版五攝Pro 40+在拍攝性能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各自的超長焦拍攝能力上。

P40 Pro可實現5倍光學變焦、10倍混合光學變焦以及50倍數字變焦,而P40 Pro+則強悍在于獨創10倍多重反射潛望式長焦結構,通過兩顆變焦鏡頭最高實現100倍變焦能力,堪稱“千里眼”。當然,P40 Pro還在1200萬像素長焦鏡頭引入RYYB濾色陣列,增加進光量并提升畫質。

前置鏡頭方面,華為P40為前置3200萬像素鏡頭+紅外鏡頭;P40 Pro和P40 Pro+則為3200萬像素主攝鏡頭+3D ToF鏡頭組合,主攝在支持4K超高清視頻拍攝的基礎上還加入閉環馬達實現自動對焦,配合景深鏡頭則可以實現更加自然的自拍背景虛化體驗。

插個題外話,頂配版華為P40 Pro+憑借超豪華的超感知徠卡五攝系統,看著這些超高規格的硬件,再配合AI算法和芯片優勢所展現的強大性能就足以讓人瞠目結舌,而此前發布的OPPO Find X2 Pro和小米10 Pro剛剛在DxOMark上超越華為。想來,這次華為P40 Pro+全面反超已沒有任何懸念,勢必將再一次屠榜,最終DxOMark的相機評測分數應該會在4月8日的國內發布會上揭曉,友商想要在影像拍攝上超越華為確實是太難了。

硬核堆料:麒麟990 5G芯片+強悍散熱系統

當然,華為P40系列除了超高的顏值以及絕對碾壓友商的拍攝體驗之外,其他核心硬件方面也同樣是旗艦級標桿。按照慣例,這代華為P40系列全系7nm制程麒麟990 5G芯片。關于這款支持NA/NSA雙模5G芯片的強大已經無需再多言,無論是在芯片性能以及5G體驗,都是目前旗艦級SoC標桿,華為Mate30 Pro 5G系列的暢銷就足以證明。

而關于存儲芯片規格標準,雖然官方并沒有公布,但不出意外的話,華為P40系列應該是LPDDR4x+UFS 3.0的組合,并沒有用上最新的LPDDR5運行內存。

電池方面,三款產品也有所區別,華為P40內置3800mAh電池最高支持22.5W有線快充,不支持無線充電;而P40 Pro和P40 Pro+則內置4200mAh電池,且最高支持40W超級閃充,P40 Pro支持27W無線充電,P40 Pro+更是全球首款支持40W無線充電的旗艦機。

而在散熱上這三款產品也有所區別,其中P40采用3D石墨烯液冷散熱,由全新3D石墨烯散熱膜+超薄熱管組成;P40 Pro則是采用3D石墨烯膜+VC液冷,VC液冷具有更高的散熱效率;P40 Pro+則更進一步具備四重混動液冷散熱,由高導熱石墨烯膜+超大面積VC液冷散熱+熱管+石墨組成。高導熱石墨烯膜被稱為石墨烯2.0,比上一代石墨烯導熱性提升30%。四重散熱可提供極佳的散熱性能,支撐處理器高負載運行。

舍棄谷歌GMS全家桶,全面預裝自研HMS服務

系統方面,華為P40系列預裝基于Android 10.0深度優化定制的最新EMUI 10.1系統,擁有隔空操作、智慧分屏、多屏協同、華為Share等喜聞樂見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去年華為被美國政府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此次發布的華為P40系列自然也就無法預裝谷歌GMS全家桶服務,而是全面搭載自研HMS服務。

按照此前華為官方此前在折疊屏新機Mate Xs發布會上所公布的一樣,華為正在全力構建HMS生態系統,目前已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月活用戶數突破4億,包括已經全球上線的應用市場(AppGallery)、智慧助手、云空間等全面配套的服務和應用。

可能對于國內用戶來說,谷歌GMS全家桶服務的缺失影響不大,但對于海外用戶卻是意義非凡,畢竟像Youtube、Gmail、Google Play等一眾谷歌系應用幾乎成了國外用戶如影隨形且使用頻率最高的APP,可想而知谷歌GMS服務的缺失讓華為手機如今在海外市場面臨著多大的壓力。但不管怎樣,華為至少有勇氣和實力去一點點突破,并努力改變現狀。

創新與改變的道路從來不會一馬平川,而是布滿荊棘與坎坷,默默祝福敢想敢做的華為。

一些需要關注的產品細節

華為P40系列這代產品在產品ID設計、影像拍攝、芯片端以及5G網絡體驗依然展現了其強大的綜合實力,但如果跟此前發布的三星S20系列相比,有些細節還需要我們關注。比如這代華為P40系列也全面引入防水防塵標準,其中P40支持IP53級別,P40 Pro和P40 Pro+則均支持IP68級別,全系支持多功能NFC體驗。

另外,華為P40系列引入了全新的懸浮屏幕發聲技術,讓手機屏幕成為聽筒,搭載由匯頂 科技 提供的最新一代屏下光學指紋解鎖方案,指紋識別面積增大30%,解鎖速度提升30%。但不容忽視的是,這代華為P40系列依然是單揚聲器,而并非像三星S20系列一樣采用上下立體聲雙揚聲器,多少有點遺憾吧。

國內4月8日發布 行貨價格預計維持3988元起

對于大家最關心的售價方面,華為P40售價799歐元(約合人民幣6193元),維持了跟去年同樣的水準,可謂加量不加價;P40 Pro則為999歐元(約合人民幣7743元),頂配版P40 Pro+售價1399歐元(約合人民幣10844元)。

盡管這次華為P40系列海外售價并不低,頂配版甚至已經輕松突破萬元,但參照往年的慣例,國內行貨版的價格相比海外版將會便宜不少,加上這次國內行貨版同樣還有6GB+128GB的基礎版P40,我們參照去年華為P30系列行貨售價3988元起的定價策略來看,這次華為P40系列的預估起售價也會在4000元左右,很有可能依然是3988元起。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已經確定將于4月8日舉行P40系列的國內行貨發布會,屆時將重點公布行貨版價格。目前,華為VMALL官方商城將于3月27日同步開啟100定金的預售,但現階段只有P40和P40 Pro可供選擇,頂配版P40 Pro+應該會跟海外版一樣要到今年6月份左右才會上市開賣。

點評:華為借P40系列能超越三星嗎?

看完華為P40系列的產品介紹,相信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拿其與同為安卓陣營的三星Galaxy S20系列進行對比,畢竟兩者前后腳發布,三星S20系列也是幾天前才剛剛在國內開售,而且都是各自品牌上半年最為倚重的主力旗艦機。雖然三星旗艦機目前在國內市場份額已經跌落到“Other”的尷尬境地,但架不住三星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依然是穩坐第一的寶座,而且三星在手機產業鏈上的整合能力確實無人能及,比如屏幕、存儲芯片、芯片代工等領域占據絕對的話語權。

我倒覺得,這兩款產品整體上各有差異,外觀ID設計感覺差異并不大,顏值都很出眾。當然,這次華為P40系列展現出來的強大影像實力和5G網絡體驗,看上去確實要比三星S20系列更有競爭力。不過,在一些細節體驗上,華為P40系列相比三星S20系列依然還有一定差距。最為關鍵的就是那塊屏幕,三星旗艦機屏幕的綜合顯示素質確實不是吹的,今年更是全系支持120Hz超高刷新率。

話說回來,華為P系列產品經過這么多年的產品迭代更新,確實讓也我們看到了國產安卓旗艦變得更強也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尤其是在芯片端和影像端的全面突破,但要真正配得上安卓機皇的稱號,個人覺得還需要進一步修煉內功,尤其是在很多產品細節體驗上。

不敢說華為這次能夠借P40系列超越三星實現登頂的夙愿,但確實在一步步靠近。

作者:吳波

熱門搜索

葉璇說黃奕贏得不光榮

瑪莎拉蒂案判無期

允許員工自愿降薪

蘋果股東起訴庫克

墜樓砸中快遞員

給失聯兒子發紅包

熱門跟貼 發貼

未知等待k[網易貴州遵義手機網友]1654 頂

屏幕開一個孔還湊活能接受,倆孔就……打擾了,再見!

很菜的人[網易廣東省深圳市手機網友]842 頂

一年一度,吊打蘋果三星大會

592人跟貼, 11629人參與

相關推薦

三星終于撐不住了!三星Note20加速跌至新低價,網友:買早了

前天打開APP

2020年旗艦機選購指南,七款值得推薦,但一個比一個貴

前天打開APP

雙十一最“香”手機榜:米 10、P40 都輸給這部性能旗艦

前天打開APP

曲面屏設計,成為小米、華為最大的敗筆?

昨天打開APP

120億元!華為向高通低頭,日后或將搭載驍龍芯片

前天

0

芯片斷供遇到轉機?五家廠商宣布獲準供貨華為,但是華為另有打算

昨天

0

高通正式確認!華為直接打款120億,網友:14億市場不想要了?

昨天

0

調查 || 新款手機熱銷,銀川多家門店竟存在“溢價”現象!加錢才能買到您覺得合理嗎?

昨天

2

熱門新聞

堅果一代旗艦無緣新系統:產品經理確認

3天前打開APP

高通、聯發科勁敵 小米手機明年要換全新5G處理器

3天前打開APP

為了不讓AI做一個“混蛋” 谷歌操碎了心

3天前打開APP

iPhone 12慢充指南:家里的老舊充電器還能用嗎?

3天前打開APP

手癢將兩臺iPhone 12互換主板 結果大悲劇

3天前打開APP

高價不是問題 iPhone 12 Pro需求超iPhone 12

3天前打開APP

恢復供貨意義不大!美國打壓華為真正關鍵是這個

3天前打開APP

出了6個諾貝爾獎得主的大學 做了一款“靈性”App

3天前打開APP

打敗Dior,摘得世界桂冠,令 時尚 圈刮目相看的“國牌之光” 正在崛起

15小時前打開APP

劉和平:特朗普大勢已去難挽敗局?

22小時前打開APP

中國股市:關鍵節點到了,下周A股或上演“強勢”模式?

1小時前打開APP

賣的好全靠情懷?探店紅旗H9的一次不愉快經歷

12小時前打開APP

希特勒的裁縫:帥氣的德國軍服背后,是這家世界頂尖的奢侈品公司

3天前打開APP

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財經

軍事

圖片

段子

時尚

訂閱

手機

科技

游戲

數碼

教育

健康

獨家

汽車

旅游

親子

房產

家居

小說

漫畫

1997-2020網易公司版權所有

不支持Google Play服務要怎么解決

顯示“不支持 google play服務”的提示就表示著手機設備中未安裝“Google play服務框架”,需要找到手機自帶的“應用商店”軟件,進行下載并且安裝谷歌安裝器。

1、首先進入手機主頁面,找到手機自帶的“應用商店”軟件并點擊打開。

2、進入應用商店后,點擊上方的搜索框,進入搜索頁面,輸入“谷歌安裝器”進行搜索(搜索不出結果的話,滑動頁面找到最下方“去豌豆莢搜索”)。

3、接著在頁面找到谷歌安裝器,點擊右邊的“安裝”去進行下載安裝軟件。

4、之后點擊“一鍵安裝”,手機會自動下載谷歌服務包并自動安裝。

5、最后進行安裝過程,依次在彈出的界面中點擊“安裝”或“下一步”的按鈕,即可完成安裝 Google 服務框架。

注意事項:

1、在不支持Google Play服務的情況下,一定要第一時間去應用商店下載安裝“谷歌服務框架”。

2、盡量手機自帶應用商店內下載google相關基礎服務組件或者安裝器進行安裝。

3、手機自帶商店內沒有基礎服務組件或者安裝器,就需使用第三方的安裝器進行安裝。

4、任何安卓手機安裝GooglePlay需注意安裝完畢后是否可以正常使用,而非安裝結束即可。

暢談微處理器和SoC設計技術的發展趨勢|微處理器發展趨勢

問題1:您如何看待再6年之后的SoC設計,或者說SoC 設計6年后的技術發展趨勢如何?

Chris Rowen :我認為這個市場的大方向還是相當清楚的。看看市場層面的基本趨勢,再看看技術層面的基本趨勢,你就可以看到他們在哪里重合。就技術而言,你會發現摩爾定律(Moore’s Law)作為經濟驅動力的事實。但是摩爾定律真正有趣的部分在于 “集成度(Density)持續提高”。每隔2年半或者3年,硅密度就要提高一倍,這意味著近一倍成本的降低,可以使射頻產品中數字模塊的集成度越來越高。這也意味著,各種系統都在尺寸大小(Scale)上變得越來越小。所以無論是電腦亦或消費電子設備,每一個系統的目的都是集成于同一塊芯片。這就變得有趣起來。因為在過去,你可以生產通用(Generic)存儲器,通用處理器,通用射頻等等,然后組裝在一塊兒,建一個非常好的專用(Specific)系統。但是在今天,事情都顛倒過來了。現在希望把許多不同的功能線路集合到一塊芯片上。當然在這個意義上,你還是得搞出一塊專用芯片。但是挑戰變大了,因為芯片本身需要更加專注于某一個特殊應用,而專用處理器、內部總線等等功能部件,也要變得更小更強更快!

但是,摩爾定律并沒有在晶體管層面帶來太多的功率改進。在過去,當東西變小了,功率自然就降低了,所以工程師也從來不考慮芯片架構(Architecture)問題。而現在,如果工程師想要優化功耗,首先就要優化架構。他得考慮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完成這個計算?譬如用更少的晶體管門或者運算周期,甚至在這個任務不運行的時候關閉掉相應子系統等等。總之,需要考慮智能化的問題(Intelligent)了。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做個手機,就必須要注意區分不同的使用場景,譬如是聽音樂、看YouTube視頻、發短信、上網,或者煲電話?這些都是完全不同的情景。你得更細心,更積極地考慮關掉所有暫時沒用的子系統。因此對于芯片設計師(Chip Architect)或者系統設計師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因為有這么多的事兒可做。但對于一個從事晶體管層面的工作人員(Transistor Guy)而言,這可真是最壞的時代啊!一切都已經上升到系統或者應用的級別。而晶體管性能的提高,功耗的降低,與面積的縮小都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這就是技術領域正在發生的大事件。

問題2:未來幾年市場方面的變化呢?

Chris Rowen :說到市場。我認為最大的趨勢是向移動化的方向發展,因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徹底改變了。當你可以隨身攜帶那么多的設備,就會希望能夠持續地連接到互聯網 上。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設備上,還表現在無線基礎設施,以及云計算上。而且經濟層面的影響,將會隨之變得非常,非常深遠。因為你會看到,譬如在這種設備 (Chris拿起手里的iPhone開始演示)的層面,無線連接的帶寬起碼還要提高30倍。為了獲得足夠豐富的娛樂體驗,我們或許需要幾十甚至幾百兆比特的帶寬。在世界每一個地區,高端用戶越來越多。中國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不光如此。在印度、南美、非洲、加勒比海地區,人人都希望持續不斷地連接到互聯網。

問題3:那么接下來在SoC設計上會有什么變化?

有趣的是,所有網絡基礎設施(Network Infrastructure)的功耗都是巨大的。因此即使僅僅從綠色節能考慮,開發更加緊密集成的系統也是異常重要的。基站將明顯變小,這意味著整個基站都可能縮小變成塔頂的一個小盒子。

當然在系統層面,你一旦降低了功耗,降低成本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這兩者之間是一個非常良性的關系。關鍵是硅晶圓的集成。這也是Tensilica會如此迅速成長成為世界領先的DSP內核供應商之一的原因。

甚至可以看到這種變化體現在云計算上。因為現在你需要300倍的帶寬,也就相應地對視頻服務、視頻壓縮、互聯網數據庫搜索、社會網絡如此等等, 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所有這些事情,真的都是很復雜的應用程序呢。

不過有趣的是,他們都是些并行的應用程序。這是個好消息。因為在計算機業已經發生的一件事情便是,單個微處理器的速度已經很難再提高了。Intel 在1990年,戲劇性地發現了單處理器性能呈指數增長的改善。但是他們也旋即發現當處理器頻率達到約3.5到4GHz的時候,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遇到了瓶頸。于是,他們開始嘗試多核技術。

還好廣大客戶想做的事,基本都是天然就可以并行處理的。所以,你在做互聯網數據庫檢索(Inter買粉絲 Database Search)的時候,確實可以設置多內核、多芯片,甚至多系統。因為你的查詢請求通常將被發往多個地點。所以在互聯網云計算的領域,運用多核的機會無比廣闊。

但是有一個問題必需考慮,就是你如何在有效的MIPS指令內獲得足夠低的功耗。或者說,如何設計電池壽命最長的移動設備,和最可擴展的服務器之間取得平衡?因為所有都和功耗有關,而并不是只和峰值的性能有關。

問題4:那么Tensilica如何來克服在功耗上的挑戰?和競爭對手比起來又有何特點?

Chris Rowen: Tensilica贊同為特定的任務去優化處理器。優化流水線(Pipeline),優化接口,優化設計層面,然后把多個內核放在一起,以建 立一個多核系統。這種優化的能力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將談一談Turbo解碼器的專用(Specialized)處理器。 Turbo是一種特殊的算法,可以從嘈雜的噪聲中提取有用信息,在一個工作周期(cycle)內,這個解碼器可以執行大約3萬次RISK指令。是的,通用的壓縮(Compression)處理器只能執行一次指令,而這個專用處理器可以執行3萬次。當然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只是想表明當你知道你的問題在哪里,你就可以做出很多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并行,從而獲得了難以置信的高效率。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于其它場合,適用于各種其它門類的專用DSP、無線接收器,適用于基帶和音頻的通用DSP,也適用于客戶意欲進行視頻處理或其它 圖形壓縮、安全操作、網絡協議處理,以及廣泛應用于射頻的深嵌入式控制(Deeply Embedded Control)。

他們很少去考慮并行的問題。而與之相反,我們在應用層面非常努力地工作,以期尋找到解決方案。在云計算那段,我們確實可以將任務分割成很多子任務,但是當我在這里玩游戲時(Chris又一次拿起手里iPhone開始演示),我真的被限制了。你看,一個手指只能玩一樣東西。因此在應用處理器的層面,你真的無法得到啥好處。MIPS、ARM,甚至還有Intel,都面對著這樣一個無法在當前硅科技下有效完成多任務的問題。而那是我們擅長的。

我們看到這個市場在迅速增長,去年的出貨量增長了大約70%。然后我們會試圖進入所有的DPP(Data-Plane Processor)領域,包括DSP、音頻視頻、安全,以及深嵌入式控制,這其實和應用處理器的范疇離得很遠。所以啊,我們常常會發現自己和MIPS、 ARM或Intel出現在同一塊芯片上。因為有這么多不同的處理器,在Date- Plane里又有這么多不同的任務,那些小而高效的處理器會有很多機會。

這種對于應用處理器或者接口的互補性,甚至于可以讓應用處理器在執行類似于信號處理這種實時任務的時候,也完全關閉。或者比如多媒體應用,應用處理器當然可以去做,但是如果我們優化專用音頻DSP的話,將獲得4到5倍的效率。尺寸更小,單位時間內的吞吐量卻更大。而且可以用如此多的音視頻處理器夠你選擇。所以幾乎任何時刻,系統設計師或者SoC設計師都可以通過區別應用場景的方式,來決定卸載(Off Load)某個處理器。

這也是為什么我認為我們可以在音頻方面取得這么大的成功。當你正在設計一個手機,或者閱讀顯示器,或者機頂盒,或者數字電視,或者數碼相機,你會說,啊,這里有一種場景需要我做大量音頻的工作。于是,把那種卸載很自然地就被設計到基本構架里去了。

而且,我們可以為應用層面的處理器自動生成軟硬件,尤其是基于音頻和基帶的非常全面的軟件庫(Software Libraries)。因此,不管是否是有經驗的人員,在我們提供的資料庫里都能找到他們所有需要的軟硬件解決方案,以幫助他們最快地進入市場。集成音頻、集成基帶,或者其它各種功能。

問題5;那么Tensilica有什么具體的應用嗎?

Chris Rowen:移動電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一個可以滿足之前所說帶寬需求的市場。特別是當前正從3G向4G升級過度,大家都聚焦在LTE身 上。不僅因為LTE看上去很像是最后標準的勝者,也因為它非常像WiMax。我們已經能夠提供參考設計,幫助客戶建立他們自己定義的多核LTE手機,在市場中搶得先機。這只是一個我們進入市場領域的一個例子。

我們也在做一個很類似的數字電視解調器。因為有人希望既能適合移動應用,又能適合起居室應用。這里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全世界在視頻領域有好多不同的標準和概念,而每個人都真心希望擁有一塊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視頻芯片。我們準備來設計一塊。其實應用一樣的原理,就是找些DSP和專用核,優化最密集的任務,并充分利用我們最重要的能力――生成處理器的功率效率非常小,以及和世上最穩定的通用DSP一樣易于編程的軟件工具。昨天晚上客戶還和我們說,DSP如此受人關注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可編程。我們同樣在努力使編譯器更強大,使程序模型簡單,使程序員更不操心。我們還在微處理器的流水線設計上增強了視覺效果。

因此,我們擁有一個非常高效的處理器。但是效率(Efficiency)這個詞值得商榷。傳統意義上而言,效率就是指最少的門數、最小的功耗。但效率也應包括將產品推向市場的時間。需要多少工程師才能部署好這個系統?每行代碼的成本是多少?每個工程師小時(Engineer Hour)所需要的工資?除了硅片層面的效率以外,測量的效率同樣也是重要的參數。我認為我們在這兩面都需要注意。剛才討論的那種架構,也特別適合在大量出貨的領域。移動設備、客廳設備、數碼相機,這些都是我們做得非常好的地方。

我們主要是在DPP方面擁有很強的知識積累,但同樣的影響也已經開始在云計算上面出現。當然,現在云計算的變化還比較慢,部分原因是它并非對功耗如此敏感,但我認為整體上還是會有影響的。

問題6:您會在很多其它領域譬如數字電視和有線通信,使用這種結構么?

Chris Rowen:當然。那些可以為不同應用優化處理器的架構是很重要的。而且我們也發現,即使在一個新的水平,很多需求也是相似的。因此同樣的Hi-Fi工具,同樣的音頻DSP,既可部署在世界最好的智能手機上,也同樣可以部署在最好的數字電視、藍光(Blue Ray)影碟機上。因為它們都要求非常小而快。

同樣,如果你看一下Altas LTE的內部架構,其主要構造模塊BBE16或許是世界上最快的DSP核。而它同樣也在數字電視解調子系統中使用。所以,我們看到在手機和客廳座機之間,在這兩個媒體處理器和基帶處理器之間,都有著共同的需求。

問題7; 您說芯片的整合將集中在射頻、存儲和數字電路。那么您覺得它們三者有可能整合成一個嗎?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存儲器。人們偶爾也會使它們結合在一起,但不是一個簡單的組合,內存的加工設施(Fabrication Facility)有特殊性。所以我相信,多芯片封裝(Multi-Chip Packaging)將越來越重要。尤其當你將芯片(Die)一塊又一塊摞起來的時候。所以,你可以在數字芯片組上面摞存儲芯片組,然后在上面再摞射頻芯片組。這在成本上可能是最劃算的。當然也可能把它們所有三個都放在一塊硅片上。這取決于成本,以及開發的周期。

但是,我想我們還會堅持三套不同的加工工藝,然后依靠封裝技術來整合在一起。

但你要知道還有個巨大的挑戰,就是應用產品的縮小還是有一定的限制的,他需要適應人們的手指,和兩只眼睛。決定于使用是否方便。我們在元器件層面的小,其實是對應于我們自己可以接受多小的屏幕和按鈕。

問題8: 幾天之前,Xilinx宣布嵌入ARM 的Cortex A9核。您覺得這是否是一種新趨勢?是否與Tensilica的 DPU形成競爭呢?

Chris Rowen:這種往FPGA中嵌入處理器的工作,大概在10年前就開始了。大約在8年前,Altera也曾宣布他們嵌入ARM的處理器啊,(有人插話:沒錯!)

所以,這就跟任何一個系統想要找塊芯片,或者將三塊芯片裝配在一塊兒,沒啥區別。當然,偶爾你也會碰巧搞出一塊啥都囊括了的數字芯片。話說回來,FPGA有一個最重要的優點就是通用性。但禍福相倚,要是讓它專注做一件事的話,也就不是那么有效率了。所以,如果你想真正有效地利用處理器,我估計你會情愿將處理器嵌入一個稍微穩定點的裝置里,而不是FPGA。

我認為這是非常自然的一步。Xlinx以前也搭過Power PC,對吧?這其實是一碼事。它壓根沒有改變任何原有的架構,也沒有在CPU和FPGA的功能之間取得任何邏輯上的融合(Merge)。

當然,FPGA是很容易配置的,而且價格也便宜。因此,他們占據了一部分的市場,尤其是那些量低而開發成本又低的市場。因此,我們在市面上看到大量的 FPGA設計。但是基于FPGA的設計總量是很小的。它其實是一個利基(Niche)市場。極端地說,即便有很多工程師在使用它,但幾乎所有都是低產量的。

我的意思是,FPGA雖然很重要,但不是Tensilica公司關注的。我們專注于高產量的產品。當然偶爾也會重疊。譬如基站。以前有很多基站是采用Altera的儲存方案的。慢慢地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因為容量、成本和功耗的要求,已經從FPGA轉向更加高集成度的芯片解決方案。

問題9: 以前我在IEEE的設計與測試(Design & Test)雜志上看到一篇您的談話。您說,如果我們想要進入嵌入式系統設計的大規模并行領域,可配置的多核處理器SoC就有一些問題必須得到解決。幾年前,您還提到過,Intel最大的問題是怎樣為通用計算應用配置多核處理器。您現在還覺得多核處理器的配置有困難嗎?

Chris Rowen :對于多核應用而言,確實存在著一些困難。例如如何找到足夠多的線程 (Thread)來運行。但它不是Intel單獨遇到的問題。這是一個涉及到應用程序是如何被調用,以及在當下如此小型的設備上如何架構的問題。即便打開我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想看看到底有多少個線程準備在跑,它基本上都是很少的。通常情況下,操作系統、用戶界面和應用程序開發等等所調用的方式,都完全沒有最大化利用線程的數量。

另一個同樣重要的現象是,確定哪些任務可以被放進數據層(Data Plane)。讓我們來想想哪些東西通常是可以被放進數據處理器的,譬如在無線信道這類的通訊子系統,譬如存儲系統,比如你怎么分發數據,或者你知道的,安全冗余,也可能是針對壓縮流(Packing Stream)的特殊網絡處理器,它可以是視頻也可以是音頻。這些東西其實是更本質(Inherently)的并行處理。

問題10: 那么在手機上就不是個問題了?

問題11;最后一個問題。您當年在斯坦福參與奠基了RISC 架構,后來也曾是MIPS的共同創始人。那么,請問您如何看待RISC架構的未來?依舊是ARM和MIPS之間的戰爭,抑或會發生一些新的大事件?

Chris Rowen:從本質上看,這場關于CISC和RISC架構的爭論,其實仍不過是通用 (General Purpose)架構之間的競爭罷了。RISC贏得了一定勝利,占領了一些領域。但是遵循摩爾定律的發展,可以輕松的增加晶體管數目。一個RISC解碼器可能要一萬門,而CISC解碼器需要五萬門。其實也差不多了多少。

不過我覺得除了通用架構之間的競爭以外,還有一場更加深遠的革命。我們現在來比較通用架構和大量的特殊用途的(Special Purpose)架構,怎么樣?幾乎任何時候你都可以說,如果一個產品是圍繞某種特定的需求來設計,那么特殊用途架構肯定會勝出。RISC貶了CISC一段時間,因為它的效率可以高出2倍以上。那么為具體應用特殊定制的架構,就比所有通用架構的效率高出5至10倍以上。

因此,這個世界不能再簡單分成我的通用架構,和你的通用架構。當然對于那些非常分散(Defused)并且普適(Generic)的應用程序,就好比在筆記本上用的那些,我們還是需要通用架構的。因為一會兒你要看視頻,一會兒又要運行Word或打游戲,或者運行Excel工作表。是非常多樣的。所以你需要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處理器。不能太特別專門化。

因此對于我來說,計算的未來不是產生新的通用架構,而是特殊用途架構的集合。譬如一個音頻子系統、視頻子系統,一個基帶子系統、存儲子系統,還有應用處理器子系統。其中只有一個需要通用的結構(Construction),其它的都將是特殊的架構。在科學上,摩爾定律帶來多核,多核又將帶來特殊架構的解決方案。異型多核(Heterogenic Multi-Core)就是一種新架構。而且我覺得會成為主流。Intel、ARM、MIPS這些公司當然還會有很大的市場,但只限于應用處理器領域。其實從科學發展觀察,通用目的(General Purpose)最終總是會變成某一個特殊目的(Specific Purpose)的。

(根據記錄整理,略有刪節)

鴻蒙到底是不是安卓換殼?

2017年,華為手機靠著1.53億臺的銷量和20.4%的市場占有率,穩坐中國手機市場老大的位置。

當大家都在慶祝這個里程碑時刻時,2018年初,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門的負責人王成錄卻向任正非傳遞了一個危險的信號: 華為并不具備與巨大的手機業務規模相匹配的“根基”,華為需要自己的操作系統。

任正非隨即拍板決定,一直在籌謀的“操作系統項目”從軟件部內部項目,升格為公司項目。

兩年之后的2019年8月9日,余承東迎來50歲生日,這距離美國首次制裁華為已經過去4個月。當天,華為在開發者大會上揭開了鴻蒙系統的面紗。余承東生日蛋糕的照片和鴻蒙的名字,傳遍了社交網站。

鴻蒙在華為的高光時刻誕生,在華為陷入危機時走到臺前。

但不管是早期的“活在PPT里的系統”,還是之后的“安卓套殼”,公眾對鴻蒙有期待,也有質疑。

隨著近期鴻蒙系統逐漸推送至普通用戶的手機中,關于鴻蒙的爭論愈加激烈。

在華為手機業務全球收縮的背景下,鴻蒙即將在蹣跚學步時期,迎來一次巨大危機。

秦統一了六國,開始給此前四分五裂的天下制定統一的標準,書同文,車同軌。

鴻蒙則想統一所有家電的系統語言。

用鴻蒙生態業務負責人楊海松的話說,使用“鴻蒙化”家電的一大好處,就是手機無需下載任何APP,有NFC功能,即可跨設備操控。

按照華為的預想,鴻蒙是物聯網時代針對所有終端設備開發的操作系統,安卓和iOS則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物。

以前,電腦、冰箱、空調和手機無法直接“溝通”,設備之間要實現交互,需要技術人員開發一個聯網配對的協議。

若要便捷地實現“萬物互聯”,最好是這些家電都說同一種語言。

鴻蒙的誕生,就是來滿足這個需求的。 這個定位于物聯網的操作系統,可以從系統層面去解決各個設備的互聯互通。

從技術方向上看,鴻蒙和蘋果更像。因為鴻蒙和蘋果都是使用“微內核架構”,安卓使用的則是宏內核架構。

2020年蘋果在開發者發布會上定義iOS方向時,與鴻蒙思路基本相同,也是多設備在底層的融合互聯。

鴻蒙在2016年開始醞釀,到2019年加速誕生。從設計思路就可以看出來,本不是專門為手機準備的系統。但黑天鵝接踵而至后,備胎轉正,臨危受命。

無論是期待還是質疑,鴻蒙系統確實已經從PPT里走出來。

物聯網也需要專門的系統、生態、甚至應用。

谷歌、微軟、蘋果、小米、阿里都在瞄準這個新賽道,只是切入方式和節奏不同。

谷歌在2020年末正式開放源代碼的Fuchsia操作系統,也是基于微內核研發而成,目標是能夠運行于包括手機、PC、物聯網設備等所有平臺,其與鴻蒙最為類似。

但谷歌已有安卓,存在左右手互搏的復雜利益沖突,很難有華為盡全力投入物聯網的決心。

Wit Display分析師林芝認為: 這對別人來說是“業余”,對華為來說是“出路”,決心和投入資源不一樣。

但這里存在一個問題,即鴻蒙所宣揚的“萬物互聯”也好,“多屏協同”也好,從應用層面其實也可以實現,不一定需要通過系統。比如用帶有NFC功能且裝有美的自家應用App的手機,或者用裝有小米自家應用App的手機,也可以通過觸碰家電,讓手機跳出可操作的界面。

這與鴻蒙系統有什么區別?

鴻蒙生態負責人楊海松表示: 搭載鴻蒙的手機拉起的“卡片”(界面),是原子級的,從端側打通,也就是操作系統的原生功能。而安卓手機連接設備,是在應用層面,通過兼容模式實現。

從效果來看,通過操作系統層面接入,相當于在“主干道”通行,能保證服務的觸達率和及時有效性;通過應用層面接入,雖然也可以達到同樣目的,但相當于從其他路徑繞行,觸達率和效率會減弱。

如果從具體某一次的連接來看,兩種方式區別或許并不明顯。

但當一個生態想要做規模化復制的時候,區別就會顯現。

比如,一家帶屏幕的抽油煙機公司想要和一個攝像頭公司打通,讓用戶在做飯的同時,可以觀察嬰兒在臥室里的狀態。但就這一個功能,兩個廠家協調了一年還是沒有做出來,因為涉及到兩個產品之間的兩個應用和兩個操作系統,溝通成本很高。如果都用了鴻蒙系統,那將會輕易實現。

當然,這只是一個功能,如果兩個廠家在多個功能上尋求合作,或者其中一個廠家更換了操作系統版本,那么規模復制成本還會以更大的幅度提高。

除此之外,操作系統才會有整個硬件的實時狀態和數據,而應用是沒有的,需要去操作系統上讀取數據。帶來的結果就是,不同應用讀取到的數據不同。

隱私方面,因為應用App的服務器都在云上,所以應用需要去云端繞一圈以讀取數據,數據自然就需要上云。但操作系統是基于端側打通,不需要上云的過程,對于隱私安全的保護是不一樣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 鴻蒙本身的獨特性不在于手機單獨使用的時候,需要物聯網真正普及,廠家開始大范圍生產、消費者大范圍使用的時候,才能得到體現。

如果說鴻蒙本身的價值,是其存在的意義,那么華為遍布全球的終端設備,就是鴻蒙早期發展的重要載體。

楊海松表示,一個操作系統的基本生存底線是16%的市場份額,以此推算,華為今年需要達到3億的終端搭載量,其中2億為華為手機和包括智能手表、平板電腦、智慧屏等華為自有的終端設備,另有1億是生態合作伙伴生產的產品。

在美國的制裁下,華為手機在近期的市場調研中全球出貨量大幅下滑,2020年第四季度只有3230萬部,已經跌出前五,但華為在全球的累計用戶和在國內的出貨量依然可觀。

2020年年報顯示,華為在全球的終端連接數已經超過10億,手機存量用戶突破7.3億。余承東在2021年2月的新品發布會上也曾表示,華為HMS(華為移動終端云服務)的月活用戶超過5.8億。

所以,華為在推廣鴻蒙時有存量的底氣,同時,也有增量的危機。

而這些都不是華為憑一己之力能夠實現的。

首先是硬件支持的問題。

操作系統是上連應用、下連硬件的中間平臺,在“下連硬件”的過程中,需要包括芯片、處理器、指紋模塊在內的眾多硬件,提供一個特定的驅動程序。

比如搭載鴻蒙的手機想用三星的屏幕,就需要三星針對鴻蒙系統內核寫一套能夠驅動屏幕的程序,其他硬件廠商也是同理。

而鴻蒙共有三個內核,分別為Linux內核、鴻蒙微內核以及LiteOS內核。

其中Linux內核主管手機的運行任務,也是現有的安卓系統使用的內核。另外的鴻蒙微內核和LiteOS則屬于華為自研,針對的是包括家電、 汽車 在內的運行任務。

由于安卓操作系統早已廣泛使用,包括高通、三星在內的各大手機硬件廠商,早已在各自生產的手機硬件產品中,針對安卓系統的Linux內核,做好了驅動,也通過不斷迭代完善了體驗。

其次是生態搭建的問題。

問題在于,操作系統的框架搭建好之后,能否基于萬物互聯的場景,形成一套新的、豐富的應用App生態?這將是鴻蒙能否具有持續生命力的一個決定因素。

真正讓安卓成功的, 是基于其系統的豐富應用生態,以及對此產生依賴的龐大用戶。 其中視頻軟件YouTube、瀏覽器Chrome、谷歌地圖、谷歌翻譯等帶有谷歌商標的GMS(Google Mobile Service),是需要谷歌授權才能搭載的。

對于現階段的鴻蒙來說,“殺手級應用”顯然還未誕生。

鴻蒙生態業務負責人楊海松表示,現階段鴻蒙的殺手級應用不是一個清晰的、具體的某幾個的載體,殺手級應用是用最合適的方式在最合適的時候推給你最合適的體驗和服務。

這兩個問題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解決。在那之前,應用App層面和硬件廠商對內核的支持層面,都離不開安卓生態、離不開那顆Linux內核。

但以此判斷鴻蒙是“安卓套殼”,也是不公平的。重要的是,一定的時間之后,鴻蒙能否打開自己的局面。

長期問題可以慢慢解決,但芯片問題導致華為手機業務的困境,才是鴻蒙短期內更嚴峻的問題。

華為現有的終端產品數量,是其推出鴻蒙的一大優勢。但華為手機未來的出貨量,也直接關系到鴻蒙能否持續擁有核心載體。

2021年一季度,華為手機在全球范圍內的出貨量首次跌出前五,在國內也從第一掉到第三。

王成錄之前在公開活動表示,2021年要在2億臺華為手機上搭載鴻蒙,但在現實的銷售情況面前,華為方面的預期已向下調整。

雖然鴻蒙是基于“萬物互聯”打造的操作系統,但一段時間內,物聯網還是需要以手機終端設備作為核心。

至于華為與其他品牌廠商的合作的泛Iot產品,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華為手機在市場上的保有量。

沒有手機單純推系統,相當于沒有了大腦。

以美的為例,鴻蒙系統目前只是其智能家居產品的入口之一,而非唯一。

美的還會與小米、OPPO等其他手機廠商合作,開放基于應用層面的入口。而美的自有的應用App“美的美居”,依然是官方宣傳的功能更豐富、體驗更好的使用入口。

據市界了解,基于目前華為各類終端設備的保有量,以及市場對鴻蒙系統抱有較大的期待,美的為了搭載鴻蒙系統,專門在生產線上加設工位、投入自動化設備,甚至降低產線流速。

但從美的方面考量,目前的各種投入還是基于對鴻蒙系統未來發展比較積極的預判,進行的一個提前布局,畢竟家電產品的換機周期比手機要長,對于物聯網的布局也要更早開始。

但若華為手機保不住接下來的銷量,鴻蒙系統的核心載體就會急劇減少,和其他品牌廠商合作的談判籌碼也將受到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即將在6月大規模升級的鴻蒙,成為華為手機留住用戶的一種方式。

華為鴻蒙負責人王成錄的期待是,“如果老用戶升級到鴻蒙系統后體驗非常好,他可能會留下來。只要這兩年時間搶下來,我們的硬件可能就回來了。”

換句話說,如果鴻蒙初期上線的體驗不夠理想,也可能加速現有華為手機用戶的流失。某種程度上,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華為的手機業務和鴻蒙操作系統,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綁定關系。

眼下,手機芯片問題迫在眉睫,卻也是華為爭取硬件廠商支持兼容鴻蒙系統的一個良好契機。

根據現有消息,高通可能會成為華為手機接下來的芯片供應商,那么支持鴻蒙自研內核,可能也會成為談判的籌碼之一。

此外,其他手機廠商短期內雖然不太可能搭載鴻蒙系統,但如果愿意配合,將鴻蒙這一套框架集成到他們的手機中,或者在華為的HMS安裝包中集成相關協議的情況下,不設置使用障礙,那么用戶也可以在非華為的手機上實現和鴻蒙家電交互的效果。

但不管是哪種解決方案,各家都有數不盡的利益權衡。

華為鴻蒙生態負責人楊海松表示, 這一兩年如果鴻蒙沒有起色,那么下一個十年的 歷史 機遇,可能還是在別人手里。

PC時代稱王的操作系統是微軟,移動互聯網時代安卓和蘋果二分天下,物聯網時代誰是最終贏家,還未可知。

但無論鴻蒙能否最終實現一統物聯網系統的構想。在國產操作系統幾近空白的情況下,鴻蒙的誕生和可用,本身已是抵御危機的一個里程碑。

(作者丨林夏淅,編輯丨李曙光)

很赞哦!(59758)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安徽淮南大通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