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俄羅斯油管爆炸原因(求一篇關于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的英語新聞(簡單一點))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18 12:50:49【】9人已围观

简介俄羅斯圖95轟炸機機頭前的大鐵棍子是干嘛的?天線?受油管?還是空速管?受油管俄羅斯人為何會被稱為“戰斗民族”,他們有什么特別之處?B站上有一系列的《戰斗民族的婚后日常》視頻炒的火熱,“戰斗

俄羅斯圖95轟炸機機頭前的大鐵棍子是干嘛的?天線?受油管?還是空速管?

受油管

俄羅斯人為何會被稱為“戰斗民族”,他們有什么特別之處?

B站上有一系列的《戰斗民族的婚后日常》視頻炒的火熱,“戰斗民族”這個詞形容的就是俄羅斯這個國家的人民,是對他們的一種調侃,沒有任何羞辱或諷刺的意思。那到底這個稱呼是怎么得來的,為什么這么如雷貫耳呢?

其實這個就要先從歷史先開始說起。17世紀的歐洲,瑞典是面積第三大的國家,在發展中,瑞典和俄羅斯發生了利益沖突,爆發戰爭。俄羅斯將瑞典打敗,而且將波羅的海的制海權給掌握在自己手中。奧斯曼帝國最為強盛的時候,領土面積橫跨亞歐非三大洲。但是奧斯曼帝國最后逐漸沒落,而俄羅斯就趁機對其發動了戰爭。在接下來的200多年里,俄羅斯的領土逐漸擴大。當然歷史上俄羅斯人的英勇善戰并不能說明太多,現在的他們有特別多的硬核現實事例能特別體現他們“戰斗民族”的特性,接下來就簡單介紹一下。

俄羅斯人喜歡群毆,在油管上,可以搜到幾萬個俄羅斯人群毆的視頻。無論是在公園里、田野里、馬路上、地鐵里、操場上、船上甚至床上......只要你想得到的地方,俄羅斯人都可能在那里成群結隊干上一架。而且,他們群毆有固定的范式,雙方不許攜帶武器,赤手空拳甚至光著膀子排成密集的陣型,在開闊的場地上對峙。開打之前,雙方還要高喊口號,這些口號是充滿了“力量和榮譽”、“要么勝利要么死亡”等字眼的豪言壯語。那斗毆場面,絲毫不遜色于狂熱的宗教儀式。這種群毆還有一系列“友好”的規則:打斗的時候不許心懷仇恨、不許拿武器、不許打已經倒下的人。對于打斗中發生的不可意料的傷亡,互相不追究責任。

除了“窩里斗”,俄羅斯人還經常“打出國門”。2016年法國歐洲杯期間,事件起因是比賽期間英格蘭足球流氓不斷用言語和無禮動作挑釁戰斗民族,不僅在場內焚燒俄羅斯國旗,還在賽后在場內辱罵。俄羅斯球迷不堪英國球迷的仗勢欺人,在球場上發動了一場“反擊戰”,結果兩百多名俄羅斯球迷把英國一千多球迷打得落花流水。后來普京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都不知道我方200人是怎么打跑一千多英國球迷的。”

“在俄羅斯沒有什么事是一瓶伏特加解決不了,如果有,那就兩瓶,最多三瓶……”作為俄羅斯的國酒,伏特加在戰斗民族心中可謂舉足輕重。俄羅斯人飲酒有著悠久的傳統,從帝俄時期到蘇聯,再到現在。幾千年來俄羅斯男人就沒有放下過手中的酒瓶,甚至曾有蘇聯紅軍士兵戲說道:“蘇聯打贏納粹德國靠的就是喀秋莎火箭炮和伏特加。”

在前蘇聯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蘇聯外長安德烈·葛羅米柯曾向他建議在全國禁酒,老勃同志于是說出了一句不朽名言:“安德烈,你知道,俄羅斯人離了這玩意啥也干不了。”在蘇聯解體的前幾年,戈爾巴喬夫有感于酒對俄羅斯民族的傷害,下令全面禁酒。自此他們就開始變著法兒的喝。他們喝香水,喝潤膚露、喝窗戶清潔劑,喝發膠,甚至還喝防凍液。凡是有含酒精成分的,都搗鼓搗鼓喝下去了,所以之前就經常有看到喝沐浴液而被送進醫院的新聞。

俄羅斯航空的事跡炒得沸沸揚揚,雖然很多都是夸大的,不過有一件卻是非常真實。著名的小李子上艾倫秀講述自己的俄航經歷,結果飛機引擎爆炸了,他感覺自己馬上要死了上天堂,但是飛機上的很多俄羅斯乘客都十分淡定。女乘務員過來說:“非常抱歉,我們可能遇到了個小問題。”小李子問:“是什么問題啊?”乘務員答道:“我們失去了一個引擎。”小李子連忙問道:“我們一共有幾個引擎?”“本來有兩個的,現在只有一個了。”

一個種族的彪悍必然是從娃娃抓起的。俄羅斯一些地方的傳統活動,把小孩往冰冷的河里扔,不能穿衣服。俄羅斯巴爾瑙爾的一個幼兒園,零下10~30度的氣溫,小朋友們的強身健體的活動竟然是冰桶挑戰。

由此觀來,俄羅斯的“戰斗民族”的這個稱號果然是名副其實。我們在看到這些奇聞軼事不由得開心大笑,但是我們也要明白,一個國家的民族特性是在歷史進程中不斷形成的,不僅僅是自然環境的影響,也有一代又一代的俊杰的帶領。在感嘆俄羅斯民族的狂野硬氣的時候,我們也要心懷自己的中華民族,現在正值歷史的轉折點,我們也要積極擔當,有所作為,展現屬于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的獨特風采。

求一篇關于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的英語新聞(簡單一點)

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鏡頭記錄下當時慘狀

請問,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是怎么引起的,急需,快幫幫忙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泄露事故報告

如果說1979年的美國三里島核電站事故引起了美國輿論的嘩然,那么,1986年 4月26日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的事故,則震動了世界,其后果幾乎影響到整個國際能源界。

這一天的凌晨1點23分,位于蘇聯大城市基輔以北130公里白俄羅斯-烏克蘭大森林地帶東部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四號機組發生了事故,反應堆猛烈爆炸,引起熊熊大火導致反應堆堆芯毀壞和部分廠房倒塌。

這次事故是發生在該機組計劃停堆檢修,做一個透平發電機運行狀態試驗的過程中,反應堆出現突然的功率波動導致反應堆毀壞和堆芯積累的一部分放射性物質釋放到大氣中。事故發生以后,引起的大火被撲滅,展開了限制和消除事故后果的緊張工作。撤離了核電站毗鄰地區及電站周圍30公里地帶的居民。

為此,蘇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一個由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為首的工作組,以協調各部和其他國家機關消除事故后果及援助居民的工作。還成立了一個政府工作委員會,著手調查事故的原因和執行必不可少的應急措施;從事恢復工作,其作用在能夠動員全蘇必要的科學、技術和經濟方面的應變能力。

一項工業生產事故引起國家最高當局重視并親手處理,這在蘇聯的歷史上恐怕是少有的。可見核科技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及對人們心理的影響。他們動員了部隊、地方及其他各產業部門的人力、物力和交通運輸工具等,也動員人民獻血和組織現場快速處理事故的志愿人員。

更重要的是,事故不只是影響到了核設施所在地區所在國家的利益,它越過了國界,波及到毗鄰國家,引起了別國的慌亂,使那里的人民失去了安全感。因此,與其說事故本身之大,還不如說是國際輿論驚動了蘇聯的整個領導層。其實,在蘇聯及世界其他國家的能源工業生產中,一次事故所造成的傷亡和損失遠大于這次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有的是。具有強烈諷刺意味的對比是,1979年美國三里島核電站事故發生的同一天,印度一座水電站大壩開裂,造成成千上萬人喪生,而三里島事故中卻無一人死亡。可是印度的水電站事故并沒有引發如此復雜的輿論和觸動由低級到高級的各階層人士。

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發生以后,為取得國際輿論的諒解,蘇聯邀請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代表到事故地點進行觀察,給他們機會了解事態的真實情況,讓他們親眼看一看為控制事故所采取的措施。代表們向全世界報告了他們的評價。一些國家的政府,許多機構、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甚至個人,表示愿意向前蘇聯提供援助,以幫助消除這次事故的后果,并且有些援助已被蘇聯所接受。例如接受了國外機器人投入事故現場處理工作,邀請美國著名骨髓移植專家到蘇聯幫助醫治受幅照嚴重的傷員等。

面對核事故的威脅,除了商業競爭者的幸災樂禍之外,人們表現出了空前良好的合作關系,它已經不是一般中立的“紅十字會” 的作用,而是一種新型的國際關系。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以后出現的情況,充分說明,人類面對共同關心的問題時,彼此表現出的諒解、團結和合作是可以戰勝互相猜疑和敵視的。

鑒于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空前的國際影響,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核事故,也由于這個電站在技術上、管理上及事故處理方面向世界提供了許多難得的而且是寶貴的經驗教訓,在此,打算對這個電站建造的前因后果、事故過程與善后工作做一較為詳細的介紹,這也許還可以在日后給包括科學工業在內的社會各界提供若干有益的借鑒。

這次事故是由幾個沒有想到的事件的綜合原因所造成的,其教訓是深刻的,我們應該從積極方面去考慮。如果就此而放棄核能,那么正如前蘇聯國家原子能利用委員會的報告所指出的:“將大大地增加有機燃料的開采和消耗。由于后者連續不斷地向生物圈釋放有毒化學物質,這對于人類無疑將增加疾病的危險性,還增加對水資源和森林的破壞。”

“核能除了其各種優越性外,作為一種能源和作為一種保護天然資源的手段,核能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也存在一種國際性的潛在威脅。其中包括:放射性物質跨國界的傳播(特別是各種嚴重的輻射事故和核武器的擴散),國際恐怖主義的威脅,一旦發生戰爭核設施意味著的特殊危險性。所有這些表明,在發展核能和確保其安全方面迫切需要的是加強國際合作。”

如果大家都能對此取得一致的意見,那么切爾諾貝利事故的教訓還是很有益的。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建造 在前蘇聯的能源設想中,為節約有機燃料的消耗,建立核工業聯合企業,已制訂了計劃。

此計劃采用三種堆型:建造中的核電站以VVER(輕水反應堆)、RBMK(大功率壓力管式石墨反應堆)和FBR(快中子增殖反應)型反應堆為基礎。前兩種為輕水冷卻熱中子反應堆,現在它們是俄羅斯核電站的基礎,其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第三種為鈉冷堆,目的是對已采取的技術方案和逐漸發展以钚為基礎的閉路燃料循環做工業規模的實驗。

按照蘇聯1986~1990年和直到2000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方向,規定了高速發展前蘇聯的歐洲部分領土和烏拉爾地區的核動力。1985年,核電站的發電量為1700億度,而到2000年將增加5~7倍。

這樣的發展意味著將要由核電站提供歐洲部分的能源系統需求的額外容量,從而緩解對新的燒有機燃料熱電站的需求。

位于前蘇聯歐洲部分的白俄羅斯-烏克蘭森林區,建造了一座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其周圍地區的特點原是一個低人口密度地帶,直到開始建核電站時,這個地區的平均人口密度大約是每平方公里70人。1986年初,在距核電站30公里半徑的區域內總人口已有大約100000人,其中49000人居住在普里皮亞特鎮,該鎮位于距電站3公里的安全區以西。有12500人居住在地區中心切爾諾貝利村,該村位于電站東南15公里處。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第一期工程(兩座RBMK-1000型反應堆機組)是在1970年至1977年間建造的,第二期工程兩座核電機組的建設任務于1983年末在同一個廠區完成并投入運行。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1986年4月25~26日晚,在第一期和第二期建造工程廠區有值班操作人員和各部門的工人以及維護人員176人。此外,在第三期建筑工程現場還有268名夜班建筑工和安裝人員。

為了檢修,計劃于1986年4月25日第四號機組停閉反應堆,此時堆芯共有1659根具有平均燃耗為10.3兆瓦日/公斤的燃料組件,一根附加吸收器和一條未裝料的孔道,大部分燃料組件(75%)是首次裝料時裝入的燃料棒束,其燃耗為12~15兆瓦日/公斤。

在停堆之前,以某種規定的方式在8號透平發電機上要進行一些試驗,即在停機過程中靠透平機(注,即渦輪發電機turbine)來滿足廠用電。這些試驗的目的,就是試驗在斷電期間透平發電機切斷蒸汽供應情況下動用轉子的動能維持機組本身用電的可能性。這種方式實際上被用于反應堆快速應急堆芯冷卻系統(ECCS)的一個子系統。如果以一種適當的方式并具有必要的附加安全措施來進行操作的話,這樣的一種試驗在運行中的電站上做不應被禁止。

類似的試驗在切爾諾貝利電站已經進行過。那時發現,在停機過程中,在耗盡轉子動能之前發電機的母線電壓早就跌落。在1986年4月25日計劃進行的試驗中,實驗人員打算利用特制的發電機磁場調節器來解決上述問題。可是,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8號透平發電機上進行試驗的工作大綱,以及根據這個大綱要進行的這些試驗都沒有認真準備,也沒有得到必要的審批。

圖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使用的前蘇聯特有的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堆照片,上圖為結構示意圖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公式化的大綱在指導操作

工作大綱質量低劣,以一種純粹公式化的方式草擬了有關安全措施的部分(該安全部分僅僅說到:在這些試驗當中執行所有接通開關的操作都要有值班長準許,在緊急事件情況下工作人員按電站規程行動,以及在這些試驗開始之前總指揮--一位電氣工程師,不是反應堆裝置專家--應該通知值班的安全工作人員)。除此之外,該大綱基本上沒有附加安全措施的規定,大綱要求關掉反應堆應急堆芯冷卻系統。這就意味著在整個試驗過程里,即大約4個小時,實質上降低了反應堆的安全性。

在這些試驗中,由于安全性問題沒有得到必要的重視,有關工作人員對試驗沒有做充分地準備并且不知道可能的危險性,加之,如下面所述那樣,工作人員違反大綱要求,從而為這次事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4月25日l點整,工作人員開始降低反應堆功率(直到此時,該機組一直在額定參數下運行),在13點05分反應堆功率為1600兆瓦(熱)時切除了7號透平發電機。機組本身所需要的電源(4臺主循環泵,兩臺給水泵,和其他設備)被切換到8號透平發電機的母線上。

在14點,按照試驗大綱的要求,把反應堆應急堆芯冷卻系統與強迫循環回路(MFCC)斷開。可是,由于控制室的要求推遲了機組從運行狀態下解列。于是,在違反運行規程的情況下,該機組在應急冷卻系統斷開后繼續運行。

在23點10分又開始降功率。試驗大綱中,發電機惰走的同時供給機組需要的電源應在堆功率為700~1000兆瓦(熱)下完成。可是,當局部的自動調節系統切除時(這是按低功率下運行規程應該做的),操作人員未能足夠迅速地消除因自動調節棒的測量部件所引起的不平衡。結果,功率降到30兆瓦(熱)以下。

4月26日1點,操作人員才成功地使功率穩定在200兆瓦(熱)。同時,因為反應堆“中毒”仍在繼續,進一步提高功率受到了小的可利用的過剩反應性的限制。所以,當時的功率實際上低于規定要求的水平。

保護系統被解除

盡管如此,仍決定繼續做這些試驗。在1點3分和1點7分,各有一臺備用主循環泵從各自一側投入,與已經運行的6臺泵一起工作。所以當完成該實驗時,在MFCC系統上仍有四臺泵運行用來安全冷卻堆芯。

由于反應堆功率以及因此導致的堆芯和MFCC系統的水阻顯著地低于所預計的水平,又由于8臺主循環泵都投入運行,所以,通過堆芯的冷卻劑流量高達56000~58000立方米/小時,個別單泵流量達8000立方米/小時。這違反了運行規程。這種運行方式是被禁止的,因為泵有被損壞的危險和在主冷卻劑管道內形成空泡,從而能發生機械振動。備用主循環泵投入并導致通過堆芯的流量增加,從而引起蒸汽量的減少,汽鼓汽水分離器內的蒸汽壓力下降,并引起反應堆其他參數的改變。操作人員企圖維持系統的主要參數,但是,他們這樣做并未完全成功。在這一階段,他們看到在汽鼓汽水分離器蒸汽壓力下降大約0.5~0.6兆帕,而且水位低于緊急事故標記。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停堆,操作人員切除與這些參數有關的事故保護系統。

同時,反應性緩慢地持續下降。l點23分30秒,操作人員從快速反應性計算程序輸出看到,現在過剩反應性已達到要求立即停堆的水平。然而,工作人員并沒有據此停堆,而是開始做各種實驗。

1點23分4秒第8號透平發電機組事故調節閥關閉。反應堆在大約200兆瓦(熱)功率下繼續運行。與兩臺透平發電機組(7號透平發電機組于4月25日關閉)的應急調節閥關閉有關的事故保護系統都被解除,以便若第一次試驗失敗的話,將有可能再重新做該實驗。這意味著更進一步違反實驗大綱,大綱沒有規定在關閉2臺透平發電機組時切除反應堆事故保護系統

操作人員不遵守規則

實驗開始之后不久反應堆功率開始緩慢上升。

在1點23分40秒,機組值班長發出命令按動AZ-5按鈕。這將把所有的控制棒和快速停堆棒插入堆芯。這些棒下落幾秒鐘后,感到有一些振動,而且,操作人員看到吸收棒沒有完全插到堆芯底部停止位置。接著他切斷了棒控制系統的伺服機驅動機構的電源,以便使吸收棒靠本身自重墜入堆芯。

根據4號機組外側的目擊者們提供的情況,在1點24分接連發生兩次爆炸。燃著物的團塊和火星沖入反應堆上空,其中有些落到汽輪機廠房屋頂并開始著火。

在反應堆的設計中,考慮到了它的各種物理特性,并都提供了保護措施,以防止事故的發生,這包括技術方面的保護措施,也有為核電站實施工藝過程而制定的各種指令和嚴格的規則。

在準備和進行透平發電機的實驗過程中,透平機在惰走過程中要滿足該機組電力的需求,而操作人員卻切斷了各種重要的保護系統,違反了有關技術工藝過程安全管理上最重要的操作規程的規定。

操作人員的主要目的,是想盡可能迅速地完成這項實驗。沒有充分準備,進行實驗時不遵守規程,也沒有遵守實驗大綱本身的要求,對反應堆裝置操作的輕率,證明操作人員沒有掌握有關反應堆工藝過程的專門知識,也不懂得反應堆潛在的危險。

滅火

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反應堆事故后的首要任務是滅火。反應堆爆炸使得加熱到高溫的堆芯碎片散落到反應堆的一些工作間、除氣站和汽輪發電機廠房的屋頂上,于是引起了30多處著火。由于部分油管破裂,電纜短路和來自反應堆的強烈熱輻射在汽輪機廠房7號汽輪發電機上方、被毀反應堆大廳和與大廳相連的部分廠房起了火。

1時30分核電站的值班消防隊從普里皮亞特和切爾諾貝利城趕到事故現場。

由于汽輪機廠房屋頂的火勢直接威脅到相鄰的3號機組并且火勢愈來愈猛,必須采取緊急措施全力以赴來撲滅這一重要地區的火災。與此同時,利用滅火器和室內固定消火栓組織了室內滅火。到2時10分撲滅了汽輪廠房屋頂的火,2時30分反應堆廠房頂部的火基本上被撲滅。到凌晨5時大火被撲滅了。

由于一些熔化了的燃料可能集中達到臨界質量并發生自持鏈式反應,對這種潛在的危險必須采取防患措施。此外,被毀反應堆一直在向周圍環境排放大量放射性。

事故初期,曾試圖利用應急輔助給水泵向堆芯空間供水以降低反應堆坑室內的溫度和防止石墨砌體著火。這一嘗試無濟于事。

隨即不得不以兩種決策中選取一種:一是用吸熱劑和過濾材料覆蓋反應堆堆體,把事故限制在就地;二是允許堆本體的燃燒過程直到自行結束。

因為第二方案有可能使大面積受到放射性污染并危及大城市居民的健康,所以采納了第一種方案。

緊急措施

一個專家組開始用軍用直升飛機投放硼、白云石、砂子、粘土、鉛的混合物來覆蓋毀壞的反應堆。從4月27日到5月10日共投放了約5000噸的材料,這主要是在4月28日到5月2日進行的。結果反應堆被一層能強吸收氣溶膠粒子的松散材料所掩蓋。到5月6日放射性排放不再成為一個主要問題,已降到每晝夜幾百居里,到該月底降到每晝夜幾十居里。

同時解決了降低燃料溫度的問題。為了降低溫度和減少氧的濃度,由壓縮機站用鼓風機往反應堆坑室下的空間送氮氣。

到5月6日反應堆坑室的溫度停止上升,并隨著通過堆芯到大氣的恒定的空氣對流而開始下降。

由于擔心可能性極小的反應堆下部建筑結構的破壞(雖然在事故的最初幾天它是可能的),采取了雙保險性措施,決定了在廠房基礎下部修建人工的排熱通道。所采取的方法是在混凝土板上設置一個平板式熱交換器,至6月底計劃工作已告結束。

經驗證明,所采取的決定基本上是正確的。

從5月底以來,形勢大體上已經穩定。反應堆廠房被毀滅部分處于穩定狀態。經過短壽命同位素的衰變之后,輻射情況有所改善。從機組進入大氣的放射性量主要取決于風帶走的氣溶膠數量。放射性排放量每晝夜不超過幾十居里。反應堆坑室的溫度狀態已經穩定。反應堆各部分的最高溫度為幾百攝氏度,并以每晝夜大約0.5℃的速率穩定下降。反應堆室底部混凝土板是完整的,并且大部分(~96%)的燃料局限在反應堆內和蒸汽-水管線及下部水管的隔室內。

圖為 在事故現場修建排熱通道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事后的最初努力

為消除核電站事故后果,對廠區實行去污,對30公里地區也采取了一系列污染清除措施,并且對4號機組進行長期埋藏的構筑物工程。

事故時放射性物質擴散到廠區上空,落到汽輪機廠房和3號機組的屋頂上、管道的金屬支架上。

由于放射性氣溶膠和放射性塵埃的降落,整個廠區以及建筑物墻壁、屋頂也受到了嚴重污染。廠區沾污是不均勻的。

為了減少放射性塵埃從廠區擴散,汽輪機廠房屋頂、路肩用不同聚合物的溶液進行處理。以便將土壤表層固定并防止塵埃揚起。

事故后,人們對大氣和地面放射性污染的主要特點和可能的生態學后果還作了估計。

從事故的最初幾天,對30公里以內和30公里范圍以外的水體底部沉積物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組織了監測。

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冷卻水池中,可以觀察到對其生態系統有明顯的輻射影響。

在切爾諾貝利電站周圍30公里區域以內,在個別受放射性沉降灰污染的區段,觀測到相當高的輻射水平。這可以明顯地改變這些區段對輻射敏感作物的狀態。但在30公里以外地區的輻射水平,當時似乎未發現對植物和動物群體有明顯的影響。

根據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周圍30公里地區環境放射性污染情況的分析,對城市、鄉鎮、村莊和其他居民點居民的實際的、預期的輻照劑量作了評價。根據這些評價,采取了疏散普里皮亞特和其他一些居民的決策。疏散人口計135,000人。

采取這些和其他措施的結果,可以使居民受到的照射不超過規定的極限。同時,還估計了居民在最近幾十年內的輻射效應。

一年后的傷亡統計

由于在事故發生后最初幾小時參加搶險工作的原因,電站和事故處理的部分工作人員遭受了大劑量輻射。同時,參加撲滅火災的人有的被燒傷。政府對所有受傷者提供了緊急醫療救護。到1986年4月26日晨6時,已有108人住進醫院。在當天,經診治觀察,又有24人住院。1986年 4月26日晨6時由于重燒傷,一人死亡,一名在事故機組上工作的人失蹤。可能他工作的地方位于倒塌的結構物區,并且是強放射性區。

根據前蘇聯采用的早期診斷的程序,在最初36小時內,對一些人作了急性輻射綜合癥診斷,從而確定哪些人需要立即住院治療。為了接收住院,在最靠近事故地點的基輔,挑選出臨床治療單位,并在莫斯科挑選出一專門的單位,以便保證最大限度的援救和對檢查結果作出權威性的分析。

在最初的兩天內,送往莫斯科129名患者。在之后的三天中,這些病人中84人確定為Ⅱ-Ⅳ度急性射線并發癥患者,27人為Ⅰ度急性射線并發癥患者。在基輔,有Ⅱ-Ⅳ度患者11人,Ⅰ度患者55人。

據1987年7月8日即一年多以后的報道,工作人員中,由于燒傷和急性射線并發癥死亡的總人數為30人。

生物基因發生變異

報告查明,前蘇聯提供的環境污染地圖和評價除了鍶水平估計過高以外,一般是準確的。該報告對受污染地區居民的劑量估算較前蘇聯專家的估算結果低1/2~1/3。這種差別不是由于不準確的測量造成的,而是由于前蘇聯的計算中故意加入了慎重的保險系數。

事情當然不會到此為止,到了1995年4月26日,俄羅斯紀念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在9年前的這天所發生的悲劇。這時的統計,至少有14萬人受到放射性物質的影響。

同年,美國佐治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的田鼠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在距核電站半徑30公里以內地區的田鼠基因發生了巨大變化,僅細胞質線粒體上的一個基因就有46種變異形式,而他們對30公里以外地區10種動物的研究表明,這種基因只產生了4種變異形式。

研究人員的這一新發現向生物學家提出了新問題,生物學家一直認為生物基因在短時間內產生巨大變異將會導致種群滅絕,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田鼠產生的基因復異,超出原先生物學家認為的極限約40倍,但這些田鼠仍然“鼠丁興旺”,研究人員推測生物抗自然災害帶來的基因變異能力遠比人們想象的大得多。

1996年美國與烏克蘭的聯合研究人員,對基輔水庫和距該反應堆20公里范圍內的12個池塘中的416條鯽魚的血細胞中的DNA也進行了分析,發現某些魚的血細胞中所含的DNA數量比正常情況下多2~3倍,其數量因細胞而異。這種現象是由放射線造成的。

大風吹走了放射性物質

這里面有一種意外的情況,人們未曾料到。

與10年前科學家們估計在今后的數十年至數百年,區內的大片土地將成為寸草不生之地相反,美國一群科學家先后9次,深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30公里范圍的受輻射污染區,他們意外地發現,區內竟然生機勃勃,不少野生動植物正在迅速成長,數量大大增加,它們重新返回以往被人類霸占了的地方。而且那些動物的外貌,并沒有受到輻射損害的明顯痕跡。

科學家考察后認為,這是因為事發當天刮大風和下大雨所致,在反應堆爆炸以后,第一團毒氣吹到了核電站的附近樹林,把那兒的樹木毀滅;其他的放射性化學物質則被吹送到更遠的地方,雨水再把化學物質帶進泥土里去。

因此,遠在北歐的馴鹿會吃到受放射性物質污染的苔蘚,可核電站鄰近的土地,反而能避過這場浩劫。

據白俄羅斯政府1997年公布的資料,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所泄漏的放射性粉塵,有70%飄落在白俄羅斯境內,在事故發生初期,白俄羅斯大部分公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輻射,6000平方公里土地暫停使用,400多個居民區成為無人區,政府不得不關閉了600多所學校、300多個企業以及54個大型農業聯合體。

白俄羅斯政府預計,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給白俄羅斯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2350億美元以上。這個數字相當于白俄羅斯32個財政年的總和,政府為消除核危害,每年的撥款要占整個國家預算的20%~25%。

白俄羅斯有個兒童血液治療中心。這里共有81個患兒,其情景讓人觸目驚心,病房里的孩子無論男女幾乎清一色地沒有頭發。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嚴重影響了這些孩子的健康。

白俄羅斯籌建了一座特殊的紀念館——切爾諾貝利核災難紀念館,將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前前后后以各種方式展現在人們的面前。人們不會忘記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更不會忘記切爾諾貝利。據專家估計,完全消除這場浩劫的影響需要數百年。

瑞典的報告

據瑞典國家射線保護研究所發表的一項報告,在受這一事故影響最嚴重的瑞典中部和北部的一些地區,1995年仍有2.6萬頭馴鹿由于其銫含量過高在屠宰后被銷毀。這些地區內陸湖泊中的魚,森林中的野生動物和蘑菇,每公斤銫含量也超過規定值。不過在農產品中已找不到來源于切爾諾貝利的放射物痕跡,各類食物對人的健康已無害。

研究工作表明,魚和野生動物體內的銫含量減少較慢,這是因為來源于切爾諾貝利的銫中有一小部分極易活動,它們在湖水與森林中循環,可能要過30年才能消失。

該研究所估計,瑞典人由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影響而患癌癥的可能性,與其他能夠誘發癌癥的因素相比還是微不足道的。

對于大家關心的核事故“遠期效應”即輻射致癌風險等問題,在2000年有一個給聯合國大會提交的報告顯示,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14年來,迄今除了在白俄羅斯、俄羅斯和烏克蘭童年甲狀腺癌的發生率有十萬分之幾例的增加外,沒有發現可以歸因于輻射的總癌癥發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任何科學證據,沒有發現白血病增加的任何科學證據,也尚未發現直接與輻射照射有關的非惡性疾病增加的任何科學證據。

切爾諾貝利石屋

后來,據1989年11月間蘇聯的《新聞周刊》報道:自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3年多以來,蘇聯專家學者做了工作總結,認為土地和農產品(尤其是牛奶)的放射性核污染水平未能降低。發現有的地區(如納羅季奇區)有大約半數兒童甲狀腺異常或淋巴腺肥大。成人癌癥患者成倍增加。先天性畸形家畜急劇增加。動植物體積竟變得比平常大3倍以上,以致出現“鼠大如豬”的景象,看那體態:行動敏捷,渾身灰褐,尖尖的嘴巴,硬硬的胡須,拖著碩長無毛尾巴,身體足足有3英尺長。核輻射使這里的動物,如狐貍、兔子、野豬,就連河中的游魚,也怪得不可名狀。事故后新長出的松針比通常的長,一些植物、花卉的苞蕾也異常肥大。在普里皮亞特市的一個大型溫室里培植的黃瓜,比通常的大2~3倍;這里培植的土豆種子具有抗病力強的特性。

全國100多個研究所的科學家云集于此。47國1200名科學家來訪,并建立了國際科研中心。

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后,為制止該電站第4機組廢墟中殘留的核燃料擴散,有關單位用厚厚的混凝土堆造了一個有復雜通風系統的多層大型建筑物,把第4機組的全部設施埋在其中,這個建筑物成了“石屋”。(新聞報道稱之為“石棺”)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但是,5年后,據美國《科學》周刊報道,國際原子能機構就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后果,匯集了輻射科學家的評估后發表了一份報告,判斷污染區實際輻射水平低于前蘇聯專家的估計,同時責備前蘇聯政府采取了過于小心的防護措施。

這個被稱作“國際切爾諾貝利科研項目”的考察工作始于1990年,是應前蘇聯的請求而設立的。來自25個國家的約200名科學家和醫學專家集中調查了居住在污染區的82.5萬居民。

1996年11月30日晚22點,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1號機組順利關閉,以后將不再使用。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是烏克蘭現有的5座核電站之一,原有4個發電機組。1986年4月第4號機組發生爆炸,釀成核泄漏事故以后,由于烏克蘭能源短缺,其余機組仍然繼續運轉。但西方國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反應堆的缺陷在哪里?

百度百科-切爾諾貝利事故

車臣共和國是怎么回事?它以前不是俄羅斯的反動武裝嗎?現在俄政府承認這個國嗎?

車臣共和國位于俄羅斯聯邦西南部高加索山脈的北側,南面與格魯吉亞隔山為鄰,北同俄羅斯的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接壤,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車臣占據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不僅連接著俄羅斯同南高加索三個共和國的石油管道和鐵路干線,而且同周圍幾個穆斯林人口比例很大的共和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車臣共和國有人口120多萬(1994年)。

主要民族:以穆斯林族為主,信奉伊斯蘭教,還有俄羅斯族。

首府:格羅茲尼,人口40.1萬(1989年)。

1997年1月23日,車臣總統揚達爾比耶夫宣布,為紀念焦哈爾· 杜達耶夫而將車臣首府格羅茲尼更名為焦哈爾—加拉,1998年3月25日車臣議會批準這一決定,但外界媒體仍用格羅茲尼這一名稱。

工業:石油開采、石油加工、化學、機器制造、建筑材料、食品、木材加工等。

農業:種植小麥、水稻、玉米、大麥、向日葵、甜菜、蔬菜。還有園藝業和葡萄種植業。

簡史:有關車臣人的最早記載是在7世紀初以前。車臣人素以英勇善戰著稱,民族意識極強。在十九世紀上半葉,沙俄經過40多年的高加索戰爭,才于1859年把車臣并入沙俄帝國版圖。在蘇維埃政權時代,車臣自治區于1922年11月30日成立,屬俄羅斯聯邦。1934年1月15日車臣與其西鄰的印古什自治區合并成立車臣-印古什自治區,1936年12月5日改為加入俄羅斯聯邦的自治共和國。1944年,蘇聯政府以車臣人同德國侵略者合作為由,把車臣人強行遷出家園,直到1957年車臣才恢復民族自治。 政治:1990年,代表車臣民族的杜達耶夫將軍當選為蘇聯全國代表大會執委會主席。1991年“8·19”事件后,杜達耶夫于同年9月6日推翻了當地的蘇維埃政權,一個月后當選為車臣總統。1991年11月,車臣宣布成立獨立的共和國,杜達耶夫任總統。1992年1月20日,俄議會通過決議,同意車臣自治共和國升格為車臣共和國。杜達耶夫執政后,一直采取與俄羅斯政府對抗的行為。

從1994年12月開始,俄羅斯聯邦當局對車臣采取軍事行動,至1995年4月經歷了4個多月的殘酷戰爭。1995年4月5日,俄軍奪取了杜達耶夫支持者占據的最后兩個重要基地古杰爾梅斯市和沙利市,這意味著車臣境內已不存在發生大規模武裝沖突的“策源地”。戰斗從城市轉向農村、森林和山區。

俄在清剿車臣非法武裝的同時,還進行在車臣建立符合俄憲法的權力機關的工作。1994年底成立的民族復興政府于1995年1月5日進入車臣開始工作,由車臣的印古什人哈吉耶夫擔任政府總理。1月9日,俄軍占領車臣“總統府”。3月23日,葉利欽再次簽署命令,在車臣成立共和國民族和睦委員會,促進在車臣建立符合憲法的權力機關。

從車臣問題一出現,聯邦中央機構內就對使用武力還是通過談判解決這一危機存在分歧。車臣危機給俄政治、經濟、社會帶來了長期影響,戰爭使車臣經濟瀕臨崩潰。據專家估計,恢復其經濟至少需要15億美元。俄聯邦政府成立了以第一副總理索斯科韋茨為首的恢復車臣經濟和社會活動國家專門委員會,截至1995年4月11日,已向車臣提供了2萬億盧布的援助。

1995年12月8日,俄羅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車臣共和國總理扎夫加耶夫和俄羅斯總統駐車臣全權代表洛博夫簽署了車臣在俄聯邦內特殊地位的協定。協定規定,車臣共和國有權參加國際交往和對外經濟聯系,并可以制定自己的憲法和法律。在1995年12月14日至17日舉行的選舉中,車臣共和國總理扎夫加耶夫當選為共和國元首。

經過1994年12月—1996年8月近兩年的獨立戰爭后,車臣享有事實上的獨立。

兩小時預算和十年代價

1994年12月11日,俄羅斯總統葉立欽簽署了第2169號總統令《關于在車臣共和國境內保障法制和社會安全的措施》。這一天黎明,俄羅斯大軍浩浩蕩蕩,西自弗拉季高加索,北自莫茲多克,東自達吉斯坦三個方向開入車臣,圍困格羅茲尼,逼迫與聯邦政府作對的杜達耶夫政權及其軍隊自動解除武裝。

殊未料到,戰爭剛一打響,俄羅斯聯邦軍隊就蒙受了奇恥大辱:以坦克開路的聯邦軍隊在車臣境內遭遇了猛烈的抵抗和防不勝防的打擊。正所謂“殺敵三千自損八百”,開戰后兩個月間,按照官方數字,車臣方面喪生者為6600到15000人,而俄軍的陣亡或失蹤數字則為1500人。俄羅斯軍方承認,攻入格羅茲尼的第131獨立摩托化旅和第81摩托化步兵團全軍覆沒,并有100多士兵被俘。

當車臣人把被俘俄軍士兵的錄像帶在電視臺播出后,最難堪的恐怕就是葉立欽總統和他的國防部長格拉喬夫。格拉喬夫將軍在準備出兵車臣之前的那句名言,成為十年來交戰雙方將士私下的笑柄:“只需一個空降團,兩小時就能拿下格羅茲尼,解決所有問題。”

兩小時的預算和十年的代價,為何如此失算?今天在莫斯科,人們仍然在質問:當年是否應該對車臣大動干戈,以至造成數以萬計俄軍官兵陣亡、高達18萬車臣人喪生(其中多為平民,武裝分子不到三分之一)和格羅茲尼十室九空的悲慘結局?

2004年12月9日,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就車臣戰爭十周年發表講話:“盡管當時在車臣發生的事情不能不令人擔憂,但這些問題并非典型,出兵進入車臣共和國完全是不適當的方式。這巨大的悲劇性錯誤既導致了第二次車臣戰爭,后來又導致恐怖戰爭。”

從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軍被動挨打敗績累累,到列別德將軍與馬斯哈多夫簽署停火協議;從普京決定打響第二次車臣戰爭,直至發生了2002年10月的莫斯科人質事件和2004年9月的別斯蘭人質事件,從莫斯科到世界各地,呼吁政治解決車臣問題的聲音一直不斷。許多人至今還在假設,如果十年前莫斯科不出兵車臣,今天的局面會否更好些?

車臣人反抗俄羅斯的歷史

車臣人反抗俄羅斯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60年代,那是俄國歷史上著名的伊凡雷帝時代。沙皇大軍首次踏足北高加索地區,征服切爾克斯和卡巴爾達公國,在北高加索建立俄羅斯人的城鎮和居民點。當時,在沙俄與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領土爭霸中,夾在兩大帝國之間的高加索,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1722年-1723年,彼得大帝奪取了波斯人在高加索的地盤,征服了里海沿岸,在今天達吉斯坦共和國首府馬哈奇卡拉附近建立了彼得羅夫斯克港口。

奧斯曼帝國在1585年征服車臣,并令車臣人皈依了伊斯蘭教。1774年,沙俄帝國打敗奧斯曼帝國奪回車臣。十年之后,車臣人參加了民族領袖曼蘇爾領導下的反抗俄羅斯大起義。但是七年之后曼蘇爾被俘,車臣輸掉了關鍵性的戰役。沙皇派軍隊鎮壓后,開始在該地區修筑連環軍事要塞,派駐重兵。

正是在普希金和萊蒙托夫浪漫主義詩歌盛行的時代,沙俄軍隊對高加索開始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第四次征服戰爭,高加索各民族最終在1862年宣告俯首稱臣,但不屈的車臣人卻屢敗屢戰起義不斷。據史書記載,通常每半個世紀爆發一次車臣戰爭,每次持續6年到25年。

與歐亞歷史上諸多王朝一樣,沙俄和蘇聯的歷史就是擴張征服的歷史,而在被征服的地區中,沒有哪一個民族像北高加索山民那么驍勇善戰,更鮮見車臣人那般暴戾兇猛桀驁不馴的部族。俄國十月革命后,車臣在1918年加入北高加索聯邦共和國,受到歐洲國家和俄國布爾什維克政權承認,但是蘇俄在1920年直接入侵并占領了北高加索聯邦。車臣人在1929年和1940年發動過兩次大起義,均被殘酷鎮壓。為分化瓦解車臣民族,斯大林在1944年下令押送50萬車臣人移居哈薩克斯坦,直到1957年赫魯曉夫當政時,車臣人才被準許返回故鄉。此后30多年間,車臣同蘇聯其它地區一樣,在和平中取得了經濟建設的進步。

車臣失控導致俄京發兵

1980年代末,蘇聯大廈的結構性動搖在車臣引起騷動。1990年11月25日,包括俄族在內的車臣共和國各民族代表在首府格羅茲尼成立了“車臣全國大會”,選舉了第一個當上蘇聯將軍的車臣人、戰略空軍師師長杜達耶夫擔任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并通過決議,宣布車臣脫離蘇聯獨立建國。當時,在這個小小的“車臣-印古什共和國”所發生的事情,并沒有被焦頭爛額的克里姆林宮所重視。

車臣的社會動亂危機就從那時開始。頭腦發熱的蘇共車臣-印古什州委第一書記扎夫加耶夫親自宣布車臣-印古什為主權國家,并為自己設立了共和國總統的職位。

由于莫斯科出現混亂,車臣在1991年8月發生暴動:車臣-印古什政府支持了莫斯科緊急狀態委員會,而杜達耶夫為首的人民大會則站在葉立欽一邊。雙方對峙的結果是,杜達耶夫宣布共和國最高蘇維埃被推翻,聲稱車臣應該與印古什分開,選舉自己的議會和總統。10月27日,杜氏當選為“車臣共和國總統”。幾天后,俄羅斯聯邦總統葉立欽簽署在車臣-印古什實行緊急狀態的命令,杜達耶夫于是宣布共和國戒嚴,并給車臣人發放武器。

1991年底蘇聯解體后,車臣一直沒有簽署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協議。其后兩年,莫斯科忙于應付自己的“休克療法”式改革所引發的災難而無暇他顧,實際上承認了車臣的自主地位和杜達耶夫的總統地位。俄羅斯人民代表大會還在1992年通過法律,承認車臣和印古什分別組建兩個共和國。同年6月初,聯邦軍隊全部撤出車臣,給杜達耶夫留下了原本部署在那里的所有武器,包括260架教練飛機、42輛坦克、34輛步兵裝甲車、139門大炮、2500支自動步槍和27車皮的彈藥。用俄羅斯將軍特羅舍夫的話說,“這些武器足夠裝備一個小國家的軍隊。”

1993年4月,杜達耶夫解散車臣議會宣布掌握國家大權,反對派則組織了共和國臨時委員會。車臣內訌導致社會失控,支持和反對杜氏的軍隊開戰,匪幫遍地橫行,恐怖事件層出不窮,當地俄族人頻繁地成為盜匪的犧牲品。車臣成了罪犯的天堂,偽造銀行證件等詐騙行為從那里散向北高加索乃至全俄各地。

庸官使將士成為“葬品”

在整個俄羅斯都在經濟改革失利的懊惱中找不到方向之時,克里姆林宮的主人對于車臣問題的無知,俄羅斯軍方對車臣戰局的錯判,都為其后漫長的車臣戰爭埋下了伏筆。

據俄羅斯時事評論員、前《消息報》副總編輯姆列欽透露,就在車臣戰爭開打之前幾天,杜達耶夫還在印古什會見過聯邦國防部長格拉喬夫和內務部長葉林,表示車臣和聯邦政府可以就權力劃分問題進行廣泛談判。其實并非帥才的杜達耶夫將軍只是希望葉立欽能夠親自接見他,以便滿足榮譽感。但葉立欽沒有理會杜達耶夫,因為在那時,感到蒙受了恥辱的葉立欽已經暗中準備采取軍事行動。

1994年11月26日,40輛坦克佯裝反對派武裝開到格羅茲尼市中心,立刻被杜達耶夫武裝的榴彈炮所殲滅。年輕的坦克兵成了俘虜,承認受聯邦反間諜局指派。車臣人找來電視記者拍下被俘官兵的口供,國防部長格拉喬夫還矢口否認那些小伙子是自己的子弟兵,丟盡了莫斯科的顏面。

同一天,當時的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開會討論如何進攻車臣。《勞動報》報道,時任聯邦民族地區政策部長的葉戈羅夫對形勢十分樂觀,聲稱“有七成車臣人盼望俄羅斯軍隊進入,另外三成基本保持中立,只有叛軍會進行抵抗。”甚至吹牛說,車臣民眾將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以傳統的撒面粉在道路上的最隆重形式歡迎俄軍!

盡管國防部長格拉喬夫也曾表示出兵時機不成熟,聯邦安全會議還是做出了派兵決定。而本來不失為一個出色軍人的格拉喬夫,為了在總統面前表現勇敢并在軍中加強自己的地位,當葉立欽問他進攻車臣需要幾天時間準備時,竟然脫口而出說:“三天。”

轉變為恐怖主義戰爭

車臣戰爭開打半年之后,車臣軍隊被聯邦軍隊逼迫到南部山區格魯吉亞邊境一帶。就在此時,一個名叫沙米爾•巴薩耶夫的叛軍將領宣布,將把戰場轉移到俄羅斯領土上,迫使莫斯科回到談判桌前。勝利在望的俄羅斯軍方,并沒有對這個巴薩耶夫的言論過于重視,他們想的只是乘勝追擊。殊不知,巴薩耶夫的言論,正是對莫斯科發表的恐怖戰爭宣言。

接下去讓全世界都看呆了,雖然聯邦軍隊成功地在1996年4月22日用火箭擊斃了杜達耶夫,但車臣獨立運動中的極端分子也多次成功地在車臣境外周邊地區制造了恐怖事件:

1995年6月14日,巴薩耶夫的隊伍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布瓊諾夫斯克市劫持了1500多名人質。巴薩耶夫要求莫斯科從車臣撤軍并就車臣獨立問題進行談判。為表明自己的“嚴肅性”,他第一天就殺了6名人質,第二天又殺了5名。聯邦反間諜局和特種部隊的營救行動失敗,又有30名人質喪生,最后只好與巴薩耶夫電話談判,達成停止軍事行動的意向。

1996年1月9日,原蘇聯共青團車臣-印古什州委巡視員拉杜耶夫率領部隊攻擊達吉斯坦城市基茲利亞爾。他們突襲軍用機場后,又在城內劫持了2000名人質。這起事件持續了40多天,11名人質死亡。......

叛軍的四處出擊,真的把莫斯科逼回到談判桌上。經過兩輪談判后,在1996年8月30日簽署了在格羅茲尼和車臣境內停火的協議,雙方同意在5年內解決車臣主權定位問題。接著:1996年12月31日,所有聯邦軍隊從車臣撤出。1997年1月27日,車臣舉行總統和議會大選,反政府武裝領導人馬斯哈多夫擊敗其他15名候選人,當選車臣總統。1997年5月12日,葉立欽和馬斯哈多夫在克里姆林宮簽署了《俄羅斯聯邦和車臣伊契凱爾共和國雙邊關系準則與和平的協議》。

但是,經過第一次車臣戰爭的那片土地,已經成為爛攤子——戰火留下的廢墟,可以重新建設恢復;人心造成的混亂,卻成為社會的毒瘤。以支持車臣民族獨立為由進入高加索的各國“圣戰者”,已經把車臣變成他們的活動大本營和訓練基地。瓦哈比教派在車臣民間廣泛建立自己的組織和學校,本•拉登的基地組織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和車臣武裝密切交往,互相支持。而格羅茲尼的馬斯哈多夫政權顯然無法整合停戰后的共和國。以巴薩耶夫為司令的恐怖主義別動隊并未“食言”,他們終于把戰火燒到了俄羅斯腹地,把炸彈安到了莫斯科。1999年8月-9月,從莫斯科市中心購物中心到高層居民大樓,一連串的劇烈爆炸造成近千平民傷亡,激起了俄羅斯民眾憤怒,打碎了俄羅斯高層的和平幻想。9月底,時任政府總理普京主導聯邦軍隊再次進入車臣境內,爆發了第二次車臣戰爭。同年12月,俄軍與車臣武裝開始了激烈的格羅茲尼爭奪戰。2000年2月7日,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宣布“格羅茲尼完全解放”。

“八國聯軍”戰車臣

據北高加索軍區反恐新聞發言人公布,在第二次車臣戰爭開始后的三年間,聯邦軍隊擊斃了500多名來自阿拉伯國家的匪徒,而在制造2004年9月別斯蘭人質事件的匪徒中,也有阿拉伯槍手。

這些人都是誰?他們為何要把性命舍棄在異國土地上?據《車臣舊病復發—總司令筆記》的作者特羅舍夫上將稱,這些外國雇傭軍的存在,充分證明車臣早已是“全球圣戰”的戰場之一。俄羅斯軍隊在車臣領土上與之作戰的對手,事實上是國際恐怖主義聯軍。很多文件也都證明,大批打著“援助穆斯林兄弟”和“為伊契凱爾獨立”而戰的外國人,是全球恐怖主義集團派到車臣的。更有些國家和集團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暗中資助外國雇庸軍,阻止車臣局勢穩定。某些國家企圖在高加索把自己的政治經濟利益變為現實,熱衷于在當地非法武裝組織中尋找“自己人”做領袖。正是由于國外輸入車臣的金錢,才保證了各類組織的存在和活動。而瓦哈比組織的架構,主要就是由外國人組成,大多是阿拉伯人。今日車臣境內的大量外國人,是在蘇聯解體后通過當時失去警戒的邊界線,從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越境進入車臣的。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最著名的外國雇傭軍部隊叫做“法赫特營”,由土耳其人、約旦人、黎巴嫩和其它國家公民組成。1996年還有200多名外國穆斯林“志愿者”站在車臣叛軍一邊,同俄羅斯軍隊作戰。他們分別來自波斯尼亞穆斯林、阿爾及利亞的“埃米爾•阿布德•卡德爾”、敘利亞的“敘利亞伊斯蘭解放軍”、沙特阿拉伯的“伊斯蘭革命組織”和也門的“哈利法•拉西德戰士”等伊斯蘭極端組織。據當局透露,在車臣同俄羅斯軍隊作戰的,還有塔吉克人、烏茲別克人、克里米亞韃靼人、阿爾巴尼亞人和來自中國新疆的維吾爾人。俄羅斯反間諜部門還曾經在車臣境內發現了由美國和英國人操作的電臺。在無線電偵查與反偵查戰斗中,俄羅斯偵聽部門收聽到純正的美國英語和不列顛英語,叛軍領袖能夠取得北約衛星偵查情報。甚至在叛軍隊伍中,經常能夠看到西歐人面孔。

車臣出路何在?還能打多久?

1950-1980年代生活在格羅茲尼的居民,不論是車臣人、俄羅斯人、亞美尼亞人,還是猶太人,都記得各族人民友好相處的情景。當時在格羅茲尼的一個廣場上,有一座“三勇士紀念碑”。那是一組雕塑群像:十月革命時期和國內戰爭時期的三名勇士:尼古拉•吉卡洛(俄羅斯人)、阿斯蘭貝克•謝里波夫(車臣人)和加普爾•阿赫里耶夫(印古什人),肩并肩挺立于紀念碑基座上。

1990年代的戰爭毀壞了那座紀念碑,但并沒有毀掉那段和睦時期的記憶。從某種意義上看,世界各國的歷史學家和國際問題觀察家都說得不錯:從葉爾莫洛夫到貝利亞(1943年奉斯大林旨意強行把車臣印古什居民流放到哈薩克斯坦的執行者),他們給高加索人民帶來了苦難和仇恨。但在另一方面,從沙皇到蘇聯到新俄羅斯的領袖們,大俄羅斯也一直在努力化解高加索山民的仇恨,莫斯科為此投入了大量金錢,以求穩定南部邊境的局面。

再換言之,人類生存法則是無情的,民族生存法則又何嘗能夠例外?無論是從俄羅斯與其它大國爭奪高加索主權的歷史,還是從更宏觀的人類發展史上看,今天的世界地緣政治版圖多是強國爭霸兼并的結果。一個弱小的民族和地區,能夠脫離大國的羽翼而獨立生存嗎?

當車臣人要求獨立的呼聲和運動再次出現高潮時,一位普通的車臣鄉村教師,在《車臣之聲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表達了一位現實的車臣知識分子的現實觀點,對那些尋求獨立的同胞說:“請不要忘記,在我們腳下是土地,在我們頭頂是天空,而在我們周圍,是俄羅斯......”

車臣戰爭結束了?就這樣沒有任何協議沒有任何結論地結束了?

“戰壕將軍”特羅舍夫感嘆:戰爭由政治家開始,戰爭由政治家結束。克里姆林宮當然急于甩掉車臣戰爭的包袱,但是在車臣內外,更有許多政治家和非法武裝的司令們,不希望結束戰爭。只有車臣處于分崩離析的戰爭狀態,甚至把戰火燒到北高加索其它地區,這些陰謀家的個人利益才能夠持續下去。

雖然在戰爭十年之際,從歐洲自由之聲電臺到華盛頓郵報,分別發表了馬斯哈多夫的代表扎卡耶夫和前“外交部長”阿赫馬多夫的談話和文章,呼吁莫斯科坐下來談判,但是普京政府并未做出任何響應。單方面宣布停火,單方面呼吁談判,車臣的游戲仍然沒有最后結束。

俄羅斯外交部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馬拉申科在車戰十周年之際發表談話指出,軍事手段改變不了車臣的根本局面,無論誰跟誰,或遲或早總要談判。他舉例說,從1917年開始的車臣對蘇聯的抵抗,直到1940年5月才被成功地平息下去。最后他引用卡德羅夫被炸身亡之前說過的那句話:“武裝對抗還會持續20年。”

很赞哦!(68918)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四川凉山会东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